病毒性皮肤病
合集下载
皮肤性病学(第9版)第十章--病毒性皮肤病
![皮肤性病学(第9版)第十章--病毒性皮肤病](https://img.taocdn.com/s3/m/3b856c1ead02de80d5d84018.png)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三)生殖器疱疹
1.好发人群 性活跃人群,属于性传播疾病(STD)之一。 2.特征 (1)好发部位:外生殖器、肛周。 (2)群簇或散在的小水疱,2~4天后破溃形成 糜烂或溃疡,自觉疼痛。 (3)腹股沟淋巴结常肿大,有压痛。 (4)初发型病程2~3周,复发型病程7~10天。
生殖器疱疹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一)初发型 疱疹性龈口炎 新生儿单纯疱疹 疱疹性湿疹 接种性疱疹 (二)复发型
(三)生殖器疱疹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特点是簇集性水疱,有自限性,易复发。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HSV含双链DNA,依据病毒蛋白抗原性不同,可分为: 1.Ⅰ型(HSV-1) 2.Ⅱ型(HSV-2)
(二)传播途径 HSV-1通过接吻或其他生活密切接触感染;HSV-2通过密切性接触传播,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二)复发型
1.好发人群
1~5岁儿童
2.特征
(1)好发部位:口周、鼻周、外阴。
(2)灼热→红斑→簇集状小丘疹和水疱→糜烂→结痂→愈合 (3)自然病程1~2周。
单纯疱疹 A,B分别示眼周和鼻周皮损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病毒性皮肤病
![病毒性皮肤病](https://img.taocdn.com/s3/m/19841ef1a98271fe900ef92d.png)
– 发病年龄:儿童或成人
– 潜伏期 :4-5天
– 皮损:多数水疱、糜烂或浅表溃疡,渐结痂而愈
– 局部症状:刺痛、瘙痒
– 全身症状:
发热、乏力腹股沟淋巴结肿痛或不明显
– 病程:约1-2周
– 预后:再发,表现为复. 发性生殖器疱疹
16
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
儿童或成人发生 外生殖器发病 群集性水疱、一片或数片损害 局部灼痛
临床表现三种基本类型
– 全身性发病:e.g. 风疹、麻疹
– 局限性发病:e.g. 寻常疣、生殖器疱疹
– 隐性感染:e.g. 水痘病毒的隐性感染
皮疹的三种基本类型
– 新生物型:扁平疣、寻常疣
– 疱疹型:单纯疱疹、水痘
– 红斑发疹型:麻疹、风疹
.
2
病毒的基本概念
• 概念 concept
病毒 (Virus) 是一种形小体微、结构简单、寄生在细胞内的微生物
.
12
复发性皮肤疱疹 Recurent skin herpes simplex
➢成人发生 ➢颈部,前臂发病 ➢群集性水疱、1片或数片损害 ➢局部灼痛
.
13
疱疹性齿龈口腔炎 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
– 病因:多为HSV-1型病毒原发感染引起 – 发病年龄:1-5岁儿童及青年人多见 – 皮损:口腔、牙龈等部位数个 疱 疹或浅表溃疡
中寄生和繁殖,导致宿主细胞功能障碍、变性、死亡,引起疾病
.
3
HPV病毒免疫组化染色
显示胞膜、核膜病毒着色阳性
.
4
病毒及其所致的皮肤病
DNA病毒
病毒核酸为DNA
RNA病毒
病毒核酸为RNA
病毒性皮肤病
![病毒性皮肤病](https://img.taocdn.com/s3/m/40ed3bae172ded630b1cb675.png)
◆水痘:应以严密隔离、止痒和防止继发 细菌感染为原则。局部以干燥、止痒、消 炎为主。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全身抗病毒治 疗,应在起病4天内及早使用;糖皮质激素 对水痘病程会产生不利影响,不宜使用。
◆带状疱疹: 局部治疗同水痘。病程早 期(4天内)可酌情全身应用核苷类似物 等抗病毒药物,疗程7天;老年体健患者 病程早期可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20~30mg/d,连服5~7天)以抑制炎症 过程和减轻神经节的炎症后纤维化,可 降低神经痛的发生率,但已形成PHN者继 续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
传染性软疣
■概念:由MCV引起的良性病毒性传染病, 以皮肤出现蜡样光泽的珍珠状小丘疹、顶 端凹陷并能挤出乳酪样软疣小体为特征。
■致病微生物和发病机制:
MCV属痘类病毒,病毒核酸为双股DNA,与 痘苗病毒有高度同源性。MCV具有亲表皮特 性,可通过性接触和非性接触两种途径感 染,前者主要见于中青年,故又属性传播 疾病,后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借媒介间 接传播,近来研究发现MCV可通过浴室、游 泳池、毛巾等传播。
病毒性皮肤病
•概念:是一类由病毒感染所致的以皮肤粘 膜病变为主的可传播疾病。根据其皮损特 征可将本组疾病分为新生物型、疱疹型、 红斑发疹型等三型。
•病毒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微生物,其完 整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主要由核酸和 结构蛋白组成,并按核酸的不同分为DNA病 毒和RNA病毒。常见引起病毒性皮肤病的 DNA病毒有:HPV、HSV、VZV、EBV、牛痘病 毒、MCV等;RNA病毒则包括柯萨奇病毒、 ECHO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
◇口腔单纯疱疹:幼儿初次感染最常见为 急性疱疹性口龈炎,好发于口腔、舌、硬 腭、软腭、咽、牙龈等部位。皮损表现为 群集性小水疱或浅表溃疡,周绕红晕。可 伴有发热、头痛、颈淋巴结肿大。病程7~ 10天,愈后易再发,但再发病变通常不累 及口腔。
◆带状疱疹: 局部治疗同水痘。病程早 期(4天内)可酌情全身应用核苷类似物 等抗病毒药物,疗程7天;老年体健患者 病程早期可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20~30mg/d,连服5~7天)以抑制炎症 过程和减轻神经节的炎症后纤维化,可 降低神经痛的发生率,但已形成PHN者继 续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
传染性软疣
■概念:由MCV引起的良性病毒性传染病, 以皮肤出现蜡样光泽的珍珠状小丘疹、顶 端凹陷并能挤出乳酪样软疣小体为特征。
■致病微生物和发病机制:
MCV属痘类病毒,病毒核酸为双股DNA,与 痘苗病毒有高度同源性。MCV具有亲表皮特 性,可通过性接触和非性接触两种途径感 染,前者主要见于中青年,故又属性传播 疾病,后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借媒介间 接传播,近来研究发现MCV可通过浴室、游 泳池、毛巾等传播。
病毒性皮肤病
•概念:是一类由病毒感染所致的以皮肤粘 膜病变为主的可传播疾病。根据其皮损特 征可将本组疾病分为新生物型、疱疹型、 红斑发疹型等三型。
•病毒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微生物,其完 整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主要由核酸和 结构蛋白组成,并按核酸的不同分为DNA病 毒和RNA病毒。常见引起病毒性皮肤病的 DNA病毒有:HPV、HSV、VZV、EBV、牛痘病 毒、MCV等;RNA病毒则包括柯萨奇病毒、 ECHO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
◇口腔单纯疱疹:幼儿初次感染最常见为 急性疱疹性口龈炎,好发于口腔、舌、硬 腭、软腭、咽、牙龈等部位。皮损表现为 群集性小水疱或浅表溃疡,周绕红晕。可 伴有发热、头痛、颈淋巴结肿大。病程7~ 10天,愈后易再发,但再发病变通常不累 及口腔。
病毒性皮肤病
![病毒性皮肤病](https://img.taocdn.com/s3/m/da8c7d5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9.png)
二者基因组同源性为47%~50%。
单纯疱疹
人是单纯疱疹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约70%— 90%的成人皆曾感染过HSV Ⅰ。
原发性HSV Ⅰ的感染,主要发生于5岁以内 的幼儿,但很少发病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但也偶 见于成人。
单纯疱疹
HSV可存在于感染者的疱液、口鼻分泌物及 粪便中。
其传染方式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亦可 通过被唾液污染的餐具而间接传染。
单纯疱疹
初发型单纯疱疹
5.复发性疱疹性角膜结膜炎(recurrent herpetic keratoconjunctivitis) 常见的为树枝状角膜炎,同侧耳前淋巴 结可肿大。 初起时只发生表浅角膜浑浊,但反复发 作后,可引起瘢痕,而致永久性视力障碍。 除角膜外,晶体、视网膜、脉络膜等亦可 受损,发生白内障及视网膜色素改变。
治疗和预防
病毒感染的预防要比治疗成功得多,其中疫 苗接种非常有效,重组(DNA)技术支撑的病毒 疫苗如HSV -2的重组gD2亚单位疫苗已进入临床 试验阶段。
治疗和预防
抗病毒化学药物近年来已有很多种类,如三 氮唑核苷、阿昔洛韦、万乃洛韦、泛昔洛韦、更 昔洛韦、喷昔洛韦等能特异性地治疗和预防某些 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
病因和发病机制 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所致。
HSV为DNA病毒,呈球形,由核衣壳及病毒 包膜组成。
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
根据其抗原性质的不同,单纯疱疹病毒可分为: I 、II型 (HSV I及HSV II )=(或1、2型)=(HSV -1 、HSV -2)
干扰素(IFN)对所有的病毒感染都具有潜 在的作用。IFN-α、IFN-γ在病毒性皮肤病,如带 状疱疹、尖锐湿疣等病,其疗效已被临床所证实。
单纯疱疹
人是单纯疱疹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约70%— 90%的成人皆曾感染过HSV Ⅰ。
原发性HSV Ⅰ的感染,主要发生于5岁以内 的幼儿,但很少发病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但也偶 见于成人。
单纯疱疹
HSV可存在于感染者的疱液、口鼻分泌物及 粪便中。
其传染方式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亦可 通过被唾液污染的餐具而间接传染。
单纯疱疹
初发型单纯疱疹
5.复发性疱疹性角膜结膜炎(recurrent herpetic keratoconjunctivitis) 常见的为树枝状角膜炎,同侧耳前淋巴 结可肿大。 初起时只发生表浅角膜浑浊,但反复发 作后,可引起瘢痕,而致永久性视力障碍。 除角膜外,晶体、视网膜、脉络膜等亦可 受损,发生白内障及视网膜色素改变。
治疗和预防
病毒感染的预防要比治疗成功得多,其中疫 苗接种非常有效,重组(DNA)技术支撑的病毒 疫苗如HSV -2的重组gD2亚单位疫苗已进入临床 试验阶段。
治疗和预防
抗病毒化学药物近年来已有很多种类,如三 氮唑核苷、阿昔洛韦、万乃洛韦、泛昔洛韦、更 昔洛韦、喷昔洛韦等能特异性地治疗和预防某些 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
病因和发病机制 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所致。
HSV为DNA病毒,呈球形,由核衣壳及病毒 包膜组成。
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
根据其抗原性质的不同,单纯疱疹病毒可分为: I 、II型 (HSV I及HSV II )=(或1、2型)=(HSV -1 、HSV -2)
干扰素(IFN)对所有的病毒感染都具有潜 在的作用。IFN-α、IFN-γ在病毒性皮肤病,如带 状疱疹、尖锐湿疣等病,其疗效已被临床所证实。
病毒性皮肤病
![病毒性皮肤病](https://img.taocdn.com/s3/m/9f2d91d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6.png)
手足口病等
病毒性皮肤病的特点
01
01
传染性强:病毒性皮肤病可以通 过接触、飞沫等途径传播
02
02
发病率高:病毒性皮肤病在儿童 和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
03
03
症状多样:病毒性皮肤病可表现 为丘疹、水疱、脓疱等多种症状
04
04
易复发:病毒性皮肤病容易复发, 需要长期治疗和预防
2
病毒性皮肤病的病因和 症状
定期进行身 体检查,及 时发现和治 疗病毒性皮 肤病。
01
02
03
04
05
06
病毒性皮肤病的预后和康复
01
预后:病毒性皮肤病通常预后良好,大多
数患者可以完全康复
02
康复时间: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
康复时间有所不同
03
康复措施: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使用
抗病毒药物,注意休息和饮食
04
预防复发:避免接触病毒,加强锻炼,提高
病毒性皮肤病
演讲人
目录
01. 病毒性皮肤病的概述 02. 病毒性皮肤病的病因和症状 03. 病毒性皮肤病的治疗和预防
1
病毒性皮肤病的概述
病毒性皮肤病的定义
病毒性皮肤病是由病毒 感染引起的皮肤病。 1
病毒性皮肤病可引起皮
肤红肿、疼痛、瘙痒等 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皮
4
肤溃烂、感染等并发症。
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
感染:病毒性皮肤病可能 导致皮肤感染,如细菌感
染、真菌感染等
发热:部分患者可能出 现发热、乏力等症状
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可 能出现淋巴结肿大,如颈
部淋巴结肿大等
病毒性皮肤病的诊断
1
2
3
病毒性皮肤病的特点
01
01
传染性强:病毒性皮肤病可以通 过接触、飞沫等途径传播
02
02
发病率高:病毒性皮肤病在儿童 和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
03
03
症状多样:病毒性皮肤病可表现 为丘疹、水疱、脓疱等多种症状
04
04
易复发:病毒性皮肤病容易复发, 需要长期治疗和预防
2
病毒性皮肤病的病因和 症状
定期进行身 体检查,及 时发现和治 疗病毒性皮 肤病。
01
02
03
04
05
06
病毒性皮肤病的预后和康复
01
预后:病毒性皮肤病通常预后良好,大多
数患者可以完全康复
02
康复时间: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
康复时间有所不同
03
康复措施: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使用
抗病毒药物,注意休息和饮食
04
预防复发:避免接触病毒,加强锻炼,提高
病毒性皮肤病
演讲人
目录
01. 病毒性皮肤病的概述 02. 病毒性皮肤病的病因和症状 03. 病毒性皮肤病的治疗和预防
1
病毒性皮肤病的概述
病毒性皮肤病的定义
病毒性皮肤病是由病毒 感染引起的皮肤病。 1
病毒性皮肤病可引起皮
肤红肿、疼痛、瘙痒等 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皮
4
肤溃烂、感染等并发症。
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
感染:病毒性皮肤病可能 导致皮肤感染,如细菌感
染、真菌感染等
发热:部分患者可能出 现发热、乏力等症状
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可 能出现淋巴结肿大,如颈
部淋巴结肿大等
病毒性皮肤病的诊断
1
2
3
皮肤性病学:病毒性皮肤病
![皮肤性病学:病毒性皮肤病](https://img.taocdn.com/s3/m/b5d32d0648d7c1c709a1451d.png)
预防和治疗
• 原则:缩短病程、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和全身播散、减少复发和传 播机会。
• 系统药物治疗 • 外用药物治疗
系统性药物治疗
• 目前认为核苷类药物是抗HSV最有效的药物。 • (1)初发型:阿昔洛韦1000mg/d,分5次口服;或伐昔洛韦
1000mg/d,分2次口服,疗程10天;或泛昔洛韦750mg/d,分3 次口服,疗程7-10天。 • (2)复发型:最好在出现前驱症状或皮损出现24小时内开始治疗。 阿昔洛韦1000mg/d,分5次口服;或伐昔洛韦1000mg/d,分2次 口服;或泛昔洛韦250mg/d,分2次口服,疗程一般为5天。
临床表现
• 原发感染一般潜伏期为2~12天,平均6天。 • 对于首发症状无法判断是原发还是复发,分为:初发型、复发型。
初发型
• 疱疹性龈口炎 • 新生儿单纯疱疹 • 疱疹性湿疹 • 接种性单纯疱疹 • 疱疹性角膜结膜炎
疱疹性龈口炎
• 多见于1~5岁儿童。 • 好发于口腔、牙龈、舌、硬
腭、软腭、咽等部位。
病毒性皮肤病
病毒性皮肤病
• 定义: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病变。 • 病毒分型:DNA病毒和RNA病毒
• DNA病毒:(1)乳头多瘤空泡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尖锐湿疣、 扁平疣、寻常疣) (2)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生殖器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 (3)痘病毒—传染性软疣病毒(传染性软疣)
• RNA病毒:(1)小核糖核酸病毒—柯萨奇病毒(手足口病) (2)副粘病毒—麻疹病毒(麻疹) (3)Toga病毒—风疹病毒(风疹)
• 临床分型:
• 1.新生物型:多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皮损为疣状增生为主。如: 寻常疣。
第九章 病毒性皮肤病2
![第九章 病毒性皮肤病2](https://img.taocdn.com/s3/m/eefadeff0242a8956bece4db.png)
37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蜡样光泽的圆形或半球形 丘疹,中央有脐凹,可挤出干酪样物质, 易于诊断。必要可做病理检查。 较少及较大的皮疹,表面有角化者应与 基底细胞癌、角化棘皮瘤等鉴别。这两 种病均无软疣小体,且各具特征性病理 改变。
38
[治疗] 主要是局部治疗。 在无菌条件下,用刮匙将疣体刮除,或用齿镊、 弯曲血管钳将软疣夹破,挤出其内容物,然后 以细竹签沾33%三氯醋酸,苯酚液或5%鬼臼 毒素亲水性乳膏外搽。 其他方法包括电灼、冷冻、激光等,如合并细 菌感染者应外用抗生素,待感染消除后再选用 上述方法治疗。
29
[诊断]: 病史 发病部位 皮损特点 特别注意鉴别阴茎珍珠样丘疹 醋白实验,现临床少用 组织病理学检查
30
[治疗]:
目前治疗方法甚多,常用的归纳如下: (一)足叶草脂外用:此系国外治疗本病的主要 药物。但因价格贵,破坏性大,有毒性,故国 外未大范围应用。 (二)高能治疗:国内常用的有冷冻疗法、Co2 激光,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微波,高频刀等, 但如组织破坏不足易复发,但破坏过度又形成 溃疡疤痕。操作时宜小心。 (三)手术:局麻下用利匙刮除疣组织。
42
43
44
45
4、皮疹常同时发生于手、足、口,但也有 患者呈不全表现。口腔侵犯率最高,90 %以上患者有口腔粘膜损害。 5、病程约l周,愈后极少复发。
46
[诊断与鉴别诊断] 依据流行病学,口、手、足出现的特征 性皮疹,易与其他疾病区别。疱液、咽 拭子分离出相关的病毒及血清抗体检测 有助于确诊。 本病应与多形红斑、疱疹性咽炎、水痘 鉴别。
第九章 2
1
第三节
疣
疣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表 皮良性赘生物。 临床上常见的有寻常疣、跖疣、扁平疣、 尖锐湿疣,因病毒存在于表皮棘细胞中, 促使棘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 疣的发生与消退与免疫功能有关,尤以 细胞免疫为主,例如免疫功能缺陷者, 疣的发生率增高。
病毒性皮肤病
![病毒性皮肤病](https://img.taocdn.com/s3/m/8afb779471fe910ef12df8af.png)
水痘:禁用,以防止泛发和加重。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激素治疗的问题, 目前尚有争论。有人认为50岁以上中老 年患者若无明显禁忌症,应早期给予中 等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减轻炎症, 阻止病毒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毒性和 破坏作用,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最好在起病5~7日内应用。一般应用泼 尼松20~30mg/d,分2~3次口服,连 用一周。
【病因】
病原体:人类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为 DNA病毒,多为乳头瘤空泡病 毒科 A属,人是其唯一的宿主。 HPV 常见的有 1、2、3、4、10、11、18、28等亚型。 HPV 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免疫功能低下及外伤者 易患此病。潜伏期约6-12个月不等疣通常可以 自行消退。 寻常疣:2、4、7型。 扁平疣:3、5、8、9、10、11型。 跖疣:1、3、4型。 尖锐湿疣:6、11、16、18型。
跖疣
【鉴别诊断】
病因 损害 数目 疼痛
鸡眼 胼胝 挤压 长期压迫、摩擦 角质栓 角质片 单发 1-2片 压痛明显 不明显
跖疣 病毒 角刺 多发 明显
3、扁平疣
(verruca plana)好发于青少 年,有称青年扁平疣。 部位:好发于面部、手背和前臂。 皮疹: 2-4mm 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 表面光滑,正常肤色或淡褐色,划破可 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即 Koebner 现象 (同形反应)。 自觉症状:无或偶有痒感。 病程:长,可自愈。
4)、H2受体阻滞剂
可以结合H2受体,解除组胺的免疫抑制 作用,从而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毒作 用,促进带状疱疹恢复,缓解疼痛。可 选用甲氰咪胍。 5)、局部治疗 消炎、干燥、收敛、防 止继发感染。 丘疹、水疱未破:阿昔洛韦软膏、喷昔 洛韦软膏、1%-2%GV、干扰素凝胶、干 扰素软膏。 水疱已破溃:3%硼酸溶液或0.5%新霉 素溶液湿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以口周、鼻腔、生殖器等处好发。
病程有自限性,但可复发。
整理版
3
一、病因
单 纯 疱 疹 病 毒 ( HSV), 起生殖器以外的皮 肤粘膜和器官的感染;
HSV-II 型 主 要 引 起 生 殖 器 部 位 皮 肤粘膜和新生儿的感染。
整理版
4
二、临床表现
膝状神经节受累→面瘫、耳痛、外 耳道疱疹→Ramsey-Hunt综合征。
整理版
29
整理版
30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带状疱疹根据群集小水疱,沿神 经走向,单侧分布,有明显的神经 痛,一般诊断不难。应与单纯疱疹、 脓疱疮鉴别。疱底刮取物涂片找到 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疱液或 脑脊液分离到病毒等有助于确诊。
外用药物:可选用5%硫磺炉甘石洗 剂,1%喷昔洛韦软膏,2%甲紫液等。
整理版
18
2.抗病毒药物
目前以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疗效突 出。
对首次临床发作病例,可用阿昔洛
韦0.2g/次,5次/日,或法昔洛韦 0.25g/次,3次/日或万乃洛韦 0.3g/次,2次/日,疗程均为7日~ 10日。
整理版
19
3.对疱疹性口炎、眼炎,除选用上 述方法外,尚应注意局部清洁杀菌。 如用0.1%苯扎溴铵溶液漱口,0.1% 阿昔洛韦滴眼液等。
局部淋巴结常肿痛。
整理版
24
整理版
25
整理版
26
3、他觉症状:
在出现全身或局部前驱症状1日~ 4日后,皮肤出现群集的小水疱或 丘疱疹。疱液澄清或血疱,沿神经 走向呈带状排列,基底常绕以红晕。 一般不超过躯干中线。
整理版
27
整理版
28
4、神经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可在 皮疹前发生或伴随皮疹出现,部分患 者在皮疹消退后,可持续数月或更久。
2.疱疹型 多由疱疹病毒引起。皮损以疱疹
为主,常见者如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及 手足口病等。
3.红斑发疹型 多由RNA病毒引起。皮损以
红斑、斑丘疹为主,如麻疹、风疹等。
整理版
2
第一节 单纯疱疹
(herpes simplex) 定义: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
致的病毒性皮肤病。皮疹以群集性小
水疱为特征,能引起多种部位感染,
整理版
33
3.止痛药物
可选用去痛片、颅痛定、布洛芬、 吲哚美辛、扶他林等。也可选用阿 司匹林或卡马西平。
整理版
34
4.对泛发严重病例除上述措施外,还 应注意支持疗法,防止并发细菌感染。 干扰素、丙种球蛋白、胸腺肽等对本 病都有疗效,但多与抗疱疹病毒药物 联合应用,单纯应用疗效差。
5.局部理疗 如氦氖激光、紫外线、
(一)复发性面口单纯疱疹
1、好发部位:
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唇缘、 口角、鼻孔周围等。
整理版
5
整理版
6
整理版
7
2、自觉症状:
(初起)局部皮肤发痒、灼热或 刺痛。
整理版
8
3、他觉症状:
继而在红斑基础出现群集性米粒 大小水疱,一般为1至2簇,疱液清, 疱壁易破,约1周~2周干燥结痂而 愈,愈后不留瘢痕。
整理版
21
一、病因 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
毒。具嗜神经和皮肤的特性。
整理版
22
二、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
典型症状发生之前常有轻度全身症 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 等。
在即将出现皮疹的部位皮肤不适, 局部疼痛。
整理版
23
2、好发部位:
皮损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 第一分支区,亦可见于腰腹部、四 肢及耳部等。
整理版
9
(二)疱疹性口龈炎
可发于任何年龄,但儿童和青少年多 见。
1、好发部位:
好发于口腔、牙龈、舌、硬腭、软 腭、咽等部位。
整理版
10
2、他觉症状:
群集性小水疱,也可一开始便是红 斑、浅溃疡。
整理版
11
3、自觉症状:
疼痛明显,可伴发热、头痛、局部 淋巴结肿痛。
整理版
12
(三)生殖器疱疹
90%生殖器疱疹是由HSV-Ⅱ型起, 约10%是由HSV-Ⅰ型引起。
整理版
20
第二节 带状疱疹
(varicella- herpes zoster)
水痘和带状疱疹是由同一病毒即水
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两种不同的疾
病。水痘是一种以散在分布的水疱为
特征、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多见于儿
童。带状疱疹以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
向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
多见于成人,中医称为缠腰火丹。
整理版
31
四、治疗
1.局部治疗
以干燥、消炎为主,疱疹未破时外 搽炉甘石洗剂,每日数次,或阿昔洛 韦软膏、喷昔洛韦软膏外搽。若疱疹 已破溃,需酌情以3%硼酸溶液或 0.5%新霉素溶液湿敷,或外搽0.5% 新霉素软膏等。
整理版
32
2.抗病毒药物
无环鸟苷5mg/kg静脉滴注,每8h -次,疗程5日~7日。此外尚有阿糖 腺 苷 1 5 mg/(kg·d),1 次 / 日 , 缓 慢静滴12h以上。也可口服阿昔洛韦 0.2g/次,5次/日,或法昔洛韦每次 0.25g,3次/日或万乃洛韦每次0.3g , 2次/日,疗程均为7日~10日。
病毒性皮肤病
概念:
病毒性皮肤病是由病毒感染所致 的皮肤粘膜病变。病毒可分为脱氧 核糖核酸(DNA)病毒和核糖核 酸(RNA)病毒两大类。
整理版
1
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可将其分为3型:
1.新生物型 多由乳头多瘤空泡病毒引起。
皮损均呈疣状增生,常见者如各种疣(寻常疣、 跖疣、扁平疣、尖锐湿疣)及传染性软疣等。
意识障碍等。
整理版
1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群集性小水疱,好发于皮肤 粘膜交界处,易于复发等临床特点, 一般不难诊断。
本病应与带状疱疹、水痘、脓疱疮 鉴别。
整理版
16
四、治疗
本病有自限性。 治疗原则为:缩短病程,防止
感染和并发症,减少复发。
整理版
17
1.局部治疗:
以促进吸收、干燥、防止继发感染 为主。
频谱治疗仪照射等可缓解疼痛、提高 疗效。
整理版
35
疣: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
良性赘生物
寻常疣:常见病毒性疣,好发 于儿童,青少年手背,手指, 足背,甲缘
整理版
36
类型:指状疣 丝状疣 甲周 或甲下疣
治疗:抗病毒 内服外用 局部+全身
具体内容在性传播疾病中介绍。
整理版
13
整理版
14
(四)新生儿单纯疱疹
HSV-Ⅱ型感染较HSV-Ⅰ型感染多见。 患有阴部疱疹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被感 染的机会较多,感染的类型包括皮肤、 眼、口腔、脑甚至播散性感染。
多数在生后4日~7日出现发热,咳嗽,
口腔、皮肤出现疱疹。重者伴发呼吸困
难,黄疸,肝脾肿大,出血倾向,惊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