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龙岛:昔日的潜龙今腾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龙岛:昔日的潜龙今腾飞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至高至尊的龙,便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图腾。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华中重镇武汉东南,碧波万顷的汤逊湖畔,有奇岛隐于水天一色之间,”说的正是昔日沼泽荒芜地,今日腾飞科技城的武汉江夏藏龙岛科技园区(以下简称“藏龙岛”)。

走进藏龙岛,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巨龙,它独特的造型栩栩如生,气宇轩昂的龙头恰似被藏于龙潭中的天龙奋力跃起,与长达1500米的龙身一气呵成,舒卷九天之概,彰显出藏龙岛建设者的精神风采;湖边绿树成荫,名桥荟萃,龙文化、凤文化、桥文化相应成趣,传统文化、现代工业文明相得益彰,赋予了她无穷的魅力。

往昔藏龙尤在,今朝飞龙升腾。

5年时间,天堑变通途,荒岛变绿洲,成为商贾云集的热土,财政收入从2001年开发之初的76万元,到今年的1.2亿元,5年平均增幅为83.4%,取得了环境、经济、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

记者慕名走访,撩开了魅力藏龙岛的神秘面纱。

一、藏龙腾飞的保障:六项规则、三个阶段、四条理念
藏龙岛位于武汉市东南端,隶属江夏区,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接壤,濒临风光秀丽的汤逊湖,由3个半岛组成,辖长家嘴、栗庙、梁山头3村,1800户人家,7950人,总面积15.2平方公里。

这里原是一片沼泽地,芦花飘荡,水鸟惊飞。

岛上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均收入从未突破1200元。

2000年,“武汉·中国光谷”动工兴建。

作为光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的拓展空间,贫瘠闭塞的藏龙岛因此也迎来了发展的最佳时期。

向西隔湖相望,是江夏庙山的一派生机,向北翘首,是东湖开发区的一片辉煌。

当地群众在期待与困惑中徘徊迎来了区委、区政府的英明决策——时任江夏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钱祖武同志的建议与区委、区政府的决策不谋而合,2001年,启动“趋光行动”,借“光谷”发展强势掀开了藏龙岛建设的新纪元。

在江夏区先后两任区委书记李传德、吴一民同志、现任区长汪祥旺和相关领导的支持下,由现任江夏区人大副主任钱祖武挂帅出任江夏藏龙岛科技园区主任,抽调管理、业务人员搭台子,建班子,驻扎在长家嘴村上世纪60年代作养猪场的棚子内,开始了整体策划,在充分调查全面掌握详细情况的前提下,本着科学发展的态度,多方论证确定了“科技、人文、生态、旅游”八个字的规划发展定位,明确了以市场经济方式为主导地位“六项建岛规划”,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四条理念”
(一)紧紧把握建岛的“六项规则”
1、发展新思路。

新在哪里,就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用市场机制来经营藏龙岛。

即完成经营三大项:第一是经营环境。

首先开发建设的是硬环境,即人们通常用的水、电、路、气等。

其次,挖掘当地的文化传说,结合地形地貌做景点,让人们生活、工作在一个环境美的地方,一个具有灵气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仁人志士在此安家创业。

第二是经营土地。

经营环境的目的就是为了经营土地,环境做得越好,土地价值越高,资金就越雄厚,环境建设的标准就越高,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第三是在经营土地的同时注重经营第三产业,把园区最佳的土地留下来安置农民就业经营,妥善处理人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

2、规划高起点。

藏龙岛要建设好,而且要建设成为科技、生态、人文、旅游为一体的高品位小城市,关键是要做好规划,特别是城市的总体规划和与之相关的专业规划。

3、建设快速度。

藏龙岛的建设速度应该说是有条不紊,超常规发展的。

5年多时间,完成大小工程项目1500多项,特别是11万伏变电站、关凤路、藏龙大道、龙凤大道、藏龙大桥、2万吨污水提升泵站和20多公里排污管投资都是过千万元的建设工程,已形成了一座新兴小城市的雏形。

4、安置全方位。

把藏龙岛开发建设好,安置农民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核心内容是“一户一栋房子、一户一股本、一户一门面”以达到“农业变三产业,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居民”三个转变。

5、合力出效益。

藏龙岛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到藏龙岛落户,为了实现共建双赢,各部门形成了“亲商、安商、扶商、富商”最佳的服务质量、最快的办事效率、最好的工作态度,形成了按程序办事、办成事的合力,园区的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后劲都由这种合力迸发出来。

6、管理上水平。

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藏龙岛建设实施的是短平快精的速度和质量,主要管理有四个方面,即机制管理、城市管理、经济管理和目标管理。

随着园区不断发展,藏龙岛的社区管理等社会化大管理也将逐步施行,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

(二)环环扣住建岛的“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要用5年时间作好充分准备,一是地形图的测绘,先后测绘了1:2000、1:1000、1:500的地形图。

二是现状调查,把藏龙岛的地表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综合得出了分类、分项等各种数据。

三是准备了各种建设资料,完成了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专业规划编制,为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四是经济分析,把藏龙岛建设成为科技、生态、人文、旅游这样的城市,经济上必须经多方
测算。

五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

事实上,原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的建设,藏龙岛人只用了3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

2、发展阶段:从2004年起,用5年时间,由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转入到大规模项目建设上来,由大手笔投入转入到大收益上来,由粗放型框架式建设转入到精雕细刻上来。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工业项目全部建成,其它项目基本建成,固定资产总投入达到近70亿元,财政收入3-4个亿,农民“三个一”安置达到95%以上,劳力安置80%,农民身份转换约5000多人;3个村人均收入由现在的4000元左右上升到6000-8000元;这一阶段将加大园区公用设施的完善和管理;全面完成藏龙八景和杨桥湖二十四桥,这一阶段为时间提前跨入第三阶段作好准备。

3、建成阶段:从时间上划分,每个阶段约为3-5年,由于在前两个建设阶段较好安排,交叉建设,因此,5年后,整个岛内将按“科技、生态、人文、旅游”的规划定位全面建成,形成旅游资源创一流,工业支撑创品牌的科技新城。

(三)牢牢树立建岛的“四条理念”
1、要充满创业的激情。

藏龙岛的建设与开发,政府没有资金投入,国家没有补助,政策上也没有什么优惠。

只有靠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靠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靠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等,目的是全面奔小康,建功立业。

有了这个创业理念,就有无怨无悔、有无穷的力量和不竭的激情。

2、要充满苦辣酸甜的考验。

做事难,做成事难,做成大事更难,难就难在办事上。

从征地拆迁到农民安置,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充斥着矛盾,每一件事物从一开始就是矛盾的开始,结束就是矛盾的了结或转移,这其中的苦、辣、酸、甜只有创业度关注,省委书记俞正声2002年11月19日到江夏藏龙岛科技园区考察时提出:藏龙岛是块好地方,要搞好规划,建设好,做到功能齐全,布局科学合理,保护水体,建好环境,特别是沿湖岸线,要聘请一流专家搞好设计,设计要注意品位、上水平、上档次,改善居住环境。

藏龙岛科技园区正是按照这样的要求进行整体布局。

超前发展的基础设施。

藏龙岛科技园区已建成道路建设路网式、供电网络地埋式、给水系统循环式、排水系统自排式、排污系统截流式等一系列超前的基础设施,已经适合于光机电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

同步协调的环保举措。

藏龙岛在发展建设中,坚持同步协调,防范于未然,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环保,防止走过度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发展道路,确保科技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有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高档温馨的滨水人居。

藏龙岛园区一开始就十分注重建设好现代滨水的高档
生活住宅。

滨水商居充满了浪漫温馨,别墅新村十足的现代气派,物业管理也已步入正规,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诚信至上的投资氛围。

诚信的投资环境必将成为投资商追逐的新方向,“信则兴,不信则废”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真诚到永远”这是藏龙岛人永恒的追求!
个性鲜明的人文打造。

藏龙岛决策者和建设者一边开发建设,一边挖掘再现历史文化。

“巨龙塑型”和“九凤台”的建造都有其深厚的底蕴。

每建设一处景点都请名人撰文,以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

在广泛借助媒体力量,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他们还利用书籍、画册、展览馆、陈列馆等形式大力营造文化氛围。

玉叶滩、藏龙大桥、亲水平台、狮子山、灵池、游轮……一个接一个的景点,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无不充分表明了园区的建设者们对文化品位的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一种为创新环境敢于“创造文化”的勇气。

藏龙岛园区大搞环境创新,赢得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他们将继续坚持以光机电为主要取向的工业科技园发展定位不变,坚持环境创新和提高文化底蕴的方向不变,坚持瞄准市场,依托市场,举市场之力建设开发区的路子不变,更好地创新环境,把藏龙岛建设得更加美好。

(本文在撰写中参阅了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魅力藏龙岛》一书,对该书编者谨表谢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