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考生物考点梳理第1课时 科学探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①取两个相同的透光玻璃装置,分别编号为甲、 乙。②每个装置内放入生长状态相同的绿色、紫色扁豆各 一棵。③将甲、乙装置分别放在两种实验环境中,分别引 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④一段时间后,视察记录蚜 虫的散布情况。⑤实验重复3次。 由于黑暗环境中蚜虫不能接受颜色的刺激,步骤③的两种
实验环境应分别是____黑__暗__和__明__亮____。
B
制作并视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临时装片
用生理盐水对口腔上皮细胞染色
C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将加入唾液的试管加热到100 ℃
D 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设置不同的实验温度
2.【202X·福建·7分】空心菜具有较强的污水净化能力。为研 究空心菜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小组在年最高温度为39 ℃ 的某地进行了系列探究。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空心菜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如图甲。 实验二:探究“空心菜对池塘水体中含 氮总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乙。
· 重点1 确定实验的变量 · 重点2 设计对照实验,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 · 重点3 理解实验操作的原理(目的) · 重点4 实验结果与实验结论
重点1 确定实验的变量 对照实验中,在研究一个条件或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 除了所研究的这个条件或因素不同以外,其他条件或因素都 应该相同且适宜,那么这个条件或因素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实 验变量。
2 重复、多次实验,取多个实验对象 重复或多次进行相同的实验,取多个实验对象,避免偶 然因素的影响或减少偶然因素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准 确。(可重复原则、取样随机原则)
【方法点拨】答题方法总结:
实验操作 设置对照组 只能有一个条件或因素不同 实验过程中除了变量不同以外,选取 的生物的大小、数量、形态、年龄等 尽可能一致,取材等量、操作相同
重点4 实验结果与实验结论 1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是在实验过程中视察到的现象,如人的感官可 以直接感受到的东西(实验数据、颜色现象等)。
2 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是通过对实验现象或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抽 象、概括而得出的定性表述,总结归纳出(推导得出)的一 个普遍事实或规律。 若结论与假设不一致,应重新审视、设计探究方案,再 次探究,以便得出正确结论。
【点拨】本题主要涉及考点:①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 实验;②重复、多次实验,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解 题突破点是分析得出实验变量。细密铁丝网竖放水中时孑 孓能浮上水面,横放水中时阻碍孑孓浮上水面,所以细密 铁丝网摆放方式可控制空气这一变量,A正确。甲细密铁丝 网竖放,乙细密铁丝网横放,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两组 对照可以研究空气对孑孓的影响,B正确。
实验结论:大多数蚜虫不选择紫色扁豆是因为其含有物质A。 比较丙、丁两组数据,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①丙组 的平均取食频率比丁组______低,② _丙__组__的__平__均__取__食__时__间__比__丁__组__短__(_或__丙__组__的__每__小__时__总__取__食__时__ _间__比__丁__组__短__)__。
组 别
孑孓 数(只)
光线
细密 铁丝网
甲 20 光照 竖放 乙 20 光照 横放
实验结果 上浮数(只) 死亡数(只)
(不统计)
丙 20 黑暗 竖放
(不统计)
(注:细密铁丝网竖放水中时孑孓能浮上水面,横放水中时 阻碍孑孓浮上水面) A.细密铁丝网摆放方式可控制空气这一变量 B.甲、乙两组对照可以研究空气对孑孓的影响 C.甲、丙两组对照可以研究光照对孑孓的影响 D.增加每组实验的孑孓数可以避免实验误差
【点拨】实验过程中只用一粒种子实验结果不准确,具有偶 然性,A错误。甲组和乙组以温度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正确。甲组和丙组以空 气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 影响,C错误。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 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 的对象组,因此在该实验中甲组是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 作用,D错误。
重复、多次实验,取多个实验对象
处理实验数据时取平均值
原理(目的) 设置对照 控制单一变量
控制单一变量
减少偶然性对 实验结果的影响
减小实验误差
【典例3】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能帮助我们获得 知识,领会科学观念,丰富研究手段,提升科学素养。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暗处理后选取生长健壮的2~3 片叶,上下两面夹黑纸板,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光_。 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将点燃的蜡烛伸进A、B两瓶中,A 瓶中(萌发的种子)蜡烛很快熄灭,B瓶中(煮熟的种子)蜡烛较长 时间燃烧,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较少的劣势 C.上午9时“美登”二氧化碳吸取量最大、蒸腾作用最强 D.三个蓝莓品种的叶片越大,进行光合作用面积越大,制造
的有机物越多 【答案】B
3 福建5年中考聚焦
01
02
03
04
05
1.【202X•福建•2分】下列生物学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D )
实验
操作
A
制作并视察洋葱表皮细胞临 时装片
把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直接视察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两试管中除所加入物质为2 mL唾 液和2 mL清水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目的是 _控__制__单__一__变__量_____,从而形成对照。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放入20只鼠妇而不是1只,其科 学道理是_____鼠__妇__的__数__量__多__一__些__,__可__以__减__少__其__他__偶__然因 _素__的__影__响__,__减__小__误__差___。
若视察到甲装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绿色扁豆上,乙装 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_____绿___色扁豆上,则假设不 成立。而实际结果确实如此。
进一步探究:是不是扁豆的某种成分影响了蚜虫的选择呢? 经分析发现紫色扁豆中含有物质A,而绿色扁豆中没有,据此 设计了以下实验。 假设二: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物质A有关。 实验二:取丙、丁两个相同装置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 的蚜虫。将配制好的人工饲液固定在装置中,一段时间后, 视察记录蚜虫的取食情况。实验重复3次,结果如下:
甲、丙两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可以研究光照对孑孓 的影响,C正确。在实验中,出现误差是难免的,增加每组 实验的孑孓数可以避免偶然性,但是不能避免实验误差,D 错误。
【答案】D
重点2 设计对照实验,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
1 对照实验 指在研究一个条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了所 研究的这个条件(变量)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 宜的实验。
【方法点拨】理解题意,判断实验变量的几种方法: ①从题干信息中判断实验变量:“探究”“研究”等词后面 跟的名词是实验变量。 ②从表格信息中判断实验变量:表格中各组不同的操作条件 是实验变量。 ③从曲线图信息中判断实验变量:曲线图横坐标表示的是实 验变量。
【典例1】小明在家里花瓶的积水中发现有大量孑孓(蚊子的 幼虫)浮在水面上,他估计这种现象跟空气或光线有关,于 是设计了实验方案(见下表),一段时间后记录实验结果并分 析,分析错误的是( )
重复 可靠
正确
【易错提醒】 ①提出的问题为疑问句,以问号结尾。 ②作出的假设为陈说句,以句号结尾。 ③变量一般为名词,如温度、光照、水分等,不能表述为温 度的高低、光照的有无、水分的多少等。 ④一个实验中可能含有多组对照实验及多个实验变量,但一 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对照组和一个实验变量。
2 重点突破
【典例4】【202X•莆田质检•2分】为了探究不同品种蓝莓的 光合特性,研究人员将三种蓝莓栽种在相同环境中,一段时 间后测定等量成熟新叶的相关观测指标,结果如表。分析表 中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开放程度,气孔导度越大,说明气孔开 放程度越大;表中为上午9时的气孔导度。 A.三个蓝莓品种的叶绿素总含量越高,单叶质量越大 B.“梯芙蓝”叶片面积大、呼吸消耗少,补偿了叶绿素含量
实验二设置“不种植空心菜组”的目的是____形__成__对__照__。 根据图乙,可知空心菜能够_____降__低池塘水体中含氮总量。 综合以上实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生__物__与__环__境__相__互__影__响。
3.【202X·福建·6分】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它 以植物的汁液(主要是蔗糖)为食。为有效防治蚜虫, 科研人员对扁豆的抗虫性进行了研究。在种植两个品 种的扁豆时发现,大量的蚜虫寄生在绿色扁豆上,而 在相邻的紫色扁豆上仅有少量。蚜虫为什么不选择紫 色扁豆呢? 假设一: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颜色的刺激有关。
请回答。 分析图甲结果,可得出: ①四组实验中,空心菜的植株增长随温度升高而_增__加_____。 ②四组实验中,空心菜植株在__3_5_____℃条件下增长最快。
为进一步探究空心菜植株增长的最适温度,应在一定的温度 范围内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该温度范围是 _2_5_℃__~__3_9__℃__。(2分)
对象作为样本,即抽样调查法。在选取样本过程中要注意 _随__机___性。 ⑤对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根据调查目的选择不同的归类方法进 行分类。
实验法 利用特定的材料和用具,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 ___操__作_______,并进行记录、分析,从而发现或验证科学 结论。
2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单一
对照
【答案】B
重点3 理解实验操作的原理(目的) 1 控制单一变量
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视察该因素 (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每一组对照实验中,应该有 且只有一个变量。(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另外,除了变量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实 验过程中选取的生物的大小、数量、形态、年龄等尽可能 一致,实验中添加的除变量外的材料浓度和以下情况的对象组: 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未经处理的对象组。 处于自然状态或理想状态的对象组(如对植物生长而言,有光
照为自然状态)。 3 实验组 指在对照实验中,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典例2】某学习小组利用绿豆种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 件,实验设计如表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分组 处理方式 甲 将种子放在潮湿的纱布上,置于温暖处
将种子放在潮湿的纱布上,置于冰箱冷 乙
藏室内 丙 将种子浸泡在水中,置于温暖处
A .为了避免浪费,每组用一粒种子进行实验即可 B.甲组和乙组对照可探究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C.甲组和丙组对照可探究一定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D.在三组实验装置中,甲组是实验组,乙组和丙组是对照组
主题一 科学探究 第1课时 科学探究
考点梳理篇
1 考点梳理 2 重点突破 3 福建5年中考聚焦
1 考点梳理
· 考点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必考】
考点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必考】 1 科学探究的三大方法 视察法 ①用肉眼或借助科学仪器(如放大镜、显微镜等)__直__接__视__察____
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方法。 ②科学视察的要求: a.要有明确的目的; b.视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做好视察记录;
项目
组别
人工饲液
丙组
丁组
一定量10%蔗糖溶液 ?
物质A
不加物质A
实验 平均取食频率 1次/小时 结果 平均取食时间 0.2分钟/次
18次/小时 1.5分钟/次
实验二设置的实验变量是____物__质__A__,为形成对照,表格中“ ?”处应填入_____一__定__量__1_0_%__蔗__糖__溶__液。
c.对需较长时间的视察,要有计划和耐心; d.要掌握正确的视察方法,即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
、从外部到内部; e.要积极思考,并与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调查法 ①调查时第一要明确调查_目__的___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
方案。
②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③对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④调查的范围很大时,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
4.【202X·福建·6分】重金属铬(Cr6+)破坏土壤和水体生态 环境,对动植物产生危害,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 人类健康。 为找到治理铬污染的有效方法,科研人员选用若干组斑马 鱼,在浓度为70 mg/L的 铬污染水体中投加不同量的 生物硫铁,统计96小时后斑 马鱼的存活率,结果如下图。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