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族”
近年来,报刊、杂志、网络频频出现关于“族”的新造词语,其中很多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

例如:打工族,走班族,闪婚族,拇指族(短信一族),嘻哈族,啃老族,等等。

我们不仅知道它们的意思,很多人还是其中某一类的成员。

这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值得注意。

本文将从语言学方面简要分析一下这些新兴的“族”是如何产生的。

一、“族”的词素意义
“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四种解释:①家族:宗~|合~|同~。

②古代的一种残酷的刑法,杀死犯罪者的整个家族,甚至杀死罪犯母亲,妻子的家族。

③种族;民族:汉~|斯拉夫~。

④事物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水~|语~|芳香~。

在这些新兴的“族”中,“族”的含义显然应该是词典上的第四种解释“事物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并且应该是对这种解释的进一步引申,即特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人”。

二、关于造词与造法
所谓造词就是指创造新词。

人们的造词活动是主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今社会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令人惊叹的变化,新鲜的事物和现象层出不穷。

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发展,思维能力也在提高。

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就要求给这些新事物、新现象命名,因此,在客观条件的推动下,在原有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人们充分利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联想,创造出一个个新词来指称这些新事物、新现象,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造词法就是创造新词的方法。

“人们在造词时,可以根据本民族的语言习惯,运用现有的语言材料组成各种各样的新词。

在组成新词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就称为造词法。

”汉语的造词法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八种:音义任意结合法,摹声法,音变法,比拟法,引申法,双音法,减缩法。

人们正是利用上述方法,创造出了大量的新词汇,使本民族的语言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造词法分析
从报刊、杂志、网络上看到的这些关于“族”的新造词,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认识和思维的结果,都是人们的造词活动,下面分析一下这些新兴的“族”的造词法。

(一)摩声法
摩声法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模仿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另一种情况是模仿外族语言中某些词的声音。

在关于“族”的新造词中尤以后一种较为常见。

例如:
(1)BOBO族(布波族):该词最早出于《纽约时报》记者戴维·布鲁克斯的著作《天堂里的BOBO族——新社会精英的崛起》。

BOBO是由Bourgeois(布尔乔亚)及Bohemion(波西米亚)两词缩略复合而成。

BOBO族既占有了资产阶级式物质的社会精英,享受富裕成功;又渴望心灵的自由超脱,追求不羁与流浪。

(2)SOHO族:指居家工作人士。

SOHO 是英文Small Office Home Office 的缩写,意思是小额投资、在家办公。

(3)嘻哈族:指热衷于跳街舞,打扮前卫,崇尚动感的年轻人。

“嘻哈”译自Hip-Hop。

Hip-Hop 文化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黑人的一种街头说唱文化,中文译为“嘻哈”,90年代在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地盛行,近年伴随“韩流”进入大陆,在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中流行。

(4)飞特族:译自Freeter一词,Freeter 由英文的free(自由)和德文的Arbeiter(工作者)结合而成。

Freeter代表的是一种自由的工作方式。

飞特族即指不求长期稳定的工作,为了有自主空间,更愿意“打短工”的人士。

(二)比拟法
比拟法就是用现有的语言材料,通过比拟、比喻等手段创造新词的方法。

例如:
(5)草莓族:出于台湾,借草莓外表光鲜且疙疙瘩瘩,内里绵软不耐压的特性形容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新鲜人。

它们心理上承受压力、抗挫折能力差,就像是一压即烂的水果。

也称“柿子族”“水蜜桃族”。

“草莓族”也用来形容因新陈代谢不佳造成脸部坑坑洼洼,毛孔粗大,满是豆豆、粉刺的人。

(6)夹心族:即指上要赡养老人,下要抚育小孩,家庭物质基础尚不丰厚的年轻夫妇。

又称为“三明治族”。

(7)飞鱼族:国内事业有成,却突然出国读书的一族人,这种人在韩剧和港片中很常见。

(8)啃老族:它的前身叫“袋鼠族”。

最早见于法国的《快报》。

“袋鼠族”指到了工作、独立生活的年龄仍不愿脱离家庭而依赖父母维持生计的,不愿长大,不能独立的人。

像袋鼠一样躲在妈妈的怀里。

(三)说明法
说明法是通过对事物加以说明从而产生新词的造词法。

用这样的方法产生的词,词义一般比较明确,容易理解。

例如:
(9)月光族:指月月把钱花光的人。

无储蓄,敢于超前消费,高档消费,
敢于花明天钱的人。

主要指自己有工资的白领和花他人钱享受今天生活的人群。

(10)陪拼族:陪夫人或女朋友逛街的男士。

(11)网络晒衣族:女生把自己的宝贝衣服拍下来挂到网上,也有的是穿好衣服,拍自己,显示自己的搭配衣服技巧。

(12)校漂族:指因报考研究生、工作未落实、留恋校园等各种原因,仍滞留在校或在学校周边租房住的高校毕业生。

他们已不是在读生,但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学校的资源生活,保留着某些在校生的习性。

“校漂族”是高校毕业生中尚未完全“社会化”,介于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边缘人群”。

四、产生的原因
这些新兴的族群,在客观上表现出了一定的时代特征——多元化。

世界在多元化,社会在多元化,与社会生活联系最紧密的词汇当然要快速地显现这种时代特征。

在多元化时代特征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个性化,思维越来越活跃,任何一种新事物都能迅速地反射到人们的头脑中。

此外,语言的类推机制以及简明经济的原则也呼唤着这些词的产生。

例如,我们用“啃老族”来形容到了找工作,独立生活的年龄仍不愿脱离家而依赖父母维持生计的一类人,既简明又形象,符合汉语的特征。

既然我们已经有了“文盲”“科盲”“法盲”,当然也可以类推出“月光族”“夹心族”“嘻哈族”等。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付静,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