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生自我同一性与情绪弹性相关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学院学生自我同一性与情绪弹性相关研究-教育心理学
论文
独立学院学生自我同一性与情绪弹性相关研究
巩锦杜鑫张庆崔陈玲
摘要:目的:考察自我同一性与情绪弹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独立学院的24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
结果:(1)男、女生之间在同一性发展的过程、时间和同一性状态方面存在差异(2)自我同一性不同的状态与情绪弹性之间呈现相关关系。
结论:独立学院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情绪弹性的相关关系之间存在性别差异;自我同一性不同的状态与情绪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存在差异。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自我同一性情绪弹性
1.引言
大学生处于从青少年后期向成年人早期的过渡阶段,拥有更为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以及更多实践自己理想或选择的机会。
面临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发展任务。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人格完善与社会适应,并对其以后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概念
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寻求内在合一以及连续性的能力。
埃里克森依据发展心理学和发展社会学原理对个体自我整合分析提出了自我同一性,是在青少年时期开始由扩散开始,经延缓,到达理想的同一状态或不理想的早闭状态。
即“我是谁,我将走向何方,我要付出怎样的努力”的探索过程。
马西亚(1987)根据个体经历探索和投入的程度,将自我同一性划分为四种
状态:(1)同一性获得:指个体整合了自己过去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白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为之付出努力。
(2)同一性延缓:指个体正在整合自己过去的经验,尚未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较好的规划,但是将来度过“整合危机”后会有一个目标并且会付诸努力的状态。
(3):同一性早闭:指个体没有亲自整合自己的过去,对自己的爱好与发展方向也没有较明确的想法,按照别人的要求或铺就的路走的状态。
(4)同一性扩散:个体对自己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规划,也没有付出努力的状态。
情绪弹性是人们日常情绪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情绪能力,反映了不同个体在面对消极情绪刺激时能否保持积极地情绪以及能否有效的从消极情绪体验中快速回复的心理差异(张敏,卢家楣,2010)。
大学生在应付日常生活、学习中难免遇到困难,日常琐事中产生的负性情绪如果不能及时调节,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时间久了就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久而久之就会对个体的身心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弹性良好的同学从消极情绪中快速恢复的能力较强,较少受不良情绪的干扰,容易形成开朗大方积极乐观的性格,自信,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情绪弹性良好的个体在整合自身过去经验确定自身发展目标并且认真付出行动方面也比较积极;反之,在处理事情时就会难以静下心来,长时间会形成“习得性无助”,对个体的发展非常不利。
文献综述
继埃里克森和马锡亚之后,国内很多学者在自我同一性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Peter Blo(1966)提出和埃里克森相似的观点,即把同一性描绘成个体的第二次个体化。
Gilligan(1982)等人认为,同一性的发展并不单纯只受个体化
结果的影。
Baumeister(1996)认为,“个体的同一性是对社会环境的适应”。
个体往往能够运用他们在一个特定环境生活的信息来修正他们的同一性。
Grotvenat(1987)认为许多人格特征都是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同一性的中介变量,而自尊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变量之一。
Nurmi(1996)认为,社会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同一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艾德姆斯(2000)认为,同一性的形成过程是一种社会化过程,是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国内黄希庭(1999)认为自我同一性(ego identity)包括社会与个人的统合、个人的主体方面与客体方面的统合、自己的历史任务的认识与个人愿望的统合等等。
张日(2000)则强调自我同一性包含的两个方面:首先是指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时空中,“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自我自身是同一实在的存在”等对自我同一性的主观感觉和意识。
张春兴(2001)则把“Identity”译为统合,认为统合(统合感)代表人格成熟的一种状态,此种状态的形成乃是个体综合当前自我、生理特征、社会期待、以往经验、现实环境、未来希望六个层面,统而合之成为一个整体的人格结构,使个体对“我是谁”与“我将走向何方”的问题不再有彷徨迷失之感。
郭金山(2002)对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获得型同一性状态者心理健康水平最高,扩散型同一性状态者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延缓型和早闭型同一性状态者心理健康水平介于二者之间,证实了自我同一性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心理成熟。
韩晓峰(2004)等人采用相同的自我同一性测量工具和自编的心理健康问卷,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青少年与抚养者的依恋关系同样会影响其同一性的发展。
一般来说,来自温暖、不过分压制和溺爱的家庭的个体的同一性的发展是健康的。
张日异(1993)在对中日青年自我意识发展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中日高中生、大学
生的同一性地位和自尊情感之间有几乎完全相同的相关。
尽管对自我同一性、情绪弹性分别有相关的研究,但没有相关研究。
独立学院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独立学院学生家庭情况一般比较好,部分学生是在相对优越的顺境下成长起来的,挫折承受力和调整能力相对较差一些,所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及时解决很容易带给他们负性情绪。
本研究从独立学院学生的自我同一性与情绪弹性之间相关关系的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找出独立学院学生自我同一性与情绪弹性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在研究中通过情绪弹性的培养能够帮助独立学院学生经历重要的自我认同阶段,最后能达到自我、专业与职业同一,使得独立学院学生在走上社会时能更有优势,更有能力面对来自社会的竞争。
2.方法
2.1被试
本研究从南通、南京、盐城、徐州等高等独立院校选取被试,问卷发放280份,其中有效被试240名,男生119名,女生121名。
年龄18到22岁。
2.2研究工具
自我同一性量表:采用王树春等人修订的EOM-EIS-2中文版。
问卷一共有64道题目,包括同一性获得状态,同一性延缓状态,同一性早闭状态以及同一性扩散状态四个分量表,每一个状态都包括意识领域和人际关系两个领域,共八个子量表。
情绪弹性量表:采用张敏等人编著的青少年情绪弹性问卷,由两个维度构成,共11道题目,采用自评式6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记一分到“完全符合”记6分。
两个维度合成总分有实际意义,因此可以对被试在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加以合成,以二者的加和分数作为青少年被试在情绪弹性上的得分,得分越高,表
示情绪弹性越高。
数据输入和统计采用SPSS17.0进行。
2.3研究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发放问卷,统一宣读指导语进行施测,当场收回。
3.结果分析
3.1独立学院男女生自我同一性结果分析
男生的自我同一性结果显示同一性获得的平均分为61.51分,同一性延缓,59.44分,同一性扩散,55.43分,同一性早闭,47.83分;女生的自我同一性结果显示同一性获得的平均分为58.17分,同一性延缓,57.96分同一性扩散,55.93分,同一性早闭,46.61;男生的同一性获得、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闭分数皆高于女生,同一性扩散分数低于女生;男女在同一性获得的平均分上的得分都最高。
男女生在同一性获得的得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的平均得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3.2独立学院男女生情绪弹性结果分析(见表2)
男生的情绪弹性平均得分为39.48分,女生的情绪弹性平均得分为38.97分,男生的情绪弹性平均得分高于女生,但是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
3.3独立学院男女生自我同一性与情绪弹性相关分析
男生的同一性获得,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与情绪弹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1,-0.28,-0.20,-0.25;可以看出同一性延缓与情绪弹性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同一性扩散与情绪弹性存在负相关,同一性获得与情绪弹性P=0.05,同一性早闭虽然没有达到显著相关,但显著水平为P=0.07,都为边缘性显著。
女生的同一性获得,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与情绪弹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5,0.05,-0.13,-0.08;可以看出同一性四个状态与情绪弹性之间均不存在相关。
(见表3)。
4.讨论
通过EOM-EIS-2自我同一性问卷可以获得个体在四种同一性状态的得分,能根据被试在四种状态的得分划分个体目前所处的同一性状态。
在研究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处于转变状态或未分化的延缓状态而非具体的某种同一性状态,处于大学生时期的青少年正值“心理的延缓偿付期”,已经意识到并且有一定的能力承担来自家庭、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大学生生活状态大部分尚
处在“象牙塔”之中,使得他们在做一些决定或者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进入一种“暂停”局面。
男、女生的同一性获得与同一性延缓状态高于同一性早闭与同一性扩散状态。
男女生在同一性早闭状态的得分均最低,表明青少年由高中走向大学之后,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得他们开始由依赖走向独立,不再是万事找父母商量,万事由父母决定,大学中的住宿生活让他们和父母的联系不再像高中之前那么密切,他们有时间有空间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些个体甚至产生会“反抗”行为。
在本次探究中,同一性延缓状态的得分较高,表明独立学院大学生部分处于迷茫、不安的感觉。
男生的同一性获得得分非常显著的高于女生得分,男生在新的环境中比女生更倾向于实践探索而不是逃避。
女生谨慎、心细等特质使得在面临对生活对学习对人生的选择的时候会考虑的较男生多,面对一件事会综合利弊各个方面考虑,所以很多时候不似男生那么果敢,在确定人生方向方面也没有男生那么迅速坚定。
男女生在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男女生面临相同的学习环境、教育环境,所以在探索方面不存在较大差异。
本次研究表明男女生在情绪弹性的得分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但是男生在情绪弹性方面的得分高于女生得分。
男生由于性格的外放、不拘小节,所以在面对生活、学习中一些不如意的琐事时,较少放在心上,会很快从负性情绪中调节过来,女生由于心思缜密,对于遇到的压力会反复思量,有些人又缺乏相应的抒发渠道,所以负性情绪郁结在心里,情绪弹性得分较低。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男、女生自我同一性与情绪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之间存在着差异。
男生自我同一性与情绪弹性的得分均存在显著性相关和边缘性显著,女生的自我同一性与情绪弹性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男生在同一性早闭状态、同
一性延缓和同一性扩散的得分与情绪弹性之间均呈负相关,说明独立学院更关注男生在情绪弹性方面的培养,情绪弹性水平较低的大学生在遇到生活琐事的困扰时,更容易选择依赖,选择逃避,更回避付出努力,尽快地从负性生活事件中恢复的能力有助于男生对抗压力,及时调节情绪。
5.结论
5.1独立学院关注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关注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特别是男生要学会运用积极情感去主动探索减少依赖性,及时探索获得愉悦感避免拖延带来的负性情绪,并且能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不断的做出调整。
5.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注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与家长鼓励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多读书,多反思,理论联系实际,树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努力方向,掌握自我命运。
独立院校可以举办相关特色实践活动,使独立学院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学校,了解自己身边的同学,热爱自己的专业,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不能混日子,不认真学习,学习无效果,无目的,把上了独立学院当然没有学术氛围的环境,很容易自我轻视,失落、迷茫。
5.3运用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和情绪弹性,对于男女生存在的差异,分别创设不同情境让其进行体验,做好心理辅导,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创新精神。
独立学院大学生做为一个新型的大学生群体,既有大学生的学术创新,更重要的是成为社会应用型人才,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时,正确的自我同一性是其心理社会发展的中心整合结构,情绪弹性的发展有助于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及时化解心理困惑,寻求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丁乃妹,石文典.试论情绪弹性[J].心理学探新,3:18-21.2009.
[2]孙金玲.简析情绪弹性的提高[J],中国校外教育,116-.2010
[3]张敏,卢家楣.青少年情绪弹性问卷的研究报告[J].心理科学,33(1):24-27.2010
[4]张敏,卢家楣.青少年情绪弹性问卷的研究报告[J].心理科学,34(3):593-597.2011
[5]王树青,石猛,陈会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与情绪适应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8(2):215-218
[6]叶景山.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自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10:896-897
[7]王树青,张文新,纪林芹,等.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的修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3):221- 223
[8]施盛威.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 .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 ( 12) .
[9]查明华.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J]. 文山师专学报,2000,(12)
[10]周红梅,郭永玉. 自我同一性理论与经验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