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亲教育”在乡村,发现启蒙教育的生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亲教育乃:
在乡村,发现启蒙教育的生机
儿童时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从长远来说决
定着一个人一生的成败。
然而,中国乡村仍然有六
千多万的留守儿童,他们在这个关键期,没有父母
的陪伴,只有手机里定期出现的遥远面孔和过年时
得到的包装精美的塑料玩具。
他们在家庭中面临着
失管、失教、失衡的三重困境。
由于乡村教育资源
的匮乏,留守儿童在学校仍然得不到充分照料。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乡村儿童
随着家庭向城市迁移,乡村学校日益减少和凋敝,
植根于乡村的五千年中华文明面临着传承断代的危
机。
如果孩子是一粒种子,在水泥地里是永远也发
不了芽的,我们必须让他们扎根乡土。
怀着这样的
信念,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
教研部张孝德教授遥望着自己的家乡一一山西长治
上党区关头村的南山,忆起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
发自肺腑地说道:“乡村才是儿童的天堂!”在乡
村,春天可以闻到百花香,夏天的知了是孩子们
最好的玩伴,秋天可以看到风吹麦浪,亲口尝到收
获的味道,冬天还可以围在火炉旁听妈妈讲过去的
故事。
在老教授的心里,儿童启蒙不需要高楼大
厦,需要的是最真切的亲情、自然和乡土。
2014年8月18日,张孝德教授和原长治县一中鲍
喜堂校长“强强联合”,发起了“华夏乡村儿童启
蒙教育”项目(以下简称“三亲教育”),在施永青基
金(香港)北京代表处的支持下,由北京城市学院
张世霞总干事带领越来越多的“三亲人”,将“
三亲教育”理念一步步落了地,如今已在全国9个省市的乡村建立起了试点,形成了大批专家学者专注研究,返乡青年和志愿者为中坚力量,六十多位一线“三亲教师”扎根乡村的三亲教育团队。
“三亲教育”,即"亲自然、亲乡土、亲父母”。
在乡村发展教育,其实最难的不是没有设施完善的校舍,而是没有扎根乡村的老师。
乡村幼儿园老师的学历大多较低,教师流动性大,这是中国乡村幼儿教师的普遍现状,所以第一批的“三亲教师”并不是师范毕业的大学生,而是十几位生于乡村、长于乡村的年轻妈妈。
她们没有基本的教学知识储备,但是,她们的教法也没有那么多的套路,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善意和母爱。
到今年,她们跟着“三亲教育”的师资培训已经走过了六个春秋。
在三十多期的培训里,面对大批北京来的专家学者,她们一开始总会坐在后排,低着头不敢出声,直到张孝德教授一次次坚定地看着她们,告诉她们:“你们不比大学生差,你们才是最好的乡村幼儿老师。
”在这样的肯定里,她们慢慢地找到了自信。
从普通的年轻妈妈,变身为幼儿园里更多孩子的妈妈。
如今,一个个已经成长为了“三亲教育”的金牌讲师。
她们的头脑里有的是对乡村、对本土一草一木的了如指掌,她们让“三亲教育”的种子在乡村慢慢萌芽。
if K IfkttW Wtt式
图32014年“三亲教育”项目启动仪式图42020年“三亲教育”项目年会
在各个试点建立之初,学校里没有现成的玩具,老师们就带着孩子们制造玩具。
竹蜻蜓、弹弓、草编、桐木积木、竹哨、高跷、木陀螺....这些朴素的乡土玩具,给了孩子们一个真实有趣的童年,并且能够保留住孩子们最珍贵的创造力。
项目里一位老师曾经自豪地说:“别人家孩子的玩具是拿来直接玩的,我们孩子的玩具却是孩子们自己想办法玩的!”现在,各试点幼儿园的教室里放着的全都是师生和家长一起制作的乡土玩具。
10月,是关头村山楂成熟的季节,老师们会和孩子们一起做冰糖葫芦,送到村里每一位老人的家里。
每到这个时候,老人们总会笑着给孩子们演奏一场八音会,长此以往,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便有了希望。
学校的课程是按照四季的节奏编排的,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到什么季节,该吃什么,该穿什么,该玩什么。
农耕园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他们喜欢照顾园里的小生命,就像照顾自己的家人一样。
餐前行感恩礼,让孩子们养成了不挑食、不剩饭的好习惯。
孩子们的行为在学校里老师的帮助下,得到一点一滴的养正,并且好的行为也延续到了家里,小手拉着大手,让家庭中的吵架声慢慢少了,读书声渐渐多了。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在乡村得到了成本最低的启蒙教育。
通过经典启蒙、行为养正、自然开慧、四季农耕、心灵手巧、礼乐艺养这六大课程,让孩子们与亲情实现了链接,培养了“感恩心”;让孩子们跟随四季,全方位的感知自然,培养了“敬畏心”;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传承乡土文化,记住乡音、乡味、乡风、乡俗,培养了“仁爱心”。
三亲教育培养了孩子们的“三心”,而这“三心”最终影响到的是数以千计的家庭。
“三亲教育”关头村试点的一位家长曾经说:“当我看到全生命教育的时候,我感觉到了心安。
这份心安让我做出了最好的选择。
”没有想到,在今年有更多的家长同她一样,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来自上海、河南、山东、沈阳、湖南、阳泉、榆次、忻州等地的家长们纷纷带着孩子远道而来,成为了关头村的新村民,关头学校也成为了村子里名副其实的文化中心。
大家在关头幸福社区一起过上了三亲生态生活。
沉寂多年的乡村,因为关头三亲学校,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应社会需求,在今年秋季,“三亲教育”将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师资班学员,期待更多关注启蒙教育的老师、家长和应届大学生们来关头村南山书院,在这里用一年的时间修德、开慧、学艺,在这里重新认识启蒙教育,重新认识乡村,开启人生的转型。
六年来,“三亲教育”改变的不仅只有孩子们,还有孩子们的家庭。
从事三亲教育的老师们,他(她)们改变的不仅只有关头村这一个村子,他(她)们推动的是华夏乡村启蒙教育的进步,更是中国乡村文明的复兴。
图5
“三亲教育”
师资培训讲师
—
—李冰
图6
“三亲教育”
师资培训讲师
—
—张明霞
图7“三
亲教育”
兰考试点
的自制玩
具
图8
“三亲教育”
永济试点的老
师,亦是妈妈
图9“三
亲教育”
关头试点
的孩子们
图10
“三亲教育”
关头村的
新村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