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化学九上期中经典试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化学九上期中经典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A.N B.2H C.N2D.Hg
2.泉州台商投资区某中学开展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主题教育活动。

下列行动不利于“保卫蓝天“的是
A.提倡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出行B.露天焚烧垃圾
C.少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D.积极植树造林
3.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
A.2个氢分子:2H2B.氯化铝:AlCl3
C.1个钙原子:Ca D.硫酸钡中钡的化合价:BaSO4
4.用“O"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可以表示氧化物的是
A.B.
C.D.
5.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6.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硅
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8.09g
7.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的是()
A.铜丝作导线——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盐酸清除铁锈——盐酸能与铁反应
C.汽油清洗油污——汽油起乳化作用
D.活性炭净水——活性炭能与水中杂质反应
8.火山喷发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火山灰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9.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矿石炼铜B.雕琢玉石
C.石油制造轮胎D.葡萄
酿酒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快慢,说法错误的是
A.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中
B.把双氧水从分液漏斗迅速加入装有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的锥形瓶中
C.把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内,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D.在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大理石,先平放在试管口,再缓慢竖直试管
11.如图是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标签上含锌6.5mg,这里的“锌”指的是()
A.分子B.原子
C.离子D.元素
12.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和b,再向a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将它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A.B.
C.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下图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燃烧的现象为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红磷熄灭后不再复燃,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这说明氮气_____,此性质属于_____性质。

(填“物理”或“化学”)
(2)甲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他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塞上瓶塞。

红磷燃烧停止后马上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

请指出甲同学的错误之处_____,这样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会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14.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②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③若要制取1.6g氧气,至少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__g。

(3)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则组装制取装置时.需选择如图的A、C、G、H、L、N、O和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今天是学校实验室的开放日,某小组的同学来到实验室准备练习制取和收集氧气,实验员为他们提供了下列装置、仪器和药品。

装置和仪器:
药品: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1)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2)张勇同学选择了A和D制取和收集氧气,他可以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如果要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可以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

(3)李芳同学想把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同时装在装置B的试管中,并用C进行收集,针对她的做法,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建议的合理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实验室制取氧气并模拟氢氧焰实验。

(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①仪器A的名称______。

现用下列仪器组装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有_______(填标号)。

②欲用浓硫酸干燥氧气,应从装置F的_______(填“a”或“b”)处通入气体。

(2)模拟氢氧焰实验: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关闭K,通入氢气,点燃。

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之前应先_________。

将铁丝网放在火焰上灼烧,铁丝网只发红,不熔断。

②打开K,通入氧气,火焰更明亮,铁丝熔断,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________有关。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2019年10月9日,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来自日本、英国、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
(LiFePO)。

求:他们为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锂离子电池中含有磷酸锂铁4
(1)磷酸锂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

(2)磷酸锂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_____(精确到0.1%)写出计算过程。

(3)计算31.6g磷酸锂铁中所含铁元素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_____。

18.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8g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18.4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各是多少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物质都是由有微粒构成的,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的基本微粒。

(1)找一个大小合适的瓶子,将燃着的纸条扔进瓶中,待燃烧结束后迅速将去壳的熟鸡蛋放在瓶口处,发现鸡蛋慢慢挤入瓶口。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________。

(2)浓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它具有挥发性。

往如图试管口的棉花滴浓氨水,再往滤纸条上从右往左依次滴上A、B、C三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__________的性质。

(3)氮化镓(GaN)是“蓝色发光二极管”中的重要材料。

已知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镓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填“阴”或“阳”)离子。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解题分析】
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题目详解】
A、N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氮元素,表示一个氮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符号是可表示2个氢原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Hg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汞元素,表示一个汞原子,还能表示汞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解题分析】
A、提倡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出行,能减少燃油、燃气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保卫蓝天”要求;
B、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选项不符合“保卫蓝天”要求;
C、少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能减少资源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排放、白色污染等,故选项符合“保卫蓝天”要求;
D、积极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故选项符合“保卫蓝天”要求。

故选:B。

3、D
【解题分析】
A、2个氢分子表示为2H2,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铝表示为:AlCl3,正确,不符合题意;
C、1个钙原子表示为:Ca,正确,不符合题意;
D、硫酸钡中钡的化合价应表示为:+2
Ba SO,符合题意。

故选D。

4
4、B
【解题分析】
A、该图中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是单质,故错误;
B、该图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可以表示氧化物,故正确;
C、该图中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是单质,故错误;
D、该图中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故错误;故选B。

【题目点拨】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5、C
【解题分析】
A、反应后生成了一种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此反应有单质生成;故A正确;
B、反应前共有三种原子,而反应后仍然是这三种原子,说明反应中原子不变,可推断得出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故B正确;
C、反应的生成物为一种单质的分子和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生成物一种为化合物一种为单质;故C不正确;
D、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各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D正确。

故选C。

6、A
【解题分析】
A、由小格中的信息可知,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所以其质子数也是14,故A说法正确;
B、由硅的元素名称的汉字偏旁为“石”,则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说法错误;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第二位是硅,故C说法错误;
D、由信息可知元素符号下方的数字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故D说法错误;故选:A。

7、A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铜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导线;此项正确。

B、盐酸能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可用于除铁锈。

此项不正确。

C、油。

类物质可溶解汽油,原理不是乳化。

此项不正确D、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此项不正确。

所以应选A项。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8、C
【解题分析】
A、火山灰含有大量细颗粒物,危害大气环境,造成空气污染,选项A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危害大气环境,造成空气污染,选项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具有毒性,属于空气中固有组分,不造成空气污染物,选项C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重要污染物,危害环境,属于空气污染物,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解题分析】
A、矿石炼铜过程中有新物质铜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雕琢玉石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石油制造轮胎过程中,橡胶、炭黑、各种化工料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题目点拨】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0、B
【解题分析】
【题目详解】
A、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为防止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逸出,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故A说法正确;
B、分液漏斗可控制滴加双氧水的速度,不用把双氧水从分液漏斗迅速加入装有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的锥形瓶中,故B说法错误;
C、为了让木炭燃烧时间更长,应把点燃的木炭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故C说法正确;
D、在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大理石,先平放在试管口,再缓慢竖直试管,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1、D
【解题分析】
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分子,原子,离子属于微观粒子,讲种类,讲个数。

“锌”指的是元素。

故选D。

12、D
【解题分析】
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

【题目详解】
A、图示反应不会一开始就产生氧气,故A错误;
B、图示中A与B生成氧气的量不同,且不会一开始就产生氧气,故B错误;
C、图示中A与B生成氧气的量不同,故C错误;
D、图示中A、B反应一段时间后生成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反应的时间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放热,有白烟生成磷+氧气点燃
五氧化二磷不支持燃烧化学没
有冷却至室温便打开止水夹偏小
【解题分析】
(1)红磷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红磷燃烧生成五
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 点燃五氧化二磷;
红磷熄灭后不再复燃,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这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此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2)甲同学的错误之处是:没有冷却至室温便打开止水夹。

这样瓶内压强仍较大,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从而导致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会偏小。

14、锥形瓶 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15.8 DM 刚开始有气泡冒出的是装置中的空气,要等气泡均匀冒出是才可以收集
【解题分析】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题目详解】
(1)标号为A 的仪器名称是锥形瓶。

(2)①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

②氧气能支持燃烧,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③设至少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4
2422Δ+2KMnO K MnO Mn +316
3O g
O 2x 1.6↑ 31632=x 1.6g
x=15.8g
故若要制取1.6g 氧气,至少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15.8g 。

(3)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在常温下进行,用排水法收集,则组装制取装置时,需选择如图的A 、C 、G 、H 、L 、N 、O 和DM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刚排出来的是空气,不是氧气,如果收集的话
会影响氧气纯度。

【题目点拨】
氧气能支持燃烧,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刚排出来的是空气,不是氧气。

15、水槽 集气瓶 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KClO 3 KCl+O 2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进行判断 将二氧化锰放到B 试管内,用F 中的注射器向B 试管内注射过氧化氢溶液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
【解题分析】
(1)、据常用仪器回答;(2)、A 装置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试管口无棉花,说明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进行判断;(3)、根据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则须控制反应物的流速,注射器可达到此目的分析解答。

解:(1)、标号仪器分别是水槽和集气瓶;(2)、A 装置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试管口无棉花,说明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ClO 32
Mno KCl+O 2;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进行判断;
(3)、建议:将二氧化锰放到B 试管内,用F 中的注射器向B 试管内注射过氧化氢溶液;合理之处: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

16、锥形瓶 ACD a 验纯 浓度
【解题分析】
(1)①仪器A 的名称锥形瓶;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可用固、液混合不加热型,组装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有ACD ;②欲用浓硫酸干燥氧气,为了使气体与浓硫酸充分接触,应从装置F 的a(长)管进入;
(2)按图2所示装置,①关闭K ,通入氢气,点燃,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之前应先验纯;②打开K ,通入氧气,火焰更明亮,铁丝熔断,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题目点拨】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2+ 35.4% 11.2g
【解题分析】
(1)由于锂显1+价、氧显2-价、磷显5+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可推出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磷酸锂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56100%35.4%75631164
⨯≈+++⨯; (3)31.6g 磷酸锂铁中所含铁元素的质量=5631.6g 100%11.2g 75631164
⨯⨯=+++⨯。

18、9.6g 24.5g 、3.5g
【解题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28g-18.4g=9.6g ;
(2)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
2
3
22KClO 2KCl +3MnO Δ245
96O x
9.6g ↑
245x =969.6g
解得:x=24.5g ;
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28g-24.5g=3.5g 。

答:(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9.6g 。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分别为24.5g 、3.5g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纸条在瓶内的燃烧消耗瓶内氧气,瓶内的氧分子的数目减少,瓶内的气压降低,小于外界压强 滤纸条从A 到C 依次变红 不断运动 31 3 失去 阳
【解题分析】
(1)纸条在瓶内的燃烧消耗瓶内氧气,瓶内的氧分子的数目减少,瓶内的气压降低,小于外界压强,待燃烧结束后迅速将去壳的熟鸡蛋放在瓶口处,发现鸡蛋慢慢挤入瓶口; (2)浓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它具有挥发性。

往如图试管口的棉花滴浓氨水,再往滤纸条上从右往左依次滴上A 、B 、C 三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从A 到C 依次变红, 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不断运动的性质;
(3)根据镓元素(Ga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则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最外层电子数为3,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