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胃肠道间质瘤,高危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肠)胃肠道间质瘤,高危
间质瘤(GISTs)可能起源于胃肠道卡哈尔间质细胞,镜下主要由梭形细胞(70%)或上皮样细胞(30%)异常增殖形成,少数由以上两种细胞混合组成。
GISTs好发于50—70岁,GISTs通过血行转移,未见淋巴结转移,与肿瘤血供丰富、易经血行转移且不侵袭淋巴管有关。
肝和腹膜是GIsTs常见的转移部位,腹膜后、肺、皮下组织、胸膜和骨等转移较少见。
生长方式:向腔内生长为腔内型,向腔外生长而无突入腔内为腔外型,同时向腔内、外生长突出为壁间型。
影像特点:
(1)肿瘤以腔外型生长为主,质软;
(2)肿瘤多数体积较大,瘤内多见出血、坏死和囊变
(3)在增强后的cT和MR图像上可以见到条状强化的血管影;
(4)肿瘤通常不引起肠梗阻和腹水;
(5)无淋巴结转移。
GISTs的鉴别诊断:
(1)胃癌:溃疡浸润型多见,沿胃壁浸润生长,胃壁僵硬,易出现淋巴结转移;而GIsTs以腔外生长多见,胃壁柔软,且无淋巴结转移。
(2)类癌:好发于胃窦,典型表现为中央性的溃疡;而GISTs 80%
位于胃体,20%在胃窦。
(3)小肠腺癌:好发于近段小肠,表现为环形块影,受累肠壁明显增厚僵硬,肠腔狭窄;而小肠GIsTs最易表现为腔外生长,通常不引起肠腔狭窄和肠壁增厚。
(4)淋巴瘤:影像学表现与GISTs相似,但病变范围更大,瘤内见巨大的溃疡或空洞,当出现淋巴结肿大时则支持淋巴瘤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