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鲁教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作业:第二单元 第三节 城镇化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甲、乙两图,完成1~2题。
1.图甲反映了城镇化进程中的某种重要现象,其成因不包括()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B.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城乡间交通条件的改善
D.郊区生产协作条件更好
2.图甲反映的现象可能出现在图乙中的________阶段()
A.ⅠB.Ⅰ和Ⅱ
C.Ⅱ后期和ⅢD.只有Ⅲ
解析:第1题,图甲反映的现象是逆城镇化。
逆城镇化表现为中心城市人口继续迁往郊区以及周边的小城镇和乡村,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
其原因就是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加上城乡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第2题,逆城镇化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向郊区以及周边的小城镇和乡村迁移,此阶段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在变慢,处在后期阶段,即Ⅱ后期和Ⅲ阶段。
答案:1.D 2.C
3.今后我国城镇化的方向应该是()
A.大城市人口向西部迁移
B.大城市的人口向中小城市迁移
C.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迁移
D.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迁移
解析:由于我国人口总数大,且农村人口多,故今后我国城镇化的方向应该是
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迁移。
答案:D
城镇化水平滞后程度=(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工业化率,其值为正说明城镇化发展水平领先于工业化水平;其值为负说明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读表,回答4~5题。
4.
A.甲B.乙
C.丙D.丁
5.甲代表的省区最可能是()
A.北京B.贵州
C.四川D.广东
解析:第4题,城镇化水平滞后程度=(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工业化率,其值为正说明城镇化发展水平领先于工业化水平;其值为负说明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计算可知,丙地城镇化水平滞后最严重。
第5题,甲地城镇化率高,工业化率低,可能是北京。
而贵州、四川和广东各省的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相差不大。
答案:4.C 5.A
下图为1986~2015年我国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
读图,回答6~7题。
6.近年来市民出行方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产业布局B.交通拥堵
C.居民素质D.生活水平
7.近年来市民出行方式变化趋势对该市地理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可能是() A.大气质量改善
B.河道水质净化
C.空间结构优化
D.地域范围扩大
解析:第6题,从图中看近年来市民出行方式的变化为公共交通比重上升,小汽车比重先上升后下降,主导因素是交通拥堵;产业布局和居民素质对人们出行方式影响较小;生活水平提高,小汽车比重应该增加。
第7题,从图中可看出近年来小汽车比重下降,汽车尾气排放量减少,城市大气质量得到改善;市民出行方式的转变对河道水质、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地域范围影响不大。
答案:6.B7.A
读城镇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8~9题。
8.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镇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M时段,城镇化发展较快
B.在P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
C.在N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
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9.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A.M、P、N B.M、N、P
C.P、M、N D.N、M、P
解析:第8题,从城镇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可知,城镇化的速度是慢→快→慢,故M为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低、速度慢;P为加速阶段,城镇化速度快;N 为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高,速度慢。
第9题,孟加拉国处于M阶段,中国处于P阶段,英国处于N阶段。
答案:8.C9.A
10.下列关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比重一直在增加
B.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出现短暂“逆城镇化”现象
C.我国已经完全实现了城镇化
D.城镇化进程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解析: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并未一直增加;城镇化主要取决于工业化;我国曾出现短期城市人口流向农村的“逆城镇化”现象,目前我国尚未完全实现城镇化。
答案:B
11.城镇化是对人类影响巨大的社会发展过程。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对比中、英两国城镇化水平从30%提升到50%的发展过程的差异。
(2)依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目前城镇化的主要表现。
解析:第(1)题,据图中的中国和英国城镇化进程可知,英国城市比重达到30%的时间是1825年,从时间上来讲,比中国早;发展到50%英国历时50年,中国历时30年,说明历时英国比中国长;就发展速度来说,英国发展速度慢,中国
发展速度较快。
第(2)题,目前我国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主要表现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城市占地面积的变化等方面。
具体来讲,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
答案:(1)从30%提升到50%该时间段英国比中国早;发展到50%的历时英国比中国长;发展的速度英国比中国慢。
(2)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或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或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或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
12.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城镇化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它是衡量___________的标志。
(2)回答我国近年来城镇化率呈现的趋势,说出其根本原因。
(3)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第(1)题,城镇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第(2)题,我国近年来经济和工业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城镇化发展。
第(3)题,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平整土地,破坏林地,地表硬化,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出现“热岛”和“雨岛”效应,并使地下水补给减少。
烟尘排放量多,
城市多云雾天气,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第(4)题,城镇化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变化,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答案:(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水平高低
(2)加速增长。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3)①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
②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效应
③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云雾天气(城市多酸雨)
④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
(4)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增强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