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五分册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同步训练(答案在后
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A.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C.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D. 五四运动的爆发
2、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
A. 推翻北洋军阀政府
B. 建立国民政府
C. 实现国家统一
D. 进行土地革命
3、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不包括()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冯玉祥
4、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C、五卅运动的爆发
D、北伐战争的开展
5、题干: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下列关于这次大会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 宣布解除对共产党员出党的限制
C. 并没有立即确立国共两党密切合作的模式
D. 到会代表超过400人
6、题干: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主要任务是:
A. 剿灭地方割据势力
B.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C. 打击民族资产阶级,推进革命进程
D. 实施土地改革,解决农民问题
7、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
A. 打击军阀统治,实现国家统一
B.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
C. 推翻北洋政府,建立新的政治体制
D.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
8、以下关于北伐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北伐战争开始于1924年,结束于1927年
B. 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C. 北伐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D.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结果,但与国民革命运动没有直接关系
9、北伐战争中,哪位将领主要负责进攻湖南和湖北的战斗?
A、何应钦
B、叶挺
C、冯玉祥
D、李宗仁 10、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重要协议是什么?
A、《五一口号》
B、《孙文越飞宣言》
C、《国民政府组织大纲》
D、《孙中山遗嘱》
11、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的标志是:
A. 国民革命军发动的长沙战役
B. 国民革命军在武汉发动反奉战役
C. 国民革命军在广东发动东征战役
D. 北伐总司令蒋介石任命岳州战役为北伐第一战
12、在国民革命战争中,国共合作形成了怎样的革命统一战线?
A. 国民党内部的统一战线
B. 国民党和共产国际合作的统一战线
C.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统一战线
D. 国民党和帝国主义合作的统一战线
13、《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中,哪一次会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形成?
A. 长沙会议
B. 国民会议
C. 广州会议
D. 西安事变
14、《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中,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
A. 推翻北洋军阀政府
B. 打倒列强
C. 建立苏维埃政权
D. 推进土地革命
15、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包括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下列哪位不在主要对象之列?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阎锡山
16、国共合作期间,哪一事件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八一三事变爆发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
【题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
这一胜利的根本原因是①()。
①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战略③工农群众的支援④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
问题:请分析材料一中所列举的因素中,哪个因素是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第二题
题目: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大会通过了新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材料二: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在北伐军进军的过程中,国共两党紧密合作,取得了重大胜利。
问题:
1.材料一中提到的“新党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国共合作对北伐战争的影响。
第三题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伐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一个以“打倒土豪、分田地”为中心的土地政策,佃农在支付一定地租的基础上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一政策的推行,不仅在农民中引起了广泛共鸣,甚至连上海的工人阶级也积极参加到北伐战争中来。
问题:
1.国民党政府的土地政策是什么?简要说明这项政策的意义。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的推行对北伐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四题
题目:结合所学,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能够取得重大胜利的主要原因。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A.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C.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D. 五四运动的爆发
答案:B
解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这次大会在1924年1月举行,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A选项是国共合作的结果,C 选项是共产党内部的事件,D选项是五四运动,与国共合作无直接关系。
因此,正确答
案是B。
2、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
A. 推翻北洋军阀政府
B. 建立国民政府
C. 实现国家统一
D. 进行土地革命
答案:A
解析: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政府,实现国家的统一。
虽然北伐战争也有建立国民政府和实现国家统一的目标,但其核心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选项B和C是北伐战争的结果,而选项D则是后来的土地革命的目标。
因此,正确答案是A。
3、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不包括()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冯玉祥
答案:D
解析: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打击袁世凯的軍阀势力,包括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为首的军阀集团。
冯玉祥不属于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军阀之一,他后来成为了北伐的支持者,并在北伐期间参与了北伐军的组建。
4、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C、五卅运动的爆发
D、北伐战争的开展
答案:A
解析: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随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孙中山先生的亲自指导下,1924年5月,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建立,简称黄埔军校。
5、题干: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下列关于这次大会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 宣布解除对共产党员出党的限制
C. 并没有立即确立国共两党密切合作的模式
D. 到会代表超过400人
答案:C
解析:1924年初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模式,明确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宣布解除对共产党员出党的限制。
因此,选项C表述错误,大会确实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模式。
6、题干: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主要任务是:
A. 剿灭地方割据势力
B.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C. 打击民族资产阶级,推进革命进程
D. 实施土地改革,解决农民问题
答案:B
解析:北伐战争的主要任务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
选项A、C、D虽然也是革命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但不是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主要任务。
因此,正确答案为B。
7、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
A. 打击军阀统治,实现国家统一
B.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
C. 推翻北洋政府,建立新的政治体制
D.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
答案:D
解析: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
选项D正确。
8、以下关于北伐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北伐战争开始于1924年,结束于1927年
B. 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C. 北伐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D.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结果,但与国民革命运动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C
解析:北伐战争是1926年开始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实现国家统一。
虽然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结果,但与国民革命运动有直接关系。
在北伐战争期间,中国
共产党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选项C正确。
9、北伐战争中,哪位将领主要负责进攻湖南和湖北的战斗?
A、何应钦
B、叶挺
C、冯玉祥
D、李宗仁
答案:B、叶挺
解析:北伐战争期间,叶挺带领的独立团在进攻湖南、湖北的过程中表现极其出色,被誉为“铁军”,为北伐军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0、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重要协议是什么?
A、《五一口号》
B、《孙文越飞宣言》
C、《国民政府组织大纲》
D、《孙中山遗嘱》
答案:B、《孙文越飞宣言》
解析: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出决定,正式确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同年7月,共产党广州代表陈独秀和孙中山代表胡汉民经过协商,发表了《孙文越飞宣言》,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11、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的标志是:
A. 国民革命军发动的长沙战役
B. 国民革命军在武汉发动反奉战役
C. 国民革命军在广东发动东征战役
D. 北伐总司令蒋介石任命岳州战役为北伐第一战
答案:D
解析:国共合作期间,北伐战争的直接目标是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军阀的统治。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总司令蒋介石任命岳州战役为北伐第一战,D选项正确。
长沙战役是北伐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但不是北伐开始的标志,A选项错误。
反奉战役和东征战役分别在1927年发动,均不是北伐战争开始的标志,B、C选项错误。
12、在国民革命战争中,国共合作形成了怎样的革命统一战线?
A. 国民党内部的统一战线
B. 国民党和共产国际合作的统一战线
C.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统一战线
D. 国民党和帝国主义合作的统一战线
答案:C
解析:在国共合作时期,国民革命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形成了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
C选项正确。
A选项仅指国民党内部,排除。
B选项涉及共产国际,但不是本题核心内容,排除。
D选项与国共合作宗旨相悖,排除。
13、《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中,哪一次会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形成?
A. 长沙会议
B. 国民会议
C. 广州会议
D. 西安事变
答案:C
解析:广州会议(1924年1月)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这次会议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国共合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选项A长沙会议、选项B国民会议和选项D西安事变均不是国共合作形成的关键会议。
14、《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中,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
A. 推翻北洋军阀政府
B. 打倒列强
C. 建立苏维埃政权
D. 推进土地革命
答案:A
解析: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一全国。
这场战争是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基础上发动的,旨在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国家的统一。
选项B 打倒列强、选项C建立苏维埃政权和选项D推进土地革命虽然也是当时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
15、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包括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下列哪位不在主要对象之列?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阎锡山
答案:D
解析: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清除帝国主义支持的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是当时最著名的军阀,而阎锡山虽然也是军阀之一,但在北伐初期并未成为主要打击的目标。
16、国共合作期间,哪一事件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八一三事变爆发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A
解析: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确立了新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
【题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
这一胜利的根本原因是①()。
①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战略③工农群众的支援④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
问题:请分析材料一中所列举的因素中,哪个因素是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答案】
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①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解析】
北伐战争之所以能迅速取得胜利,根本原因在于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通过国共合作,两党能够集中革命力量,形成强大的革命阵线。
这种合作使得国民党能够吸收共产党员和其他左翼力量,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和稳定性。
同时,国共合作还团结了广大工农群众,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这对革命斗争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他因素如制定正确的军事战略、工农群众的支援等固然对北伐战争的胜利有重要影响,但它们都是在国共合作这一根本原因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的。
而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虽然对革命斗争产生了阻碍,但它不是北伐胜利的根本原因。
第二题
题目: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大会通过了新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材料二: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在北伐军进军的过程中,国共两党紧密合作,取得了重大胜利。
问题:
1.材料一中提到的“新党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国共合作对北伐战争的影响。
答案:
1.新党章的主要内容是:改组国民党组织,实行民主集中制;实行党内监督;党员要严守党纪等。
解析:
本题考查对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改组的相关史实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新党章的主要内容是改组国民党组织,实行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内监督,以及要求党员严守党纪。
这些措施为国共合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2.国共合作对北伐战争的影响:
(1)政治基础: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这为两党合作提供了共同的政治理念。
(2)军事力量:国共合作使北伐军的力量得到了大幅增强,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军事基础。
(3)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形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了各阶层、各党派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北伐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4)战略战术:国共两党在战略战术上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使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综上所述,国共合作对北伐战争的影响是积极的,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题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伐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一个以“打倒土豪、分田地”为中心的土地政策,佃农在支付一定地租的基础上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一政策的推行,不仅在农民中引起了广泛共鸣,甚至连上海的工人阶级也积极参加到北伐战争中来。
问题:
1.国民党政府的土地政策是什么?简要说明这项政策的意义。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的推行对北伐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国民党政府的土地政策是:“打倒土豪、分田地”,即让地主和富农交出土地,佃农在支付一定地租的基础上成为土地的主人。
意义:
•解决了农民最迫切的土地问题:这一政策直接回应了广大农民争取土地、改善自身的愿望,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提升了农民的政治地位和参与度: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积极性和觉悟性提高,这也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和支持度。
•促进了统一战线的巩固:通过土地政策,增强了农民和工人阶级对于国民政府的支持,有助于北伐军的士气提升。
2.影响:
•激发了农民和工人阶级的巨大热情:材料显示,这一政策在农民中引发了共鸣,连城市工人阶级也都积极参与北伐,这极大地增强了北伐的力量和动员范围。
•扩大了北伐的社会基础:该政策的实施,使得北伐得到了广泛的群众支持,涉及更多社会阶层,使得北伐获得了更稳固的社会基础。
•加速了北伐的进程:强有力的社会支持,提高了北伐军的战斗力和动员效率,有利于北伐军的推进和胜利。
解析:
该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北伐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土地政策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的理解。
通过分析材料以及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可以从政策内容的理解、意义的认识以及对战
争的具体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准确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结合历史背景和政策实施的具体情况,分析其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从而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第四题
题目:结合所学,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能够取得重大胜利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国共两党合作,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联合抗敌。
2.工农运动的推动,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3.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汇聚了更广泛的力量。
4.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为革命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5.革命党人的正确领导和英勇斗争。
解析:
本题为综合分析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取得胜利原因的把握。
解答时,考生应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1.国共两党的合作是实现革命胜利的关键。
两党能够联合,共同对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2.工农运动的发展为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群众基础。
广大农民和工人阶级积极参与革命,为北伐战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
3.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将工人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力量。
4.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也为革命胜利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他们内部的协调困难;另一方面,北洋军阀内部的分裂也为革
命力量的扩张提供了机会。
5.革命党人的正确领导和英勇斗争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包括孙中山等革命领导人的正确指导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党人的英勇斗争,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国共合作、工农运动、革命统一战线、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以及革命党人的正确领导和英勇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