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学校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职学校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马璐
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中,需重点突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塑造。

尤其在建筑构造一类的理论性学科中,更要通过教学方法的调整,将其知识内容与实践应用建立起联系,并通过理论指导、现场教学、模型制作、问题教学的形式,补充整体教学工作的指导效果,锻炼并塑造学生的职业技能。

1 建筑构造课程的授课内容
中职学校的建筑构造课程应包含数值计算的课程内容,从实际需求角度出发,展开建筑项目结构设计活动,需要将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耐用性、安全性和承重能力考虑在内。

其中建筑构件的承重能力要保证承重载荷符合施工条件,防止发生建筑结构变形的不良情况,高度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建筑构造课程还应该包含受力分析的相关内容,覆盖多种建筑结构的设计,有砌体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复杂多层建筑。

所采用的设计方法比较常见的是简支梁、多跨连续梁、混凝土预制剪力墙。

为此,中职学生应该掌握的受力模式知识主要是转墙体和楼梯。

另外教师还应该为学生详细讲解各种设计图纸的相关信息,其中包括弯矩图、剪力墙图、悬臂梁以及简支梁。

中职学生需要对建筑构件的受力部分有详细的了解,并且能掌握其中的原理,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工程实践活动中。

建筑构造课程还应该包含结构设计的知识内容,具体的项目有弯钩、连接、结构尺寸、墙体截面、结构的钢筋布设。

带领学生对设计图纸加以分析,确保学生能掌握识别设计图纸的技能,向学生介绍国家对建筑施工规定的条款内容。

另外课程内容应包含钢筋设计的厚度标准、钢筋的作用、钢筋布设的位置和要求。

2 中职学校建筑构造课程的科学教学方法
2.1 突出理论指导
中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为了使学生在将来实践工作中,能够更加明显地展现出自身的专业化能力,需要对相关专业性课程进行讲解,并在结合学生知识理解能力的基础上,使其尽可能多地掌握专业性课程知识,为实践操作提供保障。

中职院校建筑专业的学生,会在二年级时参与到小规模的公共建设方案设计中,所以,需要在这一课程活动开展之前,适当地补充自身的专业知识。

由此,使学生以专业性的知识为导向,在其进行具体构造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可凭借更加专业化的视角,完成相关的设计优化。

而在执行这一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联性,在入学之初,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具体的设计研究方案。

通过学生独立地完成设计,初步构建出自身现有知识体系认识下的建筑设计形态。

然后,在课程内容与理论知识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每位同学分别对自己设计的建筑模型进行修改与调整,以此保证整体课程的指导效果。

而这一课程形式,也避免了学生在完成学习过程中,出现相互抄袭的问题,并通过基础学科知识的不断叠加,将其创新性思维与设计融合在一起,使每一阶段的理论知识内容,都可以在学生探索与研究中,形成有效指导,在持续性创新中,保证课程内容的学习状态。

2.2 开发现场教学
现代化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为学生直观地理解课程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

而在中职院校课程教学中,仅凭借图片、声音、视频、文字等形式对课程知识要点进行展示,无法将具体操作上的细节内容进行具象化,且这种基于多媒体工具下的教学手段,始终与学生的实际操作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成长。

尤其在建筑构造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即便是在图像与动画上,对建筑的建设过程进行具体地模拟演化,也会复杂建筑建设影响因素的限制下,无法进行全面地展示。

教学中,应当对现场教学活动的开展时间进行控制。

对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情况与进度安排,尝试性地设计现场教学模式,并在补充课程内容的同时,使其实践性内容,与理论知识课程的进度保持同步状态。

同时,要尽可能地平衡课程知识讲解,现场实地教学的关系,在缩短课程交替周期的前提下,更加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具体课程知识的理解与认识程度,以此保证整体课程指导的有效性。

而在组织学生进行建筑工地现场参观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拍照、多记录,在踊跃提问与交流的同时,尽可能地深入地理解与建筑结构相关的实践型知识。

另外,教师也可以在一次现场教学活动之后,组织学生对本次参观进行文字说明,以此加深并补充学生对于建筑结构的思考与认识。

2.3 完成模型制作
作为典型的应用型课程,需要重点强调课程内容对于操作能力的培育,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加具体的接触到建筑结构理论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经验。

方法上,通过模型制作的教学手段,保证整体课程的执行效果,并在学生操作的同时,加强对于构造原理、构造方式、空间建构等关系的理解。

通过这一课程形式,不仅可以补充专业性的基础知识,还能够在建筑构造的过程中,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与关注度,使其更好地在实践创作中完成创新,并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提高其职业化发展中的竞争力奠定基础。

另外,从学校的角度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模型制作课程的应用优势,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程学习环境。

针对建筑构造课程,设立独立的建筑模型实验室,在提供自由实践课堂空间的基础上,在地面、墙体、屋顶、装饰等沙盘模型
(下转第78页)
. All Rights Reserved.
对复杂,有很多参数都需要学生们进行精准的掌握,这就为学生的记忆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在具体教学上,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方式,对相关操作进行录制,为学生们提供多媒体视频,在关键环节采取慢放、暂停以及放大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相关内容,降低学生们的学习门槛,便于学生进行学习和记忆整理。

第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应该具备足够的方向性。

要想让中职美术与设计课程教学的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上,我们应该重视对多媒体技术应用方向性的合理把控。

围绕中职美术与设计课程的具体知识点学习的要求和特征,提前进行准备。

利用多媒体来增强和辅助中职美术与设计课程的教学活动。

针对中职美术与设计课程学习当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我们也应该进行深刻把控,选择合理的多媒体技术切入时机与手段,展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

另外,在教学当中,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趋势,对教学活动的幅度,而不能过多的占用教学和影响教学喧宾夺主。

2 结语
总的来说,在现阶段中职美术与设计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是我们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然并不是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就一定好,这主要看教师的设计意图、理念,在课堂学习中的合理运用。

我们应该结合这一课程的具体特点,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合理的思考与适度的运用,发挥其优势价值的同时,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加现代化的学习环境,满足中职美术与设计课程教学的多方面需求。

对于一堂课中用什么媒体,用在什么地方,要在课前有一个周密的考虑,决不能为了摆设、好看而滥用多媒体技术。

如果用得不当,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习,这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应当充分引起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多媒体的运用要充分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不能给人一种只是在观赏媒体演示的感觉,即多媒体的运用要与老师的施教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整体
(作者单位:社旗县中等职业学校)
(上接第74页)
的基础上,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建筑结构设计调整,并根据自己对于课程理论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提高自己在模型设计过程中的科学性,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沟通,保证自身知识体系建立过程中的效率性。

2.4 创新问题教学
新课程标准影响下的中职教育,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自主思考与独立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完成学科知识内容的转化与吸收,使其与自身原有的思想认知体系融为一体,从而成为指导自身实践操作的具体方法。

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将传统问题教学模式进行深化发展,在调整具体教学思路的前提下,使学生的思想引导成为基础。

尤其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问题教学,对学生形成激励,使其在攻克课程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在知识积累与丰富经验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对于专业知识领域的自信。

由此,避免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学生直接面对复杂知识体系而产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条件下,消除对于整体知识系统复杂性的恐惧心理,能够在紧紧跟所课堂节奏的条件下,通过课程知识学习,提高自身专业化能力。

2.5 提炼教学重点
展开中职学校的建筑构造教学活动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督促学生积极展开学习活动。

学习知识要经历三个过程,分别是理解、记忆和实践应用。

理解所学知识是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在学习建筑结构的计算内容时,应先从公式入手,在理解公式的基础上,进而准确记住公式。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有很多中职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生自己主动记公式的可能性很小,比如某中职生在做题时,会一边看笔记,一边列公式计算,但是学生把笔记合上后题就做不出来了。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不够透彻,也没有将公式背下来。

对此教师应该引起关注,并想办法解决。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非常关键,教师可以在讲解新课的前五分钟到十分钟的时间内,先为学生将公式找出来,并口述问题和公式,从而将问题与公式紧密的联系起来。

之后会要求学生将公式按照一定顺序誊抄在做题本上。

完成这一步骤后,再深入的展开相应的教学内容。

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誊抄的公式会反复出现,也会反复被用到,经过不断强化,学生对计算公式就会产生深刻的印象,也能真正理解公式的含义,此时绝大部分的学生就能把公式深深印在脑海里。

教学活动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除重点学习公式外,还可以通过制作导学案的形式,将教学重点提炼出来,所编写的导学案只写问题,没有答案,通过课堂讲解,逐渐补充导学案的答案。

激活学生头脑,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3 总结
综上,在中职院校的建筑构造课程教学中,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需要在强调理论指导、开发现场教学、完成模型制作、创新问题教学的前提下,实现整体课程教育的优化升级,并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课程教育的培养,真正成为社会中有用武之地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中等专业学校)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