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福建省政和第一中学政和一中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福建省政和第一中学政和一中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参考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文学因何而伟大
李建军
对托尔斯泰而言,艺术就是为了生活而存在的,为了现实中的人而存在的,所以,它天然地有着“功利主义”的性质——只有对生活有效用,只有成为人们之间交流情感的有效手段,它才是有价值、有生命的,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艺术。

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是巨大的,他的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们包含了作者终其一生都不曾放弃的“对真理和博爱的渴求”。

无视真理、博爱、苦难和拯救等重大的问题,仅仅追求“文学”价值的文学,是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文学的。

事实上,文学没落和破败的显著标志,就是作家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文学”上,只追求技巧的新奇和形式的完美,或者,就放在自己身上,只满足于对肉体快感的叙写和阴暗情绪的宣泄。

在那些褊狭、平庸的作家看来,文学与他人是没有关系的,与政治是没有关系的,与道德是没有关系的,与苦难的历史、沉重的现实、茫远的未来,都是没有关系的,总之,文学只为“文学”本身而存在。

文学必须面对的“迫切问题”,是人的生存境况。

真正的作家把文学当作讨论生活的一种方式。

他关心、同情弱者。

他把写作当作帮助人们摆脱苦难的伟大的伦理行为。

他大胆地抨击罪恶,无畏地追求真理,执著地探寻生活的意义。

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时代,文学的这些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常常被当作一种陈腐的教条和失效的纪律。

为他人而写作,而不是仅仅为自己写作;为真理而写作,而不是单单为荣利写作;敢于对抗邪恶,而不是与之同流合污;勇于直面苦难,而不是视若无睹;充满拯救不幸者的焦虑;而不是陶醉于掉臂而游的逍遥——这就是俄罗斯文学的精神传统,也是俄罗斯文学显得伟大和高贵的根本原因。

对比起来看,中国文学则呈现出与俄罗斯文学完全不同的精神气质,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文章被视为“经国之大业”,诗歌则被当作“观风俗”的镜子和“正得失”的手段。

我们的文学被夸大了政治作用,写文章的人反倒失去了自由感和余裕心,而统治者则因为多疑和恐惧,常常通过“文字狱”等手段,在控制写作者的灵魂,长此以往,很多作家便恂恂然如辕下驹,完全失掉了灵气、朝气。

然而,大地上总有巨石压不住的竹笋,总有野火烧不尽的春草。

从批判精神和责任意识的角度来看,中国也有与俄罗斯大师一样伟大的作家。

我们的优秀作家例——如司马迁、曹雪芹和鲁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贵气质,他们的作品所表现出
来的成熟经验,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作家和作品相比,都毫不逊色。

对那些被市场绑架、被欲望劫持、被时尚挟的作家来讲,司马迁和俄罗斯文学意味着方向和出路。

只有像太史公和俄罗斯大师那样勇敢地生活,那样无畏地写作,我们才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作品,才有可能使自己时代的文学显得高贵而伟大。

(有删改)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真正对生活有用、促进人们情感交流的文学,是有价值、有生命的艺术。

B. 托尔斯泰的创作贯穿对真理和博爱的渴求,体现了他的批判和责任意识。

C. 在我们的时代,文学常为文学本身而存在,它的重要使命和责任被漠视。

D. 中国文学与俄罗斯文学呈现出不同的精神气质,但是二者精神传统相同。

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要成就伟大作品,社会要给予作家充分的自由感和余裕心。

B. 司马迁、曹雪芹和鲁迅的作品提升和发展了传统文学的软实力。

C. 中国文学生存文化语境中,文学时常受政治影响,负担极重。

D. 文章将俄罗斯文学和中国文学进行对比,揭示文学伟大的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哲学是一种形而上的学问。

在哲学中,除了价值观念,最核心的就是思维方式问题,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面对怎样去解释、认识等问题。

中西哲学的差别,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差别,而是类型上的差别。

要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就要懂得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非常注重整体关联。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关联在一起的。

事物的任何部分,都不能孤立到整体之外去,更不能用它来说明整体。

部分在整体里的任何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体,整体的变化也同样会影响到各部分。

这就像太极图一样,图中有阴有阳,阳长阴消,阴长阳消,而阴离不开阳,阳离不开阴。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思维方式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是强调此离不开彼、彼离不开此,此中有彼、彼中有此,此会转变为彼、彼会转变为此。

总之,彼此是一个整体。

在古人心目中,不论事物、现象有多么复杂,都可以用“道”来贯通。

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道”的文化,孔子讲“士志于道”。

汉代河上公注的《老子》很有意思,他认为《老子》中的很多道理既可用在修身上,也可用到治国上。

“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这句话是说我们可以把对人体的认识运用到政治团体上,人体是“体”,集体不也是“体”吗?
贺麟说:“儒学是合诗教、礼教、理学三者为一体的学养,也即艺术、宗教、哲学三者的谐和体。

”不仅
古代中国文化如此,从全世界来看都一样,从源头上来讲学科不可能分得那么细。

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代的学者都不只是某一学科的专家,他们都是通才。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中庸之道,为什么要讲“中”呢?因为“中”就是保持事物的平衡。

如果失去了平衡,就会产生偏差。

“中”即适度,既不过,也没有不及。

事物的平衡不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动的,相对而言的。

在这个时间、地点取得了平衡,到了下一个时间、地点又不平衡了,又得再调整,达到新的平衡,这就是动态平衡。

比如,中医认为,一切疾病都来自于身体阴阳的失衡,也就是偏离了中道。

一个人的身体,由于内伤和外感,阴阳也就不断地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有些外感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我们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以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从而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这样才能保持自己身体的健康。

近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宗师章太炎讲过,西方哲学关注的是物质世界,物质世界相对来讲是静止的,因此可以对它进行细致的、精确的、静态的分析;中国哲学关注人,人世间的事情是变动不居、瞬息万变的,不可能用静止的方法,而只能用动态的方法来整体把握。

近一百年来,我们都在用实证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而现在情况有逆转的倾向,自然科学开始引进人文方法来开展研究,也关心整体关联、动态平衡,并注重个体差异。

中国文化主张自然合理。

只有符合事物的本来状态,才是最合理的,这就是自然合理。

这里的“自然”,是指自然而然,是万事万物的本然状态。

自然合理就是中国的科学思想,它强调一切都要合乎事物的本性。

从大禹治水到李冰治水,其指导思想就是顺其自然、自然合理。

大禹看到水总是要往下流,就疏通河流,让水能够顺畅地流下去,所以水就治好了。

李冰看到水位是波动的,就不用死的、硬的坝栏,而是把竹篓子装上石头,放在水里,随着水波流动,它也会起伏。

顺其自然的思想,适用于一切方面,既适用于个人、社会,也适用于整个大自然。

不顺其自然,个人、社会、大自然都会得病。

同时,大自然本身也在不断调整,我们要顺应它本身的发展趋势,帮助它取得平衡,而不是去破坏平街。

现实中的人和人是有差别的。

荀子曾引用《尚书》中的“惟齐非齐”来谈他对平等观念的理解。

孟子说“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如果都按照同一个标准去对待万物,那当然就“不齐”了。

“齐”与“不齐”,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惟齐非齐”背后蕴涵着自然合理的思维方式。

先秦儒家讲“惟齐非齐”;宋明理学家讲“理一分殊”,其根本精神是一致的。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对“理一分殊”哲学思想的形象化表达。

自然合理就是要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尊重事物的个性。

自然合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个性化,这跟现代科学的普遍适用于万物的标准化不一样,它注重的不是一般性,而是主张要符合事物的特殊性,不是用一个统一的、量化的标准去规定,而是针对事物的特点灵活、多角度地处理问题。

西方近代的思维方式是科学合理,把普适性放在第一位。

但事实上科学上的真理也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才适用,离开这个范围就不适用了,比如说,牛顿的经典力学就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情形。

客观世界是很复杂的,是整体关联、动态平衡的,要达到自然合理才能相对符合事物的特性。

随着现
代科学的发展,人们也发现越符合事物的本然个性,就越合理。

(摘编自楼宇烈《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底蕴》北京日报2020-10-12)
3.下列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特点的论述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非常注重整体关联。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关联在一起的。

强调彼此的不离、彼此的互有、彼此的转变。

B.事物、现象再复杂,都可以用“道”来贯通。

中国文化就是“道”的文化,如孔子讲“士志于道”,老子讲“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C.作者认为,中国哲学关注的是人,人世间的事情是变动不居、瞬息万变的,不可能用静止的方法,而只能用动态的方法来整体把握。

D.现实中的人和人是“不齐”的。

荀子的“惟齐非齐”观点谈的是他对平等观念的理解,其背后蕴涵着传统哲学自然合理的思维方式。

4.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总述哲学是一种形而上的学问,最核心的是思维方式问题。

要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就要懂得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B.第二三四段论述的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关联特点。

事物的任何部分,都不能孤立到整体之外去,更不能用部分来说明整体。

C.第五六段论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动态平衡特点。

“中”即适度。

事物的平衡不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动的、相对的。

D.最后四个自然段论述是中国文化的自然合理性。

自然合理就是中国的科学思想,它强调一切都要合乎事物的本来个性。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近代的思维方式把普适性放在第一位。

事实上科学上的真理也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才适用,比如,牛顿的经典力学就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情形。

B.“儒学是合诗教、礼教、理学三者为一体的学养,也即艺术、宗教、哲学三者的谐和体。

”中国古代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从源头上来讲学科也不可能分得特别细。

C.中医认为,一切疾病都来自于身体阴阳的失衡,也就是偏离了中道。

人的身体,由于内伤和外感,阴阳也就不断地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而有些外感无法避免。

D.宋明理学家讲“理一分殊”,其精神与先秦儒家“惟齐非齐"一致。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对“理一分殊”哲学思想的形象化表达。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教师(节选)
刘慈欣
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

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窗外的田垅上,娃们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了。

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

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

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

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胁。

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

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

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娃们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

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

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发射奇点炸弹!”
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
隔离带在快速推进。

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三号行星。

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

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1号随机点检测。


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
“开始3C级文明测试。

1号测试未通过,2号测试未通过……10号测试未通过。

“发射奇点炸弹!”
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


11号测试题未通过!
12号测试题未通过!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
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


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


“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太阳系,推送奇点炸弹的力场束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

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

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

他们拿了锄头铁锹,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开始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

“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参议员惊呼起来。

“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


“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
“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那么,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
“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

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这种方式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大?”
“大约每秒1至10比特。


“上尉!”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教——师?”
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

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让我们大概了解了李老师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情况、工作情况、经济状况和他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

B. 文本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老师上课至生命最后一刻;另一条是碳基舰队建立隔离带时找寻并保留3C 文明。

双线互为呼应,并行不乱。

C. 天上地下截然不同的场景转换和故事内容,给小说带来了奇幻的色彩,也确实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科幻小说独有的体验。

D. 文本中李老师这个乡村教师卑微不幸,作为一个悲情角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引发了我们对其深深的同情。

7. 文中画线句“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有何作用?
8. 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本文蕴含了哪些人文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①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论语·季氏》)
②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孟子·万章》)
9. 两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 简要分析两则材料观点的异同之处。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开愁歌①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②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③下马解秋衣,请贳④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⑤。

【注释】①本诗为作者途经陕西华山时所作。

②衣如飞鹑:衣衫褴褛。

③旗亭:酒肆。

④贳(shì):抵押。

⑤豗:冲击。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景: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华山苍碧的身影在傍晚中寒意愈浓。

B.三、四句中,“枯兰”形象写出了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诗人高洁的品格。

C.九、十句乐景写衷情,白昼万里、浮云悠闲,诗人却愁绪满怀、把酒唤天。

D.最后两句点题,写酒肆主人劝解诗人应保养身心,不要为世俗之物所困扰。

12.“临歧击剑生铜吼”句借“击剑”这一动作抒发情感。

下列诗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所抒情感与“临歧”句最接近的一项是
A.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

(李颀《别梁锽》)
B.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

(高适《送浑将军出塞》)
C.尔奋空拳彼击剑,水纵长澜火飞焰。

(李咸用《西门行》)
D.拔剑舞,击剑歌,青云路遥心奈何。

(张咏《淮西有答》)
13.本诗七、八两句与下面诗句都写到以物换酒,从中可看到诗人的形象。

请结合这些诗句,分析诗人形象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男女的婚恋也是必须有媒妁之言才算得正统的习俗。

(2)《赤壁赋》中苏子扣舷而歌,以“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委婉抒发了自己渴望重获皇上青睐而不得的思想感情。

(3)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明作者因为不被接纳、遭受指责,所以决心退隐以全节守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5.天府大学作为“2019世界警察与消防员运动会”分会场承办方,为前来参会的警察和消防员写的广播稿,其主体部分有五处表述不规范,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亲爱的警察和消防员们:
欢迎各位来到我校参加“2019世界警察与消防员运动会”,诸君的莅临让我们倍感荣幸。

我校背靠青城山,南望清水河。

运动会期间,我校的志愿者将会为你们鼎力相助。

在运动会开幕式上,您将看到我校师生优美的舞蹈,聆听到师生们精彩的演唱,我们也希望您能粉墨登场,一展才艺。

祝大家在本次盛会取得优异的佳绩!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6.下面某校一则活动通知,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现兹定于五月四日早八点举行“十八岁成人礼”活动,诚邀各位家长赏光。

校外道路坑坑洼洼,请大家务必尽早出发,以便按时到达。

让我们共同成为各位同学成长的观察者。

(1)改为
(2)改为
(3)改为
(4)改为
(5)改为
四、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今年,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高考676分的高分被北大录取。

她在选择专业时没盯着所谓的“热门”,而是选择了“冷门”的考古系,原因是单纯的“从小就喜欢”。

以湖南全省第四的高分而选择考古专业,曾一度引发社会热议。

现在,钟芳蓉已经走进了北大校园。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立说,考古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中国文化的源头,对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都能起到很大作用。

无论学生毕业后是否从事考古业,这段学习生涯都能为人生之路奠基。

材料二:
下面是某高中学生李栋梁,在高一选课前夕,与其母亲的一段对话。

李栋梁:选什么学科,应该根据我的人生规划来决定。

我的理想是,在将来能从事纯学术性的数学研究,成为登上学术之巅的大家。

李母:别好高骛远,多看看眼前吧,你应该先考虑学什么易出高分,能考个什么样的好大学,能找个什么样的好工作。

李栋梁:你说的是生活目标,算不上人生理想,我要的人生理想。

李母:孩子,到时候你就知道什么是社会现实了。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问题特征明显;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D项,“但是二者精神传统相同”错误,第四段“为他人而写作,而不是仅仅为自己写作;为真理而写作,而不是单单为荣利写作;敢于对抗邪恶,而不是与之同流合污;勇于直面苦难,而不是视若无睹;充满拯救不幸者的焦虑;而不是陶醉于掉臂而游的逍遥——这就是俄罗斯文学的精神传统”,第五段“我们的文学被夸大了政治作用,写文章的人反倒失去了自由感和余裕心,而统治者则因为多疑和恐惧,常常通过‘文字狱’等手段,在控制写作者的灵魂,长此以往,很多作家便恂恂然如辕下驹,完全失掉了灵气、朝气”,可知二者精神传统不相同。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B项,“……提升和发展了传统文学的软实力”错误,第五段“从批判精神和责任意识的角度来看,中国也有与俄罗斯大师一样伟大的作家。

我们的优秀作家例——如司马迁、曹雪芹和鲁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贵气质,他们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成熟经验,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作家和作品相比,都毫不逊色”,由此得出他们也是伟大的作家。

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