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轴承产业集群当前态势及发展趋向的冷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轴承产业集群当前态势及发展趋向的冷思考中图分类号:f76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2-000-02
摘要我国现有瓦房店、洛阳、浙东、长三角和聊城等五大轴承产业集聚区,尤以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为最,其他区域也在培育和壮大本地的轴承产业集群,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规模轻结构,重速度轻质量,创新能力弱等。

文章从历史渊源、扶持政策、科技创新、发展未来等方面对我国轴承产业集群的态势与趋势给予冷思考。

关键词产业集群重规模轻质量冷思考
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1]
当前我国轴承产业集群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既包括瓦房店、洛阳等独树一帜的轴承产业集群,也有浙江新昌、山东临清、河北临西、江苏盱眙等星罗棋布的轴承产业集群,各地政府希望通过产业集群的聚合作用,迅速形成支柱产业,推动区域经济优势快速迸发,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重规模轻结构,重速度轻质量的现象,文章从历史渊源、地方政策、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等方面对会轴承产业集群的发展给予冷思考。

一、产业集群及龙头企业的历史渊源
仔细分析我国目前各地培育发展的轴承产业集群及其龙头企业的历史渊源从经济性质上可分为三类,其历史积淀决定了当地轴承产业集群的总体优势和品牌厚度,缺少历史底蕴的轴承产业集群其影响力与前者无法相提并论。

1.改制于外资企业,以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为代表。

瓦轴的前身,是满洲轴承制造株式会社。

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历史阶段,凤凰涅槃,浴火重生,1949年9月,该厂制造出以“610”为代表型号的第一套工业轴承,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生产工业轴承的历史。

1995年10月22日瓦轴集团公司正式挂牌,1997年与skf结成战略伙伴,创立了中国轴承工业最大的合资企业“瓦房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并推行大集团战略、外向牵动战略和科技兴企战略,连续创立了8家合资企业。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将装备制造业置于突出重要的位置,以瓦轴为代表的轴承企业及轴承配件企业抓住机遇迅速膨胀,巩固了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在全国的影响力。

2.起步于国有企业,以洛阳轴承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为代表。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前身是1954年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洛阳轴承厂,2004年12月18日,永煤集团重组洛轴,成立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3.发源于个体经济。

以山东临清、河北临西、江苏盱眙等轴承产业集群为代表。

临清轴承产业,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征程,就
是从家庭作坊发展而起,到目前形成了从轴承钢到锻造、车、磨、热处理、生产、销售的产业链条。

二、各轴承产业集群规模参差不齐
各地轴承产业集群除历史积淀培育了其综合优势外,在发展规模上大小不一,占领了高中低目标市场,竞争力强弱差距较大。

2010年,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232亿元,占全国销售总量的20.43%,洛阳为140亿元,长三角为57.2亿元,浙东为94.5亿元,聊城为38亿元,瓦房店的轴承产销量在几大产业集群中遥遥领先。

1.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已有瓦轴集团、大冶轴集团、冶矿轴承等9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涵盖轨道交通、汽车、航空航天等9大类轴承产品。

早在2007年12月,瓦房店市就荣获国家惟一“中国轴承之都”称号,2008年5月,瓦房店轴承产业被列入“中国产业集群50强”。

2.洛阳轴承产业集群。

2010年,洛阳高新区轴承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140亿元。

其中,轴承产品的营业收入100亿元,约占世界轴承行业总量的2.2%,占洛阳地区生产总值(gdp)的5%,占洛阳高新区gdp的20%,占国内行业总量的8%。

在这些轴承产品中,50%为高端产品,约占国内高端产品市场40%以上份额。

洛阳高新区轴承产业集群近5年的gdp年均增速达26%。

3.临清轴承产业集群。

以烟店镇为中心的轴承产业已成为临清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工业产业集群”,临清
市被命名为“中国轴承之乡”。

全市轴承加工企业现达1120家,其中规模以上轴承企业118家,经销户1.2万余户,生产0-9类5000多种型号产品,涌现出哈临、博特、凯美瑞等骨干轴承企业。

4.新昌轴承产业集群。

新时期发展小型微型企业应走产业集聚与“专精特新”发展之路[4],新昌全县集聚了1400多家轴承企业,系列品种1000多个,轴承产业链正向专精特方向细化发展,围绕锻造、钢管、车件套圈、成品轴承产业体系做强做大,其规模已经占到新昌经济总量的20%左右。

三、冷静看待轴承产业扶持政策的放大效应
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洛阳轴承产业集群和临清轴承产业集群在利用国家政策上走了两条不同的路子,前者倚重的是宏观产业政策,后者借助的是中小企业的扶持优惠政策,共同点是都利用了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和放大效应。

1.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导向作用和放大效应。

企业的逐利性有将产业政策的两个作用无限放大的趋向。

201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目录中第一类“鼓励类”十四项“机械”14款明确指出了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轴承领域:“时速200公里以上动车组轴承,……2兆瓦(mw)及以上风电机组用各类精密轴承,使用寿命大于5000小时盾构机等大型施工机械轴承,……,以及上述轴承零件”[5]。

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对鼓励的产品种类尤其是精度做了明确的界定,从性质上说是对质的根本要求,强调的是
研发与攻关,其次是量的要求即产业化。

2.借助国家产业政策大兴产业园建设。

以瓦房店市轴承产业集群为例,该市以西郊、祝华工业园区、瓦轴集团工业园为核心区,以岗店拉山、祝华三家子为辅助区,建成40平方公里的省级装备制造配套轴承工业园区,重点支持瓦轴、大冶轴、瑞谷科技等轴承企业的发展。

就是先做大盘子,再走产业升级的路子。

3.中小规模轴承产业集群。

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东部发达省份和中部欠发达省份过渡区域城镇,在发达省份经济辐射的影响下,主要表现在发展观念的传递、资本技术的传导、产业的转移、设施的对接等方面,经济发展能力大大强化,区域经济发展迅速[2]。

以临清为代表的中小规模的轴承产业集群,正是经过发达省份经济辐射的刺激诱化,积极借助中小型企业发展政策和地方政策,实现转型升级。

四、科技创新与品牌影响力局限于国内
各规模轴承产业集群在拥有技术中心的层次和认定时间上都相差很大,承担的项目水平不一,科技创新水平落差较大,品牌强弱有别。

以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洛阳轴承产业集群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瓦轴、洛轴的技术中心分别于1995年、1996年就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先后各自承担多批国家大型项目。

中小规模的轴承产业集群仅有临清哈临轴技术中心于2011年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担项目也仅局限于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1.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

一年之内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共获得国家专利228项,认定国家行业高新技术企业7家,20多家企业被授予国家、省级驰名商标,科技新品种鉴定9项。

技术实力和品牌战略的反哺使瓦房店产业集群成为一极。

2.洛阳轴承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容易形成知识、技能、信息等方面的累计效应[3],洛阳轴承产业集群在航空航天轴承、风力发电轴承等领域,共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项目10
余项,获得科研成果800余项、专利90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奖30多项。

累计修订和制定轴承行业国家标准40项、行业标准73项,成为我国轴承产业集群的两极中的一极。

3.新昌轴承产业集群。

中小规模的轴承产业集群也希冀通过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来提升企业和集群的影响力,其中“五洲新春”参与制定《滚动轴承汽车发动机张紧轮和惰轮轴承及其单元》标准,新昌轴承协会牵头制订了《深沟球轴承套圈车件》联盟标准。

新昌轴承协会申请注册的“新昌轴承”集体商标在轴承产业集群上开创了先河,有利于树立集体信誉,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4.临清轴承产业集群。

该地的产业集群在技术研发和品牌强度上无法与前两极相提并论,该集群实行的是循序渐进,步步推进的成长策略。

在临清成立了山东省轴承质量检测中心,山东哈临轴承实业有限公司于2011年被批准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博特轴承2011年bot薄壁轴承获得山东名牌称号,2011年度r196z-4多功能变速箱薄壁特种轴承项目获得第一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
创新基金项目立项扶持,“hlb”、“ bot”为山东省著名商标。

五、结束语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洛阳轴承研讨所党委书记杨晓蔚指出:“我国是轴承大国,不是轴承强国。

大,指规模总量,现排名世界第三;强,指技术质量。

所谓不强,从技术层面上是指产品技术程度不高,技术含量不够;从质量层面上,是指产质量量程度不高,质量层次偏低。


如何从轴承大国成长为轴承强国,从质量、规模、品牌层面上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瑞典、日本等世界轴承强国参与争夺国际市场,必须依靠两条腿走路。

1.产品档次。

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升自身水平。

临清轴承产业集群起步虽早,但是产品升级缓慢。

目前正通过与知名企业合资建厂摆脱过去假冒伪劣的负面影响,2010年“哈尔滨轴承集团”在临清与3家民营企业共同投资3000万元兴办了哈鲁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2.企业规模。

向外看齐,发展规模和速度不能放慢。

瓦房店700余家轴承企业2010年轴承主营业收入232亿元,折成美元,还不如skf公司(77亿美元)一家的多,跨国轴承企业已踏入中国市场。

瓦房店市放眼全球,提出在5年内把瓦房店打造成千亿元轴承产业集群,力争成为世界轴承产业增长极。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轴承产业集群应走市场细分、集中成长之路,同质化竞争只会产生内耗。

百亿、千亿的轴承产业集群
应不满足于在国内与skf、nsk、peer等合资建厂,在国外建立研发中心、合资、独资轴承公司,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韩玉刚,焦华富,韩会然.省际边缘区城镇化水平变化特征及动力系统研究_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经济地理.2011(2).
[3]李大为,李英基.杜传忠.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机理及实现路径—兼论理解“两个熊彼特悖论”的新视角.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
[4]王佳宁,罗重谱.中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选择与总体趋势.改革.2012(2).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