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导学案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导学案
【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本节重点、难点】
重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意义。

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
初创时期的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的原因;
【课前导学】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概念:自然经济解体指:
(1)背景:鸦片战争前夕自然经济的某种程度的分解;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2)过程:
①鸦片战争前夕自然经济的某种程度的分解:在中国古代与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有了某种程度的,有所发展,但是在农村中“”的自然经济并没有多大变化。

②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以为首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

不少中国土货滞销,中国业的衰败,标志着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西方侵略者控制了中国的,强迫清政府增开了更多的,同时有获得了和等权利,外商在华设立的工业、金融业、商业和航运业等企业也迅速发展。

中国的手工业部门遭到沉重打击,从19世纪年代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加快。

2.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客观辩证地分析)
①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的入侵,使中国的经济结构逐渐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它削弱了的基础,破坏了手工业,也沉重地打击了手工业。

②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使中国农产品的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

同时一分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受到的影响。

③新的社会力量出现:外国商业势力的侵入,使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也发生了变
化,和商人出现,贸易中心由转移到。

④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和,促进了的兴起。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一)条件
1、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洋务运动的促进: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和企业,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阅读教材31页,完成相关问题:洋务运动的诱导(19世纪60年代------90年代)(补充)
(1)背景:
(2)目的:
(3)概况: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前期“”口号创办工业主要企业、等;
后期“”口号兴办民用工业主要企业、、、。

创办的形式主要有、、等。

(4)破产的标志: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

(5)积极影响:
A.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B.在客观上诱导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早期发展;
C.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D.中国军事与外交近代化起步。

总之,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实际上是经济的工业化)第一步。

3、外商企业的刺激
(二)途径
一种是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华侨等投资于企业;另一种是原来的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企业。

(近代企业中的“近代”的是指)
(三)概况
1、产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等沿海地区出现;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工矿企业不断增多,资本投资额不断增加,主要分布在部门。

2、代表企业: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在广东南海创办
缫丝厂等。

3、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业、业、业、业、造纸与印刷、船舶修造业、机器制造业以及采矿业等几个行业部门。

(四)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先天不足”缺乏资本原始积累;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双重压迫,同时又对两者都存在着依赖。

“后天畸形”:分布不均衡:一般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较少。

行业不全面:一般是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比重小。

三、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背景
(1)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并增加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扩大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和市场,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条件。

(2)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3)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经等人呼吁“”“”成为社会思潮。

2.表现
(1)从甲午战争到,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2)张謇在南通创办的是其著名代表。

3.意义: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一股新气息。

【视野拓展】近代化史观(近代化范式)
近代化进程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大众化等。

(简单地说:近代化史观就是人类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
【问题思考】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有何特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

(2)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在国内发展不平衡。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解体的速度快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解体的速度较慢。

(3)在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2.西方国家的侵略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引起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中国逐步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中国出口商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3)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但其阻碍作用是主要的。

3.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洋务运动是世界近代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顺应了世界潮流;洋务运动期间进行的各项改革也都是围绕近代化而展开的。

因此可以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为中国经济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洋务运动在中国的封建大地上栽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幼苗,在客观上顺应了中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趋势。

(2)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洋务运动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4)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外交是我国外交领域划时代的变革,对于开展近代化事业产生了重要作用,体现了近代外交意识和近代化精神;派遣第一批驻外使节,打开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大门,使中国近代外交出现了新的局面。

(5)洋务运动的兴起为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通过海陆军改革,清军战斗力有所加强,对外国的侵略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

(6)洋务派创办了我国第一批新型学校,大力引进西方科学知识,并造就了一批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创了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先河。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为什么首先在沿海地区出现?
(1)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的商品经济发达,基础好。

(2)鸦片战争后,沿海地区最早遭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3)洋务派兴办的企业和外商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4)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巩固练习】
1.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巩固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二十多个,
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

这主要得益于
()
A.洋务企业的诱导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4. 由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于1866年初创时的性质是A.手工工场 B.近代企业 C.洋务企业 D.合资企业
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

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猪鬃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

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
A.小农经济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资本主义经济缓慢起步
巩固练习答案:B C D B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