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实验步骤
本课题研究年限:2010/4——2012/4
1.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10年6月)
主要任务:(1)建立课题研究二级组织网络;
(2)落实子课题研究的承担者;
(3)制订好课题研究方案,并上报;
(4)指导各子课题的课题研究方案;
(5)召开子课题研究工作小组会议,明确任务,提出要求,落实责任。
2.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1年7月)
主要任务:(1)完成调查研究和文献查阅工作;
(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完善课题研究计划,对课题作进一步的实施研究。
3.总结阶段(2012年1月—2012年4月)
主要任务:(1)在对子课题验收的基础上,完成课题研究总报告的起草、讨论和结题工作;
3、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网络、职教期刊等资料的查阅,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中职校开放式实训中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信息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4、个案研究法:将各部门及某些模式作为个案加以研究,最终将这些个案进行梳理、归纳、整合。
五、主要措施与策略
l、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已有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学校领导,全体教师科研意识强。课题主要负责人和实验教师具备较强的科研技能,对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教学与提高育人水平中的作用有较高的思想认识,曾多次承担过市、县级科研课题。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建立“以农为本”的职业教育服务观、树立“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教育观、确立“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观。
作为一所职业学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学校办学经验丰富;第二,学校的专业设施相对比较完善;第三,学校师资力量比较充足;第四,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网络广泛;第五,学校同时还具有比较良好的社会声誉。
但是,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技能培训,就必须建立有效的保障体系,学校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学模式与服务体系,更好地体现服务性、公共性、辐射性的功能,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
(2)开展成果汇报月活动;
(3)编印课题研究论文集;
(4)完成课题研究总结。
七、课题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编著培训教材或讲义。
3、研究论文集。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秦春艳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实施
组员:殷利朱建清张惠东杨红英朱兵徐徐蒋伟春马建芳王成忠朱燕琴,负责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
二、实验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的开发;培训内容、模式、策略、原则;运行与管理机制;项目培训的评价等,在实践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策略与方法。
三、实验内容
1、企业用工需求的调查研究
通过走访太仓及周边地区企业,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增强培训针对性。
2、培训现状的调查研究
通过对现有的社区教育中心校培训情况的调查,了解目前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服务体系的现状,对其主要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3、培训项目的开发研究
(1)开发的项目研究
(2)开发的原则研究
4、培训教学模式的研究
(1)培训模式的研究
(2)基本策略的研究
(3)管理方式的研究
5、培训服务体系的研究
(1)项目实施的研究
(2)师资建设的研究
6.培训评价体系的研究
(1)对项目实施的评价研究;
(2)对项目培训者的评价研究;
(3)对项目受训者的考核研究。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第8期)《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中提到,根据国务院六部门制定的规划,2006年—2010年,要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5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并对其中的30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近亿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由此可看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最重要的增长点和最强劲的发展动力。
苏州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验
实验单位太仓市社区培训学院
项目负责人秦 春 艳
方案设计:(包括本区域社区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实验目标、实施步骤、具体措施、领导保障等。(不少于3000字;可另加页)
一、实验的背景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提高进城农民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2、建立机构,加强管理
健全机构,加强管理,落实科研工作目标责任,充分调动实验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励实验教师主动参与课题实验,为实验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让实验教师在实验这块园地里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面、系统地探索培训远行机制。严格执行教学与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落实教学环节和实践活动,确保培训质量。建立农民工培训信息反馈制度,确保学以致用。
4、定期小结,精炼成果
定期小结,注重成果的提炼,精炼成果,是保证实验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将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组的积极作用。采取定期小结(阶段性小结),不定期检测、随机听评课活动等方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发现成绩及时总结推广,减少失误,以保证实验成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促进实验工作顺利完成。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的调查,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培训项目及计划,经过设计方案—实施行动—反思总结三个螺旋式上升反复实践的环节,探索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有效经验。
2、调查研究法
通过访谈、问卷、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加工、整理和分析,为本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提供事实依据。
3、加强师培,塑造人才
加强师培,塑造人才,是提高实验教师素质,保证实验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举措。为此,我们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将特别注重视教师的培训,加强对教师政治素质、技能水平的培训和知识更新,开展教师“一专多能”的培养工作,定期开展教育科研研究活动,委派教师外出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有针对性地请省,市有关专家学者到学校举办讲座,指导实验工作的开展,并要求实验教师多上研究课、创优课、示范课等,在科研实践中培养造就优秀人才。同时,强化教师的考核与管理,建立一支以专职为主体,兼职为补充的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存在: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方法简单、培训资源利用不充分、培训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对此,面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必须强化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切实提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认识,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训促转移,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发展。这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