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源—水》章末习题检测(提高篇)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之源—水》章末习题检测(提高篇)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A.蒸馏B.沉淀C.过滤D.吸附
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3.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B.水通电分解是物理变化
C.过滤能除去水中所有杂质D.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4.下列情况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A.工业废水、废物的任意排放
B.农业上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
C.用第四代广谱杀菌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对水进行消毒杀菌
D.生活中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并把污水随意排放
5.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经过调查和收集资料得知,可以通过: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杀菌消毒(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过滤等几个步骤对黄河水进行净化。
请选择合理的操作顺序()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④①②D.③①④②
6.印度洋海啸使当地的饮用水受污染。
医疗救助人员打算给当地居民提供一些关于饮用水处理的建议,以下建议不合理的是()
A.用明矾使悬浮颗粒沉降下来B.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杀菌
C.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放心饮用D.饮用前加热煮沸
7.下列几个步骤能将受污染的水转化为可饮用水,以下处理过程顺序合理的是()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 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 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
A.③①④②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
8.化学方程式:a C2H6+b O2m CO2+n H2O,式中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2m=a B.a=3n C.a=m D.2b=2m+n
9.已知:2KClO32KCl+3O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
10.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 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C.在100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 g过氧化氢和70 g水
D.1.2 g碳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 g二氧化碳
11.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最多的是()
A.P B.H2 C.S D.C
12.某同学称取一定量的表面有铜绿的铜粉,用敞口耐高温容器盛装,在空气中充分加热(铜绿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
冷却后再称量该容器中固体物质的质量,结果
是()
A.质量减小B.质量增大
C.质量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13.杨欣同学用16 g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她将高锰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得到所需氧气后即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4.4 g。
则试管中剩余的物质是()
A.K2MnO4 B.MnO2和K2MnO4
C.KMnO4和K2MnO4 D.MnO2、KMnO4、K2MnO4
14.现在有化学反应3X+Y=Z,若将a gX和b gY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物的质量()A.等于(a+b)g B.小于(a+b)g C.大于(a+b)g D.小于或等于(a+b)g
15.已知2FeSO4+6Na2O2=2X+2Na2O+2Na2SO4+O2↑,生物X的化学式为()
A.Na2FeO4 B.Na2Fe2O3 C.NaFe2O4 D.Na2FeO3
16.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一定条件下,SO2和O2反应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8 g CH4完全燃烧生成8 g CO2
D.某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17.铜与稀硝酸发生如下反应:3Cu+8HNO3=3Cu(NO3)2+2X↑+4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A.NO B.N2 C.NO2 D.N2O
18.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
A.a和c是反应物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20.物质X在4.8 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3O2RO2+2SO2,测得R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2.2 g和6.4 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3 g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X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
二、填空题
21.井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离子,为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采用的方法是。
如果想知道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我们可以用来检验。
22.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日常生活中,可用区分硬水和软水;
(2)水能变成水蒸气,这属于水的性质(选填“物理”或“化学”);
(3)电解水实验产生的两种气体中,能燃烧的是。
23.科学家最近在低温下合成了一种化合物,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氢原子。
请补充该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6O25CO2+。
24.在食盐中加入KIO3有益于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酸钾,可利用化学反应:5X+KIO3+3H2SO4=3K2SO4+3I2+3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三、计算题
25.将A、B、C三种物质各10 g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D,其中B是催化剂,当A完全反应后,生成D16 g,则反应后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
26.在反应X+2Y=R+2M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生成4.4 g 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是。
27.将氧化铜和氧化镁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当生成等质量的水时,需要消耗氧化铜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这些参加反应的氧化物中,铜、镁元素的质量比是。
28.加热10 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经一段时间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9.36 g 。
计算:
①生成多少克氧气?
②消耗了多少克高锰酸钾?
③若改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来制取等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克氯酸钾?
1.【答案】A
【解析】生产自来水的净水方法有沉淀、吸附、过滤、消毒等,不涉及到蒸馏。
2.【答案】A
【解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A错误;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B正确;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C正确;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故D正确。
3.【答案】A
【解析】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4.【答案】C
【解析】本题A、B两个答案明显会造成水体污染,因而不选;含磷洗衣粉也会造成水体污染。
二氧化氯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A级安全、高效、快速杀菌剂。
5.【答案】D
【解析】自然界中的水常含有杂质和细菌,不宜直接饮用,需对水进行净化处理。
常采用的方法为:静置后,加絮凝剂吸附、沉降、过滤、蒸馏、杀菌等,故可判断D为正确选项。
6.【答案】C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水的净化过程。
净化水过程中首先是沉降(自然沉降到化学沉降),然后是消毒杀菌,最后经过加热煮沸后就能饮用。
故选C。
8.【答案】D
9.【答案】A
【解析】A.反应后生成氧气跑掉,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从开反应就不断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由于二氧化锰中也有氧元素,故最后不能为0,故符合该图象正确;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不符合该图象;C.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该图象;D.反应前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不符合该图象。
10.【答案】D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对化学变化现象的解释,A、B、C三项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11.【答案】B
【解析】由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计算出此种元素的质量比,如:
P2O5:m(P)∶m(O)=6.2∶8
H2O:m(H)∶m(O)=1∶8
SO2:m(S)∶m(O)=8∶8
CO2:m(C)∶m(O)=3∶8
比较得到相同质量的H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最多。
12.【答案】D
【解析】铜绿受热分解放出二氧化碳使固体质量减少,铜绿分解后里面的铜与氧气反应
(2Cu+O22CuO)使固体质量增加,即铜绿分解时质量减少,铜与氧气反应时质量增加,而题中未说
明铜绿和铜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加热的时间也不知道,故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所以本题选D。
13.【答案】D
【解析】KMnO4加热分解时会生成MnO2、K2MnO4和O2,O2为气体,则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为MnO2和K2MnO4;如果反应没有完全,则固体中还有KMnO4,因此A、C均可排除。
再由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差求出氧气质量为:16 g-14.4 g=1.6 g,然后根据KMnO4和氧气的质量关系求出反应的KMnO4为15.8 g,而KMnO4原来有16 g,说明KMnO4没有完全反应。
答案为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如果a∶b正好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的各物质的质量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Z的质量为(a+b) g;否则其中有一个过量,有剩余,那么生成的Z小于(a+b) g。
15.【答案】A
【解析】本题解题的依据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
16.【答案】A
【解析】已知2SO2+O2 2SO3,每2分子的SO2和1分子的O2反应生成2分子的SO3,反应前
后分子的总数发生了变化,B错。
根据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知8 gCH4与32 g O2完全
反应生成22 gCO2和18 gH2O,C错。
某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化合物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错。
17.【答案】A
【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左边比右边少2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故X的化学应为NO。
18.【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c质量增加了7.2 g-4 g=3.2 g,是生成物;a质量减少了6.4 g-5.2 g=1.2 g,是反应物;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
反应物还少2 g,所以b是反应物,所以反应后物质b的质量为3.2 g-2 g=1.2 g,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从而可以解答。
A.由表格信息和分析可知反应物是a和b;故A
错误;B.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故B错误;C.b是反应物,反应后物质b的质量为3.2 g-2 g=1.2 g,故C错误;D.由分析可知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为化合反应,故D正确。
19.【答案】C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后B增加了8.7g,C减少了31.6 g,D增加了3.2 g,则A一定增加了19.7 g,因此反应后密闭容器内A的质量=19.7 g+19.7 g=39.4 g。
反应表达式为:C→A+B+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①正确。
设A、C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x、y,则有197x∶158y=19.7 g∶31.6 g,解得x∶y=1∶2,故④也正确。
20.【答案】B
【解析】A.根据X+3O2RO2+2SO2和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2.2 g+6.4 g)-4.8
g=3.8 g≠4.3 g;故A不正确;B. 反应中X、O2、RO2、SO2四种物质的质量比=3.8 g∶4.8 g∶2.2 g∶6.4 g=76∶96∶44∶128,利用参加反应的3个O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6,可计算出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故B正确;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中共含有6个O原子,而反应物的3个O2中含有6个O原子,因此,X物质中不含O元素;故C不正确;根据B的分析,产物为气态时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而二氧化碳不是;故D不正确。
21. 【答案】煮沸肥皂水
【解析】在现实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最常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
检验硬水和软水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向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少且有浮渣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22.【答案】(1)肥皂水(2)物理(3)氢气
【解析】
(1)加肥皂水后生成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生成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所以肥皂水能够区分软水和硬水;(2)水能变成水蒸气,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电解水实验产生的两种气体中,正极是氧气,具有助燃性,负极是氢气,能够燃烧。
23.【答案】C5H42H2O
【解析】由一种化合物的分子模型图,1个该化合物的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5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5H4+6O25CO2+2H2O。
24.【答案】KI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由此可推出X的化学式为KI。
25.【答案】5︰2
【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当A完全放应后,生成D16 g,表明参加反应的C为16 g-10 g=6 g。
B是催化剂,反应后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后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10 g︰(10 g-6 g)=5︰2。
26.【答案】16∶9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因为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所以当生成4.4 g R时,同时生成3.6 g M;根据4.4 g R与3.6 g M的质量之和等于1.6 g X和Y的质量之和,得出Y的质量是6.4 g,所以,Y与M的质量比是16︰9。
27.【答案】2︰1 8︰3
【解析】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其中氧化铜与水的质量比为:80︰18;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SO4=MgSO4+H2O,其中氧化镁与水的质量比为:40︰18。
则生成等质量的水时,需要消耗氧化铜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80︰40=2︰1;80 g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为:80 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00%=64 g;40 g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40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00%=24 g。
则这些参加反应的氧化物中,铜、镁元素的质量比是64︰24=8︰3。
28. 【答案】
(1)0.64 g
(2)3.68 g
(3)1.63 g
【解析】
解: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是:10 g-9.36 g=0.64 g;
②设参加反应的KMnO4质量为x,
2KMnO4K2MnO4 +MnO2 +O2↑
316 32
x 0.64 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x=6.32 g
③设参加反应的KClO3质量为y。
2KClO32KCl+3O2↑
245 96
y 0.64 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解得:y=1.63 g
答:①制得氧气的质量是0.64 g;②剩余固体中高锰酸钾的质量为3.68g。
③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来制取等质量的氧气,需要1.63 g氯酸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