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盐业历史城镇文化景观构成与保护研究_李和平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产对象有着重要而直接的意义,是进一步理解 外地引岸销地的盐业商贸城镇,共同结构形塑出
个体城镇景观遗产对象的前提。从先秦时代开 一个以西南地区盐业经济发展为主线的盐业城镇
始,盐卤资源采集、冶炼的作业便在西南地区的 体系。
大小城镇中接踵出现。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各
在这一城镇体系中,既有宁厂、自贡、黑
地盐业城镇的发展经历了此消彼长的过程,在区 井等分布于盐资富集之处的生产型城镇,也有仙
由此可见文化景观在世界遗产体系中作为一种新兴的遗产分支强化了遗产资源物质与价值合一的概念在保护实践中更注重对景观遗产对象价值意涵的挖掘与传承传统泾渭分明的遗产分类方法以一种自然文化有形无形历史现代的眼光与视角进行了弥合是对既有历史遗产理解与认知的补充和完善13文化景观视角下传统盐业城镇的持续发展历史城镇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发生长形成的人类群落它能够完整体现一定历史时期内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风貌社会生活及民俗特色是一种融合了自然和人文关系的景观对象兼具文化性和景观性双重内涵与世界遗产委员会文化景观登录体系中有机进化景观organicallyevolving以及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登录体系中的历史乡土景观historicvernacularlandscape有明显的共通之处此以文化景观的视角审视西南地区的盐业历史城镇是一种与传统盐业生产密切相关并且不断发展持续演进的活态遗产对象可从西南地区的宏观盐业地理格局与城镇中不同的景观要素两方面对其进行认知与分析
李和平(1967-),男,博 士,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 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 导师。 肖 竞(1981-),男,博 士,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 院讲师。 周晓宇(1987-),女,硕 士,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 院工程师。 【修改日期】2015-07-0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1178479)。
【摘要】从文化景观“物质—价值”合一的视 角,对西南地区盐业历史城镇遗产资源的精神内 核与物质载体进行审视。希望通过对其产业格 局、传统生产技艺与生产性地标、产业民俗节会 等文化景观要素的梳理,从价值传承的角度厘清 盐业历史城镇中的遗产资源对象及其保护发展的 思路。 【关键词】文化景观;盐业城镇;要素构成;保 护利用
对当地资源有意识地开采、加工、储存以及交换 的生产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其形态结构与 以政治礼教功能为主的地区中心城镇不同,更注 重产业分区以及作业区的选址、朝向,有着极其 严谨的生产性功能布局与形制,呈现出顺应资源 分布的有机结构。此外,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 许多产业资源的分布是在城镇规划初期难以预知 的,因此城镇的形态结构极少受规划设想控制, 这也决定了其结构关系上的自由与分散特征。
1.2 文化景观遗产的理论价值 自文化景观遗产概念诞生之后,在其登录
与保护的操作实践中,作为遗产对象的文化景观 与文化遗产、双遗产等原有遗产类别呈现出交 集关系[2]。由此可见,“文化景观”在世界遗产 体系中作为一种新兴的遗产分支,强化了遗产资 源物质与价值合一的概念,在保护实践中,更注 重对景观遗产对象价值意涵的挖掘与传承[3],将 传统泾渭分明的遗产分类方法以一种“自然—文 化”、“有形—无形”、“历史—现代”的眼光 与视角进行了弥合,是对既有历史遗产理解与认 知的补充和完善[4]。
1 文化景观视角下的西南盐业历史城镇
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s)本是源自西方 文化地理学界的概念,在文化地理学、景观生 态学、人类生态学等学科中都有着悠久的研究历 史。但随着199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其纳入世界 遗产的概念范畴,“文化景观遗产”作为一种新 的遗产对象,重新引起了学界的兴趣与重视[1]。
遗产保护 研究
Heritage Protection Studies
西南盐业历史城镇文化景观构成与保护研究*
COMPOSITION AND PROTECTION OF CULTURAL LANDSCAPE IN SOUTHWESTERN HISTORIC SALT TOWNS
李和平 肖 竞 周晓宇
LI Heping; XIAO Jing; ZHOU Xiaoyu
3.2 生产性地标景观 盐业生产赋予了城镇特色鲜明的生产性场所与
地标建、构筑物,成为盐业城镇中重要的文化景观 对象,具体包括以盐井、盐灶、笕道、天车等相关 产业功能建筑为中心的生产性场所空间。这些产业 地标是盐业城镇独一无二的职能文化载体,在景观 的文化属性上具有典型性与特殊性(表2)。
要历经了汉、唐、明、清四个重要发展时期。这 四个历史时段分别代表了四种典型的盐业城镇兴 起的动因以及时空分布的态势:西汉时期,西南 各地盐业生产方兴未艾,政府新设之县大多为产 盐城镇,但由于产地分布零散,其商贸辐射能力 较弱,城镇常常独立发展。唐代则是西南地区早 期盐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盐业产区明显增多, 遍及渝东、川南、川东北、滇北等地。明代,西 南地区盐业发展几近成熟,盐业城镇在地理分布 上逐渐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协作集中区域。至清 代,古代西南盐业发展进入最后的高峰。受“川 盐济楚”③[8]等历史事件的影响,西南地区的盐 产地发生了产业化的变革,此时的产地大多已成
1.3 文化景观视角下传统盐业城镇的持续 发展
历史城镇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发生长 形成的人类群落,它能够完整体现一定历史时 期内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风貌、社会生活及 民俗特色,是一种融合了自然和人文关系的景 观对象,兼具文化性和景观性双重内涵,与世 界遗产委员会文化景观登录体系中“有机进化 景观”(organically evolving)以及美国国家公园 管理局登录体系中的“历史乡土景观”(historic vernacular landscape)有明显的共通之处[5]。因 此,以文化景观的视角审视,西南地区的盐业历 史城镇是一种与传统盐业生产密切相关,并且不 断发展、持续演进的活态遗产对象,可从西南地 区的宏观盐业地理格局与城镇中不同的景观要素 两方面对其进行认知与分析。
井盐三大类盐卤资源形式及相应的制盐工艺。西
南地区属于井盐区,盐业资源以天然盐岩露头与
液态盐卤两种形式呈现。四川盆地盐矿资源通常
以固态盐岩形式为主,深埋地下,蕴藏量丰富, 居全国首位②;而分布于渝东三峡一带与“滇中
的昆明市郊及楚雄州、滇西的大理州和怒江州、
滇南的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的盐卤资源则主
要以天然露头为主,多位于地表浅层,易于发现 和开采(图1、表1)[7]。围绕资源的先天分布,通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5年 第39卷 第7期 VOL.39 NO.7 JUL. 2015
100
【文章编号】1002-1329 (2015)07-0100-07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819/cpr20150716a 【作者简介】
域分布上呈现出一定规律。这些城镇的空间分布 市、西沱、沙溪等位于西南主要水路通廊节点处
从一个侧面呈示了西南地区盐卤资源的分布、
盐业产区的划分以及盐业城镇体系的运销结构
关系,是反映西南地区盐业发展历史的首要文化
景观载体。
101
2.1 西南地区盐卤资源分布
盐业城镇的发展离不开盐卤资源的禀赋。就
资源条件与生产工艺而言,我国有海盐、湖盐和
102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5年 第39卷 第7期 VOL.39 NO.7 JUL. 2015
图2 西南地区盐业城镇体系格局的发展 Fig.2 Development of salt town system in southweste动相互适应、磨合形成的空间格局 Fig.3 Spatial pattern of Zigong 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nal salt production and trade
过后期的人工开发,西南地区逐渐形成了相应的 盐业产区。
图1 西南地区盐资源分布[6] Fig.1 Salt resource distribution in southwestern China
李和平 肖 竞 周晓宇 西南盐业历史城镇文化景观构成与保护研究
2.2 西南地区盐业产区发展 在历史上,西南地区盐卤资源采集与开发主
表1 西南地区主要盐业产区与盐业城镇 Tab.1 Main salt production areas and salt towns in southwestern China
所属省份 产区
典型产盐城镇
富荣产区 罗泉*、荣县、富顺、自贡*、艾叶*
阆中产区 阆中、南部
四川省 射蓬产区 射洪、蓬溪
犍乐产区 乐山、犍为、罗城*
1.1 文化景观遗产概念的提出 199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文化景观”正式
列入了世界遗产的范畴,规定这类遗产地由国际
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和国际文物古迹 理事会(ICOMOS)两个国际机构共同审议。它代表 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第一条所 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它表现出人化 的自然所显示出来的一种文化性,也指人类为某 种实践的需要有意识地用自然所创造的景象”①。
以自贡为例,在发展之初,城镇便围绕大 公井、富世井两口露天盐井聚集,形成“双核并 立,依井傍水”的格局。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张与 技术的进步,城镇的空间规模逐渐增长,功能格 局也更加复合。生产分工导致了生产作业区的进 一步细化;同时,城镇也因商品交换的功能需求 而形成物资交易、仓储运输以及配套服务的商贸 功能区,形成“产运分区”的空间结构,成为盐 业城镇最为典型的格局景观特征(图3、表2)。
临邛产区 火井
重庆市 渝东产区 宁厂*、巫山、云阳、涂井、郁山
云南省
滇中产区 滇西产区
安宁、黑井*、白井*、琅井、只旧 井、草溪井、阿陋井 诺邓*、弥沙、乔后井
滇南产区 景东、磨黑、石膏井
注:表中带*的城镇为与盐业文化相关的国家与省级历史文化 名城、名镇、名村。
遗产保护 研究
Heritage Protection Studies
3 西南盐业历史城镇遗产资源的要素构成
要确保传统盐业城镇遗产资源完整性与原真 性的保护,首先需要对其要素构成具有全面而深 刻的认识。本节将以文化景观的视角对西南盐业 城镇遗产资源的构成与内涵进行梳理和解读,以 明确保护对象及其文化内涵价值。
3.1 城镇产业格局 在盐业城镇中,城镇的整体空间格局与人们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stancevalu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landscap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piritual core and physical carrier of heritage resources in the southwestern historic salt towns. Through analyzing the industrial layout, traditional production techniques and landmarks, industry folk festivals, and other cultural landscape elements, 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objects of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puts up the thought for their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from the angle of value inheritance. KEYWORDS: cultural landscape; salt town; component;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2 西南盐业地理格局与盐业城镇分布
为专业化的盐业城镇,最终形成了川渝地区以渝
以文化景观的视角切入历史城镇的研究须
东、阆中、射蓬、富荣、犍乐、临邛为中心的六 大产区以及云南囊括“古滇九井”④的滇中、滇
首先从对城镇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分析与把握 西、滇南三大生产片区(图2、表1)。
入手。西南地区的盐业历史城镇缘何产生?受
到哪些引导条件与制约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 2.3 西南地区盐业城镇体系
又如何造成了今天这些城镇在西南地域中的空
随着九大产区的逐渐形成,在西南地区盐业
间分布及其形态各异的城镇历史景观?这些问 生产、运销的过程中,最初提取、炼制食盐的产
题,对于深入分析西南历史城镇中的具体景观 地与经由水陆商道层层转运分销、将盐资贩运至
的盐运商贸城镇。在产业城镇中,只要盐井、盐 泉不枯竭,这些城镇的城址便未曾迁动,一直固 守在盐泉盐井周围发展;商贸城镇则因主要商道 线路的变化而兴衰更迭(图2)。如今,在罗泉、 富顺、自贡、艾叶、犍为、罗城、火井、宁厂、 郁山、黑井、白井、诺邓等地仍有大量盐业文化 景观遗址存留。其中,自贡、艾叶、宁厂、黑 井、白井、诺邓分别为以盐业生产文化而登录的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而罗泉、罗城 分别为与盐业贸易历史相关的国家级和省级历史 文化名镇(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