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东人民版思品四年级下册《我做交通设计师》教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我做交通设计师》
——我的调查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交通发展状况,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
了解有关安全的知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搜集有关交通问题的资料
一、谈话,导入
最近,全国人民关注最多的新闻是什么?(汶川大地震)你关注了吗?你从电视、报纸上看到了灾区的情况是怎样的?(生答)
灾区人民最需要的是什么?(帐篷、水、食物)
这些物资是通过什么方式运到灾区的?(火车、飞机、汽车)
是呀,是交通把全国人民和灾区人民的心连接到一起的。
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有关交通的课题“我做交通设计师”(出示课件)
二、交流资料
1、师:交通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便利,公交车增多了,像巴士、空调车、地铁、私家车等,出行非常方便。
道路也发生了变化,许多街道拓宽了路面。
为了缓解交通的拥挤,修建了立交桥以及许多高速公路。
可是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也给人类和环境带来了许多的问题。
课前,同学们就这个问题作了许多调查,怎样把你调查的资料加以整理呢?
现在我们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讨论之前老师问问你们怎样整理你收集的资料?引导学生说出学习方法。
师总结并且出示:
研究资料的价值。
根据事物发展的状况剖析事物中人、事件、现象与研究主题的联系。
归纳提炼自己的观点。
以资料为依据,通过推理论证提出自己的观点。
取舍资料。
去掉无关重复或过时的资料根据刚才学到的方法把调查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调查:汽车尾气交通堵塞交通事故
4、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适时出示课件
(1)出示汽车尾气的课件
你知道这一股股的浓烟,会给人们带来那些危害?
师:你们组作了调查,最有发言权
师出示资料
(2)出示交通堵塞的幻灯片
如果你上学的班车就在这堵塞的车流中,会怎样?
如果抢救病人的急救车就在这堵塞的车流中,会怎样?
如果赶往灾区的救援车队就在这堵塞的车流中,会怎样?
(3)出示交通事故的幻灯片,让学生谈感想。
师:多少健全的身躯转眼间已变得残缺,多少鲜活的生命顷刻间离我们而去,多少幸福的家庭瞬间已变得不再完整,看看下面的这组数字吧!
(出示课件)
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
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26起,造成389人死亡。
这是一组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在我国,一天有多少交通事故在发生,每发生一次交通事故,就意味着有人要为此受伤,有人要为此失去生命。
车祸造成了多少人间的悲剧呀!
你们有没有目睹或听说过这样的事情?
学生说发生在身边的事情。
5、你还发现了哪些交通问题?
(噪音、光污染、环境污染,公路越修越多,造成耕地减少,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6、造成交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思考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天气原因、路面状况、司机违章、行人安全意识差……)
7、这些都是交通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既然交通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危害,这么多的麻烦,哪我们还有必要再发展交通事业吗?我们就像以前出门坐马车,坐轿子不是挺好吗?既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又避免了环境污染,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畅谈自己的意见。
三、师小结: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加上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拓宽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它的利远远大于弊。
相信我们一定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交通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课下,同学们继续搜集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反思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因此,本节课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尽可能多的了解中国的交通状况,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经受认知的挑战,从中获得理智上的满足,更要在情感、心灵的充盈上获得精神的体验,在回归生活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
1、课堂是为了生活
教师在课堂素材的选择上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有机的联系。
教师主要面对的儿童,引导儿童进入或重新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并对自己的真实事件进行有意义的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学生的主体得到体现,在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实现本节课“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这一目标。
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引导学生回归社会,回归生活。
2、把社会作为本源
只有让课堂回到人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动态的生活中来,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课堂中,教师展示了一组组课件,真实、感性,如 4.13特大列车相撞事件,震撼人心,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启示,他们将会更多的关注交通,关
注社会,关注人身的安全。
3、调查的局限性
课前,教师只是要求学生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却忽视了让学生去实地采访,去交通部门调查访问,到身边的人群中去调查访问,失去了很多关注交通问题的机会,这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