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总体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饶县总体规划
广饶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11-2030年)
第一章规划界定
第1条编制背景
经过“十一五”时期快速发展,广饶县工业化、城镇化已经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县域五大主体功能板块初步形成,县域核心区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正在稳步推进。
为贯彻落实东营市政府提出的“站在新起点、着眼新阶段、树立新目标、开创新局面”的战略思路,确定广饶县长远发展新目标、推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特组织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 上位规划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2) 主要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1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
《城市绿化条例》1992.8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3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3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11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2
(3) 地方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广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4) 相关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
《大王--稻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2007-2020年)
《广饶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 / 51
广饶县总体规划
第3条规划原则
①区域协调发展原则
②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
③节约及集约用地、环境保护原则
④规划连续性原则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2011-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第5条规划范围
①中心城区:广饶街道和乐安街道行政范围,面积168.79km2;
②规划区:即县域核心区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和大王--稻庄综合发展区,总面积401.09km2;东青路、核心区南外环、河辛路、广青路沿线两侧各100米纳入规划区管理。
③县域:广饶街道、乐安街道、大王镇、稻庄镇、丁庄镇、李鹊镇、大码头镇、花官镇、陈官镇行政范围,总面积1167.55km2。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第6条城市发展战略背景
(1)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环境
①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资本流动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
②低碳经济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经济进入非粗放型增长时期
③区域经济向多极化发展,地域极核效应日益明显
④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高效生态经济模式成为发展新方向
⑤东营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和“现代化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和高效生态示范城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七大中心城市之一”,广饶县被赋予重要角色及地位
(2) 城市发展的新起点
①重大产业项目陆续建设,推动城市整体经济实力已大幅提升
②五大主体功能板块已具基础,龙头作用逐步呈现
③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了城乡发展强有力的支撑系统
④工业带动型城镇化特色明显,城乡建设步入新时期
⑤中心城区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质日益提升
(3) 城市发展的新任务
①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主线
2 / 51
广饶县总体规划
②把城镇大建设作为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载体
③把文化建设作为城市形象提升的重要保证
④把生态文明与环境友好作为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支撑
⑤把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第7条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广饶城市发展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广饶的区位、交通、文化、生态优势,依托其现有产业基础,着力将其打造为“高效生态经济之城、宜居宜业人居之地、孙子文化体验之都、复合生态魅力之乡”。
①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将广饶建设成为高效生态经济之城
②提高人居环境质量,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氛围,建设现代化宜居宜业人居之地。
③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将广饶打造成为孙子文化体验之都。
④改善生态环境,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将广饶塑造成为天蓝、水清、陆绿的复合生态魅力之乡。
第8条城市总体规划指标
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一览表(2030年)
3 / 51
广饶县总体规划
第9条城市发展战略措施
广饶县城市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二产提升、三产突破、文化助推、生态保障、人口集聚、城乡统筹、空间优化”。
(1) “双轮驱动、极核增长”的二产提升战略
①明确产业集群化、经济板块化的总体思路
②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
③区域协同发展,优化产业布局
④政府引导、民间推动,形成区域经济互动机制
(2) “三足鼎立、联动发展”的三产突破战略
①突出孙武故里文化特色,发展旅游服务业
②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区域重要的物流中心
③拓展商业商务,带动三产全面发展
(3) “特色彰显、文化凝聚”的文化促进战略
①以孙子文化为城市文化标识,着力打造“一个核心载体”,构建“两大交流平台”
②拓展孙子文化产业链,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③增强文化凝聚力,重塑城市文明形象
(4) “低碳引导、环境制胜”的生态恢复战略
①推进清洁生产,促进产业生态化
②发展循环经济,切实转变生产方式
③推进生态文明,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5) “聚产纳贤、环境宜居”的人口聚集战略
①吸引创业投资,创造就业促人口增长
②完善城市设施,以环境宜居吸引城镇人口聚集
③建设和谐平安幸福家园,增强城市凝聚力
(6) “紧凑集约、共建共享”的城乡统筹策略
①谋划统筹城乡发展的最佳布局
②突破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问题
③构筑统筹城乡发展的支撑体系
(7) “板块聚集,功能互补”的空间优化战略
①五大板块龙头带动,七大基地联动发展
②县域核心区四区互动,功能互补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10条城市性质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的先进制造及研发基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地域性中心城市,东营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以孙子文化为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
4 / 51
广饶县总体规划
第11条城市职能
广饶城市的主要职能是:
(1) 加工制造业基地职能
继续发展造纸及纸制品、橡胶制造、石油加工及炼焦、纺织、食品加工、化工等六大主导产业,建成全国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重要的子午胎和汽车配件生产基地,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特色化工产业基地。
(2) 高新高端产业基地职能
重点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3) 商贸物流职能
形成集批发交易、仓储、运输、电子网络配送于一体的工业产品集散中心和配送基地。
(4) 文教卫体综合服务职能
形成地域性的文化、科技、教育、金融、会展、信息服务中心。
(5) 旅游服务职能
依托孙武湖生态旅游渡假区及县城中心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服务,不断强化孙武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的休闲职能,使其成为中心城区日常休闲的理想去处。
以弘扬孙子文化为主题,着力建设国内外唯一性兵家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
(6) 居住职能
第12条城市人口规模
广饶县中心城区人规模见下表。
城市人口预测规模(单位:万人)
第13条城市用地规模
城市用地规模
第四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14条县域经济区划
以小清河为界,将县域划分为南部核心经济区和北部生态经济区两大片区。
(1) 南部核心经济区
包括广饶中心城区、大王•稻庄城乡一体化发展区、李鹊镇、大码头镇,主导职能以商贸商业综合服
5 / 51
广饶县总体规划
务、精细化工、汽车配件及机电制造、纺织服装、橡胶轮胎、造纸印刷、建材、盐化工、旅游业为主。
(2) 北部生态经济区
包括滨海新区、丁庄镇、花官镇、陈官镇,主导职能以机械制造与加工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新医药产业、滨海旅游产业为主。
第15条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广饶新型城镇化发展以“经济高效、空间集聚,城乡公平,区域一体”为总目标。
广饶新型城镇化有三个目标指向:适度的城镇化增速,改善投资环境,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广饶模式是“以工促城、以城促乡,节点集聚,城乡共融”,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带动人口集聚化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广饶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是:
①改变工业单方突进状况,协同发展三大产业,促进城镇化人口就业;
②继续做大做强县域核心区,建设中等规模城市;
③注重城乡土地集约利用,推进城镇区域二次开发及农村居民点整合;
④发展生态型产业及循环经济,加强环保治理,建设绿色城乡。
第16条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预测
规划预测广饶县域到2015年总人口为61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0%,城镇人口约为36.60万人;2020年总人口为6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城镇人口约为46.20万人;2030年总人口为74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0%,城镇人口约为59.20万人。
第17条县域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
县域形成“一主、一副、一区、四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1) 一主: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是县域政治、文化、商贸、综合服务中心。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生态型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作为县域中心的商贸商务、文化休闲、综合服务功能;充分挖掘孙子文化内涵,完善孙武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2) 一副:大王•稻庄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作为县域副中心,大王•稻庄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与中心城区共同构成县域核心区的“双城”结构,是以造纸化工业、橡胶轮胎、纺织服装、机电化工、食品加工、物流运输业为主的工业居住综合性城区。
(3) 一区: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是广饶县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效产业基地和生态新城,将建成为山东半岛北部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基地,“黄、蓝”经济区的重要战略支点,以循环经济发展为基础、具有“水城交融”特色的滨海科技生态新城。
(4) 四轴:四条城镇发展轴
依托省道潍高路、河辛路、青垦路、广青路四条交通大动脉,形成两纵两横四条城镇发展轴。
纵向发展轴联系着广饶县与东营城区、临淄区、青州市;横向发展轴联系着广饶县与博兴县、寿光市。
6 / 51
广饶县总体规划
第18条县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
建立“中心城区—副中心城区—重点镇(含特色产业园区)—一般镇”四级规模结构。
县域城镇等级规模一览表
第19条县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分为四种主要职能类型:即综合中心型、工贸综合型、特色产业型、农业服务型。
县域城镇职能类型一览表
第20条城乡居民点体系重构的基本策略
①以城镇化作为城乡居民点建设的主渠道;
②以县域核心区为吸纳城镇人口聚集的重点;
③大力推进农村居民点的重组及集约建设;
④深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第21条县域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
规划建立“中心城区—副中心城区—重点镇(特色产业园区)—一般镇—中心社区”五级城乡居民点体系。
“中心城区、副中心城区、重点镇(特色产业园区)、一般镇、中心社区”五级城乡居民点体系空间分布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保持一致;中心社区是村域范围内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居住中心,也是社区居委会所在地,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置齐全且可兼为周围社区服务。
广北农场下辖各居民点规划均集聚至总场、二分场和三分场,以便于设施的集中配置。
对这三个居
7 / 51
广饶县总体规划
民点的规划和建设可以参照中心社区的标准。
县域范围内共有57个中心社区。
广饶县域中心社区分布表
第五章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22条综合交通发展目标
规划至2030年,广饶县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共交通成为主导客运方式,居民出行便捷,出行的选择性增强,出行效率提高、城乡交通网络系统完善。
第23条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①优先建设大运量公共客运走廊;
②建设快速交通走廊;
③完善区域铁路、公路网络,促进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共享;
④继续推行新农村“通达、畅通工程”,构建城乡完善的交通网络系统;
⑤适度控制机动车的增长,严格控制摩托车的发展。
第24条综合交通网络结构
规划形成广饶四个交通层次:
第一层次:以东青高速公路、荣乌高速公路,兴广铁路(广寿铁路)、黄大铁路、德大铁路为主骨架,形成广饶县对外连接的主通道。
第二层次:建设“二横三纵”共5条省道的公路网。
以一级公路为主,加强广饶与县内及周边地区的联系。
第三层次:建设城区至乡镇的县道,以二级公路为主,沟通主次干线,连接各乡镇。
第四层次:以联线成网的乡道为基础,连接各行政村。
第25条公路网络规划
以东青、荣乌高速公路和兴广铁路、黄大铁路、德大铁路为主要对外交通框架,县域内以广青路、潍高路、河辛路和青垦路为井字交通主轴,以傅家路、潍高路南迁线、红旗路(乐安大街)等多条主要县道
8 / 51
广饶县总体规划
为骨架,形成环形加网格、内畅外联、四通八达、干支相连、城乡一体的现代交通网络。
广饶县高速公路规划一览表
广饶县一级公路规划一览表
第26条客运货运站场规划
规划建设5处公路二级客运站、4处三级公路客运站、3处四级公路客运站、5处货运场站。
广饶县公路客运站场规划
广饶县公路货运站场规划
第27条铁路网络规划
规划形成兴广铁路(广泰铁路)、黄大铁路、德大铁路、广寿铁路4条铁路。
在广饶境内,兴广铁路设置李鹊、华泰两个四级车站;黄大铁路设置丁庄四级车站;德大铁路设置丁庄、小清河两个四级车站;在广寿铁路设置一个华星五级车站;兴广铁路与黄大铁路连接线设置一个西水五级车站。
9 / 51
广饶县总体规划
第六章县域重大基础设施及社会文化设施规划
第28条县域电力工程规划
预测2030年广饶县用电量372亿kWh,远期用电负荷为90-100万KW,县域规划建成7座220kV 变电站,26座110kV变电站,35kV变电站若干,构建安全、高效的电力网络体系。
220kV变电站规划一览表
110kV变电站规划一览表
第29条县域给水设施规划
优化调整现有水利工程的服务功能,合理利用水资源,建立质优、面广、量足、安全的城乡供水体系。
充分利用黄河水及南水北调供水,平原水库蓄水,采取分片采水,管网衔接,统一供水的策略,县域规划建成8座自来水厂,5座给水站。
10 / 51
广饶县总体规划
县域给水工程规划一览表
第30条县域排水设施规划
污水水量按平均日用水量的80%-85%计,规划期末污水处理率:中心城区、副中心城区、滨海产业园区达到100%,特色乡镇达到95%。
老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新区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
县域规划建成9座污水处理厂,4座污水处理站。
县域污水处理厂规划一览表
第31条县域教育设施规划
规划在中心城区布置1所高中、4所初中、6所小学;在大王·稻庄综合发展区布置1所高中、3所初中、2所小学;在滨海新区布置初中3所、小学4所;在陈官镇、李鹊镇、丁庄镇、花官镇、大码头镇镇区各布置1所初中,1所小学。
第32条县域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规划在中心城区布置3所大中型综合医院,5所专科医院,2所社区医院;在大王·稻庄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布置1所大型综合医院,3所专科医院,2所社区医院;在滨海新区布置社区医院4所;在丁庄镇布置大型综合医院1所;在其他城镇镇区布置1所综合或专科医院,最多布置2所卫生站。
11 / 51
广饶县总体规划
第七章县域资源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规划
第33条县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1)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体系
形成点、线、面“三位一体”的三级保护体系。
①“点”,单体的保护即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文保单位保护
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7处(分布于城区9处,县域其他乡镇8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5处,市级11处)。
②“线”,即代表区段的保护——大一线、小二线的“三线”保护
“大一线”指县域一带文化景观轴线上文化资源的保护,“小二线”指城区纵横两条文化景观轴线上文化资源的保护。
③“面”,即重点区域的保护——五个重点面的保护
包括孙武湖文化旅游区及五村遗址森林公园保护区、孙武祠及营子遗址保护区、傅家遗址及倪宽墓保护区、乐安故城遗址及柏寝台保护区、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区等五个重点保护区域。
(2) 重点保护范围划定
将县域历史文化资源划分为五个保护区进行重点保护,分别是:孙武湖文化旅游保护区、营子遗址保护区、傅家遗址及倪宽墓保护区、乐安故城遗址及柏寝台保护区、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区。
第34条县域自然风景资源保护规划
(1) 保护措施
①对于自然风景资源的保护要划定保护区、保护带和保护点进行保护,确定保护标准和控制范围。
②县域内新建的大中型工程设施应按规划避开保护区,对保护区范围内现有不符合保护要求的用地和建设项目,应逐步进行相应的调整。
(2) 保护范围
广饶县自然风景资源保护范围界定为三个自然风景保护区:孙武湖文化旅游保护区、西苑植物园保护区、五村遗址森林公园。
第35条县域生态建设目标
①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坚持生态保育、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并重,在确保城乡生态安全、符合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严格保护县域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敏感区。
至规划期末,把广饶建设成为绿色高效生态园林城市。
②城镇布局应尊重区域内生态资源、建立科学系统的城乡生态体系,充分利用广饶水渠多绿地多的资源优势,切实保护城镇组团的河、湖、田、林等生态资源,争取至规划期末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指标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③充分利用高效生态经济区政策,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建设生态型城镇体系和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培育区域生态结构,划分生态功能区和廊道,全面提升与优化区域环境,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
12 / 51
广饶县总体规划
第36条县域生态建设措施
①按照生态功能进行分区,分为绝对保护区、条件保育区、生态恢复区、生态农业区四区,对其进行分区分重点建设。
②坚持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规划建设三条生态滨河绿带——支脉河、小清河、预备河滨水绿带和“四大林场一基地”——丁庄镇生态林场、丁庄湿地生态林场、大王镇生态林场、孙武湖生态林场和李鹊镇种苗花卉基地。
③发展生态产业、循环经济,聚集布局、集约发展。
④因循林水、建构城乡。
分为城、镇、中心社区三级,建设富有特色的鲁北平原城镇特色。
⑤建设生态社区、发展绿色建筑。
⑥机制建构、法律保障。
第37条县域环境保护目标
(1) 空气环境
全县大气环境质量有较大的提高,二氧化硫浓度保持在国家Ⅱ级质量标准以内,TST浓度达到国家Ⅱ级质量标准,全县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
县城城区内整体保持在Ⅱ级标准,其中淄河风景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Ⅰ级标准。
(2) 水环境
全县水污染趋势得到基本控制,恢复县城主要河流体系的基本功能,小清河、支脉河等河流达到地表水(GB2B1-1999)Ⅲ级标准,淄河、阳河、织女河等河流水质近期要达到农用灌溉标准,远期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级标准。
淄河水库内地表水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级标准。
地下水水污染要有所减轻,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地下水水质均达到Ⅲ类地下水质量农田标准;继续加强工业废水的治理,全面保证其达标排放。
加大城镇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推动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节水等设施建设,搞好城镇节水;积极推广农业旱作技术,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搞好农业节水;积极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鼓励中水回用。
(3)噪声环境
县域内主要功能区噪声控制在55分贝以下,道路交通噪声控制在65分贝,扩大噪声控制区面积,使县城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100%,
(4) 固体废弃物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99%,工业固废的利用率达到70%。
生活垃圾清运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第38条县域环境保护措施
(1) 大气环境
①调整能源结构。
②烟控区建设。
③合理进行产业布局。
④不断治理、强制淘汰超标排放尾气的机动车。
⑤加大力度植树造林,营建防护绿带,抗击春秋季扬沙天气。
13 / 51
广饶县总体规划
⑥加强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2) 水环境
①建立工业项目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的产生。
②建立城镇污水处理厂,加强污水处理。
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和城镇生活、工业污染治理工程,解决水污染问题。
④抓好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意见。
⑤实施水污染排放强度大的工业企业退出机制
(3) 固体废物
①工业固体废物处置。
工业固体废物仍以综合利用为主,将煤渣用于填路、制砖等,粉煤灰用作建筑材料的原料。
②生活垃圾处置。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采取以焚烧为主的方式,在县开发区建设一座近期200T/日、远期300T/日的垃圾焚烧厂,并在城西北配建垃圾填埋场。
③其他垃圾处置。
建筑垃圾按规定运到指定地点,集中堆放或综合利用。
特种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④危险废弃物处理。
⑤加大城市扬尘污染控制
(4) 声环境
①根据环境噪声防治法的规定,划定本行政区域噪声功能区,并按功能区噪声标准要求进行管理。
②严格实施城市用地规划,完善各区域的环境主导功能和配套设施,逐步解决商业网点过于集中、人口相对稠密的状况。
③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的建设,减少机动车辆对城市环境的噪声污染。
④控制工业噪声污染,减少工业声源的噪声污染。
第39条县域旅游规划
(1) 规划结构
形成“两带四区四点八园”的旅游规划结构:
广饶县“两带四区四点八园”空间布局
(2) 旅游服务设施
旅游服务接待设施根据其在风景区内的地位、设施、规模、服务内容与半径等一般划分为三个等级:
14 /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