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业信息网站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市农业信息网站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作者:刘桂莹
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8期
刘桂莹
(衡水市政府办公室农业信息中心,河北衡水05300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变革作用深入人心,各级政府
部门对农技推广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近几年各市县农技推广类网站得到了迅速
发展。
但也存在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谨在此略抒己见,以促进农技推广类网站的健康有序发展。
1 县级农技推广类网站现状
1.1 信息资源规模小,服务功能弱
目前,国内现存的农技推广类网站规模差别很大,规模较大和较权威的农技推广网如中国
农业信息网、农博网、中国农技推广网等,信息量较大,但网站在互联网上所占比例很小,仅
局限在省、部级类农技推广部门;大多数市、县级农技推广网站仅设置几页,信息量小,一经
点击,整个站景一览无余,且大多数农技推广网缺乏高质量数字化的农业信息资源,农业数据
库种类及数量极少,服务功能比较弱。
1.2 内容质量不高,时效性比较差
大多数市、县级农技推广类网站的建设是各自为政,缺少统一规划,内容质量不高,且栏
目设置重复、单调,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指导农业生产、便于农民使用的信息偏少,及时
有效的信息少,过时的信息较多,网站内容缺乏行业特色或本地特色。
由于人力和财力所限,
第一手信息缺乏,不能实现信息的及时更新,发布信息的深度也明显不足,由于网站提供的信
息不完整、不准确,缺乏有效性,难以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3 网页设计制作粗糙
大多数农技推广类网站静态页面多,动态页面少;站点板快不生动,缺乏灵性、个性和专
业特色。
许多网站的各级页面风格不统一,图片处理粗糙。
1.4 建设与使用脱节
农技推广网站真正的使用者,除政府、企业、科技人员外,更主要的对象应该是广大农民。
但目前大部分市县农技推广网站重建设、轻应用,其作用只是单位或部门信息的“传声筒”,
还处在罗列发布信息阶段,没有大型数据库作依托,没有智能化的专家系统帮助用户进行信息
选择和取舍,用户上网后往往只能顺着信息提供者的意图进行网上浏览,使得农业信息网站对
农业的指导支持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
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不单是把农业科技成果传递到农
民手中来实现成果转化,同时也是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进行检验和评价的过程。
目前的科技网站
服务对于广大农民的需求而言,还是低层次的服务,也是远远不够的。
2 县级农技推广网站未来发展之路
2.1 强化农技推广信息管理,整合信息资源
目前,国内农技推广类网站建设缺乏统筹管理,建设和评价无参照标准,致使“大而全、
中而全、小而全”的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也使信息资源和办网力量分散,投入失衡,网络
规模和信息质量受到很大限制。
因此,有必要加强网站建设的统筹指导,建立完善网站建设运
行管理规范和相关标准,全国应采取集中型与分散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建设工作。
应以全国农
技推广中心信息机构为龙头,省级农技推广总站为主体,以市县级农技推广部门信息中心为基础,加强网站间的协调与合作,打破行业部门单打独斗的做法,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讲
求实效的新机制,实现农业信息机构的有机协调运行,在全国范围内建成联营贯通、快速高效
的农技推广网络系统。
实现力量集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系
统性、时效性、科学性及可用性。
2.2 大力开发农技推广应用信息系统
信息资源是网站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而数据库则是网上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与支撑。
目前,信息资源的匮乏制约了大部分农技推广类网站的发展,当务之急是面向农业、农民、农
村的对农业信息的实际需要,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重大决策问题,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农业知识培训、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
加强对关键技
术的研究开发,如信息自动采集与发布技术、农业信息分类与检索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等;
开发农业生产实时监测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当地耕地面积和种植面积监测、大面积病虫害监测、土壤墒情监测及配方施肥系统、主要作物苗情监测、作物生长分析及产量预测及专家决策系统等;进一步加强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农技推广中的应用。
2.3 加强农技研究推广与实际应用的交互
要加强信息反馈,开设专家咨询BBS论坛及其它互动栏目,将其建成用户与专家进行技术
讨论、解决技术难题的在线阵地,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企业交换意见、解决问题的窗口,及时
收集、整理农民、用户在具体运用实践中所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和意见建议,为开展研究、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提供重要依据。
2.4 多种途径推进农技信息进村入户
由于受目前农村收入水平、文化水平等限制,网络普及到村、户较难,而计算机及通讯技
术日益发达,可以组建计算机网、电话网、无线通讯网、有线电视网等多种通讯方式融为一体
的多网融合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多种通讯方式将各
种信息及时、准确地传播到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手中,这对计算机设备相对落后的农村来说,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简便的方式,降低用户获
取农业信息的成本,获取及时、准确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提高农村的生产管理和决策水平,
才能达到最大利用农业信息资源的目的,才能彻底解决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