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错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前沿今天
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错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周双燕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赵家镇中心小学 浙江 绍兴 311800)
摘要:小学生在作业本上出现的错误能反映他在某一方面知识的不足,教师要了解这些错误的原因并想办法更好的让学生避免
这些错误,分析这些错误能调整教师的教,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定律;错题;解决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917(2021)08-0121-01 1.
错题成因及分析错题的必要性做为一个在一线教学的数学老师知道学生的作业情况反映了他对某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内容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思路清晰,能跟着老师的引导准确的完成书中的练习,但是在独立做课堂作业本上的习题时,学生们总是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有些在我们的预料中,但往往有些题目我们觉得绝对不会出错的,但学生们的准确率却不高。
学生经常会有算错、抄错、遗漏、混淆、思路偏差等差错。
有些知识是我们一再强调的,学生照样在不知不觉中出错,订正以后照样“旧病复发”,碰到类似的照样错,而且往往越简单越容易出错,有的错误甚至连学生本人都莫名其妙,找出这些错误的根本原因并想办法去解决,能从根本上的让学生避免错误,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真理。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错误中看到自己教学的不足,反思自己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进而优化教学,提高效率;学生在错题中进行反思,不仅加深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水平。
2.常见错题及解决策略错题案例一:
在对运算定律的乘法分配率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上,我先将前期的一些定律进行复习并写在黑板上,然后根据这些定律进行解题。
再利用主题图引出乘法分配率的算式,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解答,最后得出乘法分配率的公式,课堂上学生对其的意义表示理解,但课后做题时错误百出,其中一道题是这样的:(10+7)×16。
有些同学是这样写的:(10+7)×16=10×16+10×7,有些同学是这样写的:(10+7)×16=10×16+7。
这些同学是将乘法分配律中的两个关键词没有理解透彻,这两个关键词为“分别”、“这个数”,因此出现了以上错误结果。
解决措施:以上已经分析出学生的错误解题结果是出现在对乘法分配律中的两个关键词的理解不够透彻。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在备课时要对学生们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并在课堂讲解中及时地指出,做好预防工作。
教学时可以利用实物教学,铅笔6元,橡皮4元,买3支铅笔和3块橡皮一共要多少钱?这样的例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率。
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易出错的题型的认识,教师可将类似的题目写在黑板上作为例题,师生一起合作,边做题边将定律重复一遍,然后将相似的数学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总会有一两个无法避免地出现错误,老师可以在此时及时地捕捉错误,这些极少数的错误往往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素材,
通过师生一起讨论找出错误所在并正确纠正。
错题案例二:
在教学减法的性质时,这道题大部分学生都是这样做的,他们把连续减去两个数就是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和这道题搞混了。
没
有真正理解为什么连续减两个数可以写成减两个数的和。
解决措施:教学时可以把两道题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意义,一道是从一个总数里减去一部分再减去一部分,一道是一个总数里减去一部分再加上一部分,意义不一样,做题的方法也不同,不能觉得加起来简单就这么做了。
再出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巩固,以后碰到相似的就不容易出现错误。
错题案例三:
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这一类型的简便运算学生不能准确的提取相同的因数,学生看到这些数没有特殊的感觉,有的甚至按顺序计算,有些能想到提取因数,但不知道要提取哪一个,特别是只有这一个数时,很多学生不能想到是这个数乘1,常常会遗落这个因数。
解决策略:课堂上多讲些相似的题目,可以从26×101-26这
种简单一些的入手,让学生说说1
01个26减去1个26就是100个26,后面这个26可以看成26乘1,让学生看到题目后在相同的因数下标个记号,提醒自己。
这样相对之前准确率有所提高。
错题案例四:
在单独教学一种运算定律时,很多学生在做题时的表现又快又好,但综合运用时,部分学生又有点混淆不清了。
尤其对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这种题型学生就喜欢把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混淆。
解决策略:在教学时,注意了让学生从意义上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从算式形态上来记忆,编一些记忆口诀。
如“连乘的算式可用乘法交换、结合律”、“分配律从×、+的形式变换成×、+、×”等,尝试后,准确率又有所提高。
3.总结
犯错误是每个孩子的权力,也是他们学习知识上的宝贵资源。
教师要好好利用这些错题资源,有效抓住出错点,进行归纳找因,吸取教训,改进教学方法,尽量避免学生出现同一类型的错误。
参考文献:[1] 马苏宁刘丽娜合理利用小学错题的思考.好家长,2014,
(38).[2] 刘琳王文静如何巧解数学题.学习导刊,2014,(12).
·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