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帮扶工作计划精选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帮扶工作计划精选三篇
我们要养成提前写好工作打算的好习惯,通过打算,我们可以合理的支配好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这会让我们的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当。
以下是和大家共享的小学帮扶工作打算精选三篇的参考资料,供应参考,欢送你的参阅。
小学帮扶工作打算精选1
一、根本状况分析
学困生有的在学习不努力,对学习没有信念,根底学问驾驭的较差,有的是差在根本技能及缔造性发挥上。
因此,转化学困生工作重点放在转化学生的自信念及缔造性上。
二、班内学困生状况如下
1.侯景帅:纪律较差,许多问题教师讲数遍,照样记不住。
家长对孩子溺爱,对孩子的学习不能刚好辅导。
2.王硕:缺乏自觉学习的踊跃性,偷懒贪玩,上课不留意听讲。
3.赵悦凯:作业完不成,缺乏自觉学习的踊跃性,自理实力较差。
三、本学期帮扶目标
1.上课谨慎听讲,谨慎刚好完成作业,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养成良好的思想素养,敬重教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踊跃维护集体荣誉。
3.注意开展特长,踊跃参与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
小学帮扶工作打算精选2
为了提高z学校z校区的管理和师资队伍整体业务水平,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效劳好广阔学生,依据现阶段我们两所学校实际状况,制定好帮扶结对工作方案,并将严格遵照工作方案做好各项工作。
一、成立以z校长、z主席为组长,两所学校的中层干部为组员的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领导重视,干脆参加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
二、谨慎分析两所学校在管理、老师队伍和学科开展上的特点。
通过结对帮扶,开放校内、开放课堂、发挥各自特长,辐射四周,从而到达强弱互补、资源共享、交互引领、双赢共好的目的,缩小并逐步消退学校人力资源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开展,为所在社区的教育效劳。
三、围绕共同的理念、价值的追求以及共同关注的教育教学问题或话题,踊跃寻求对方的资源支持。
以工程合作的形式进展校际协作,包含教研组建立、校本研修、校内文化、青年老师造就、学校管理等工程。
将学校常规教研、校本培训等活动与结对互助相结合。
四、主要做好如下工作:
在学校教育处、德育处等科室组织下,各科成立联动学科中心组。
联动学科中心组成员主要由两所学校的优秀老师组成。
三中心小学各
学科组长为组长,负责管理和指导工作。
五、结对帮扶活动支配:
时间、结对帮扶内容
九月份
1、结对双方共商结对协助工作;
2、制订结对帮扶工作打算;
十月份
1、校长互访、沟通办学理念;
2、指导z学校教师上好常态课;
十一月份
1、教学常规管理经历沟通;
2、“一帮一”课堂教学沟通活动;
3、培优补差经历沟通。
十二月份
1、“一帮一”课堂教学沟通活动;
2、培优补差经历沟通。
三月份
1、“一帮一”课堂教学沟通活动;
2、培优补差经历沟通。
3、学科组经历沟通;
四月份
1、“一帮一”班主任结对一日培训活动;
2、集体备课,学习新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年级目标,单元要求及教案设计。
五月份
1、分析调研中段检测状况,调整后半段工作思路;
2、“一帮一”班主任结对一日培训活动;
六月份
1、“一帮一”课堂教学沟通活动;
2、培优补差经历沟通;
小学帮扶工作打算精选3
一、指导思想
以-县教育局“实施教育强县工程,办人民满足教育”的有关规定为指导,立足于长效,落实于开展,贯彻义务教育根底性、同等性和开展性的原那么,确保全校每名在校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不因学习困难而自卑,建立和谐校内,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持续开展。
二、帮扶人员
1、校级领导及全体校委会成员。
学校领导每人至少帮扶一名贫困生。
2、各级科任老师。
科任教师每人帮扶本班两名学困生。
三、帮扶对象
1、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家庭和农村特困户的在校学生。
2、因天灾人祸造成家庭重大经济损失的贫困家庭学生。
3、父母丢失劳动实力的贫困家庭学生。
4、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等缘由造成经济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
5、其他缘由造成经济特殊困难的在校学生。
四、帮扶措施
1、物质上救助。
要协助解决帮扶学生的书本费、作业本费、学习用具费等,补助帮扶学生在校学习费用。
2、学习上指导。
帮扶人员要定期跟踪了解帮扶对象的学习状况,针对帮扶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帮扶学生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制定教育措施,确保帮扶学生学得好。
3、生活上关怀。
帮扶人员要经常与帮扶学生谈心,了解其心理、家庭状况,尽可能解决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使之切实感受到学校的暖和。
4、情感上鼓励。
帮扶人员要教育和引导贫困生家贫而志更坚,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养成不畏艰辛、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5、教育中优先。
科任老师对待学困生要特别关怀、细心并做到几个优先:即座位优先、提问优先、课间辅导优先、评价鼓励优先。
要亲密建立家校联系制、教学成果跟踪调研制、学困生转变师生捆绑评价制等。
随时随地了解学困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因材施教,协助其树立学习的信念,尽快赶上或超过其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