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第3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高考】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4单元第3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1
A.基础组
(建议用时:20分钟,分值2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
读下表,完成1~2题。
1.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以色列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A.园艺业为主 B.粮食种植业为主
C.乳畜业为主 D.家禽饲养业
2.从虚拟水角度看,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应()
①大量引入水密集型的产品
②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③调整农业结构
④调整饮食结构
⑤充分开采地下水
⑥大规模引用高山冰雪融水
A.②⑤⑥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③④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以色列气候干旱缺水,表中显示香蕉、柑橘、胡萝卜、蔬菜虚拟水含量小,
因此以色列宜发展园艺业。
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也是干旱缺水,因此应调整农业结构和饮食结构,发展虚拟水含量低的农产品,同时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2014·四川文综)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
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
读图回答3~4题。
3.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4.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根据图例分析,风功率密度等级最高的部分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西南部风功率密度等级最低。
根据材料,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也就是这个方向来的风最多,所以,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东北风,故选A。
第4题,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风力发电站目前应选择风能资源丰富,容易开发,距我国陆上经济发达区近的海域进行开发。
四地中只有②地最近,且位于大陆架浅海区,所以最合理的是②地,故选B。
读“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5~6题。
5.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是()
A.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B.新能源消费增幅最大
C.水电消费大幅度下降
D.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均有增加
6.从图中信息可知自然资源的重要特点之一是()
A.分布的不平衡性 B.资源间的联系性
C.数量的有限性D.利用的发展性
答案:5.D 6.D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是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均有增长;虽然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增长,但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低,所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可能是以清洁能源为主;水电消费比重上升,煤炭与石油消费比重下降;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天然气,但它是常规能源,不是新能源。
第6题,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自然资源利用的发展性特点。
(2014·江苏南京二模)读“全球新能源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7.M表示的能源是()
A.太阳能 B.潮汐能
C.风能D.地热能
8.下列有关N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位于板块交界处
B.近年来数量有减少趋势
C.主要分布在大气降水较多地区
D.对我国东部地区生产影响巨大
答案:7.C8.A
解析:第7题,注意该能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应为风能。
第8题,该能源为地热能,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9~10题。
9.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B.6~7月
C.6~8月D.5~8月
10.若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情况是()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
答案:9.B10.C
解析: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的形成,主要是热带海洋气团(东南季风),与当地冷气团相遇而成,随着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增强,东南季风增强。
4~5月份锋面雨带在我国华南形成;6月份移至长江流域;7~8月份移至我国的华北、东北地区;9月份由于东南季风减弱,冬季风增强,锋面雨带迅速撤至长江流域以南,10月份撤出中国大陆。
B.提升组
(建议用时:25分钟,分值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014·东北三省四市调研)干旱是我国普遍存在的气象灾害。
图1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图2是楚雄常年逐月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图。
读图,完成1~2题。
1.楚雄最严重的旱情多发生在()
A.夏秋季节B.春夏季节
C.冬春季节D.秋冬季节
2.导致图2中蒸发量最大季节出现在该时段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少,海拔高,地表植被差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降水少,日照多,风力较强
C.北方冷空气势力强,辐射弱,降水少,日较差大
D.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易漏水,径流少,地表干燥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楚雄雨季是在5~10月,而楚雄10月至次年5月,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其中蒸发最大是在3~4月,楚雄最严重的旱情发生在冬春季。
选项C正确。
第2题,楚雄蒸发量最大季节出现在3~4月。
楚雄在云南,纬度较低,地处高原地形区,主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雨季。
春季太阳辐射强,气温上升快,这期间降水少,日照多,风力较强,蒸发量大。
选项B正确。
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读“我国三个省区生物质能资源状况表”,完成3~5题。
3.浙江和江苏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但生物质能满足状况相差较小,主要原因是() A.省区面积差异较大
B.江苏人口远少于浙江
C.浙江的水热条件更好
D.浙江丘陵多,江苏平原多
4.新疆的生物质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其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入多,矿物能源少
B.海拔较高,雪山面积较大
C.交通落后,运输不便
D.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5.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措施合理的是()
①发展沼气,解决农村燃料
②生产燃料乙醇,减轻对石油的依赖
③大面积种植薪炭林,解决我国能源不足
④提倡燃烧秸秆,以防止蔬菜遭受冻害
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3.D 4.D 5.A
解析:第3题,浙江丘陵广布,森林植被覆盖率高,因而薪柴量大,生活用能多为薪柴,因而可满足时间相对较短;江苏多为平原,薪柴量小,但对薪柴的依赖性差。
第4题,新疆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因而生物质能少。
第5题,要在适宜的地区营造薪炭林,而不是越多越好;秸秆最佳的利用方式是用作沼汽池的原料。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6.(10分)(2014·北京文综)读图,回答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答案: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
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集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解析:海河流域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多旱涝灾害。
流域西部、北部山区修建大量水库“削峰补枯”,可减轻旱涝灾害;东部平原开挖新河道增强泄洪能力,减轻洪涝灾害。
7.(10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4分)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6分)
答案:(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解析:第(1)题,该地是长江流域的洞庭湖水系,受夏季风活动规律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为梅雨季节,此时流域内降水强度大,河谷地带雨水汇集,产生洪涝灾害。
第(2)题,A 位于河流上游,水土流失会导致下游河床和湖泊淤积,加剧洪涝,因此上游防洪应侧重于水土保持、修建水库等;B位于河流下游,是洪涝的主要危害区,围湖造田等也会加剧洪涝,因此,应实施退耕还湖、修建分洪滞洪区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