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全科诊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全科诊疗
摘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
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与遗传易感性和分子模拟机制有关。

PBC患者体
内有许多免疫异常、多种自身抗体的出现,提示其系一自身免疫性肝病。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全科诊疗
1 临床资料
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中年女性,男:女为1:9。

起病隐匿、缓慢;按病程PBC可分三期:I期:无症状期即临床前期,肝功能可正常或不正常;Ⅱ期:临床期,有瘙痒、黄疸、肝大及其他肝外表现等;Ⅲ期:终末期,常有门静脉高压及
肝功能减退表现。

但临床表现变化很大,有时患者可无症状,有些患者可因肝外
伴发病变等就诊;但也有的患者开始即以终末期肝病出现。

胆汁淤积是PBC一系
列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2 诊断
本病出现典型临床表现时,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此时病情已多属晚期。

一部
分(约40%)无症状的PBC患者可能因其他相关疾病就诊,对可疑患者应及时作有
关检查。

检测ALP、AMA及IgM,有助于早期诊断,特别对无症状的患者AMA有一定特异性。

3 治疗
3.1熊去氧胆酸为主的治疗
目前推荐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PBC。

UDCA是一种无肝毒性、水溶性的胆汁酸,可以保护肝细胞膜于长期胆汁淤积时免于脂溶性胆酸的破坏,同时也可促进有毒
胆汁酸盐的排出,降低胆管上皮细胞的HLA I型抗原表达,从而减少T细胞对胆
管上皮细胞的破坏。

UDCA可以使血液单核细胞增加,抑制免疫球蛋白、IL-2和
IL-4的产生。

UDCA可以改善肝功能,延缓病程,降低病死率,并可减少总体医疗费用,提高生存质量。

一般而言,早期使用效果较好。

对肝组织学工期、Ⅱ期的
患者及时用UDCA可延缓肝纤维化的发展。

如用药时已出现肝硬化或比较严重的
黄疸则效果较差。

UDCA应用于较早期患者的剂量为13~15 mg/(kg·d)。

UDCA虽
非很理想的药物,但每个PBC患者均可使用,除非患者已是末期或需肝脏移植。

UDCA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各种免疫抑制剂,如青霉胺、环孢素、类固醇制剂等疗效均不肯定;如PBC具
有界面肝炎等AIH的病理改变,联用布地奈德(Budesonide),它是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0.2mg/次,2次/d,可能会取得满意疗效。

3.2解除瘙痒
消胆胺(cholestyramine)解除PBC瘙痒的有效率为90%。

它是一种不被吸收的阴
离子交换树脂,其所含的氯化物与肠腔中的胆盐交换,树脂与胆盐结合,形成不
可溶性复合物,使胆酸盐随粪便排泄,减少肠肝循环,降低血清中胆酸盐浓度,
从而使瘙痒减轻或消失。

消胆胺还可通过刺激胆酸的合成而使血清胆固醇下降;
此外,还能增加钙的吸收。

用药时注意:①给药时间,宜清晨早餐前首次给药,早餐后再给药1次,午餐及晚餐前20分钟各给药1次;因肝内胆盐循环夜间多
聚集在胆囊,清晨排空,白天于餐后排出;②药物总量不宜超过12~16 g/d,开
始剂量宜大,一般为4~5 g/次,服药1~3个月后瘙痒才能缓解,然后逐渐减量
至维持量(4~5 g/d);③在服药后1小时内,不应给其他药物,因消胆胺除结合
胆盐及其他致瘙痒物质外,可能与其他药物结合;④必须注意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K、维生素D、维生素A等,与消胆胺间隔4~5小时服用,因为消胆胺能减少其
吸收;⑤本药为粉剂,有特殊味道,可与果汁混服。

本药较大剂量长期服用可引起脂肪泻,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呕吐或便秘等。

一旦停用,1~2周后瘙痒又可发作。

利福平止痒作用优于苯巴比妥,并可减轻胆汁淤积。

可能具有与UDCA相似的
作用,通过降低毒性胆汁酸池,促进某些保护性胆汁酸的合成或改变胆汁酸的分
布来发挥作用。

利福平还具有改善患者肝细胞的硫氧化作用。

其他药物包括类固醇类、UDCA、甲氨蝶呤、抗组胺(H2)药物或抗5-羟色胺药物(Periactin)、维生素P等,及应用紫外线照射皮肤(9~12 min/d)亦可减轻瘙痒症状。

瘙痒严重时,可外用炉甘石或石炭酸洗剂或其他外用涂剂。

3.3治疗骨病
首先应减少或排除所有的危险因素,如体力活动过少和营养缺乏等。

维生素D
的补充疗法可有效地阻止和治疗骨软化,但不能防治骨质疏松和其他骨病。

尽管
如此,最迟在发生黄疸时,要预防性地给予维生素D,口服500~5000U维生素
D3或维生素D2,或在吸收不足时每月肌内注射10万U。

必要时可口服1,25-二
羟维生素D3,以促进钙在肠内吸收,同时补充钙剂防止骨皮质层继续变薄。

但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须防止血钙过高,应密切注意血钙,过高久之会损伤肾脏或发
生异位钙化。

近有学者用环羟二磷酸与氟化钠预防PBC的骨质丧失,有一定效果,但前者效果优于后者。

3.4减少铜的吸收
青霉胺(penicillamine) 在慢性胆汁淤积时,能使肝内过多滞积的铜排出。

本药还具抗炎作用,能通过减少免疫球蛋白和CIC而达到免疫抑制作用,并有阻碍胶原
的交联及抗纤维化作用,但至少服用18个月方能见效。

开始0.125g/d,每2周
增量0.125 g/d,直至0.5g/d的维持量(也有增至0.75~1.0g/d的维持量)。

服药期
间观察白细胞计数,开始4周中,每周查尿蛋白,以后1次/月。

常见不良反应有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出现以下严重反应时应终止治疗:皮疹、蛋白尿、血
小板或粒细胞减少。

血胆红素超过171μmmol/L,年龄超过55岁仍可用青霉胺治疗。

3.5肝移植
当今治疗进展期肝硬化患者最理想的方法是肝移植。

有人统计,PBC患者肝移
植术后1年存活率为70%,存活1年以上的患者有90%术后可存活3~5年,且
肝移植后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手术应力争尽早进行,此时患者一般情况尚佳,
手术耐受性好,术后1年后存活率可高达90%,而晚期肝功能严重损害时才行手
术者,1年存活率仅20%。

肝移植后再度出现PBC的临床表现时,是PBC复发还
是移植后的慢性排斥反应,迄今尚未胡确定。

4 预后
无症状PBC的患者寿命与一般健康人无显著差异,但如向有症状者转化,寿命
则受影响。

如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则常可使无症状患者的寿命缩短。

在有
症状的PBC患者中,诸多症状中仅黄疸和体重降低有生存期缩短有关,而黄色瘤
的出现对生存期无影响,如血清总胆红素<25.65μmol/L,白蛋白>30g/L,总免
疫球蛋白<20g/L,提示预后较佳。

若患者为高龄,有肝脏肿大,血清胆红素增高,白蛋白降低,总免疫球蛋白增高,则预后不良。

组织学检查中,有门静脉肉芽肿
者生存期延长;有桥接纤维化或非桥接门管区纤维化者较显著硬化者生存期长;
在本病初期活检切片中,门管区胆汁淤积的出现及其程度与生存期呈负相关,界板显著破坏者生存期显著短于节段性破坏或无破坏者。

参考文献
[1]姚光弼.重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研究.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5):325-326.
[2]蒋健,高月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美国中华医药杂志,2001,7(2):16-18.
[3]蒋健,何淼.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中西医结合学报,2003,1(2):99-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