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景观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景观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12-06T01:29:49.892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第15期作者:彭一凡
[导读] 语言景观是一种在实际环境中表达语义的方式,
彭一凡
武汉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语言景观是一种在实际环境中表达语义的方式,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语言资源。
文章以马利诺夫斯基所提出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为基础,把“语言景观”运用到英语写作教学中。
通过对学生的多模式阅读能力、语用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发现在进行概念空间、感知空间和居住空间等一系列的写作活动之后,学生的多模式阅读能力、语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改善。
本研究旨在为外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语言景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参与到调查和讨论中去。
关键词:语言景观;外语教学;大学写作
前言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语言景观随处可见,主要集中在街道、商店、景点、银行、学校等场所。
在语言景观学的发展过程中,它的研究领域也从静态的词语发展到了动态的、如海报、车身广告、游行标语、空间网络等。
相对于国外关于外语景观与外语教学的研究,国内学者起初侧重于将公示语应用于翻译教学(吴丹,2013)。
尚国文(2017)从理论层面上提出了以“语言景观”为主要教学手段和教学手段的发展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语言景观”,以使其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本文以马利诺夫斯基(2015)所提出的“空间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为基础,把“语言景观”融入到英语写作中,以扩展中国外语教育的实际应用。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语言环境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正面影响,接着详细阐述了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语言景观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
1.1用作偶发性学习的语言输入
偶然的学习是无意识的,也就是当人们注意到一种刺激信号时,他们又学会了另外一种。
比如,我们在读一本小说时,尽管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欣赏故事的情节来达到身体和精神上的愉悦,同时也会不知不觉地学会一些新的词语和句式。
同时,如果我们认为语言环境中的词汇是一个潜在的输入源,那么它就是一种偶然的学习。
由于在城市的语言景观中存在着大量的外国文字,例如在露天景点的商店招牌上所使用的外国名字,这些都为英语学习者创造了客观、真实的文字环境。
在公共区域设置这些外国景观并不是为了语言教育,也不是为了学习语言,而是为了学习外语,但是他们可以作为一种输入。
比如,在语言标识上,学生常常会不经意地发现一些外国的拼写或者翻译上的错误。
这种偶然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外语知识。
1.2培养语用能力
除了作为一种偶然的学习方式,语言景观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用能力。
在公共场所写作时,人们经常会用到各种语言动作,有时还会用到间接的语言和比喻。
有些文本包含了整个句子,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单独的单词或短语,它们与上下文的意义有关。
Kelly-Holmes相信,语言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表达情绪、提供建议或劝说、告知、报告或确认、建立、维持和终止的关系,并通过特定的语码传达特定的含义。
Huebner相信,在语言环境中,书写的文字还有其它的作用,比如街道招牌可以指明位置,广告语表明标签的重要意义,而涂鸦是一种超越常规的语言。
语言景观中的书面语言具有不同的语言行为和功能,它们可以为语言能力的培养提供合适的信息。
2语言景观融入大学英语写作的策略
2.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经过一系列的概念空间、感知空间和居住空间的学习,许多同学都在讨论中国外语符号数量如此庞大的原因和必要性。
这种评估表明,语言景观教学课激发了学生对外语符号的兴趣,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其周围的外语符号上。
其次,学生仅就图片中的主题进行讨论,他们认为,在公共标识中的内容、再现形式都是最好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老师的引导和激励下,人们对标记的看法也渐渐变得有了批判性,这一点在感觉空间的活动所包含的写作中得到了明显的反映。
例如:经过认真的学习和讨论,学生们发现,在英文中,“小心地滑”是“Slide carefully”,而“刀削面”则是“cutting surface”,等等。
在小组协作写作阶段,“xx街”一词的选词中,出现了“Street”、“Road”、“Avenue”等词语和汉语拼音都名列其中,一些同学在阅读《公共服务领域译写规范》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此外,虽然在不同的写作过程中,同学们并未特别指出深层的问题,如权力与意识形态,但是他们却认为,在外文标识中,英语的大量使用,在公众场合,却没有出现其它语言。
例如,一个小组的报告提到:我们找到很多英文标识,但是没有找到其它语言。
可以看出,批判思维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反思。
特别是在特定情境下拍摄的语言景观标识,提供了一个范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提问,对周围的外国标牌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
2.2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语言
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了解语言使用者的交际目的、选择语言的方式、交际活动的背景等是教师的一个重要工作。
而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实际的语境中缺少与语言交流的机会。
在外语教学中,学生将会从对当地的语言景观、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以及对外文标记语用功能的考察中获益(Cenoz& Gorter,2008)。
这一研究的专家组报告也反映了以上的看法。
当同学们将20个外文符号进行协作归类时,主要依靠不同的功能来实现标记上的语言。
例如,根据语言功能(例如:“银行的中文和英文标识可以告知银行具体位置、业务范围、营业时间等),规则功能(例如:“这些标识标明了禁止停车、禁止超速、帮助维持城市的交通秩序和防止意外发生”)、说服功能(例如:“在一家知名体育用品店门口拍摄,标牌上写着物美价廉,以吸引顾客”等。
通过对标志的分类,使学生能把标志的交际意图、标志上的语言形态、标志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因素联系起来,从而使人们的语用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3促进学生习得多模态识读技能
多模态性是指在交流中,语义产生的途径不再局限于语言的范畴,而通过图像、手势、凝视、站姿等多种不同的交流形式来实现。
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图像的概念、人际意义和构成意义进行了论述。
根据这一观点, Scollon& Scollon (2003)提出了标记语义是在特定的实体空间中产生的,而当文本呈现为多个模式或多个不同的文字时,则会有语码方向。
总体而言,优势语码占据标志上方、左侧和中间的位置,边缘文字位于标志的下方、右侧和边缘。
他们对字刻与排版的研究也是十分深入的。
在认知空间的写作活动早期,老师就在文字
的选择、字体、规模、颜色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许多同学在书写时提到了各种符号模式,例如:色彩与文字之屋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标识上的不同语言之间的位置。
例如,有同学注意到,“禁止吸烟”这个红色的汉字很显眼,而字体下面的英文“No smoking”则是四个字母,突出了它的特殊受众。
在“禁止停车”的说明中,有同学表示,“No Parking”所选的颜色是绿色,不具备禁闭的作用,推荐使用红色。
同时进一步证实了在语言习语环境下,运用多种模式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不同模式在语义表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而促进他们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结语
总的来说,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从中获益颇多。
以“语言景观”为教学资源,让学生深入社会,在现实的环境中拍摄、整理外文标志,从而把课堂内容和外部环境联系起来。
本课程透过三位一体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激发学生对英文符号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进行创意与分析,从而加深对其社交环境的理解。
同时,整合、分类团体标志,通过阐释和维护自己的观点,参与到语言的语义建构中,使其具有批判的思考和写作的能力。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会进行具体的体验式学习,通过对自身的探索总结,从而促进学习者的自主性,从而实现从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黄利民.语言景观在英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20(23):9-10+13.
[2]胡琳.语言景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知识文库,2019(24):5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