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郁达夫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杭州市郁达夫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两种单质间化合直接制取的是
A.FeCl3B.CuCl2C.HCl D.FeCl2
参考答案:
D

2. 碳化硅(SiC)俗称金刚砂,常用作砂轮及高温炉的材料,它不导电,由此可以推知碳化硅属于()
A.离子晶体
B.原子晶体
C.分子晶体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B
离子晶体在熔融或水溶液中是可以导电的,分子晶体的熔沸点是比较低的,所以根据金刚砂的物理性质可判断,金刚砂应属于原子晶体。

答案是B。

3. 下列物质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A.CH3—CH3 B.CH3—CHBr2
C.CH3CH2OH D.CH3CH2Br
参考答案:
B

4. 将4gNaOH和0.1mol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1. 0mol·L-1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ks5u 参考答案:
C

5. 目前,工业上冶炼铝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CO或氢气还原法 B.铝热反应法C.电解法 D.热分解法
参考答案:
C

6. 在元素周期表中,第3、4、 5、 6周期元素的种类数目分别是()
A. 8、18、32、32
B. 8、18、18、32
C. 8、18、18、18
D. 8、8、18、18
参考答案:
B

7. 下列实验操作:①过滤②溶解③蒸馏④取用药品⑤萃取⑥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A. ①②⑥
B. ②③⑥
C. ③④⑥
D. ④⑤⑥
参考答案:
A
①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故①正确;
②溶解固体时搅拌是加速溶解,故②正确;
③蒸馏用蒸馏烧瓶,不用玻璃棒,故③错误;
④取用药品用药匙,不用玻璃棒,故④错误;
⑤萃取用分液漏斗,不用玻璃棒,故⑤错误;
⑥配制一定体积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玻璃棒引流,故⑥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玻璃棒在各个实验中的作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实验操作及操作的目的即可解答,注重对操作的理解来解答.
8. 经测定,由C3H7OH和C6H12组成的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8%,则此混合物中氢的质量分数为
A、78%
B、22%
C、14%
D、13%
参考答案:
C

9. 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A.可与硝酸反应B.钠的化合物C.可溶于水D.电解质
参考答案:
A
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分析:A.氯化钠、硫酸钠均不能与硝酸反应;
B.依据各种物质是否含钠元素分类;
C.依据物质的溶解性;
D.依据电解质的概念: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判断解答.
解答:解:A.氯化钠、硫酸钠均不能与硝酸反应,故A错误;
B.NaOH、Na2CO3、NaCl、Na2SO4都含有钠元素,都是化合物,故B正确;
C.NaOH、Na2CO3、NaCl、Na2SO4都易溶于水,故C正确;
D.NaOH是碱、Na2CO3、NaCl、Na2SO4是盐,溶于水,自身都能电离出离子,使溶液导电,都属于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明确物质的性质、电解质的概念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0. 、下列各组中,含有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各一种的是
A.KCl、 H2SO4、S B.金刚石、NH4Cl、CH4
C.HF、SiO2、 Al D.金刚石、SiO2、Na2CO3
参考答案:B

11.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Ⅰ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B.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C. 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D. S、Cl的含氧酸的酸性依次增强
参考答案:
A
A、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所以ⅠA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
性最强的元素,A正确;B、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例如铵盐,B错误;C、同
一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数相等,但中子数不同,C错误;D、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
氧酸的酸性越强,S、Cl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依次增强,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结构决定性质,再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注意规律中的
例外情况,为易错点。

12.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

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
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可以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A. 无水硫酸铜
B. 硫酸亚铁
C. 食盐
D. 生石灰
参考答案:
B
13. 一定条件下,将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NH3与O2置于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NH3(g) + 5O2(g)4NO(g) + 6H2O(g),下列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NH3的消耗速率等于NH3的生成速率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NO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D.NH3和O2的浓度不
再变化
参考答案:
B
14. 丙烯酸(CH2=CH-COOH)的性质时可能有
①加成反应;②聚合反应,③酯化反应;④中和反应;⑤氧化反应
A. 只有①③
B. 只有①③④
C. 只有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
D
分析:丙烯酸(CH2=CH-COOH)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结合乙烯和乙酸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丙烯酸(CH2=CH-COOH)中含有双键和羧基两种官能团,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以及加聚反应,羧基能发生中和反应,也能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故选D。

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O2能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
B.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Na+和Cl-
C.H2SO4在电流作用下在水中电离出H+和SO42-
D.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由于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导电能力降低
参考答案: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实验室制取Cl2及性质的验证实验组合装置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2)B的作用是除去HCl气体,C的作用是。

(3)E、F中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你得到的结论
是。

(4)G的作用是,
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
(1)4HCl(浓)+MnO2MnCl2+Cl2↑+2H2O
(2)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得到干燥的氯气,防止对E中实验的干扰
(3)E中红色布条不褪色,F中红色布条褪色
说明干燥的Cl2没有漂白性,Cl2与水反应的某种产物具有漂白性
(4)防止尾气中的氯气污染空气
Cl2+2OH-=Cl-+ClO-+H2O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已知2H2(g)+O2(g)→2H2O(g) ΔH= -484KJ/mol;2H2(g)+O2(g)→2H2O(g) ΔH= -572KJ/mol
若在标准状况下,将H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点燃爆炸后,再恢复到标准状况下,气体总体积减少33.6升,计算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是多少?(要求简要解析)
参考答案:
286KJ

18. 取50.0 mL 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得到14.51 g白色沉淀,用过量稀硝酸处理后沉淀量减少到4.66 g,并有气体放出。

试计算:
(1)写出Na 2SO 4的电离方程式;
(2)原混合溶液中Na 2CO 3和Na 2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 (3)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参考答案:
(1)Na 2SO 4===2Na ++SO 42- (2)4.66 g 为BaSO 4的质量 n (BaSO 4)=n (Na 2SO 4)==0.02 mol
c (Na 2SO 4)=
=0.4 mol·L -1
n (BaCO 3)=n (Na 2CO 3)==0.05 mol c (Na 2CO 3)=
=1.0 mol·L -1
答:Na 2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 -1,Na 2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 mol·L -1 (3)n (CO 2)=n (Na 2CO 3)=0.05 mol , V (CO 2)=0.05 mol×22.4 L·mol -1=1.12 L 。

答:二氧化碳的体积为1.12 L
解析:(1)Na 2SO 4属于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Na 2SO 4=2Na ++SO 42-,故答案为:Na 2SO 4=2Na ++SO 42-;
(3)设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x , BaCO 3+2HNO 3═Ba(NO 3)2+H 2O+CO 2↑ 1mol 22.4L 0.05mol
x
=,x=1.12L ,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

19. 为确定Na 2CO 3和NaHCO 3混合物样品的组成,称取四份该样品溶于水后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盐酸30.0 mL ,充分反应,产生CO 2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考虑CO 2在水中的溶解)如下表:
(1)样品中物质的量之比n(Na 2CO 3):n(NaHCO 3)=_________。

(2)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HCl)=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1或2 (2)2.50 mol·L —1
试题分析:(1)结合Ⅰ、Ⅱ、Ⅲ可知,随着样品质量增加,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逐渐增大,说明Ⅰ、Ⅱ中盐酸过量,Na 2CO 3和NaHCO 3的完全反应,设出Ⅰ中Na 2CO 3、NaHCO 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y ,则①106x+84y=2.96、②x+y=0.672L÷22.4L/mol=0.03mol ,联立①②解得:x=0.02mol 、y=0.01mol ,所以样品中物质的量之比n (Na 2CO 3):n (NaHCO 3)=0.02mol :0.01mol=2:1。

故答案为:2:1;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混合物反应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正确判断反应物过量情况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讨论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无论属于哪种类型的计算题目,思维模式首先考虑:“以物质的量为中心,依据质量守恒和电子守恒列关系式”。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总体原则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依据质量守恒和电子守恒列关系式。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多以物质的量为核心,考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等相关物理量的转化关系,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或产物的产率的计算,同时还可以融入多种化学解题思想,比如极值法、差量法、守恒法、讨论法、特殊值法等,是历来高考的重点内容。

(1)有关化合价计算题型:首先明确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依据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列关系式;(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题型:一定要准确找出相关物质之间的计量数关系,如果有一种反应物过量,则应根据量少的反应物来进行计算;如果涉及多步反应,可以根据几个化学方程式找出有关物质的关系式进行计算,使计算简化;如果是离子反应,可以根据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利用电子转移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