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转子及对轮找中心检修作业指导书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备案号: Q/CDT
1号汽轮机
A 级检修作业指导书
作业项目:汽轮机转子检修及对轮找中心
编 制:
审 核:
审 定:
批 准:
作业日期:
2012-4 实施
大唐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发 布
大唐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目次
1、范围 (1)
2、本指导书涉及的文件、技术资料和图纸 (1)
3、职责分工 (2)
4、安全措施 (3)
5、备品备件及材料准备 (4)
6、工器具准备 (4)
7、检修工艺要求 (5)
8、检修步骤程序 (6)
9、检修记录卡 (11)
10、备品备件检验记录 (11)
11、对本作业指导书的修订建议 (12)
12、设备检修不符合项目处理单 (13)
13、完工报告单 (14)
14、质量签证单 (15)
15、附件记录卡 (16)
1号汽轮机转子检修及对轮找中心检修作业指导书
1、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大唐鲁北发电公司330MW机组转子检修及对轮找中心级检修工作。

2、本指导书涉及的文件、技术资料和图纸
2.1简介
本机组的高、中压转子及低压转子均为整锻转子,有较好的刚性。

除低压转子末级和次末级叶片为自由叶片外,其余叶片全部采用整体围带结构。

故转子能适应较宽的转速范围、有利于机组的快速启动。

除低压转子末级和次末级采用纵树型叶根外,其余全部采用“叉”型叶根,装拆方便。

低压转子第28级、33级叶片采用整体鳍片式拉筋,正常运行时,由于受到蒸汽的冲动力使动叶片扭曲变形,鳍片形成整体拉筋。

低压转子第27级、32级叶片无任何拉筋,属于自由叶片。

转子装配完毕后经过高速动平衡试验以确保转子运行安全可靠。

高中压转子由整体合金锻件加工而成的,另用一短轴与盘车装置及主油泵连接。

第一级为冲动式单列调节级,叶轮为整锻式车削叶轮,叶片(叉型叶根)直接装在高、中压转子的叶轮槽内,用两根定位销定位。

其余各级均为压力级,为了减小轴向推力,高中压转子反向布置,低压转子采用中分流转子,可以低消相互间的轴向推力。

2.2轴系特性表
2
2.3 引用标准
2.3.1 《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2002年
2.3.2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检修作业指导书编写规范》《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2.3.3 DL/T838-2003《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
2.3.4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2.3.5 大唐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汽机检修标准》
2.3.6 北重330MW机组简介
3、职责分工
3.1工作负责人职责:
工作负责人负责办理检修工作票;负责设备(工器具)质量验证;负责备品、备件和材料的质量验证;负责指定专人做好记录,确保记录真实、准确、工整;负责确认检修工作过程;负责项目自检并签证,对本项目的安全、质量负责;如果需要上一级验收(验证),负责提出验收(验证)申请。

3.2监护人职责:
监护人负责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要求对参加检修工作的每位人员的安全进行监督,并对被检修设备安全、工作环境实施监督。

3.3其他工作人员职责:(包括配合工种起重工、电、火焊工)。

其他工作人员在工作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按工作程序进行工作。

3.4质检员(作业负责人、技术员或班长、专工)职责:
质检员负责对所有“W”“H”点进行验证、签字。

4、安全措施
4.1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4.2验证隔离许可证,各油泵停止运行,停止进入轴瓦的油源。

4.3在整个作业现场易发生落物的地方,人员不能通过和逗留。

4.4检修人员要及时清理地面及设备上油迹,以防止人员滑到或发生火灾。

4.5进出油口堵落入异物
及时封堵进出油口,封堵进出油口同时做好明确标记,如封堵物用铁丝系牢
并扣至附近螺栓上,在回装轴承部件时,工作负责人检查进出油口无异物后,方可组装部件。

4.6零部件漏装
组装阶段,做好有关防止轴承转动部件漏装措施,因由工作负责人检查部件完整无损,并跟踪组装过程。

4.7 废弃物品放指定地点,废油倒入废油桶。

4.8轴瓦装置如起吊时,要设专人指挥,严格按起吊规定执行。

各部件起吊时要找正起吊中心,无关人员
要离开吊物周围,防止起吊部件晃动碰伤;起吊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能伸进所吊设备下方,如必须进入设备下方,必须做好起吊部件防落下的安全措施。

4.9使用清洗剂清洗部件时,要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4.10检修场地必须铺设胶皮,拆吊下的部件必须放在指定检修场地。

4.11工作人员抡大锤时不准带手套,使用前检查锤头的固定情况,防止大锤头飞出伤人。

4.12使用电动工具、照明用具时,要检查其绝缘情况,防止触电,必要时设专人监护,使用电动工具,其
接线盘要带漏电保护装置,必须戴绝缘手套。

4.13各部件回装前必须用压缩空气吹扫干净,对照封堵记录,将封堵全部撤出,确保轴瓦内部无任何异物。

4.14每天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向工作班成员交代工作内容和安全注意事项,工作结束后,总结当天的完工情况和安全工作情况.
5、备品备件准备
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
1.不锈钢皮δ=0.1mm Kg 5
2.洗油Kg 5
3.白布米 3
4.白面Kg 2
5.丙酮瓶 2
1棉丝Kg 5 2不锈钢皮δ=0.5mm Kg 5
6.钢板δ=1mm Kg 5
4
6、现场准备及工器具
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一工具类
1.内六方8﹑10﹑12﹑14﹑17﹑19﹑22﹑24﹑套 1
2.三角刮刀300mm 把 1
3.大锤 5.4kg 把 3
4.大铜锤
5.4kg 把 1
5.平锉300mm 把 1
6.抬轴工具及专用起吊工具套 1
二量具
7.钢板尺300mm 把 1
8.百分表0.01mm 只10
9.磁力表座只10
10.塞尺300mm 把 1
11.外径千分尺300—400mm 套 1
12.外径千分尺400—500mm 套 1
13.内径千分尺100—2000mm 套 1
7.工艺与质量要求
检修作业指导书、技术记录卡中方向说明:人站在汽轮机机头面向发电机,左手侧为左侧(G),右手侧为右侧(D)。

上为高(H),下为底(B)
1、拆下部件、部套要做好标记和记号,恢复时位置和方向不要搞错。

管道、孔洞要及时用布包封堵好,组装时要全部取出。

2、各部套及轴承室清理要先用白布擦净油污,再用白面粘净,所有部件、部套在组装前都要清洗干净,
并用压缩空气吹扫保证油路畅通、无杂物及毛刺。

3、起吊转子防止动静部分摩擦。

4、转子无裂纹,损伤,动叶片无松动,动叶片、围带、铆钉头、叶根等应无损伤、裂纹及严重腐蚀。


级末叶片锁紧销牢固无松动。

5、转子轴颈的椭圆度、锥度:转子轴颈处的椭圆度,锥度≯0.02mm。

6、转子的瓢偏值不大于0.02mm,晃度不大于0.05mm
7、推力盘及对轮的平面度要求≯0.02mm。

8、转子中心:圆周≯0.02mm,端面≯0.02mm,要求下张口。

8、检修步骤程序
6 3.28 2.71 0.204 0.186 1.19 1.63.54 4.03 0 图1-2-13转子轴颈标高 8.1 准备工作
8.1.1在检修作业现场地面铺好胶皮,做好作业区的物理隔离。

8.1.2开工前组织工作成员学习作业文件,对成员进行分工,并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

工作组成员应熟知工作内容及危险点的控制措施,掌握本作业指导书全部内容。

8.1.3确认工器具、备品配件、材料准备好,检验合格。

W1
8.1.4办理相关工作票
8.1.5检修负责人与运行人员共同确认工作票安全措施已执行。

8.1.6检查验证工作票、试验票,动火工作票办理完毕。

H1
8.2解体前扬度、对轮晃度、测量
8.2.1测量轴颈扬度(揭缸前)
8.2.2测量扬度前,将水平仪底座和轴颈擦干净
8.2.3将转子转到合适位置(轴颈无损伤处)进行正反两次测量(先后调转180°)取两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最终测量数值。

同时记录轴端鉴向槽相位。

8.2.4各处轴颈扬度应与标准或上次大修比较无较大变化。

8.2.5待揭缸后,整个机组处于半实缸状态,进行转子的修前测量(动静间隙、阻汽片、轴封间隙、汽封间隙,注意将转子的零位向上,0°、90°各侧一次),测量各油挡洼窝,前后汽挡洼窝间隙、转子的推力间隙.
W2
8.3拆卸联轴器测中心:
8.3.1拆下对轮护板,做好装配标记,螺栓,螺帽,螺孔对应地作标记。

8.3.2拆下对轮螺栓,螺栓螺帽对应拧上,放到指定地点。

8.3.3在最后两螺栓拆下前,用拉紧螺栓将对轮调整垫片拉住,并将两专用铜销插入对轮螺孔内以免对轮顶开后垫片脱落
8.3.4用行车把对轮低的一端拉住,钢丝绳吃力适当,以减少止口脱开时受力过大
8.3.5用两根专用顶丝(或千斤顶)将对轮均匀顶开
8.3.6将顶丝(或千斤顶)松开,拉紧螺钉卸下,使调整垫片脱落在专用铜销上。

8.3.7用软吊绳把调整垫片圆周托好,抽出专用铜销,把调整垫片吊起少许,当调整垫片螺孔露出后,立即把两专用铜销插入,放下吊绳再以调整垫片螺孔为吊点,把它吊出。

注意:调整垫片吊出前,认真确定好对轮垫片的装配方向,调整垫片与两对轮的对应点,做好装配标记。

8.3.8装上转子轴向限位板(高中压转子由推力轴承限位),进行中心测量。

8.3.9待揭缸后,整个机组处于半实缸状态,复测中心。

H2
8.4起吊转子
8.4.1把转子对轮处顶开3.5mm以上,可起吊转子。

8.4.2起吊转子必须由专人指挥,前后左右均必须有人监视,吊出转子时应注意监听动静部分声响。

8.4.3吊出转子,把转子放到专用支架上。

W3
8.5转子的清扫、检查
8.5.1转子、隔板通常采用的清扫方法有如下几种:
8.5.2人工使用刮刀、砂布、钢丝刷等工具清扫:
a)此方法简单易行,当结垢不严重,人员充足时常采用。

b)这种方法功效低,而且在内弧及通道的喉部不易清扫干净。

8.5.3喷沙清扫方法:这种方法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方法。

a)通常采用40—50目的细黄沙,压缩空气压力4—6Kg/㎝2。

b)为了保持机房的清洁和避免打伤其他人,喷沙清扫工作应在临时架设的专用帐篷内进行。

c)工作人员应穿专用防护服。

d) 经过喷沙清扫的转子及隔板,用压缩空气将附着的沙粒、尘土吹扫干净。

e) 喷沙清扫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对动静叶的磨损严重。

8.5.4将动叶围带和轮盘清理干净。

8.5.5 清理结束后对动叶进行逐片检查,并做好检修记录。

8.5.6转子应无裂纹、损伤等缺陷,动叶片、围带、铆钉头、叶根等应无损伤、裂纹及严重腐蚀。

各级末
叶片锁紧销牢固无松动。

8.5.7动叶片无松动、拔长、歪斜、变形等现象。

8.5.8 叶轮无裂纹,腐蚀或机械损伤,无动静摩擦痕迹,高温叶片无蠕变,平衡螺钉紧固不动。

8.5.9检查末级叶片,并作好侵蚀记录。

8.5.10轴颈及推力盘工作面光滑无毛刺,无麻坑,槽痕。

对轮应无任何毛刺和槽伤(轴颈应用细砂纸加透
平油进行拉磨,推力盘应用细油石或金相砂纸打磨,以保证其光洁度)。

8.5.11测量转子轴颈的椭圆度、锥度,转子轴颈处的椭圆度,锥度不大于0.02mm。

8.5.12当支承瓦就位时,吊入转子,装好限位装置。

H3
8.6转子测量
8.6.1对轮及叶轮端面瓢偏度测量
8.6.2转子弯曲度测量
8.6.3转子幌动度的测量
8.6.4吊出转子,把转子放到专用支架上。

**(1)对轮及叶轮端面瓢偏度测量,测量方法:
a. 装好转子临时限位装置,适当限制转子轴向窜动。

b. 将被测部位的圆周八等分,用粉笔逆向遍上序号,第一点的位置应有一固定记号。

c. 在距边缘相同距离的端面上对称固定两只百分表,把表的测量杆对准记号“1”和“5”点,并与
盘面垂直,调整好表面指针
d. 顺转向盘动转子,使百分表依次对准各点并记录两百分表的读数,最后使表回到“1”“5”位置(测
量过程中转子不可逆向盘动)。

转子端面瓢偏测量计算方法
读数
I表(1)(2)(3)(4)II表(1′)(2′)(3′)(4′)
计算平均值[(1)+(1′)]/2 [(2)+(2′)]/2 [(3)+(3′)]/2 [(4)+(4′)]/2 平均值 A B C D
各点瓢偏值A-E B-F C-G D-H
读数
I表(5)(6)(7)(8)II表(5′)(6′)(7′)(8′)
计算平均值[(5)+(5′)]/2 [(6)+(6′)]/2 [(7)+(7′)]/2 [(8)+(8′)]/2 平均值 E F G H
各点瓢偏值
8
**(2)转子弯曲度测量:测量方法:
a. 将被测部位的园周八等分,用粉笔顺转向编上序号(第一点应设永久记号)并架表。

b. 按转子工作旋向盘动转子每盘动45°停一次,并记录百分表读数。

c. 同一直径两端读值差值之一半即为该点弯曲值。

d. 绘制转子弯曲图:按端面八等分点上绘出同一直径上两点(沿轴向将转子剖开做剖面图,标出不同测量点的弯曲值,并连成光滑连续的曲线,即为该截面上的弯曲图,(共四幅)。

e. 找出四截面上的最大弯曲点。

f.如需进一步确定最大值及弯曲点,可将端面进一步等分(16等分或32等分)再进行测量,直到确定上转子有最大弯曲值及弯曲点。

**(3)转子幌动度的测量: 并作金相检查)。

8.7.3当缸体处于复装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与转子弯曲测量方法相同。

幌动度的计算:同一直径上两点读值之差即为该点幌动值(具体测量点见检修工艺卡)。

W4
8.7检查联轴器螺栓,
8.7.1螺帽应无裂纹,螺纹无断扣,乱扣,销子部分表面光滑无毛刺,硬度在合格范围。

图1-2-14 用百分表测量推力盘的瓢偏度
图1-2-15 测量转子幌动度及弯曲
8.7.2联轴器螺孔发现有凸台或啃坏时,必须用半圆锉修好,用手触摸时,应光滑无毛刺。

必要时进行铰孔,并更换销子(更换时称重半实缸状态时,吊入转子复测各部间隙
W5
8.8转子按联轴器找中心。

8.8.1对于高中压转子装入推力轴承下半进行定位,低压转子,发电机转子装好限位置。

8.8.2用专用工具测量联轴器平面和圆周偏差,作好记录。

8.8.3根据测量结果,计算调整量(应考虑缸体处于半实缸和全实缸状态,缸体及转子挠度的变化,此时中心值为预调值)。

**对轮找中心工艺
a、将转子在轴瓦内就为,并用2个专用的活动销子将联轴器对称连接。

b、安装好测量装置。

通常使用2个专用卡子将1个测量圆周值的百分表和2个测量端面值的百分表固
定在一侧联轴器上。

百分表应固定牢固,测量端面值的2个百分表应尽量处于同一直径线,且距离轴心相等的对称位置上。

c、将各转子盘到同一0°位置,用记号笔划出0°、90°、180°、270°等分线。

d、用行车吊钩将转子均匀的盘动到0°、90°、180°、270°、0°位置,分别读出每一位置上端面和
圆周测量值,并做好记录。

e、转子转回到起始位置时,测圆周的百分表的读数应复原;测量端面值的2个百分表读数的差值应与
起始位置的相同。

8.8.4微抬转子,翻出下轴瓦按调整量调整轴瓦球面垫铁的垫子,高中压前轴承的调整是通过轴承体下部垫片来完成的,详见轴承的检修工艺。

8.8.5 垫子调整后要盘动转子3—10周以上,垫片压实后,且接触符合要求后,复查中心两遍
8.8.6测量此时转子的各轴颈扬度。

见检修记录
8.8.7待缸体复装完毕,确认各转子定位正确后,复测轴颈扬度,复校联轴器中心,把中心调整合格,复测此时轴颈扬度,作好各项测量记录(扣缸后)。

H4
8.8联轴器的组装
8.9.1用白布把联轴器平面、螺孔、垫片清洗干净,并用干白布反复擦净。

8.9.2利用顶丝,把对轮顶开,放入轮间垫片(垫片为两半型),用四只专用套筒插入对轮螺栓孔内,以
免垫片落下。

8.9.3联轴器穿螺栓前必须把记号对准,并将低的联轴器抬高到与另一端联器同心
8.9.4用专用螺栓均匀对称地联轴器拉紧,使垫片嵌入凹凸部分,穿进所有螺栓。

10
8.8.5在穿螺栓时,在螺栓上抹少量透平油对号入座,用紫铜棒轻轻打入螺孔,先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对称
紧四只螺栓,然后依次紧其它螺栓,初紧之后再紧一遍。

8.9.6 装好护板,确定护板完全进入止口。

H5
8.10终结工作
810.1卫生清理,做试运准备工作。

8.10.2彻底清理现场。

8.10.3工作验收
W6
9、检修记录卡
另附表
12
10、备品备件检验记录
11、对本作业指导书的修订建议
序号
修订位置(第×
页)
修 订 建 议 记 录 (如有图纸等可另加附页)
建议人
记录时间 (年月日)
1
2
3
4
5
序号 产品名称规格
检验内容
检查记录
检查人/日期
检查结果 合格 不合格
6
7
8
9
10
12、设备检修不符合项目处理单
不符合项事实陈述
检修负责人(签字)检修单位负责人(签字):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纠正、预防措施:
返工返修让步接受报废设备部点检员(签字):
日期:年月日纠正、预防措施意见:
同意不同意设备部部长(签字):
日期:年月日
纠正、预防措施完成情况:
检修负责人(签字):日期:年月日
纠正和预防措施验证意见:
设备部点检(签字):
日期:年月日纠正和预防措施验证意见:
监理(签字):
日期:年月日
13、完工报告单
项目名称检验级别□A级工作负责人检修单位
表计划检修时间年月日时至年月日时
实际检修时间年月日时至年月日时
二、检修中进行的主要工作
三、检修中发现并消除的主要缺陷
14
四、尚未消除的缺陷及未消缺的原因
五、技术记录情况
六、设备变更或改进情况,异动报告和图纸修改情况
七、质量监督点执行情况
本项目设置H点个,W点个;检验合格的H点个,W点个;八、设备和人身安全情况
九、主要备品配件、材料消耗记录
名称规格型号实耗量备注十、检查与检验意见
检修工




□合格□不合格
签名:日期:






□合格□不合格
签名:日期:
业主点


□合格□不合格
签名:日期:




□合格□不合格
签名:日期:
监理监




□合格□不合格
签名:日期:




□合格□不合格
签名:日期:
14、质量签证单
序号工作内容
工作负责人自检检修单位验证监理验证业主验证验证

签字日期
验证

签字日期验证点签字日期
验证

签字日期
1 3 材料工器具准备齐全,负责人交待
好安全技术措施
W1W1W1W1 2办理工作票检查隔离措施H1 H1 H1 H1
3 4 解体前扬度测量W2W2W2W2
4 4 拆卸联轴器H2H2H2H2
5 3 起吊转子W3W3W3W3 6转子清扫、检查H3H3H3H3 7转子晃度、弯曲测量W4W4W4W4 8联轴器螺栓检查W5W5W5W5 9联轴器找中心H4H4H4H4 10 4 联轴器组装H5H5H5H5 11工作结束、清理现场W6W6W6W6
16
17
1、机组转子联接找中心记录
标准:
1、高压转子与主油泵:圆周值:泵中心比高压转子中心高0.13-0.14m张口值:≤0.02mm
2、高压转子与中压转子:圆周值:≤0.02mm 张口值:≤0.02mm
3、中压转子与低压转子:圆周值:≤0.02mm 张口值:≤0.02mm
4、低压转子与发电机转子:圆周值:≤0.02mm 张口值:≤0.02mm
沿圆周沿端面
结论
上下左右上下左右
修前测量高压转子与
主油泵
圆周:张口:
高压转子与
中压转子
圆周:张口:
中压转子与
低压转子
圆周:张口:
低压转子与
发电机转子
圆周:张口:
修后测量高压转子与
主油泵
圆周:张口:
高压转子与
中压转子
圆周:张口:
中压转子与
低压转子
圆周:张口:
低压转子与
发电机转子
圆周:张口:
测量工具:
测量人:记录人:测量日期:年月日主任:监理:点检:
18
2、高中、中低、低发对轮联结前后晃动记录
修前
修后
高 中 对 轮 中 低 对 轮 低 电 对 轮 高 中 对 轮 中 低 对 轮 低 电 对 轮 高对 轮 中对轮
中对轮
低对轮
低对轮
电对轮
高对 轮
中对轮
中对轮
低对轮
低对轮
电对轮
1
2
3
4
5
6
7
8
1
H max =
H max = H max = H max = H max = H max = H max = H max = H max = H max = H max = H max =
在 在 在 在 在 在 在 在 在 在 在 在
测量工具: 测量人:
记录人: 测量日期: 年 月 日
1
2
3
6
4 5 7 8
主任:监理:点检:
3、轴承顶轴油顶起记录
说明:1、柱塞油泵进油必须经过滤油器,严禁直径进入油泵。

2、测量顶起高度时转子保持不转动。

3、测量汽轮机转子之顶起数据后,也将各轴承的顶轴油压记录在卡。

顶起油压力(单位:Mpa)
轴承号1瓦2瓦3瓦4瓦5瓦6瓦7瓦8瓦设计值
修前测量
修后测量
转子顶起高度(单位:mm)
轴承号1瓦2瓦3瓦4瓦5瓦6瓦7瓦8瓦设计值
修后顶起
高度
测量工具:
测量人:
记录人:测量日期:年月日主任:监理:点检:
4、转子扬度记录
NO.1 NO.2 NO.8 NO.3 NO.4 NO.7
NO.5 NO.6
说明:1、 转子扬度用水平尺放置在轴颈上测量。

2、 记录读数单位为格,每格为倾斜0.1mm/m ,前扬为正值,后扬为负值。

标高 (标准) 扬度
(标准)
转子扬度 轴瓦扬度 修前 修后 修前
修后
NO.1 3.54 0.68 NO.2 1.6 0.373 NO.3 1.19 0.105 NO.4 0.186 0.115 NO.5 0 0.131 NO.6 0 0.1156 NO.7 0.204 0.0955 NO.8
2.71
0.5595
测量工具:
测量人:
记录人: 测量日期: 年 月 日
0.68 0.373 0.105 0.115 0.131
0.1156 0.0955 0.5595
主任:
监理: 点检:
5、轴承箱扬度记录
修前
修后
机头
机头
机头
机头
机头
用笔在上图中做好标记,箭头表示方向。

1号轴承箱
1号轴承箱
2号轴承箱
2号轴承箱
3号轴承箱
3号轴承箱
4号轴承箱
4号轴承箱
5号轴承箱
5号轴承箱
测量人:
记录人:测量日期:年月日
主任:监理:点检:
6、高中、中低、低发靠背轮螺栓装配记录
注意:
1、安装螺栓前务必确定好方向,如图所示,螺栓大头朝后;
2、拆螺栓时,松前面3个顶丝 在用专用工具从前侧拉长螺栓,松前面螺帽,从后面拔出螺栓。

螺栓上固定套、锥形套、及前后螺母位置做好记号
3、装螺栓时,按方向从后向前穿,穿好后在前侧拉长螺栓、拧紧螺帽,上紧3个顶丝。

高、中靠背轮螺栓伸长值记录 螺栓编号 测量值
1
2 3 4 5 6
7
8
伸长值设计值:0.31---0.35mm 理论表压:814.5—920kg/cm 2
紧前长
紧后后 伸长量
螺栓拉伸时液压千斤顶压力表实际值:
中、低靠背轮螺栓伸长值记录 螺栓编号 测量值
1 2 3 4 5 6
7
8
伸长值设计值:0.31---0.35mm 理论表压:814.5—920kg/cm 2
紧前长
紧后后 伸长量
螺栓拉伸时液压千斤顶压力表实际值:
低、发靠背轮螺栓伸长值记录 螺栓编号 测量值
1
2 3 4 5 6
7
8
伸长值设计值: 0.39—0.43 mm 理论表压:922.5—930.9 kg/cm 2
紧前长
紧后后 伸长量
螺栓拉伸时液压千斤顶压力表实际值:
测量工具: 测量人: 记录人: 测量日期: 年 月 日 主任:
监理: 点检:

固定套 锥形套

7、高中压缸油挡哇窝记录
修前
修后
2瓦前油挡哇窝
1瓦后油挡哇窝
结论:
结论:
测量人:
记录人: 测量日期: 年 月 日 主任:
监理:
点检:
1瓦后油挡哇窝
2瓦前油挡哇窝
4瓦前油挡哇窝 3瓦后油挡哇窝
3瓦后油挡哇窝
4瓦前油挡哇窝
4瓦后油挡哇窝 4瓦后油挡哇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