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要加强师生沟通与交流(郑柏松)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2.消极的师生交往 (1)紧张型师生交往
紧张型师生交往表现为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主
要依靠强制手段对待学生,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训 斥;学生对教师心怀不满,行为多抗拒或不合作。
后果是师生情绪对立,关系紧张,教学气氛沉
闷压抑,学生厌学甚至逃课等。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2)冷漠型的师生交往
冷漠型的师生交往表现为教师无视建立良好 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教学缺乏热情,只管教,不
管学,对学生不冷不热,不闻不问,对学生的缺
点错误漠然处之;学生对教师则不亲、不热、不 恨,敬而远之。
后果是教学气氛平淡无奇,教学效果平常,
师生之间关系冷漠。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唯有理解和宽容学生,才能与 学生沟通。理解和宽容能避免疏 远对立,能化解矛盾,将师生之 心紧紧的连在一起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教师沟通与交流应做到“亲如朋
友”,这样才能以心换心,以诚对 诚,学生的才会讲真心话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三、教师与学生主动 沟通交流的形式
忙! 盲! 茫!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一、师生交往与沟通的重要性
• 师生关系是学校学习环境中最重要一环, 它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价值观念及学 习态度
• 人际关系与互动是生活中最为复杂,最为 微妙的过程,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有赖教
师良好的沟通能力 • 教师沟通能力关系到他是否能在教育情境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二、教师与学生沟通与 交流的必要条件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通过向 学生本人、同学、辅导员、家长的了解, 教师的教育就更有针对性,更能有效地 进行交流与沟通
– 学生家庭情况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 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对学习、生活、 社会的态度
下联:宁愿没人格不能不及 格。
横批:死也要过
23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饭菜大半倒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通 上网一
宵
25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上课要补觉!
26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情烦透了!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 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 一次成功的教育。
• 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 •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 通过沟通,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也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
• 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 的墙,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才能 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主要来自农村地区
小城镇
4
单亲家庭
2
心理/患病
3
素质低/不自信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问题学生
五困生
思想困惑
经济困窘
学习困难
心理困扰
就业困境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特殊学生
卡通人
机器人
橡皮人
植物人
另
,叫
类
机做
、
械什
雷
、么
人
呆就
板做
什
么
屡 耻表物不无
教 不 改
辱扬和接情 和无意受感 荣所见任,
• 我没说甲偷了我的钱! 他偷了我的东西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走了”
从前,有一个人特别不会说话。一次,他请四位 客人吃饭,眼看快开饭了,可还有一位客人没到。 于是,这人就叹气说:“该来的没来”。一位客人听
他这么说,很不高兴,掉头走了。这位客人离开后,
他又懊悔道:“不该走的走了”。没走的客人听了很
意归于彼”;笔谈式——笔墨交流,“无声胜有声”;警示
式——响鼓重锤,催其自新;直接式——单刀直入,就事论事; 示范式——树立榜样,励志感化。
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3、教学沟通的语言:五多五少
多用积极的语言,少用消极的语言 多用启发的语言,少用质问的语言 多用激励的语言,少用刺激的语言 多用民主的语言,少用权威的语言 多用幽默的语言,少用严肃的语言
誉谓、何无
感、对新反
的没批生应
人有评事。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思政素质的不良倾向
理想信念模糊
价值取向扭曲
自我意识强烈
奋斗精神淡化
集体观念淡薄
诚信意识缺失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为什么呢?
宿舍一团糟
22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学习不重要
上联:考试不作弊明年 当学弟。
高校培养质量不仅取决于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的课外 交流也不容忽视。如果老师课上口若悬河,课下人走茶凉,影 响的不止是师生关系,还会牵涉到学生的在校体验,以及对母 校的认同感和满意度。麦可思调查研究发现,在不愿意推荐母
校给亲友就读的2010届大学毕 业生中,有12%是因为“师 生课外交流不够”。
本研究基于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
三恨学生常常狡辩无赖不认帐! 四恨学生常常明知故犯耍赖皮!
五恨学生常常无心向学无志趣!
六恨学生常常逃避责任不诚实! 七恨学生常常胸无大志做混混!
八恨学生常常一意孤行不听劝! 九恨学生常常无中生有骗老师!
十恨学生常常惟我独尊玩潇洒! 我恨学生,真真是恨铁不成钢!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我的方向在哪里?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谈话的主题要明确
语言要准确、生动、易于接受
批评性的谈话要讲究时机和方式
注意交谈的语态和语调
加强临场应变和调控能力
避免 “一言堂”和“话不投机”现
象
1.语言沟通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汉语沟通艺术的复杂性
• 典型语句:
我没说他偷了那钱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对学生充满热情,将这种热 情渗透到学生的情感世界,教 师和学生才能很好的沟通,才 能在心与心的碰撞中产生情与 情的交融,才能有利于学生的 发展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亲其师 信其道
师生沟通的最高境界
用心沟通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二)努力学会师生交往与沟通
人类最伟大的成就来自沟通
沟通
成功
失败
最大的失败,来自不愿意沟通
成功的因素
85%
沟通与人际关系
15%
专业知识和技术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使思想一致、产生共识 减少摩擦争执与意见分歧 疏导学生情绪、消除心理困扰 使学生洞悉真相、排除误解 增进师生彼此了解、改善师生关系 减少互相猜忌、增强学生凝聚力
我没说甲偷了我的钱
• 我没说甲偷了我的钱!
证明自己清白
• 我没说甲偷了我的钱!
证明自己守口如瓶,暗示别人说甲偷了我的钱
• 我没说甲偷了我的钱!
出发点:我的钱被人偷,让大家怀疑甲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我没说甲偷了我的钱
• 我没说甲偷了我的钱! 他对我的钱动了手脚
• 我没说甲偷了我的钱! 他偷了其他人的钱
培养质量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2010届大学毕业生因为师生 课外交流不够而不愿意推荐母校的情况。该调查于2011 年3月初完成,回收问卷约22.7万份,共覆盖2093所高校、 分部、分院,其中 “211”院校116所,非“211”本科院校 (部)968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 校1009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覆盖了全 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麦可思调查:黄冈职院2013届毕业生中,有59%的人希望与 任课教师“每周至少一次课下交流”。(2012届毕业生中 占52%比例)
– 学生成绩和健康状况以及他们的兴趣、特长、 性格、各方面能力等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服务对象的差异性
1
高职学生来源的多元性
2
文化基础的差异性
3
心理问题的复杂性
4
组织纪律的散漫性
5
思政素质的多变性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问题学生比例
比例偏大
家贫/学困 1
5 自律差/不进取
生气,又有一位客人要走,他赶忙挽留说:“我说的
又不是你。”最后剩下的那位客人听了也拂袖而去。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A.“ 说 ” 有技巧 :
1 、遵循的原则
有趣原则:语言诙谐,表述风趣,态度和蔼; 有据原则:分析可信,举例无疑,引证确凿; 有数原则:区别对象,明确目的,预期效果; 有度原则:掌握时机,恰当表述,控制情绪。
高职教师要注重与学生 的沟通交流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职业成功人士的成功因素中,
85%靠交流沟通,15%靠天分和
能力。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是教育成功秘诀之一。良好的沟通 是一门需要学习,而不会“自然生
成”的艺术。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麦可思研究》高校老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最心药方
关爱心一片、好肚肠一条、温馨八两、道理
十分、中直一块、信行服人、互动七分、
解惑不拘多少。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非 智力因素(包括心理素质)
的影响都不能忽视,如果在 沟通与交流中加以必要的心 理疏导,能取得明显的教育 效果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4、若干不良的沟通语言
否定其直觉:就你能,自我感觉那么好? 驱斥其情感:自作多情,简直无可救药!
否认其愿望:就这成绩,还想考找好工作? 嘲笑其嗜好:能什么,技术又不怎么样! 蔑视其意见:说什么,你以为你是谁?! 贬低其人格:简直是道德败坏,居心不良! 羞辱其个人:对你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2 、“说”的方式 对集体可以采取的说法话方法有:
漫谈式——“形散而神不散”; 问答式——“记者招待会”;
讨论式——“主题辩论式”。
与个别学生谈话采取的方法有:和风式——“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诱导式——指点开导,循循善诱;爱抚式——施
以爱心、诚心与情感,给予温暖;暗示式——“兴发于此,
中,通过与学生沟通而达到教育目标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一)师生交往的类型
根据师生交往的过程与结果的特点,师生交往
可分为积极的师生交往和消极的师生交往。
1.积极的师生交往 积极的师生交往,主要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热情
尊重、民主信任,学生敬重和爱戴教师,交往结果 是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怎么会这样?
你不要吓我!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 大部分高职学生没有远大的奋斗目标,缺乏 正确的职业理想,自控能力低、自理能力弱,文 化基础差,厌学逃课及违纪违规现象比较严重, 这些特点导致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难度更大, 任务更艰巨,也就需要高职教师的工作更具有科 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的交往图
教师
面对面课外活动
健身体育活动、社团指导、社会实践、 公益活动、联谊晚会、讲座、咨询、座 谈、旅游、户外拓展、聚餐、野炊
现实课堂交往
学生
新媒体交往
电 话 、 短 信 、 QQ 、 EMAIL 、 微 信、微博、博客、BBS、视频等 方式交流沟通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一个极为普通但又长期在脑海 中萦绕不散的教育现象:
• 同一堂课,同一内容 • 甚至面对同一群学生 • 有的—得心应手,精彩纷呈 • 有的—死气沉沉,味同嚼蜡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长恨歌” :我恨学生
一恨学生常常好心当做驴肝肺! 二恨学生常常阳奉阴违两面派!
反驳其经验:你懂什么,我走的路比你…!
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5 、教师 “ 说 ” 所忌讳的
① 忌辱骂责备:你简直是不可救药,来学校纯粹是混日子! ② 忌道德说教:你们现在的学习条件多好,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要懂得珍惜,要为父母争气! ③ 忌命令指使:把你家长叫来! ④ 忌训诫指责:就你特殊,你以为你是谁?! ⑤ 忌嘲讽轻视: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都讲过几遍了?! 你能不能长点记性! ⑥ 忌威胁利诱:你不想听就出去,反正你这门课不及格! ⑦ 忌消极预测:你再这样下去,恐怕没有任何单位要你!
(3)庸俗型的师生交往 庸俗型的师生交往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待学生过
分迁就,该严不严、该管不管,甚至拉拉扯扯、吃
吃喝喝,着意迎合学生;学生对教师则曲意奉迎、
刻意讨好。
后果是纯洁的师生关系变为庸俗的物质、利害
关系。这种交往类型短期内似乎亲密和谐,但时间
一长,则教师威信不足,令不行、禁不止,教学活 动低效。
2.消极的师生交往 (1)紧张型师生交往
紧张型师生交往表现为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主
要依靠强制手段对待学生,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训 斥;学生对教师心怀不满,行为多抗拒或不合作。
后果是师生情绪对立,关系紧张,教学气氛沉
闷压抑,学生厌学甚至逃课等。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2)冷漠型的师生交往
冷漠型的师生交往表现为教师无视建立良好 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教学缺乏热情,只管教,不
管学,对学生不冷不热,不闻不问,对学生的缺
点错误漠然处之;学生对教师则不亲、不热、不 恨,敬而远之。
后果是教学气氛平淡无奇,教学效果平常,
师生之间关系冷漠。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唯有理解和宽容学生,才能与 学生沟通。理解和宽容能避免疏 远对立,能化解矛盾,将师生之 心紧紧的连在一起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教师沟通与交流应做到“亲如朋
友”,这样才能以心换心,以诚对 诚,学生的才会讲真心话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三、教师与学生主动 沟通交流的形式
忙! 盲! 茫!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一、师生交往与沟通的重要性
• 师生关系是学校学习环境中最重要一环, 它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价值观念及学 习态度
• 人际关系与互动是生活中最为复杂,最为 微妙的过程,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有赖教
师良好的沟通能力 • 教师沟通能力关系到他是否能在教育情境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二、教师与学生沟通与 交流的必要条件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通过向 学生本人、同学、辅导员、家长的了解, 教师的教育就更有针对性,更能有效地 进行交流与沟通
– 学生家庭情况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 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对学习、生活、 社会的态度
下联:宁愿没人格不能不及 格。
横批:死也要过
23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饭菜大半倒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通 上网一
宵
25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上课要补觉!
26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情烦透了!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 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 一次成功的教育。
• 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 •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 通过沟通,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也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
• 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 的墙,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才能 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主要来自农村地区
小城镇
4
单亲家庭
2
心理/患病
3
素质低/不自信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问题学生
五困生
思想困惑
经济困窘
学习困难
心理困扰
就业困境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特殊学生
卡通人
机器人
橡皮人
植物人
另
,叫
类
机做
、
械什
雷
、么
人
呆就
板做
什
么
屡 耻表物不无
教 不 改
辱扬和接情 和无意受感 荣所见任,
• 我没说甲偷了我的钱! 他偷了我的东西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走了”
从前,有一个人特别不会说话。一次,他请四位 客人吃饭,眼看快开饭了,可还有一位客人没到。 于是,这人就叹气说:“该来的没来”。一位客人听
他这么说,很不高兴,掉头走了。这位客人离开后,
他又懊悔道:“不该走的走了”。没走的客人听了很
意归于彼”;笔谈式——笔墨交流,“无声胜有声”;警示
式——响鼓重锤,催其自新;直接式——单刀直入,就事论事; 示范式——树立榜样,励志感化。
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3、教学沟通的语言:五多五少
多用积极的语言,少用消极的语言 多用启发的语言,少用质问的语言 多用激励的语言,少用刺激的语言 多用民主的语言,少用权威的语言 多用幽默的语言,少用严肃的语言
誉谓、何无
感、对新反
的没批生应
人有评事。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思政素质的不良倾向
理想信念模糊
价值取向扭曲
自我意识强烈
奋斗精神淡化
集体观念淡薄
诚信意识缺失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为什么呢?
宿舍一团糟
22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学习不重要
上联:考试不作弊明年 当学弟。
高校培养质量不仅取决于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的课外 交流也不容忽视。如果老师课上口若悬河,课下人走茶凉,影 响的不止是师生关系,还会牵涉到学生的在校体验,以及对母 校的认同感和满意度。麦可思调查研究发现,在不愿意推荐母
校给亲友就读的2010届大学毕 业生中,有12%是因为“师 生课外交流不够”。
本研究基于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
三恨学生常常狡辩无赖不认帐! 四恨学生常常明知故犯耍赖皮!
五恨学生常常无心向学无志趣!
六恨学生常常逃避责任不诚实! 七恨学生常常胸无大志做混混!
八恨学生常常一意孤行不听劝! 九恨学生常常无中生有骗老师!
十恨学生常常惟我独尊玩潇洒! 我恨学生,真真是恨铁不成钢!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我的方向在哪里?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谈话的主题要明确
语言要准确、生动、易于接受
批评性的谈话要讲究时机和方式
注意交谈的语态和语调
加强临场应变和调控能力
避免 “一言堂”和“话不投机”现
象
1.语言沟通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汉语沟通艺术的复杂性
• 典型语句:
我没说他偷了那钱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对学生充满热情,将这种热 情渗透到学生的情感世界,教 师和学生才能很好的沟通,才 能在心与心的碰撞中产生情与 情的交融,才能有利于学生的 发展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亲其师 信其道
师生沟通的最高境界
用心沟通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二)努力学会师生交往与沟通
人类最伟大的成就来自沟通
沟通
成功
失败
最大的失败,来自不愿意沟通
成功的因素
85%
沟通与人际关系
15%
专业知识和技术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使思想一致、产生共识 减少摩擦争执与意见分歧 疏导学生情绪、消除心理困扰 使学生洞悉真相、排除误解 增进师生彼此了解、改善师生关系 减少互相猜忌、增强学生凝聚力
我没说甲偷了我的钱
• 我没说甲偷了我的钱!
证明自己清白
• 我没说甲偷了我的钱!
证明自己守口如瓶,暗示别人说甲偷了我的钱
• 我没说甲偷了我的钱!
出发点:我的钱被人偷,让大家怀疑甲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我没说甲偷了我的钱
• 我没说甲偷了我的钱! 他对我的钱动了手脚
• 我没说甲偷了我的钱! 他偷了其他人的钱
培养质量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2010届大学毕业生因为师生 课外交流不够而不愿意推荐母校的情况。该调查于2011 年3月初完成,回收问卷约22.7万份,共覆盖2093所高校、 分部、分院,其中 “211”院校116所,非“211”本科院校 (部)968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 校1009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覆盖了全 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麦可思调查:黄冈职院2013届毕业生中,有59%的人希望与 任课教师“每周至少一次课下交流”。(2012届毕业生中 占52%比例)
– 学生成绩和健康状况以及他们的兴趣、特长、 性格、各方面能力等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服务对象的差异性
1
高职学生来源的多元性
2
文化基础的差异性
3
心理问题的复杂性
4
组织纪律的散漫性
5
思政素质的多变性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问题学生比例
比例偏大
家贫/学困 1
5 自律差/不进取
生气,又有一位客人要走,他赶忙挽留说:“我说的
又不是你。”最后剩下的那位客人听了也拂袖而去。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A.“ 说 ” 有技巧 :
1 、遵循的原则
有趣原则:语言诙谐,表述风趣,态度和蔼; 有据原则:分析可信,举例无疑,引证确凿; 有数原则:区别对象,明确目的,预期效果; 有度原则:掌握时机,恰当表述,控制情绪。
高职教师要注重与学生 的沟通交流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职业成功人士的成功因素中,
85%靠交流沟通,15%靠天分和
能力。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是教育成功秘诀之一。良好的沟通 是一门需要学习,而不会“自然生
成”的艺术。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麦可思研究》高校老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最心药方
关爱心一片、好肚肠一条、温馨八两、道理
十分、中直一块、信行服人、互动七分、
解惑不拘多少。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非 智力因素(包括心理素质)
的影响都不能忽视,如果在 沟通与交流中加以必要的心 理疏导,能取得明显的教育 效果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4、若干不良的沟通语言
否定其直觉:就你能,自我感觉那么好? 驱斥其情感:自作多情,简直无可救药!
否认其愿望:就这成绩,还想考找好工作? 嘲笑其嗜好:能什么,技术又不怎么样! 蔑视其意见:说什么,你以为你是谁?! 贬低其人格:简直是道德败坏,居心不良! 羞辱其个人:对你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2 、“说”的方式 对集体可以采取的说法话方法有:
漫谈式——“形散而神不散”; 问答式——“记者招待会”;
讨论式——“主题辩论式”。
与个别学生谈话采取的方法有:和风式——“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诱导式——指点开导,循循善诱;爱抚式——施
以爱心、诚心与情感,给予温暖;暗示式——“兴发于此,
中,通过与学生沟通而达到教育目标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一)师生交往的类型
根据师生交往的过程与结果的特点,师生交往
可分为积极的师生交往和消极的师生交往。
1.积极的师生交往 积极的师生交往,主要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热情
尊重、民主信任,学生敬重和爱戴教师,交往结果 是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怎么会这样?
你不要吓我!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 大部分高职学生没有远大的奋斗目标,缺乏 正确的职业理想,自控能力低、自理能力弱,文 化基础差,厌学逃课及违纪违规现象比较严重, 这些特点导致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难度更大, 任务更艰巨,也就需要高职教师的工作更具有科 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的交往图
教师
面对面课外活动
健身体育活动、社团指导、社会实践、 公益活动、联谊晚会、讲座、咨询、座 谈、旅游、户外拓展、聚餐、野炊
现实课堂交往
学生
新媒体交往
电 话 、 短 信 、 QQ 、 EMAIL 、 微 信、微博、博客、BBS、视频等 方式交流沟通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一个极为普通但又长期在脑海 中萦绕不散的教育现象:
• 同一堂课,同一内容 • 甚至面对同一群学生 • 有的—得心应手,精彩纷呈 • 有的—死气沉沉,味同嚼蜡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长恨歌” :我恨学生
一恨学生常常好心当做驴肝肺! 二恨学生常常阳奉阴违两面派!
反驳其经验:你懂什么,我走的路比你…!
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一分。
5 、教师 “ 说 ” 所忌讳的
① 忌辱骂责备:你简直是不可救药,来学校纯粹是混日子! ② 忌道德说教:你们现在的学习条件多好,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要懂得珍惜,要为父母争气! ③ 忌命令指使:把你家长叫来! ④ 忌训诫指责:就你特殊,你以为你是谁?! ⑤ 忌嘲讽轻视: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都讲过几遍了?! 你能不能长点记性! ⑥ 忌威胁利诱:你不想听就出去,反正你这门课不及格! ⑦ 忌消极预测:你再这样下去,恐怕没有任何单位要你!
(3)庸俗型的师生交往 庸俗型的师生交往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待学生过
分迁就,该严不严、该管不管,甚至拉拉扯扯、吃
吃喝喝,着意迎合学生;学生对教师则曲意奉迎、
刻意讨好。
后果是纯洁的师生关系变为庸俗的物质、利害
关系。这种交往类型短期内似乎亲密和谐,但时间
一长,则教师威信不足,令不行、禁不止,教学活 动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