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桂香街》观后感1000字范文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桂香街》观后感1000字范文5篇
电影《桂香街》观后感1000字范文5篇
看完《桂香街》这部影片,留下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一次反思,一次成长。

我也相信自己可以向许奶奶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中作出不平凡的成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桂香街》观后感1000字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电影《桂香街》观后感1000字范文一
电影《桂香街》讲述的是一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员的故事,她叫许巧珍,一个普通人,却能感动一座城市。

许巧珍的一生看似平凡,实则伟大,她是真正地舍己为人,为人民服务。

认真工作,更认真地工作,工作到底。

年轻时的许巧珍是一名纺织工,那时她便说过“我是国家的女儿,要把一切献给党和国家”,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破了全国纺纱纪录,被评为全国劳模,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

总书记曾说“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许巧珍作为一名纺织工是平凡的,但她在普通的岗位上用心工作,打破织纱记录,却是极不平凡的,她在退休之后又怀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增砖加瓦”的目标投入到社区工作当中,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她都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

生活要靠自己去争取和奋斗,纺织工、居委会主任许巧珍用自己的一生阐述了“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从初心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许巧珍为了解决社区居民的各类问题常常无暇顾及家庭,帮贾声援寻找廉租房,解决违规摆摊的问题;潘柏煊不愿意从老宅搬出且拒绝和政府沟通,许巧珍亲自上门,从潘师傅的角度思考并解决方案。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事件,如大运河申遗、贾声援捡垃圾受伤,后来又因为违建地下室暴雨来袭房屋倒塌被困等等。

人民群众是我党依靠的对象和服务的对象,许巧珍重视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并且善于做群众工作,获得了桂香街人民群众的信赖,大家赞誉她为“小巷总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电影中的另一个人物春天,她在基层实习期被许巧珍的毅力和精神所感染,决定接替许巧珍的工作。

春天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以许巧珍为楷模,恪守初心,把群众的小事、关键事都当作心头大事,以群众的口碑为最大的政绩,真正的把使命转变为尽职尽责的实际行动。

春天的这一做法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情怀,让我从中更深刻地理解了党的精神。

作为新一代的党员我们也应当以许巧珍为榜样,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负青春年少,勇担历史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平凡的工作。

电影终有落幕时,但许巧珍同志的事迹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我们青少年要向许巧珍同志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最深厚的人民情怀、最纯粹的赤子之心服务人民。

作为一名在基层旅游发展部门工作的青年人,我感恩这个岗位带给我的责任和使命,感恩青年时光赋予我的力量与热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勤勤恳恳、不懈努力,在基层这块沃土发光发热,为全域旅游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电影《桂香街》观后感1000字范文二
在单位的组织下我和许多同事一道参加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党课之“电影党课”——《桂香街》观影活动,影片中的女主人公许巧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系列事迹也让我有些许感悟。

电影的女主人公是以常州市钟楼区原南大街街道吊桥路社区党委书记许巧珍为原型。

许巧珍从事社区工作20余年,先后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也是上世纪50年代全国劳模。

2015年许巧珍因病去世,被中宣部追授为“最美基层干部”,常州市委也作出了《关于开展向许巧珍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作为一部本土电影,《桂香街》中运用了大量“常州元素”,老街上孙大爷手工制作的梳篦、运河两侧的旖旎风光、影片中带有常州口音的普通话,让人倍感亲切,仿佛置身于电影所处的环境中,去观察许书记的一言一行。

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

”影片中的许巧珍书记就是这样一个做了一辈子好事、平凡而又普通的社区居委书记。

都说细节见人品,小事见人心,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格,透过一件件工作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我们也能看出许书记高尚的品格。

电影中的孙大爷是一名退伍老兵,坚持靠制作梳篦谋生,虽然符合低保政策但却一直不愿意吃低保,许书记一直坚持上门做孙大爷的思想工作,希望能够解决孙大爷的基本生活问题。

每逢节假日许书记都会自掏腰包为孙大爷这样的生活困难的群众购买水果等礼品,因此常常成了“月光族”,需要儿子的不定时“接济”。

为了进行运河申遗,需要对桂香街街道两侧的房屋进行翻新维修,许书记和社区工作者们一户户进行沟通,努力帮助群众解决提出的问题,确保维修翻新工作稳健有效推进,影片中有一个小细节非常有意思,同样一句话,社区副主任多次沟通解释也无法得到群众的信任,许书记得知消息赶来后三言两语便把住户的困扰打消,高高兴兴收拾行囊将房屋腾出给维修人员处理。

电影中的一件件小事折射出许书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朴素的工作作风,许书记一步一个脚印,走入人民群众中,了解群众的疾苦,对于所处社区的每户居民,许书记都能说出他们的家庭状况,可见其工作之细致,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深入群众中,切实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深入有效推进,人民群众也能安居乐业。

许巧珍已经不在了,但待到来年秋风起,一树一树桂花香,党的事业、信仰、初心、使命终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电影《桂香街》观后感1000字范文三
在《桂香街》的片尾曲中,电影缓缓落下帷幕,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复,电影中的许巧珍书记最后透过车窗看那静静流淌着的古运河的眼神,有着些许欣慰,又有着些许伤感,让我不禁有些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

影片是跟随着大学实习生春天的视角将许书记的一生娓娓道来,从“劳模纺织工人”到“小巷总理”,这一路有太多的令人动容之处,观影之中,我对许顾之间因工作相处带来的纯洁的爱情故事却因为顾见义勇为的牺牲戛然而止而感到惋惜,对许书记年岁增长却始终坚持在一线工作岗位最终身患病疾离我们远去而感到痛心,对许书记因大家而忘记小家被家人埋怨,一味自责自己的场景而感到难过。

当然在看到那一个个社区居民难题得以解决脸上露出满意笑容,古运河申遗成功,家人最终得以理解许书记时又感到了无比的高兴,为许书记这些处于最基层岗位的党员干部感到骄傲和自豪。

人的生命终有尽头,可留在那古运河畔,桂香街巷中的许巧珍式的精神却会一直流传下去,正如那桂香一般随风飘入千家万户,年复一年,沁人心脾。

纵观许巧珍书记的一生历程,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去学习,使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更深层次的扩展。

电影的镜头在脑海中一遍遍出现,跟随记忆,镜头追溯,我们来到青年时代的许巧珍,初到龙城纺织厂,一袭红裙,体现出那如火般的工作热情,两根双马尾,象征着干练的工作作风。

她在那一穷二白的年代,怀揣着建设新中国的伟大理想迫不及待的投入战斗,最终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纺纱记录。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身处于新时代的青年,刚步入基层岗位的我们,应该时刻充满朝气与干劲,拿出许巧珍式的劳动热情去学习,去奋斗,在今后的工作中,钻研进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这些老一辈打下的扎实基础上添砖加瓦,为实现为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镜头回转,我们来到老年时代的许巧珍,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许书记因为众人的挽留,以及自身的责任与担当,依旧留在了岗位上,这之中有过对家人的愧疚而产生的动摇,但她终究还是舍不得那些父老乡亲,运河的治理与潘家古宅的保护,豆腐铺家的住房生计,退伍老兵的生活状况,每一件都牵动着她的心。

正是这份责任与担当,让她顶着病魔带来的痛楚,日复一日的服务着社区百姓,“小巷总理”便是对她的最好评价,这些千千万万党员基层干部中做着平凡的小事,但他们所做的却也是如总理般伟大的
事业,小人物却也不平凡。

正所谓最为难得是平常,刚刚步入基层岗位的我们拥有十二分的热情也许不是难事,难的便是在数十年的基层工作中时刻保持如初入岗位时的热情,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诉求,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尽职尽责。

观影结束,许书记的精神也许会让此刻的我们热情高涨,渴望投身基层,希望二十年后,三十年后我们不被困难吓倒,不被怠倦缠身,当老去的那一刻能够无悔于自己的一生。

许巧珍式的精神在中国的大地上广泛的存在着,时刻上演在最为平常的生活中,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大批“春天”般的青年人也拎着行李箱,追随着许巧珍书记的脚步而来,庆幸我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怀揣着伟大的中国梦,在最平凡岗位,做最平凡的事,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电影《桂香街》观后感1000字范文四
第一次听到许巧珍的名字,是在2015年3月初,正直那一年的冬天刚刚收起尾巴,电视里播报着这样一个新闻:“2015年3月1日,许巧珍因病医治无效在家中逝世,3日凌晨6点,常州钟楼区南大街东头村社区9弄,当地居民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别这位最美小巷总理——许巧珍。

人们把对许巧珍书记的爱与不舍,化作无声挽歌,在这个春天的早晨送她最后一程。


当下我很惊讶,一个看着如此平凡的人,为何能够住进如此多群众的心里?出于好奇,我即刻查阅许奶奶的生平资料;在厂时,她是领导人接见的一等劳模;在东头村,她是社区人民的大管家;在部队,她是人民子弟兵时长挂念的老母亲;在福利院,她是这些孤儿们看望他们的好妈妈……
说来惭愧,我们常常因为做了一天志愿者而内心沾沾自喜,但是许奶奶用了一辈子做了人民一生的志愿者。

她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有限生命无限服务、为党为民无限忠诚的诺言。

而她践行这种诺言的方式也很值得我们学习,用她自己的话说,这叫“7+工作法”:对待事业忠+勤,对待群众熟+真,对待困难挺+干,对待矛盾情+理,对待共建诚+厚,对待同事严+爱,对待创新思+试。

这是许奶奶一生实践
经验和智慧的总结。

我想斗胆在她的基础上加一种工作法“巧+珍”工作法,巧是对群众事务处理的方式方法巧妙,而珍,是指对自己奋斗岗位,对广大服务群众的弥足珍视。

在许奶奶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小细节让我深为动容,他她的一张办公桌一用就是21年,抽屉的把手断了,她就自己打2个洞,穿一根红钱自己当把手用,这对自己是何其节俭啊。

而对于社区群众,她却总是倾囊相助,成为一个没有个人存款的“月光族”。

我认为工作方法是可以学习可以借鉴的,但是对人民百姓的真情应该源自内心深处,然后像血液一样流淌在全身,只有这样才能有温度的服务广大群众。

前些日子单位组织观看电影《桂香街》,听说原型正是许奶奶,我内心的敬佩之情再次激起,看完电影感觉又进一步深刻理解了许奶奶的话语“要拿自己的每一份力洒到群众身上”。

然而看到豆瓣最长的评论说这不过是一地鸡毛的事,我还是很寒心,为什么有的人只能看到一地的鸡毛,而有的人却能把鸡毛捡起来做一个“鸡毛毯子”,抚去了社区群众生活中的“尘埃”、蒙在心理上的“阴影”?
我想邀请这些只看到鸡毛的人来常州一遭,有时间去东头村社区一趟,闻一闻那里的芬芳,带到眼前也要带到远方,切勿忘了来时的初心,时时记得好好珍藏。

电影《桂香街》观后感1000字范文五
7月21日,一部历经两年创作的影片《桂香街》在常州率先上映,影片根据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吊桥路社区原党委书记许巧珍从纺织女工到全国最美基层干部的成长经历。

1931年7月出生的许巧珍,先后在上海荣丰纱厂、常州国棉二厂做工人,在纺纱一线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创造了全国纺纱记录,被评为全国劳模,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1994年退休以后,她主动请缨到东头村社区工作,为社区辛勤奉献21年,直到2015年去世。

她紧密基层工作实际和经验做法,在社区首创“勤+实,熟+真,严+爱,挺+干,理+情,诚+厚,思+行”的“七+工作法”,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同行的广泛赞誉和社区居民的真诚欢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许巧珍在生前多次说过,是党的培养教育,让她从一名童工成长为全国劳模,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回报党的恩情。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社区工作的21年里,她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把工作开展到楼道小巷,把真诚服务送到百姓身边,把党的温暖带到群众心坎,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忠诚担当、职责使命和价值追求,是我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桂香街》让我对许巧珍奶奶的先进事迹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她的“七+”工作法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信心和决心。

2017年的“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高校时,曾勉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作为年轻的基层干部,我们要始终秉持“理论学习有收获、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做表率”的初心,在基层大熔炉中炼化“书生气”,增添“乡土味”,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提升独当一面的能力。

古人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为新时代年轻基层干部,我们以许巧珍奶奶为榜样,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担负起自身扮演角色的职责和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