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复习检测:(四)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为改变这种状况,明太祖朱元璋的对策是()B.废除丞相C.设三司使D.设军机处,不是明太祖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与此对应的措施是废除丞相,故B项正确;设三司使是宋朝为弱化相权在财政方面采取的措施,故C项错误;设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故D项错误。

2.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所设殿阁之职,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旨”;而“终天顺之世,贤为首辅,吕原、彭时佐之”。

以上变化表明()A.内阁首辅专权现象严重B.内阁已成为法定中央行政机构C.内阁取代六部掌管行政“终天顺之世,贤为首辅”不能说明内阁首辅专权现象严重,故A项错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B项错误;即使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内阁也没有取代六部,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专命内阁条旨”表明内阁参与国事决策,故D项正确。

3.明初,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到永乐时期,“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嘉靖时,阁臣“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万历初年,张居正任首辅,“威柄之操,几于震主”。

这一变化过程说明()A.内阁始终不掌实权B.内阁权力逐渐坐实C.皇帝专制得到抑制内阁始终不掌实权”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阁臣“预机务”“列六部之上”“威柄之操,几于,反映了内阁的权力在逐渐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皇帝专制得到抑制,而且内阁本身的出现和存在就是皇权强化的表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六部权力尽归内阁,故D项错误。

4.下面为一部史学著作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著作是() 前言 .................................................................................................................................................................. 第一章国家机构的核心——皇帝............................................................................................................... 第一节大位、大权、大政 .......................................................................................................................... 第二节强化皇权的措施 .............................................................................................................................. 第三节皇权在国家机制中的运作............................................................................................................... 第二章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禁直机构....................................................................................................... 第一节三公三孤 .......................................................................................................................................... 第二节内阁 .................................................................................................................................................. 第三节中书舍人 .......................................................................................................................................... 第四节尚宝司 .............................................................................................................................................. 第五节六科 .................................................................................................................................................. 第六节翰林院 .............................................................................................................................................. 第七节詹事府 .............................................................................................................................................. 第三章分理国家政务的行政机构...............................................................................................................A.《唐代政治史略稿》B.《元朝政治制度述略》C.《明代国家机构研究》,题干中并未提到三省,故A项错误;元代辅助皇,而题干中并未提到中书省,故B项错误;明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机构为内阁,题干中提到内阁,故C项正确;清代雍正时期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为军机处,题干中并未提到军机处,故D项错误。

2021版高考历史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人民版[含答案]

2021版高考历史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人民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提升练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纸上作弊,朱元璋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规定凡文书纸上均须加盖半印(即关防官印),以便核对。

这一制度的设置旨在( )A.确保文书安全B.削弱丞相权力C.加强中央集权D.提高行政效率【解析】选C。

材料中做法虽然一定程度上确保文书安全,但不是主要目的,故A错误;材料未提到丞相,且朱元璋时废除了丞相制度,故B错误;据材料中“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上作弊”,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C正确;材料中文书上加盖半印,增加了流程,不能说是提高了效率,故D错误。

2.(2019·衡水中学模拟)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

这表明明朝内阁制( )A.实现了分权与制约平衡B.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C.缓和了国家的阶级对立D.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解析】选B。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A、D与材料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不符,故A、D错误;“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与材料中“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相符,故选B。

C与题意不符。

3.(明)景泰三年,皇帝想通过廷议(法定的议事程序)更换太子,由于惧怕朝臣反对,于是赐予陈循等人重金,收买人心,最终达到目的。

该史实说明( )A.廷议制度提高了朝廷议决效率B.明代君主专制在不断强化C.廷议制度确保了朝廷公正法治D.明代中央决策相对较为制度化【解析】选D。

材料只有廷议的结果,不能反映出朝廷议决效率,故A错误;明代皇帝要通过“重金收买人心,最终达到目的”,反映出朝臣限制了君主的权力,故B错误;材料反映廷议制度不能确保朝廷公正法治,故C错误;廷议属于法定的议事程序,其议决结果可能有悖于君主意愿,反映出明代中央决策相对较为制度化,故D正确。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高考题解析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高考题解析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高考题解析1.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摩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制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解析.B 本题考查清代君主专制的强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适中。

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清代政治体制的特点口从材料信息看,内阁官员纯理公务时,依照"样本"画"葫芦",没有自己的见解,照本宣科,这说明清代政治体制的僵化与官员的墨守成规,故B项符合题意。

A、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倩息无法体现"皇帝个人独裁"。

2.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军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解析.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的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适中。

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的特征。

A项表达不确切,中央集权制、思想大一统等都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项说法不恰当,分散的小农经济是专制权力产生的经济基础;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古代中国,专制程度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不断加强,C项符合题意。

3.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地"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202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福建厦门质检)洪武年间,朱元璋罢御史台,在中心设都察院,与六部同级;罢谏官,设置独立的机构六科给事中,长官为正七品,分别有权对六部奏请及实施之事进行审查、驳议和订正。

这些举措( D )A.表明当时官员贪腐严峻B.有利于分割六部的行政权C.导致了官僚机构的膨胀D.有助于全面监察官僚机构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官员的贪腐状况,且朱元璋时期厉行重拳治贪,使官吏不敢贪污,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监督六部,非分割六部权力,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涉及两个机构——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的设立,故C项错误;材料中都察院、六科给事中“有权对六部奏请及实施之事进行审查、驳议和订正”,有利于监察官僚机构,故D 项正确。

2.(2024·西平县第四初级中学高三月考)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

这表明嘉庆帝相识到( D )A.必需责罚军机大臣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解析:依据材料中“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嘉庆帝认为军机大臣权重,并强调军机大臣只是奉旨行事,反映出嘉庆帝相识到军机处的危害,即可能对皇权造成危害。

故答案为D项。

A项,材料并未体现出来要责罚军机大臣的意思,解除;B项,该项表述是军机处的作用,与材料中皇帝认为军机大臣权力过大可能威逼到皇权内容不符,解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撤销军机处的内容,解除。

3.(2024·福建泉州调研)明朝前期,内阁成员大多是资格浅、品阶低的官员,对皇帝的旨意肯定听从。

明朝中后期内阁成员中有不少资格深、品阶高的元老,对皇帝的决策形成严峻制约。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导学案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中央——皇权与相权矛盾的解决(一)明代皇权的空前强化1.宰相制度的废除2.内阁的出现(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

(2)过程:(3)评价:10内侍机①内阁不是法定的□9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构。

②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君权起制约作用。

3.宦官专权明代皇帝厌政,将批红之事交给司礼监秉笔太监代办,这为宦官专权提供了方便。

宦官有了参与政事的机会,进而造成宦官专权局面。

宦官擅权乱政是皇帝授权的结果,也是利用宦官牵制内阁的产物。

4.特务统治为了确保臣下绝对忠心,利用特务手段侦察臣僚私下言行,设立厂卫机构,监视侦察官民行为,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受皇帝直接领导。

(二)清朝:专制皇权达到顶峰1.设立军机处(1)背景:①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②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11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③康熙帝时,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

(2)设立:办理西北军务,雍正帝时设立。

(3)职能:12跪受笔录。

①接受皇帝召见,□②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4)特点:①组织形式特殊,皇帝直接挑选亲信任军机大臣,人数无定制。

②地位显要,本身无独立性,完全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

③机构精干,人员干练,办公于内廷,近于皇帝,办事效率高。

④保密性强,便于集权,办理政务迅速、机密,君主旨意畅通无阻,是□13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5)作用:①提高了□14行政效率_。

②君主专制加强,□15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2.密折制度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得知。

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时期。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

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二是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

考点训练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题组一基础小题]1.(2018·山东济宁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420年,明成祖在北京东安门内建立由宦官组成的“东缉事厂”,“专事缉访”,设掌印太监一员,掌班、领班、司房无定员。

贴刑二员,“掌刺缉刑狱之事”。

该机构的建立表明( )A.中央行政体系更加健全B.中枢机构的运作更趋完善C.皇权专制制度空前加强D.宦官专权的程度登峰造极答案 C解析通过题干中东厂由“宦官”组成、“无定员”可知其设立在于皇帝的旨意,这样就加强了其专制统治,故C项正确。

“东厂”不属于明朝的中央行政体系,故A项错误;“东厂”是一个特务机构,不属于明朝的中枢机构,故B项错误;东厂是特务机构,奉皇帝旨意办事,不能体现宦官专权,故D项错误。

2.(2018·河北邯郸期末)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

也曾出现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内阁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的情况。

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明代的内阁属于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制度设计与执行未必相符答案 D解析明朝内阁的权力是皇帝赋予的,不可能高于皇权,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内阁与皇帝的关系,而不是明代内阁的职能,故B项错误;材料中“曾”“也曾”说明不是一贯如此,不能体现出明朝皇权弱化,故C项错误;废丞相设内阁的目的是加强皇权,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也曾出现意外情况,故D项正确。

3.(2019·湖北武汉联考)明正德年间任吏部尚书的王琼说:“内阁之权渐重,无异宰相之设。

六部之权渐轻,凡事多禀受内阁风旨(意旨)而后行。

”材料现象( ) A.体现了皇权专制的加强B.说明内阁官位高于六部C.反映了六部直辖于内阁D.表明内阁大臣趋向专权答案 A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正式机构,所以内阁的官位不会高于六部,六部也不会直辖于内阁,内阁大臣更不可能趋向专权,故排除B、C、D三项。

高考历史考点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考历史考点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1)明初在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2)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1)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

(2)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1)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2)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二、内阁的出现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

2.过程(1)奠基: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但很少能参决政事。

(2)确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3)发展:后来,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4)全盛: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评价(1)性质: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原因: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三、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1)设内阁、六部:清初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内阁负责奏章票拟。

(2)设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州贵族组成,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

皇权受到很大的限制。

(3)设南书房:康熙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形成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2.设立(1)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2)组成: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

3.职能(1)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2)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4.影响(1)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

(2)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高考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含解析

高考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含解析

课时作业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

……如此则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

”文中的“朕”是指()A.汉武帝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皇权,明太祖以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提高六部的地位,使其直接由皇帝指挥,以期“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2.《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说明了()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内阁权力扩大,拥有决策权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激化D.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居正为政,以尊主权……”可知,张居正生前内阁职权很大,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情况发生转变,反映张居正之后内阁职权很小,这是皇权作用的结果,故选A项。

只有皇帝才有决策权,故B项错误。

明太祖时期已经废除了丞相,故C项错误。

题意没体现内阁与六部的关系,故D项不选。

答案:A3.明以前各个王朝,凡君主年幼,必定有他的叔父、堂兄这样的人物代为摄政,而明代则规定,皇帝的叔父、兄弟以及除皇太子以外的儿子,一到成年就应当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谓之“之国”。

“之国”的出现()A.严重威胁了君主专制制度B.有助于皇权摆脱支系牵制C.充分体现了分封制的弊端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答案:B4.清代学者赵翼认为,“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允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回召对承旨遵办,为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

”由材料可见()A.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中国早期议会的基本特征B.议政王大臣会议在清朝前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C.雍正皇帝因为在东北用兵设立了军机处D.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实现了皇权高度集中解析:议会具有限制君权,体现民主的特征,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预处理国政的制度,是受奴隶制末期军事民主合议制的影响,不具有议会特征,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只是能够限制君权,不可能高于皇帝,故B 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是为对西北用兵,故C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复习配套学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考历史复习配套学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时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考点导读】复习本课要掌握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设置军机处等史实,理解内阁、军机处等基本概念,并结合史实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探讨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认识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法制是历史的必然。

(1)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1368年,明朝建立。

明建立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

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容易“专权乱政”,导致社会动荡。

为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明太祖朱元璋于1380年借“胡惟庸案”永久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至此,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丞相废除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他政务繁多,力不从心,于是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政务。

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

但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2)清朝设置军机处雍正年间,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了军机处。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皇帝钦定。

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的意旨拟写各种诏令,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皇权得到加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这在客观上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检测 (四)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检测 (四)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

课时检测(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明太祖废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

由此可知,明初() A.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B.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C.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D.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解析:选A本题可用排除法。

明太祖废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是皇权加强而非受到了制度化制约,故B项错误;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故C项错误;材料中“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是内阁,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D项错误。

故选A项。

2.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

这表明明朝内阁制()A.实现了分权与制约平衡B.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C.缓和了国家的阶级对立D.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所以它既不能实行分权与制衡,也不能限制君主专权,排除A、D两项。

材料所述为内阁“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而非缓和国家的阶级对立,故排除C项。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内阁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这有利于国家机器的合理运作,故B项正确。

3.(2019·石家庄模拟)“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

”这表明()A.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B.朱元璋具有极为强烈的小农意识C.皇权强化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D.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解析:选C材料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变化趋势,与中央集权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君权的膨大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与朱元璋的小农意识无关,故B项错误;君权的膨大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故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涉及宰相制度的废除,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课时作业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课时作业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作业 4君主专制的增强一、选择题1.“洪武皇帝希望紧紧将权利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单独办理国家大事。

可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没法肩负的,他于是招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构成了一个特其他政府部门”资猜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理奏章B.参加决议C.履行政令D.督查百官分析:从“洪武皇帝单独办理国家大事”能够判断这指的是明初取销宰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增强。

今后构成的“特其他政府部门”指的是辅助皇帝办理政事的殿阁大学士,他们不参加决议,也不负责履行政令和督查百官,不过辅助皇帝办理奏章。

应选 A 项。

答案: A2.明朝废丞相建立内阁,清代设置军机处。

这两项史实表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点是 ()A.皇权遇到限制B.君主专制增强C.世袭制度消亡D.地方权利削弱分析:理解废丞相及设军机处的影响是解题重点, A 项与事实相悖,清除;C、D两项与题干没关,且 C 项与史实不符,清除;废丞相增强了君权,军机处的建立是君主专制发展到巅峰的标记, B 项正确。

答案: B3.《明史》记录:“成祖简翰林官直( 值 ) 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疏直抵御前,多出宸 ( 帝王 ) 断。

儒臣入值,备顾问而已。

”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 A.参加机务,批答章疏B.参加决议,传达公函C.参加政务,充任顾问D.参加政事,主管文教分析:依照“参预机务”“备顾问而已”可知,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参加政务,充任顾问。

应选 C 项。

答案: C4.“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势力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

臣备员六年,百儿皆奉吊断,分绝不敢欺凌。

部务尽听主者,分绝不敢与闻。

”这反应出明朝内阁()A.控制了国家决议大权 B .上涨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利和地位日趋提高 D .是君主专制增强的产物分析:明朝内阁制是君主专制增强的产物,依据题目中“中有一二势力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部务尽听主者,分绝不敢与闻”,内阁成员均B 项错误;内阁的权利和地位根源于皇帝的个人意向,是君主专制增强的产物,故C项错误;依据前方的剖析,故 D 项正确。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含解析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含解析

考点集训(P167)一、选择题1.朱元璋未称帝时就认为元朝“以宽纵失天下”,“(治国)首在正纲纪。

元氏昏乱,纪纲不立,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

今将相大臣,宜以为鉴,协心图治,毋苟且因循,取充位而已。

”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A.打击贪腐,整顿吏治B.废除丞相,直辖六部C.设大学士,以备顾问D.广开言路,体察民情(解析)材料中朱元璋认为元朝“宽纵失天下”“纪纲不立”“法度不行”,导致腐败灭亡,因此他采取的措施是打击贪腐,整顿吏治,争取民心,故A项符合题意。

材料无法体现丞相制度的弊端,故B项排除。

设大学士与材料背景无关,故C项排除。

广开言路,体察民情不是打击贪腐的主要措施,故D项排除。

2.朱元璋建国之后,废除宰相制,发布《皇明祖训》警告子孙:“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毋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并敕谕群臣国家罢丞相,设府、部、院、寺以分理庶务,立法至为详善。

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

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

”这一做法(D)A.导致了明朝政治的腐败B.消除了皇权旁落的隐患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堵塞了制度改良的可能性(解析)朱元璋强调后世君主必须严格遵照已有之成法,从而不利于制度改良。

3.现代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盖中国自宋以下,贵族门第之势力全消,宋儒于科举制度下发挥以学术领导政治之精神。

尊师相,抑君权,虽亦有流弊,要不失为历史之正趋。

明太祖、张居正则皆此潮流一反动也!”在钱穆看来,明太祖、张居正的“反动”是因为他们(A)A.强化了君主专制B.明太祖废除了千年之久的宰相C.削弱了君主专制D.张居正违背明朝祖制重新当上了宰相(解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明确“此潮流”是指“尊师相,抑君权”的趋势。

因此,钱穆认为明太祖、张居正的做法是“反动”的。

由此可联想到明太祖废除宰相、张居正任内阁首辅,他们的做法实际上强化了君权,故A项正确,C项错误;B项是表象,包含在A项中;D项错误,张居正是内阁首辅,内阁是专制主义强化的体现。

高考历史考点过专题0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考历史考点过专题0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专题03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明朝1.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丞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2)措施1380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2.内阁的出现(1)背景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政务繁多。

(2)过程①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这些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

②明成祖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③明宣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至明英宗时,票拟制度化。

④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

(3)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二、清朝1.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帝: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

3.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1)目的:适应处理西北军务的需要。

(2)职责: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把各种诏令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3)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保密性强,办事快捷。

(4)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三、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历史影响1.一方面,君主专制的强化,客观上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秩序、抵御外来侵略、发展社会经济、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另一方面,君主专制的加强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造成了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

具体体现在:(4)对外关系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使中国和世界逐渐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例如,明朝一度实行“海禁”政策,清政府则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多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

四、对明清君主专制基本认识1.明代内阁“有宰相之实”,“无宰相之名”,是专制主义皇权强化的表现,本质是帝国政治制度的畸变。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检测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

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

“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

材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名师点睛】明代内阁与宰相制度的区别2.清初皇太极“设八议政大臣,皆以满臣充之……总理一切事务,……协议国政,军国大事,均于此决之”。

后雍正增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以上两个机构都()A.参与处理国家大事 B.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C.强化了专制皇权 D.有一定的行政决策权【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君主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1)调整中央机构,如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如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如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4)注重官吏的选拔,如隋唐时期兴起完善的科举制。

(5)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等。

3.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图5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太祖实录》记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

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基于这一相识,朱元璋实行的措施是()A.三省并立,相互牵制B.减弱地方,集权中心C.抑制相权,设立内阁D.废除丞相,加强皇权2.“洪武皇帝(明太祖)……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担当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殊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理政务B.参加决策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3.明代皇室有规定,大凡公主的婚配,多选择民间英俊和善的男子,不许文武大臣的子弟娶公主为妻。

这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心集权B.爱护科举制度C.打击贵族势力D.强化专制皇权4.下图信息反映了明成祖时的内阁()A.是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的代表B.实为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C.成为中心政府运转的中枢机关D.实为皇帝幕僚的最高决策机构5.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高校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加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确定程度的决策权。

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

这种现象()A.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B.说明内阁高校士与皇帝共同决策C.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D.反映内阁大臣持续历代宰相职权6.明史载:明景帝要易储,恐廷议时群臣反对,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白金,又派太监恫吓。

这一材料说明()A.官僚制度制约皇权B.君主专制名存实亡C.皇帝制度遭到破坏D.中心集权被严峻减弱7.康熙帝曾创密折制度,常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隐私奏闻。

这些状况说明密折制度() A.提高了中心政府的行政效率B.为皇帝决策供应了信息来源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D.为巩固统一国家供应了条件8.西方人曾将“军机处”翻译为“Office of Military Secrets”(军事机密办公室),该译法最能反映出军机处的()A.由来B.职能C.特点D.性质9.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

高考历史中国史考点训练4:明清时期

高考历史中国史考点训练4:明清时期

高考历史中国史考点训练4:明清时期明代君主专制1.(2020·全国Ⅲ卷高考·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解析】据材料“以利不胜费止之”和“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据材料可知内阁成功的限制皇帝要求,对皇权起到一定限制作用,权势巨大,故选A项;材料体现内阁对皇权的制约,据材料“面谏力争”说明皇帝掌握最终决定权,据所学内阁是内侍机构不能严重的制约皇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明代政治状况不是社会经济,排除 C项;据所学内阁始终是内侍机构不是宰相,且此时丞相制度已经废除,排除D项。

【答案】A2.(2019·北京高考·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

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

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考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的内阁【解析】由材料“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只得遵旨”可知内阁掌握票拟权,但最终的决定权取决于皇帝,故选D项;内阁大学士能够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A项;明成祖时期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B项;内阁掌握票拟权,“按照皇帝传谕来票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答案】D3.(2017·全国Ⅱ卷高考·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解析】明初,为防止宦官专权乱政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明中后期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使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并导致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故A项正确;明朝废除丞相,由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使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故B项错误;皇帝重用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说明内阁议政功能没有丧失,故C项错误;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其因在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故D项错误。

高一历史必修1成长训练: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含解析

高一历史必修1成长训练: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含解析

主动成长夯基达标1.“废行省、设三司”是明初政治体制变化的具体表现之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B.C.D.解析:三司互不统辖,各司其职,分别独立直接由朝廷指挥,防止了地方权力的过度膨答案:C2.明朝掌管地方军政大权的机构是(A.布政司B.C.都指挥司D.解析:承宣布政使司:掌一省的行政。

都指挥使司:掌一省的军政。

提刑按察使司:掌答案:C3.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A.B.C.D.解析:明太祖的废行省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分权。

宋代在地方设通判、转运使对地方监答案:B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B.封建制度走C.D.解析: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但这一时期答案:B5.你看过《宰相刘罗锅》吗?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军机处设置于(A.顺治时期B.C.雍正时期D.解析:雍正帝时,为了筹备镇压西北准噶尔贵族的叛乱,于1726年(雍正四年)在户部内设立答案:C6.A.设置宣政院B.C.委派官吏D.解析:A项为元代措施,B、D答案:C7.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下列相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废中书省②废行中书省③设置南书房A.①②③④B.C.①③②④D.解析:1376年废行省,1380年废中书省,康熙时设立南书房,1726答案:B8.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A.①④B.C.②③④D.解析:答案:D9.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明君贤相,试举几例,并说明其贤明之处。

在此基础上分解析:中国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不少的明君贤相。

明君的出现往往是君主个人经历和个人素质造就的,没有太多的必然性,而贤相出现的因素就要丰富些:首先,皇帝传人,丞相传贤,这种选择上的本质区别决定了贤相的出现是远远多于明君的;其次,贤相的出现也有赖于明君;再次,在较合理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下人才脱颖而出。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明清君主专制加强附答案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明清君主专制加强附答案

考点4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在北京东安门内建立了东厂,设掌印太监一员,掌班、领班、司房无定员。

贴刑二员,“掌刺缉刑狱之事”。

东厂的设置从本质上反映出( ) A.中央机构的进一步完备 B.君主专制的强化C.监察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D.宦官权力的扩大2、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者。

”有的人回答“功成名就者。

”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

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A. 其他大臣追求权力B. 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C. 明太祖惩治贪官的需要D. 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3、明朝出现海瑞扶棺式的冒死硬谏,海瑞谏嘉靖,几近痛骂,嘉靖帝碍于舆论,无可奈何:官僚集团或采取车轮战术,或发动集体抗议,在君主屈尊求情下仍决不让步。

这说明明朝()A.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B.士大夫民主意识觉醒C.天理纲常的礼法加强D.君主与士人共治天下4、明初废除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 皇权渐趋衰落B. 君主集权加强C. 内阁取代六部D. 首辅权力失控5、明中叶以后,朝廷中以内阁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皇帝争辩,甚至出现官员以因批评皇帝受到惩处为荣的现象。

这主要表明当时()A. 君权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B. 内阁职权凌驾于六部之上C. 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削弱D. 文官集团以批评皇帝为乐6、《明史·解缙传》载:明成祖人京师,解缙“擢侍读,命与黄淮、杨士奇……(等人)并直文渊阁,预机务。

内阁预机务自此始。

”后明宣宗还授予阁臣票拟之权。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解缙开创了明朝的内阁制度 B.阁臣任职内廷形成稳定内侍机构C.阁臣实际上已参与军国要务的决策 D.明宣宗时期内阁权力膨胀地位上升7、黄宗羲在某书中曾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检测(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明太祖废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

由此可知,明初( )A.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B.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C.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D.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解析:选A 本题可用排除法。

明太祖废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是皇权加强而非受到了制度化制约,故B项错误;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故C项错误;材料中“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是内阁,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D项错误。

故选A项。

2.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

这表明明朝内阁制( )A.实现了分权与制约平衡B.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C.缓和了国家的阶级对立D.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所以它既不能实行分权与制衡,也不能限制君主专权,排除A、D两项。

材料所述为内阁“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而非缓和国家的阶级对立,故排除C项。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内阁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这有利于国家机器的合理运作,故B项正确。

3.(2019·石家庄模拟)“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

”这表明( ) A.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B.朱元璋具有极为强烈的小农意识C.皇权强化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D.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解析:选C 材料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变化趋势,与中央集权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君权的膨大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与朱元璋的小农意识无关,故B项错误;君权的膨大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故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涉及宰相制度的废除,故D项错误。

4.明代的乡试和会试,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

其中策一项,对其内容明确界定:“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回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得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

”据此可知明代的科举考试( ) A.形式僵化限制严格B.考核内容注重“经世致用”之学C.不再重视儒家经典D.要求考生所学的知识全面务实解析:选D “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表明形式没有僵化,也不是注重“经世致用”,故A、B两项错误;明代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儒家经典,故C 项错误;“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表明考核内容全面,故D 项正确。

5.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

这反映出当时( ) 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B.内阁掌握决策大权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D.相权一度得以恢复解析:选C 据材料“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可知决策权仍旧在皇帝手中,故A项错误;据材料“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和“采纳内阁‘票拟’”可知内阁只具备建议权而不是决策权,故B项错误;据材料“‘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可知中枢权力的运行有序,故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宰相具备一定的决策权,内阁只有建议权,故D项错误。

6.《明史·职官志》记载;“凡内官司礼监掌印,权如外廷元辅……秉笔、随堂视众辅。

”这本质上反映了( )A.内阁制彻底瓦解B.宦官操纵威柄C.皇权专制的痼疾D.内阁首辅无权解析:选C 结合“凡内官司礼监掌印”与“权如外廷元辅”说明原本无权内官因为掌握象征皇权的玉玺而获得内阁首辅一样的权力,这种现象本质是皇帝专制的结果,故C项正确。

7.明太祖曾指出:“圣人之治天下,四海之内,皆为赤子,所以广一视同仁之心。

朕君主华夷,抚御之道,远迩无间。

”(《明太祖实录》)明成祖朱棣也认为:“人性之善,蛮夷与中国无异……夫好善恶恶,人情所同,岂间于华夷。

”(《明太宗实录》)以下对史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古代史料中关于“夷夏之防”的记载有失公允B.明史籍中关于民族关系缓和的记载较为真实C.两部实录均意识到中原民族与夷族并无区别D.明朝统治者的民族观仍需其他史料加以印证解析:选D 明朝是一个漫长的封建王朝,其“明朝统治者的民族观”不能因两位皇帝的观点而以偏概全,故D项正确。

8.(2019·吉林一模)清代内务府是独立于政府行政机构之外,自成体系,管理皇室、皇族一应事务的机构。

内务府官员属流官,定期更换。

另外,内务府财政收入不仅;;于皇帝私产,也;;于国家财政收入;内务府的财政支出,不仅用于宫廷,也用于军费、赈济等。

材料表明( ) A.清政府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B.皇室特权是清政府腐败的根;C.清朝中央权力处于分散状态D.内务府是国家行政机构的补充解析:选A 从材料中内务府是管理皇室事务的自成体系机构,但是它的收入与支出却是既有皇帝也涉及国家,体现出家国一体的特征,故A项正确。

9.(2019·南宁摸底)明清时期,各级官吏莅位与离任之时,都要先祭告于城隍,始终受到城隍老爷的“监察”,成为定制,于是,城隍监察百官与司民之神权,便正式确立。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监察制度更加完善B.专制统治得到加强C.民间信仰发生变化D.封建迷信甚嚣尘上解析:选B 据材料“各级官吏莅位与离任之时,都要先祭告于城隍”可知君主加强思想控制从而加强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

10.有清一代,皇权专制体现在政治统治的各个方面,皇帝可随意处分臣下,也会任意免除对官员的处分,雍正朝体现得尤为明显,有关政策反复摇摆于实施与不实施之间。

这一现象反映出清代( )A.雍正帝弱化法律作用B.吏治逐渐走向了腐败C.朝廷公信力遭到破坏D.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解析:选C 题干并没有反映雍正帝对法律的弱化,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皇帝在决策方面更具有随意性,而没有反映吏治腐败,故B项错误;皇帝对官员处理的随意性和政策实施的摇摆性,即反复无常会使朝廷的公信力遭到破坏,故C项正确;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而材料没有涉及军机处,故D项错误。

11.“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

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 )A.传达皇帝旨意B.参与行政决策C.总领全国政务D.负责监察百官解析:选A “廷寄”上谕是传达皇帝的旨意,故A项正确;军机处无决策权,故B项错误;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不是总领全国政务,故C项错误;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无监察权,故D项错误。

12.(2019·济宁模拟)据载,从1748年始,奏折与题本成为清朝两种并行的上行文书。

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例行公事。

清朝“奏折”制度的创立(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减少了决策失误C.确保了政治清明D.削弱了中枢权力解析:选A 根据题目中“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得出奏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决策失误的减少体现在多人参与,故B项错误;政治清明体现在多人参与决策,题目中并未牵涉,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不相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太原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贞观十四年(公元641 年),魏征上书唐太宗,说:“臣闻君为元首,臣做股肱……君虽明哲,必藉股肱以致治。

”唐太宗也经常对臣下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时期被后世称道的原因在于君主给了臣子更多的尊重和参政机会,让这些臣子在君臣道义的要求下去参与社会治理,进而在制度设计上为君臣共治的实现提供了许多条件。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研究》材料二在明代,以官员批评皇帝为核心的君臣冲突表现得尤为突出。

成化四年,宪宗为满足生母周氏愿望,命大臣于帝陵外另选址以葬英宗嫡后钱氏。

此事有违礼制,群臣极谏争之,“伏哭文华门,竟得如礼”。

明中期以后,“占夺民业,而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甚”。

于是“科道”谏言,“天子以四海为家,普天率土莫非所有,何必置立庄田与贫民较刀锥之利哉”?宪宗迫于群臣压力,对弊政有所厘清。

天启年间,熹宗纵容魏忠贤介入朝政,南北诸臣纷纷上疏要求惩处魏忠贤,熹宗皆不纳。

——摘编自张廷玉《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时期君臣共治得以实现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君臣冲突加剧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12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到明君臣关系演变的根;。

(5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第二个省略号分层,结合两层的信息和唐朝的政治体制综合分析原因所在。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命大臣于帝陵外另选址以葬英宗嫡后钱氏。

此事有违礼制,群臣极谏争之”,可知群臣对皇室有违礼仪加以谏争极力反对;根据材料二“占夺民业,而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甚……宪宗迫于群臣压力,对弊政有所厘清”,群臣对皇室等占夺民业的现象予以反对;根据材料二“熹宗纵容魏忠贤介入朝政,南北诸臣纷纷上疏要求惩处魏忠贤”,群臣反对宦官专权。

第二小问,官僚对皇室、宦官集团的指责,不利于政局的稳定,易引发党争加剧。

第(3)问,由材料一唐代君臣共治到材料二的君臣冲突,可知君主专制强化,引发官僚集团对权力的向往与争夺。

答案:(1)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政治环境宽松,君主善于纳谏;三省六部制成熟完备,提供制度保障;儒家思想有关君臣之道的约束。

(2)表现:群臣针对皇室的礼仪、财用问题大加指责;官僚集团和宦官集团争权。

影响:导致党争加剧,朝政混乱;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3)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官僚集团争权夺利。

14.(2019·邢台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中国古代公文文种演变概况表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