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巩固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归纳及巩固训练
考点一概括内容、梳理情节
答题方法:主要人物在什么情境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么样。

可以先把主体事件用几个字概括出来,然后再补充要素。

答题格式: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结果
考点二标题的含义与作用
一、标题的含义【答题方法指导】
一看是否运用了修辞。

将运用修辞的标题还原本义后再理解其含义。

二看是否有双关义。

先找出其表层含义,再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挖掘其深层含义。

三看是否运用象征。

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为文题,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标题的含义答题模板】(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1.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比作......,化无形为可见,更形象生动。

2.题目一语双关,既指……,又指……,含义深刻。

3.题目具有象征意义,象征……,既形象,又含义深刻。

二、标题的作用
1.贯穿全文线索
2.表明写作对象
3.体现主要内容
4.揭示(透露、点明)主旨或耐人寻味。

5.表明人物…的性格、品质,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答题方法指导】
一看内容。

如《济南的冬天》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地点明了地点和节令。

二看情感。

如《白杨礼赞》中“礼赞”一词鲜明地表明了作者对白杨的赞美。

三看结构。

如《羚羊木雕》题目是本文的线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设置悬念。

内容上: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等②揭示文章主旨;③奠定文章感情基调。

结构上:①点明文章线索;②关联主要情节;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

需要注意的是:
1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全面分析。

2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意后再分析作用。

3文章的题目是一个人或是一件物品,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等,很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

【答题模板】
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

考点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方法指导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答题:
角度一: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①理解词语表层含义→②揣摩深层含义(结合词语的上下文、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揣摩)
角度二:指代义:(1)指示代词:①看位置,先往前找,再往后找→②联系上下文内容进行推断→③代入原句验证;(2)非指示代词:①理解词语本义→②分析语境义→③把握指代内容。

角度三:语境义:①理解词语本义→②分析语境义→③联系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推断情感义。

角度四:修辞义:①解释修辞义,一般是比喻、借代、拟人等→②结合语境,寻找并解析本体的意思。

四、答题模式。

“xx”一词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起到了......的作用。

五、常见失误。

1.未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引申义。

2.未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或人物形象,导致分析词语的作用有偏差。

考点四赏析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二、【方法指导】第一步,定位词语所在句子在全文中的位置。

第二步,解释词语的本义,并根据句子意思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第三步,按照题干的提示或要求,选择赏析角度:①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如具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名词等;②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如比喻、拟人等;③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主要是
表动作、心理、情感、细节的词语;④从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角度赏析。

第四步,结合语境内容谈表达的情感,指出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第五步,运用答题模板表述表达效果。

三、【答题模板】
“xx”一词运用了…(从…角度),…(表达效果)地写出了…(内容),表现了人、物或作者……(情感)。

常见词性的作用
【方法指导】第一步,顺读语句,准确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

第二步,理解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句的意思和思想情感,分析其表达作用。

第三步,参照答题模板的表述规范作答。

三、【答题模式】方法(修辞、描写手法等)+写了什么(具体内容)+体现表达(效果:感情、性格)
二、【方法指导】
(一)开头段:内容上:①概括该段具体内容; ②开篇点题,点明主旨;④定全文感情基调。

结构上: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③为下文作铺垫;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

如果开头段是环境描写,则有①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②渲染气氛;③引出下文
④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⑤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中间段:内容上:①概括该段的具体内容;②表达作者的情感,点明中心。

结构上:①承上启下;②照应前文;③为下文作铺垫。

(回答中间段段落作用时,需考虑环境描写、情节和插叙的作用。

)
结尾段:内容上:①概括该段具体内容; ②深化主题;③点题;④点明主旨。

结构上:①总结全文;②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1.结尾段如果突然中止,作用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2.结尾如果提出问题,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3.结尾如果是景物或环境描写,作用要从以下两方面作答: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的气氛: ②表现(烘托)人物的性格(心情)。

考点六人物形象分析
题型一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第一步审清题干第二步梳理情节,抓住关键词句概括事情主要内容。

第三步具体概括,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精神或者兴趣、爱好。

第四步标清序号,增加条理性。

答题方法:概括人物形象+结合具体内容(事例)分析。

题型1答题格式:①品质或性格特点1+具体依据(事例)1。

②品质或性格特点2+具体依据(事例)2。

题型二结合具体的人物描写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

题型2答案格式归纳:
①描写方法+人物品质(或性格)。

②写作手法+人物性格(或品质)。

③修辞手法+人物品质(或性格)。

综合练习题
拾馒头的父亲
十六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

听人说,考上这所学校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

父亲欣喜不已,千叮咛万嘱咐,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好大学。

恰巧这时我家在县城的一个亲戚搬到省外去住。

他们想让我父亲去帮忙照看一下房子,还给父亲建议说在县城养猪是条致富的路子,因为县城人多,消费水平也高,肯定比农村卖的价钱好。

父亲欣然答应了,一来确实是个好法子,二来在县城可以顺便照顾一下我。

等我在高中读了一学期后,父亲在县城也垒好了猪圈,买来了猪仔。

我平时在学校住宿,星期六的时候,就去父亲那里过夜,帮父亲照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推饲料。

猪渐渐长大了,家里的饲料早已吃个精光。

亲戚送的饲料也日趋减少。

买饲料吧,又拿不出钱来,父亲整日显得忧心忡忡。

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

有天我去食堂打饭时,发现很多同学常常扔馒头,倒饭菜,我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拾起来喂猪不是很好吗。

我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高兴地直拍大腿,说真是个好主意,第二天他就去拾馒头剩饭。

我为自己解决了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脏兮兮的衣服、粗糙的手立即成为许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主”等侮辱性的绰号都加到父亲头上。

我是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跌倒疼痛,却害怕别人的歧视。

好在同学们都还不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我也尽量躲避着父亲,每到他来时,我就离得远远的。

但是内心害怕被别人识破和歧视的恐惧却日复一日地剧增。

终于有一天,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叫大家知道了,会嘲笑我。


父亲脸上的喜悦一下子消失了。

在漆黑的夜里,只有父亲的烟锅一红一红的,良久,父亲说:“我看还是去吧!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

这些日子正是猪长膘的时候,不能断了粮。


我的泪就落了下来。

对不起父亲,我是真心爱你的,可你偏偏是在学校里拾馒头,我怕被别人看不起啊!
接下来的日子,父亲继续拾他的馒头,我默默地读书,相安无事。

我常常看见父亲对着张贴成绩的布告栏发呆,好在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可以宽慰父亲的,我想。

1996年的冬天,我期末考试成绩排在年级前三名,而且还发表了很多文章,一下子声名鹊起。

班里要开家长会,老师说,让你父亲来一趟。

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我不知别人知道拾馒头的人就是我父亲时会怎样嘲笑我。

伴着满天风雪回到家,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我对老师说你病了……”
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究竟没说什么。

第二天,我冒着风雪冲到了学校,坐进了教室。

家长会开始了,鼓掌声和欢笑声不断,我却一直蔫蔫呆呆,心里冰冷得厉害。

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随意将目光投向窗户。

天哪!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窗外,一丝不苟地聆听着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他的黑棉袄上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积雪。

我的眼泪就哗哗的落了下来,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的父亲。

”一下子掌声雷动。

回去的路上,父亲仍挑着他捡来的馒头和饭菜。

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过父亲,而且都自觉地将剩饭倒进父亲的大铁桶里。

1997年金秋九月,父亲送我到省城读大学,我们乡下人的打扮在绚丽缤纷的校园里显得那么扎眼。

但我却心静如水,没有一丝怕被别人嘲笑的忧虑。

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看得起自己。

正如父亲所说的那样:“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自己也会有。


1、文章第七段,写道“我为自己给父亲解决了一个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我”的烦恼是什么?
2、按示例填写,“我”在开家长会时的心理变化。

()——()——眼泪落下
3、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

(1)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
....。

(2)父亲啊,你为何偏偏
..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是一个农民,偏偏
4、下面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窗外,一丝不苟地聆听着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他的黑棉袄上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积雪。

5、标题《拾馒头的父亲》,拾起的不仅仅馒头,你认为还拾起什么呢?
《拾馒头的父亲》答案
1、父亲的形象成为同学们取笑的对象,甚至给父亲取了侮辱性的绰号,我担心同学们知道是“我”的父亲而歧视“我”。

2、心里冰冷,无心听讲
3、(1) 一筹莫展:我没有帮爸爸解决猪饲料问题的办法。

作为16岁的高中生自身是没有能力的帮父亲解决无饲料养猪问题,但也为此事着急,说明他很为家里着想,想为家排忧解难。

也为下文拾馒头喂猪做个铺垫。

(2)“偏偏”表示事实跟所希望或期待的恰恰相反。

这两个词连续运用强调要是父亲不是农民就好了,即使是农民,不在学校拣馒头就好了,体现了极度的自卑感。

4、景物描写。

渲染寒冷的气氛。

暗示父亲站在窗外已经很久了,突出父亲是多么关心自己的孩子。

同时为后文我不再自卑介绍父亲做铺垫
5、①拾起自尊。

付出努力赢回尊严。

②“我”的父亲虽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却用自身的人格给了自卑的孩子一个再好不过的教育,从而让自己的孩子捡回人应有的自尊。

③拾回自信。

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自己也会有
父亲是一条鱼阅读答案
父亲是一条鱼
正月元宵前后和阳春三月,是父亲最忙碌最苦累也最欢快的日子。

在这段时日里,母亲帮父亲煮大锅大锅、鲜鲜嫩嫩的鲤鱼招待父亲的客人。

酒足饭饱之后,父亲才根据买主对鱼的尺寸、数额,心花怒放地开价出售鱼苗。

在一阵友好的、不太经意的讨价还价后,父亲便依依不舍地将他精心喂养的各种鱼苗卖给了这些鱼客们。

在这一时刻,只见父亲满脸的欢悦将往日的辛劳困倦镀得铮亮。

待来家里求购的客人逐渐稀少后,那些经过反复挑选剩下的鱼苗便成了无人问津之物。

于是,父亲只好一个一个地方去赶鱼市,这些小镇集市,最近的也离我的家乡有十余里,远则三四十里路程。

父亲鸡叫头遍就起床放水干池,将鱼捉进鱼盆里,然后打着手电筒,顶着寒雾冷露去赶集。

两只比米筛还要大的鱼盆将干瘦细小的父亲夹在中间,仿佛不是父亲挑着它们,而是他们拥着父亲在行进。

父亲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踏着夜色匆匆地奔走于一个个鱼市。

待到池里的鱼苗卖完,我家屋角落里早就积了一大堆已磨成草筋的烂草鞋……
接下来,父亲又要着手为三月小阳春必不可少的幼苗培植而忙碌不休。

父亲精心修整好鱼池,买回所有的鱼苗后,父亲就开始像喂养婴儿般细心地喂养它们。

按照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父亲每天一大早就下到池里,用一只木耙将宁静的池水搅动,然后泼洒肥水,早中晚三次,十分投入,十分精心。

这些幼鱼就这样在父亲的精细料理与守候中逐渐地长到寸许两寸粗细。

待布谷鸟在我的家乡山野婉转啼鸣时,父亲便浴着三月的阳光和布谷鸟清丽的音韵悠然地端坐于屋前的枣园里,面前放一只盛了水的脚盆,盆面上铺一块大纱布,纱布里全是快活的小鱼。

父亲用一只精致的小碗将盆里的鱼按照鱼种分门别类地舀进一只只鱼盆里。

然后,再挑了鱼盆在暖融融的阳光下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和院落。

就在父亲拖着悠长的声调沿村叫卖时,他的头顶上,布谷鸟的叫声也在春光里此起彼伏。

我没想到,那年秋天,父亲那如同阳春三月布谷鸟鸣唱般的叫卖声,竟然成了他撒在我家乡那些村庄里的一曲绝唱。

两个月前,我回去看望过我的父母。

母亲告诉我,早几天,父亲去给姑奶奶做生日,穿着我的皮鞋,显得特别高兴。

我很纳闷,我没有什么皮鞋留在家里啊。

母亲就从父亲的床底下拿出一双棕色的皮鞋。

看到这双皮鞋,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这是我早已丢掉的一双皱巴巴的皮鞋,父亲什么时候把它从屋外捡回来的呢?而且还自己穿着喜滋滋地去给他的姑妈做生日,那么炫耀那么得意!顿时,泪眼中的这双皮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地压在我的心坎上,叫我酸楚而又疼痛。

这时我才想起,父亲一生中都从没穿过一双皮鞋。

他赚了那么多的钱,对到我家来买鱼苗的所有人都是那样大方,那么舍得花钱招待,却从没想过要给自己买双皮鞋!
离家那天,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身。

那时候,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映在水中的蒙眬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

那一次,父亲站在他的鱼池边,和我说着他已经说了很多遍的话,要我多写信回来,要我好好工作,要我少喝酒,要我冷了多穿衣......可现在我想听父亲那些重复啰嗦的话却再也听不到了。

父亲离我而去了,我好想再读读父亲,读读父亲在生命的轮回路上是沧桑依旧还是宁静如莲。

父亲走进了另一片水泽,父亲站在那片水泽的边缘或许正凝望着一条向他走近的鱼。

我彷佛觉得,父亲一定化作一条水中游动的鱼,只要这世上还有一滴水,父亲就永远活在水里。

1. 题目“父亲是一条鱼”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 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①顿时,泪眼中的这双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的压在我的心坎上。

②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身,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影在水中的朦胧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

3. 第三段中写阳春三月的布谷鸟,其作用是什么?
4. 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

《父亲是条鱼》参考答案
1.父亲大半辈子精心养鱼,对鱼怀有深厚感情;父亲如同游动的鱼一样,永远活在儿子的心中。

2.①通过把一双儿子的皮鞋比作两块大石头压在心坎上,表达了作为儿子的“我”因父亲终身未买一双皮鞋而产生的心酸、愧疚之情。

②父亲一直送“我”,表达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将瘦小的父亲比作鱼影,流露出儿子因父亲的瘦弱而产生的伤感之情。

3.衬托欢快愉悦的气氛,突出父亲的勤劳品质。

4.写父亲养鱼卖鱼,表现其勤劳;写父亲热情招待鱼客,表现其朴实、好客;写父亲穿我丢弃的皮鞋,表现其节俭;写父亲送我、叮嘱我,表现对儿子的关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