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装TPO符号解析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装TPO符号解析与应用
■刘瑞璞刁杰魏莉
《装饰》2006年第01期浏览人次
内容摘要:本文诠释了男装TPO原则概念,阐述了其渊源及
国内外对于TPO规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TPO原则适合
欧洲文明的缘由和理论根据。
从应用角度提出TPO规则符号化概
念并通过燕尾服的设计案例进行验证,实现TPO知识概念设计的
完整环路。
关键词:TPO原则欧洲文明符号化概念设计
一、诠释TPO原则
TPO原则(Time, Place, Occasion)明确地表示着装的时间、地点、场合,规定其方向的目的性。
而我们通常对TPO持各自的主观理解,甚至出现TPO就是“白天穿白天的衣服,晚上穿晚上的衣服”这类笼统而无任何意义的解释。
因此,探究TPO的历史根源和作用,不仅会对TPO原则本身的认识有所帮助,而且便于掌握服装的国际格式语言。
最早提出TPO原则的并非是现代服装的原发地欧美国家,而是日本。
该原则是于1963年由MFU即日本男装协会(Japan Men’s Fashion Unity)作为该年度的流行主题提出的,其目的是在日本国内确立男装的国际规范和标准,以提高国民整体形象。
这一原则不仅给当时日本国内男装市场的细分化趋势提供了指导,同时也是
为了迎接1964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做准备,尽
量使国民在国际各界人士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
TPO原则不仅在
日本国内迅速推广普及,始料未及的收获是也被国际时装界所接
受,并成为通用的服装国际准则。
着装TPO规则符号化中的“符号”借用了语言学中符号的象
征意义,即任何一个物质对象,在它的交际过程中“达到了传达关于实在即关于客观世界或交际过程的任何一方的感情的、美感的、意志等的内在体验这个目的”时,就可以称之为符号。
简言之,所有能够以形象(包括形、声、色、味、嗅等)表达思想和概念的物质实在都是符号。
符号可以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为方式、一种文化立场等,通过有形、有效的载体表现出来,而寻找这种载体的过程就是设计的过程。
二、TPO原则为什么适合欧洲文明
心理学认为,社会角色对人的着装行为有决定性影响,与女性在社会中所扮演的感性角色相比,男性的角色更富理性,因此男装在礼仪规范和形制上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如晚礼服这一宽泛称谓只适用于女装,而男装的晚礼服根据TPO原则可以有多种选择并要准确无误,像燕尾服、塔士多礼服、梅斯礼服、装饰塔士多礼服等。
因此,在国际服装界中的着装TPO规则主要是针对男装而言,而对女装的约束力并不强。
那么这个国际化的TPO原则和规则为什么适合欧洲文明呢?
1. 着装TPO规则的人本主义和实证传统
古希腊时期的“人本主义”传统思想和崇尚科学的实证主义精神,是欧洲工业文明的渊源,其以人力改变自然的冒险主义精神和实用主义观念使得欧洲在近代的发展速度上超越了东方,在服装方面较早摒弃了华而不实
的装束而选择了简便而适合人体结构的服装样式。
如今,这些样式已经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和认同从而固定了下来,其结构体系已经发展到极其成熟的阶段,因此TPO规则以已经成熟的欧洲文明为主要养料也就顺理成章了。
2.现代服装构造普遍接受欧洲板型结构
欧洲的服装从古希腊起就出现了立体造型意识的萌芽,到了文艺复兴初期,服装的立体造型技术达到了顶峰,形成了深厚的服装构造学传统。
在此基础上,近代的服装板型技术在对人本身的塑造和修饰过程中也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在男装方面更是如此,其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实证科学史。
流传至今的经典款式结构大都历经了数次变革,服装细节和功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的板型与崇尚科学、讲求效率的现代社会理念不谋而合。
因此,保留了一个世纪的维多利亚结构和三缝结构,直到今天,在崇尚后现代的时装界都被公认为是不可超越的时尚经典与技术。
3. TPO规则民族化的包容性与本土化
TPO规则并不是僵死的,而是具有可变通和泛适应的建设性原则,这一点体现了TPO规则的包容性。
对于亚洲等其它非TPO规则发源地的国家和地区,在引进借鉴和发展着装TPO规则的过程当中,由于各国的民族传统、生活习惯、地理环境因素的不同,自然会融入许多新的观念和方式,这不仅不是对规则的打破,还是对规则的有益补充,其目的是为了使TPO规则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扩展其外延,使之变得更加适合多元化的国际交往,而不是少数发达国家的独有。
正因为源自欧洲服装文明的TPO规则的科学内核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所以它和地域性的服装习惯并不会产生矛盾。
然而,科学意识又受地域自然环境和区域文化的影响,因此,惯例也是尊重民族习惯约定的。
三、TPO规则的符号化与应用设计
着装TPO规则的符号化是通过对现有经典服装造型进行系统分析,将其中所隐含的规则元素、表现语言,进行解读归纳,然后转换为符号和符号系统的过程。
下面以燕尾服为例说明TPO规则符号化的具体过程。
燕尾服被国际社交界视为第一晚礼服,由于特殊礼仪、传统规范的制约,其构成形式、材质、配色、配服、配饰均有严格的限定,被视为礼服格式化的典范。
燕尾服在裁剪上最鲜明的特征是维多利亚结构,黑色为标准色,配服主要有白色有领背心、无装饰翼形领衬衣、双侧章裤子,标准配饰有白领结、漆皮鞋和扣饰,面料则主要采用礼服呢。
由于燕尾服属最高级别晚礼服,因此它的禁忌最多,可变通空间最小,并且在变通时有较强的规范性,即在保持其完整性和纯粹性的基础上可进行有根据的设计。
设计者在掌握这些符号和规则后可以进行重新编码并加入新的设计意图,经过加工、处理、外化再次组成新的概念,从而产生新的设计成品。
例如,在遵循燕尾服TPO原则的基础上,借鉴同是晚礼服的塔士多礼服(Tuxedo,美式称谓)的符号元素。
在造型上,青果领型的燕尾服配白色卡玛绉饰带可以说是美国化的燕尾服,
体现了燕尾服简化的趋势,而黑领结、漆皮鞋、单侧章裤子和卡玛绉饰带这些塔士多礼服元素的组合习惯,在燕尾服中也可使用。
但根据规则,燕尾服黑白搭配的惯例不能改变,即避免使用黑色领结,若使用卡玛绉饰带,应用白色。
因此,在国际社交界“系白色领结”专指燕尾服,“系黑色领结”专指塔士多礼服,在概念设计时这个规则也不会打破。
一个高级的时装设计成品一定承载着与TPO相关的文化历史信息,由设计者转达给消费者,进入符号的解读系统之中。
符号解读的实质也就是理解,即设计过程完毕之后,信息受众将符号的感观刺激内化为TPO意义的过程。
由于设计者和使用者都是社会中的一员,TPO语言使他们心有灵犀,解码后的信息就会随之进入社会生活,将社会效应反馈给设计者。
而对于整体的服装TPO规则来说,当这些信息转化成经典服装现象中的一部分时,一种TPO新概念便产生了,这就完成了信息传达的完整环路。
这可以说是一个专业服装设计师必修的功课和必备的素质。
*本文系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
参考文献:
①(日)决崛洋一编著:《男の服饰事典》,妇人画报社,东京,1991。
/②(英)布伦达·耐伦:《时装技法》,起锚出版业,艾塞克斯郡,1975。
/③(英)威妮弗蕾德·奥尔德尔希:《板型工艺》,贝尔&赫曼有限公司,牛津,1985。
/④(英)威妮弗蕾德·奥尔德尔希:《男装板型工艺》,格兰纳达出版有限公司,牛津,1980。
/⑤(法)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蔡鸿滨等译,海南出版社,海口,2002。
/⑥王传铭:《现代英汉服装词汇》,中国纺织出版社,北京,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