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传统HR与BP的区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战】传统HR与BP的区别
HRBP近⼏年,在国内⼤⽕。

很多公司都设置了这个岗位。

不同的是,有的企业是在做变⾰,有的只是跟风,有的只是表⾯的换了⼀下岗位名字,并没有真正
⽤到HRBP的内核。

对于HRBP的定位,也是五花⼋门。

纵观各⼤招聘⽹站JD,HRBP⼏乎涵盖了从员⼯关系专员到总监各个岗位。

有的年
薪只能给到8万,有的能够给到80万甚⾄更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判断⼀家企业的HRBP是否是真正的HRBP,如何判断⼀家企业的HRB
P变⾰是否落在了实处呢?主要看⼀点:HR组织是否是【⼩前台+⼤后台】的运作形式。

只有前台⽆后台,HRBP失去了专业⽀撑,就会变成打
杂的秘书,丧失了本来的价值和影响⼒,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案例。

有后台⽆前台,则与传统的功能性HR⽆差异,HR只能提供规模化产品,⽆法
深⼊业务定制化服务。

甚⾄出现HR官僚化,“指点”业务或被业务排挤到边缘,丧失与业务的链接。

综上,HRBP实现的前提是有后台为前台建
⽴标准跟规则。

HRBP作为前台,必须扎根业务,融⼊业务场景,与业务团队同⽢苦共患难。

只有脱离传统封闭式的HR才能称之为HRBP。


、HRBP的前世今⽣与未来HR(HRBP)的发展演变,是⼀个“从⽆到有、再到⽆”的演变过程:1⼤航海-圈地运动(1488-17世纪
末):此时基本不存在HR,在作坊式的管理⽅式下,业务团队⾃⼰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根本不需要HR。

本质上说,HR与业务分不开,HR⾥有
业务,业务⾥有HR,这也是HR跟业务最原始最本源的状态。

2第⼀次⼯业⾰命(18世纪60年代):这时产⽣了原始的HR思想,出现了明显
的劳资关系萌⽛,就有了专业的⼈或团队对资本和劳动⼒做专业的管理,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HR更像是监⼯,认为⼈与机器⼀样,注重通过流程
化、标准化的⽅式出效率,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

3第⼆次⼯业⾰命(19世纪中期):颠覆了⼯业⾰命时期对⼈性的假设(即认为⼈与机器是⼀
样的),承认⼈具有不同价值。

这之后诞⽣了直⾄⽬前仍在使⽤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需求理论等激励理论。

此时的HR更像专家,形成了模块化、
标准薪酬体系的管理。

但是,HR专家化也引发了⼀系列弊端,⽐如:外⾏指导内⾏、⽆法倾听业务需求、不注重捕捉业务场景解决业务实景问题等
等,导致了业务与HR的对⽴关系。

在这个背景下,欧美专家拉姆查兰提出要炸掉⼈⼒资源部。

4第⼆次⼯业⾰命⾄今:80年代末90年代初,尤
⾥奇提出了⼈⼒资源三⽀柱理论,按HR服务客户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功能:COE服务战略团队,从专业⾓度输出战略性意见;HRBP服务中层管
理者或BU负责⼈,赋能,在实景中给予⽀持;SSC把基础杂乱的HR事务性⼯作集成化、产品化。

未来的HRBP应该是通过持续赋能来影响企
业战略,让更多的业务管理者知⼈⼼懂⼈性,学会组建团队和管理下属。

业务与HR本来的状态是不能分开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态。

如果
未来管理者都能通过管理哲学作为奠基去开拓业务,那HR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应该是与业务融为⼀体,回归本源了,但这会需要很长的时间。


、传统HR与BP的区别1、从核⼼⽬标上看,传统的HR更注重专业度跟专业流程,前⽂也提到,BP更注重业绩达成及客户体验,包括公司外部
客户体验及内部客户体验,这是传统的HR所不关注的。

2、从和业务的关系上看,业务部门把传统HR当成监察跟官僚部门,貌合神离。

⽽把BP
当作伙伴,通过真诚合作更好地实现组织⽬标,业务从业务实现⾓度出发,BP从组织运营管理跟团队赋能⾓度出发,⼆者形成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

3、从⼯作产出/交付特点上看,传统HR更注重形式,务虚不务实,不关注实际效果,甚⾄背离组织⽬标。

BP提出的⽅案更具象化、不华丽,
但短期内迅速解决业务问题,并通过不断迭代来符合业务发展需求。

4、从个⼈价值考量上看,传统HR难量化,靠主观判断。

BP更容易量化,可
以通过⽀持部门的业务转变、业绩提升等⽅⾯客观呈现贡献。

三、业务对HRBP的需求有哪些我从事HRBP⼯作期间,通过对BU负责⼈正式⾮
正式的访谈,了解他们对HRBP的认知及困扰,主要有三个特点:1、业务可能⽆法了解到⾃⼰的真实需求。

举个例⼦:我们会发现业务与HR的
沟通多在招⼈与开⼈⽅⾯。

这时,我们需要进⼀步思考业务部门在招⼈或者开⼈需求下的真实⽬的。

如果HR仅仅是满⾜业务的表⾯需求去招⼈开⼈
,⽽不去分析为何要招⼈开⼈,那业务与HR就变成业务⽆法知悉⾃⼰的真实需求,HR也⽆法为业务澄清需求的恶性循环,HR也就不能发挥真正
价值。

2、业务需求游离于六⼤模块之间或是六⼤模块之外。

举个例⼦:1.业务询问怎样与⼥员⼯进⾏绩效沟通,这涉及到六⼤模块的多个⽅⾯,
如员⼯关系、绩效管理、OD等,需要HR有强⼤的后台⽀撑,帮助梳理形成⼯具⼿册,以响应
游离于六⼤模块的问题。

2.如业务希望HRBP协
助梳理业务流程。

这个问题⽆法套⽤到六⼤模块任⼀⽅⾯,⽽是属于业务实际场景的范畴。

所以,传统六⼤模块的功能⽆法完全⽀撑业务需求,有些
可以调⽤六⼤模块功能,有些根本⽆法通过六⼤模块去解答业务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更多的沟通来澄清业务,提升我们的逻辑梳理、效能管理等
能⼒。

3、HR功能建设的质量有限。

如果HR⽆法满⾜六⼤模块的功能⽀撑,业务就失去与HR 沟通的兴趣。

所以,“⽆功能不BP”,必须做好
功能建设,在此基础上去做BP转型。

综上,业务部门对HRBP的需求可分为两类:⼀类是业务需求,⼀类是专业需求。

两类需求的特点和区分见
下图:1)专业需求这是企业搭建HR基础功能必要的也是最基础的。

2)业务需求业务需求⼤都是隐性的,业务需求体现了业务对BP的信任,也
是BP存在的价值。

要做到洞察、快速响应业务需求,需要HRBP具备两种能⼒。

(1)翻译能⼒。

⼀⽅⾯,将HR的制度流程等HR语⾔转换成
业务语⾔,让业务明⽩HR的⽬的是更好地为业务服务,从⽽获得业务认同及⽀持;另⼀⽅⾯,将业务语⾔翻译成HR语⾔反馈给HR后台部门,帮
助功能部门做出更贴近业务的政策、制度流程,更好的服务业务部门,实现BP的价值。

(2)善于挖掘业务需求。

上⽂提到,业务往往不能发现⾃
⼰的真实需求,这就需要HRBP融⼊业务场景,深度参与业务,甚⾄⽐业务更懂业务,洞见业务需求,反向引导业务需求,并帮助业务解决问题。

四、HRBP应该如何开展⼯作实践⼯作中的交互场景HRBP内部结构有三个:前台、后台及前后台间的逆向回路。

前台:负责交付执⾏。

后台:
负责⼯具⽀持。

逆向回路:⼀般来讲,前台像是市场部,⽤触⾓接触内部客户信息,提炼总结归纳反馈给后台;后台不断接收需求,更新、产品化,
HR后台向前台提供⽀撑(即⼯具包、数据分析等),这是正向回路。

逆向回路就是前台反向促进后台产品改良。

HRBP到底⼲点啥?⼤致可分为
三类:1、专业项⽬执⾏基于业务对HRBP的专业需求,即HR功能的基础运营,包括HRBP建⽴后和业务的基本交互。

例如:年度调薪、绩效
运营等。

特点是专业、标准、规范。

2、业务需求响应源⾃业务对HRBP业务需求,既包括业务明确提出的需求,还包括BP深⼊了解业务后洞见
的业务需求。

特点是及时、有效、业绩导向。

3、内部改进及能⼒提升这是基于HR前台和后台的关系。

HR部门的产品化,将不确定性问题向确定
性问题的转化。

将业务不断提出的需求提炼总结给后台,形成产品。

特点是反馈、迭代、改进。

从交互全过程来看,HRBP存在双重⾓⾊:对HR
部门来看,BP如何借助HR后台实现【产品化+个性化】精准服务;对于业务部门来说,BP如何做到【需求澄清-问题解决-持续改进】。

其中
,从业务视⾓来看,HRBP与业务存在三次交互:1、提出问题即提出需求,HRBP对业务提出的或挖掘到的业务需求,反馈给HR后台。

2、
解决问题在获取实际问题场景后的⼤量交互过程,是解决⽅案不断渐进、修正及需求的澄清,为输出产品前提准备。

3、输出产品HRBP通过前期的澄清和凝练,输出定制化的产品。

这个产品应该是可以解决业务共性化的问题,并随着业务需求及企业战略调整,迭代产品。

通过以上⽂章,我想⼤家应该可以从⼤的框架上对BP的定位和⼯作范畴以及原理有⼀个整体的认知和了解,也可以从功能和原理上去鉴别⼀个企业的BP变⾰是否落在了实处,起到了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