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媒体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媒体观
摘要:
目前,我国的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媒体在这场变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教育技术系的学生,我认为树立一个正确的媒体观,能在以后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师这一职业所赋予的崇高职责与使命。

基于此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中外学者对于媒体的不同看法和认识。

进而提出自己对媒体的认识以及以后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以正确的媒体观去实践教学。

关键词:
媒体媒体观教学
一.媒体观定义
媒体,也称媒介、传播媒体,原意是指“两者之间”,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息源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任何物质工具。

“观”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与看法,或态度,媒体观就是对媒体作用、应用媒体目的以及媒体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二.中外学者的媒体观
1.麦克卢汉的媒体观
麦克卢汉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解媒介》这中,他提出一系列著名的论断:“媒介即是讯息”,过去,人们把媒介看成是一种运载物质或信息的工具,媒介本身并不重要,它并不能决定或改变它所运载的东西。

但麦氏看到媒介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电子化时代,媒介具有前所未有的积极的能动作用。

媒介引起了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和模式变化,媒介改变、塑造和控制人的组合方式和形态。

“媒介是人的延伸”。

这是麦氏理解媒介根本的出发点,也是他超出所有理论家的独到之处。

在麦氏的思想视野中,媒介不是冷冰冰的外在化的存在,媒介就是人的身体、精神的延伸。

媒介改变了人的存在
方式,重建了人的感觉方式和对待世界的态度。

2. 媒介生态观
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将媒介与生态联系在一起,提出了媒介生态学。

媒介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媒介系统、社会系统和人群,以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媒介处于系统之中,不仅媒介与媒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且媒介与社会系统和人群也密不可分。

媒介变了,环境变了,媒介与社会、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也将发生变化。

媒介生态系统的变化不但会影响到媒介的工作方式和受众的接受方式,而且也会导致社会生态系统的一系列变化。

媒介和自然环境系统一样是一个庞大环境系统,由媒介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对人类而言就像自然界的空气和水一样不可缺少。

3.“媒体等同”理论
巴伦·李维斯和克利夫·纳斯合著的《媒体等同》(2s7提出了一个如何看待媒体的新观点。

从1986年开始,两人用了十年的时间探讨了人与媒体的关系,人与计算机的关系,并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学实验,深入浅出地展示了他们对媒体的看法:“媒体等同于现实生活”( Media=real life )。

也就是说,要像对待人一样对待媒体,把媒体的经历等同于现实经历,并认为人与电脑、电视和新媒体的互动本质上是社会的和自然的。

他们解释说,这是因为人们的大脑进化还没赶上20世纪的技术进步,所以,无法分辨媒体世界和现实世界。

4. 钟以谦的媒体观
中国学者钟以谦在其《媒体与广告》中提出“人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媒体,同时对于人来说,媒体又是他们所面对的这个世界。


三.我的媒体观
从媒体的物质属性和媒体所具有的社会性及自然性上看,媒体不只是一种工具。

媒体的发展与完善是与人紧密相连的,可以说媒体是思维和思维的载体,更应注重媒体本身所包涵的内在本质。

如书本展现的绝不仅仅是文字,而是由文字所组成的一种思维,通过文字通晓古今中外,我们能够与古人对话,用我们的思维来替代古人的思
维;图片所展现的不是简单的色彩与线条,而是由他们所组成的整个画面的含义,是应用者的思维;语言所要表达的也是叙事者对事物的理解和思考;计算机是以多种呈现方式来表达设计者的思维的,形象地被称为电脑。

因而媒体是凝固的思维,记录着思考的过程。

在知识观与教育观转变的当今时代,教育工作者对媒体是什么也有了重新认识,即认为媒体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更是学习者基于活动的认知工具.在现代教学环境中,更应将媒体放于整个系统之中,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相结合,为教师与学习者构筑共同的环境。

学习者与教师的面对面交流正被各种媒体所充实,那么学习者与媒体的交流将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不再是简单的信息呈现与信息接收的关系。

学习者利用媒体获取信息、选择信息、重组信息、表达信息以获取所需知识,同时教师也通过媒体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展示信息以创建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迁移、学会学习。

媒体在教学应用中应体现为教学提供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作用。

合理的情境创设能为学习者的迁移起到积极的作用,而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则不再停留在博识强记上,而更注重学习者的能力,让学习者学会学习,强调学习的“发现、体验、合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和实施,能为学习提供迁移的土壤,从而使学习者学会学习。

而支持情境创设的媒体是贯彻整个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

学习者利用媒体或运用媒体,建构各自的知识结构,形成与同伴的合作关系,获取“默会知识”。

随着媒体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现代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媒体素养,一定的媒体意识、媒体运用能力和媒体评价能力,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

而媒体素养是传统素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包括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除了现在的听、说、读、写能力外,还需具有批判性地观看、收听,并解读影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广告等媒介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当然还包括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2] 巴伦·李维斯克利夫·纳斯合著.媒体等同
[3] 钟以谦. 媒体与广告
[4] 沈建平.现代教学媒体应用.知识出版社.
[5] 龚玉清.教育技术中的媒体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