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小评 之 探春.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人物小评之探春
探春在《红楼梦》一书中是一个才情横溢、落落大方、精明能干的女子形象。
第五回中给探春的判词是: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逢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册上还画着两个人在放风筝,大海和船只,船中有一女子在哭。
(这女子想必就是探春。
)探春的才华是极佳的,不输给公认的才女林黛玉。
她发起建立了海棠诗社,也曾写
下“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的词藻。
但相比于林黛玉细腻的“物哀”,探春又
有自己的一分潇洒大气。
比方她写《簪菊》时就说“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人。
”
我想这与她性格中的自强自立,带点儿“男儿气”是分不开的。
贾家四个姑娘分别正擅长琴
棋书画。
探春的书法写的极好,连带着她房里的布置也是笔墨、石砚,充满稳重大气之感,
甚至不像一个未出阁小姐的闺房了。
她自己评价自己时说:“我但但凡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
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
”虽然探春好强的性格造就的能力有目共睹,但她自己看的很明白,她只是个女孩儿,还不是嫡女,而是和掌家的王夫人不对付的赵姨娘所生的,所以她没方法把命运握在自己的手里。
可她又不甘心。
因此她需要展示自己精明的一面及为贾府办事的能力,渴望得到看重,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
她的能力,在我看来更多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正合了批注的那句“吾谓其苦”。
《红楼梦》里,每个女孩子都有自己的代表花。
探春的花名签是杏花。
“日边红杏倚云栽”,后面得注又说得此签者必得贵婿,令我不是很喜欢。
感觉像是说,做女儿的只有嫁个好人家才是正经的出头之法。
我倒是很欢喜三姑娘的库名“玫瑰花”。
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有刺,扎手,是美丽而“危险”的。
但这“危险”何尝不是探春对自己的保护,和尽一己之力对家人(包括生母赵姨娘)的维护呢?
再说探春掌管家事。
她是与王熙凤十分不同的,没有处处写在脸上的奉承,算计,以及“争强好胜”式的泼辣,她还是那个大家闺秀该有的样子,言语安静,性格和顺,只是事事都在心里清楚得很。
她不比王熙凤还为了一己私利,而是真正在为这个大家族的命运着想,是一位值得钦佩的改革者。
平儿评价她时说:“他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这是他尊重。
他撒个娇,太太也得让她一二分,二奶奶也不敢怎样,你们就这么大胆子小看他,可是鸡蛋往石头上碰。
”阿凤也说她:“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
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
”这些评价,既是在肯定探春的能力,又是在为她的“命不好”“生不逢时”感到惋惜。
但凡贾府最后还有些实的底子,又或者探春真是王夫人的女儿,大概都会比现在要好。
从判词的最后两句及画上的风筝来看,探春的结局都应该是远嫁海疆,从此与贾府断
了联系,单独一人,只能在梦里回望遥远的家乡。
而这个结局在第22回灯谜中早有映射。
探春当时的灯谜是: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谜底就是“断了线再也回不来”的风筝,可谓一语成谶。
脂砚斋在这里点评说:“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
悲哉。
伤哉。
”读到这里,我忽然觉得, 似乎不只是人们常说的元春的一生是和贾府的兴衰连在一起的,从某种程度上,探春也是。
或许这也是她为什么名一个“叹”字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