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初一历史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上好初一历史课
一、初中历史学科现状
1、各级地方和学校对历史学科不重视。
在中考中历史不占分值或分值很低,存在可有可无境地,教师与学生的热情大打折扣。
(云南文山中考数语外三科360分,物理80分,化学50分,体育50分,而历史只有10分;2006年我中考时数语外360分,物理化学各占70分,历史根本不占分值。
这样的分数分配极不合理,存在重理轻文现象。
在很多地方,历史一直是以“副科”的形象出现。
使得很多学生缺乏学历史的热情。
)
2、很多学校尤其是偏远学校历史教学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偏远地方历史专业教师缺少,多数情况下是由其他学科教师担任,专业性不足。
此外,历史学科由于是冷门,学习较枯燥,很多高校的历史专业学生有一部分是服从调剂过来的,对学历史缺少兴趣,导致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
3、历史教学手段单一,存在满堂灌现象,学生积极性难以调动,兴趣不高。
(很多教师沿用旧有的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导致上课枯燥乏味。
)
4、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难以完全兼顾。
受现实影响,不太注重历史的学习。
学与用脱节,归纳能力较差。
(学生的成绩有好也有差,反应能力不一,导致成绩不稳定。
并且由于中考分值过低,导致学生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多的学生会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数语外,物理化学上。
此外,大部分学生觉得历史很容易,死
记硬背,缺少思考,导致出现思考归纳题时不会做题,答非所问。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学科的境况可以用“不容乐观”四个字来形容。
二、初一学情
1、初一新生从小学来到初中,经过六年的学习,对于历史知识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
(初一新生所了解的历史大多是从语文、品德课本或者是电视上获得,对一些人物、事件比较熟悉,但可能不太深入。
)
2、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对于故事性较强的初中历史有一定的兴趣。
()
3、学生成绩不一,优等生和后进生学习主动性也不一样。
受认识水平的限制,易出现认知偏差,写错别字,钻牛角尖等现象。
(前面提到,学生的成绩不一,反应能力也不一样,有些学生会出现上课走神、东张西望现象。
同时,初一学生年纪较小,能力有限,他们所知道历史往往比较肤浅,容易出现混淆,可能会把道听途说或者是电视剧上的古装剧当成真正的历史。
)
三、如何上好历史课
1、第一节不必急于上课,先介绍历史学科,使学生对历史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初一学生的刚刚接触历史,对于其内容不是完全了解,所以最好设几个问题,激发下学生积极性。
)
(1)什么是历史?(通俗的来说,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地球的诞生、人类起源、事情的演变,包括你用的课本,了解的故事
都包含着历史,它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
)
(2)学历史有什么好处?(知道你不知道的,了解你想知道的,提升你的智慧,让你的学识更加丰富。
)
(3)怎样学好历史?(做好预习,多看,多思考。
)
初一历史讲的是中国古代史,那么中国古代那些朝代就需要掌握,如果朝代顺序混乱的话,不可能会学好。
可以说一下《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2、上课时声调要抑扬顿挫、起伏有度,语言尽量贴近生活,有幽默感,切勿照本宣科。
如:氏族社会,原始人群居
3、适当扩展,讲一些典故,增加趣味性与科普性。
有时可以让知道的学生来讲。
如:北京人头盖骨失踪之谜、烽火戏诸侯、宋襄公争霸、纸上谈兵
4、可以适当“卖弄才艺”,与其他学科相联系。
(可能有些历史教师不是专业教师,这时候可以发挥你的专业特长,如美术、音乐、地理等方面。
这样会使学生的认为你的学识丰富,对你的课程比较有兴趣。
但不要太过,否则容易造成拖堂或者离题。
)
5、创设情境,循循善诱。
多与学生相互交流,使学生融入其中。
(讲到某个事件时,尤其是人物故事时,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里面的某个人物,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上来看问题)
如:烽火戏诸侯(分封制)、车同轨、书同文(车子轮距不一会怎么样,文字不一样会有什么麻烦?)
6、讲到重点时,让学生在课本上勾画或者写上,加深学生的印象。
(这样学生会在复习时能及时找到重点。
)
讲到中国古代史,时间掌握必不可少。
尤其是世纪、年代这些,比如现在是19世纪,很多学生会以为指的是1900—1999这一时间段,实际上19世纪是1800—1899这一时期,如果教师不讲清楚的话,学生极容易出错。
还有“公元前”,大部分学生第一次接触,很多学生会与“公元后”混淆,误以为算法是一样的。
例如在西周那一课时,上面写“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当教师问道:第二年是哪一年时。
不少学生会脱口而出公元前772或772年。
实际上,公元前的算法是“前加后减”,周平王迁都洛邑是公元前770年,这些有必要和学生讲清楚。
如果学生好不清楚的话,可以画个数轴来表示,正数一侧表示公元后,负数那一侧表示公元前,负数越大表示它越小,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此外,西汉(公元前202—9年),既有公元前,又有公元后该如何算呢?也可以画数轴来表示,这样使学生容易明白,是用加法来算。
但是西汉的存在时间是202+9-1=210年,要明确公元前1年后是公元
1年,中间没有公元0年,所以相加会多一年。
7、道具辅助(有条件的话,可以拿一些模型,自己制作的工具,地图来,再结合课本内容来讲的话,学生的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若是教师去过一些相关地点,有当地买的相关纪念品的话会更好一些。
)
8、不要拖堂,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
(一堂课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去回味课本,留的他们看书的时间。
)
9、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必要时可以画图或做图表,帮助学生理清脉络。
(板书不要过于复杂,将重点标记在黑板上,有些可以缩短的可以缩短,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
四、教师自身
1、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摒弃历史是副科,学不学都一样的陈旧观念。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现在是网络时代,网上的内容繁杂,还有一些电视剧尤其是穿越剧的影响误导,导致一部分人会把不真实的东西信以为真。
造成思想上的混乱,“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教师要担起这个重任。
)
2、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备课。
3、多积累,发挥自身所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初中历史并不像高中历史那样深,即使不是专业教师也不要没底气,只要平时多加积累,发挥出自身的专业优势,二者相互结合,那样会事倍功半,出现自己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
4、跟上时代步伐,注意多媒体设备的运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教学的需要,有些教师还不会制作课件,使用多媒
体,在平常时应该多加练习,使每堂课更加生动)
5、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让学生记住历史是重要的,但是也要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通过设定情景、对此、逆向思考等方法培养学生思考力,通过不断的思考再结合自身所学,可以为他们的高中打下良好基础。
)
6、注意课后反思,及时总结。
(课后反思是必要的,没有一堂课是百分之百令自己满意的,新教师更要不断的总结与反思,通过查缺补漏,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才能把历史课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