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医患关系案例-word范文 (12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医患关系案例
篇一:医患关系案例
二、南昌第一医院“械斗门”事件
事件回放:8月23日上午9点55分左右,南昌市第一医院门口发生一起恶性
持械斗殴事件。
医院医务人员与护工队100多名,手腕扎了红布、佩戴保安防
爆头盔和身穿警用背心、手持铁棍和木棍,统一装备,与近100名病人家属发
生冲突,导致院方2人、患者家属13人不同程度受伤,四辆面包车被砸毁。
以下是描述的画面:
近百名患者家属和邻里在医院门前将聚集。
其中,部分人员手持鱼叉和铁棍准
备冲入医院内部,还有一部分人手持玻璃瓶在医院大门外准备。
此时,一名患
者家属从医院冲出,并大喊有人被袭击。
随即,近百名家属一齐从医院机动车
入口处冲入医院,但在前进了150米左右后,前方突然出现了一群不明身份的
打手,并向家属喷射白色烟雾状物体。
顿时,冲入的患者家属都被烟雾包围,
而从医院里冲出来的打手,趁机对家属人群进行殴打。
此时,刚冲入医院的近百名患者家属,被打手袭击后,都退回到医院门诊大楼前。
但身份不明的打手,仍四处追击家属人群,并开始打砸患者家属的车辆,
其中有四辆面包被砸毁。
双方都有人员在斗殴中受伤。
在患者家属被打散之后,打手还继续医院内搜捕“漏网之鱼”,随即便有好几名没有来得及逃脱的患者
家属被追,并当场被围殴。
这起械斗事件造成15人受伤,四辆面包受损。
医患纠纷引发如此大规模的械斗实在比较罕见。
点评:好一幅活生生的黑社会般的恶斗画面,以前也许只在电影中看过。
这起
恶性的医疗事件据说由医患纠纷所致,南昌第一医院雇佣打手,有组织有计划
提前做好“迎敌”准备。
医院不是医生救死扶伤的场所,而变成医生病人群斗
的战场,光天化日之下,却发生了一幕骇人听闻的持械打斗事件,这种恶劣行
为不但给医院带来极大的负面口碑,还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出现医疗纠纷不是寻求疏导,而是双方对峙组织武力打斗来解决,医院形似黑
社会,让病人心寒,医患关系更加恶化!
三、上海交大三院“医跑跑”事件
事件回放:8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外科大楼3楼手
术室突发火灾,一名正在接受截肢手术的全身麻醉病人身亡。
医院宣传科负责
人称,事发时手术室内至少有6名医护人员在场,发现隔壁房间起火后撤离;
手术台上的病人则因无法逃离不幸身亡。
据介绍,“医跑跑”事件中,在发现隔壁房间起火后,这几名医护人员完全有时
间将全麻病人挪到推车上带走。
可就是这个能给病人带来生命希望的举手之劳,竟然没有一个人想到要去做,导致病人死亡。
目前,这六名医护人员被停职调查,管消防的副院长撤职,院长被行政警告处分,事件发生后警方也介入此事调查。
点评:当一个病人把自己生命交到医生的手上,对医生来说,这本身既是一种
信任,更是一份生死契约。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这本身就是医生的职责所在。
上海“医跑跑”事件的发生,医生逃跑不但跑掉了医德,更跑掉了做人的底线。
有学者指出:“医跑跑”事件中的医生抛下病人不能止于道德宣判,还应加以
法律上的惩罚,病人家属有权以医疗事故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来起诉事件中的
医生。
求生是人的本能,面对危难,医生在病人面前紧急避险优先自保性命,而弃病
人生命于不顾,医生职业道德又体现在哪?但更希望这一事件带给医务人员的警示不仅是谴责,更应该是反思
四、深圳儿童医院“八毛门”事件
事件回放: 8月24日,出生没到一周的患儿在深圳儿童医院查出患了先天性
巨结肠,该院下达“病情告知书”,建议对降生仅6天的婴儿动造瘘手术。
8
月25日,患儿父亲陈先生带着孩子来到广州市儿童医院求医,该院医生开了8
毛钱的石蜡油后,孩子病情好转。
陈先生因此认为深圳儿童医院误诊硬要给孩
子做手术,并向媒体报料,引起“8毛钱治十万元的病”的讨论。
由于患儿再次大便排出困难,10月11日,陈先生带着患儿来到武汉同济医院
就诊,结肠钡灌片初步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并进行手术治疗康复。
患儿出院时,其父亲委托武汉同济医院向社会公布了他的一封感谢及致歉信,信中感谢
武汉同济医院治好了孩子的病,同时也向深圳儿童医院道歉。
点评:“八毛门”之所以引得舆论大哗,凸显了公众的医疗焦虑,是公众对误诊,过度医疗和乱收费等现象的强烈担心和不满。
误诊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医
院把小病说成大病,还有一些乱收费,相信不少人都深有体会。
信息的不对称、医生与病人缺乏有效的沟通,医患之间的矛盾激化,导致该事
件的发生。
因此,一方面应强化事前监管,从制度上防范医生过度医疗,根除
医生误诊的生存土壤;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第三方核对机制,当患者觉得被
误诊或过度医疗时,及时提供救济与帮助。
五、南海早产儿“被死亡”弃厕所事件
事件回放:早产儿的母亲刘冬梅怀孕期间一直在南海区红十字会医院进行检查,B超和彩超都显示孩子一切正常。
刘冬梅怀孕32周时感觉腹痛,经检查发现有
早产征兆,于是遵从医嘱于10月23日住院观察。
刘冬梅向记者回忆:25日白天,我疼了一整天,也打了一天的吊针。
10月26
日凌晨3点左右,我觉得这种痛不正常,并发现出血,就马上到处置室找医生。
值班的曹医生让我站着检查了一下,开了点药就让我回去。
过了一个多小时,
护士才给我用药。
用药之后更痛了,我老公就再去喊医生,医生听过胎心之后说,小孩子很快就要出来了,之后就出去拿药水。
我感觉孩子的头都出来了,
医生一看,说已经来不及了,然后让身边的两个护士处理,自己走出了病房,
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都是两个护士在接生。
产下孩子后没有听到孩子的哭声,刘冬梅着急地询问孩子的情况,接生的护士
告诉她,“你这样生下来的孩子当然是不行的了。
”刘冬梅顿时如遭晴天霹雳,“听胎心的时候孩子还是好好的,为什么一下子就没了呢?”她将噩耗告诉了丈夫,王海章一下子也懵了,在病房中大哭。
王海章说,他们按了2次铃,亲自去叫医生叫了5次,但都没有人理他们。
“听到孩子的死讯,我们起初都没有质疑,因为他们是医生。
”闻讯赶来的姐姐、姐夫坚持要看孩子一眼,他们才在妇产科处置室厕所的地板上见到用塑料
袋装着的孩子。
打开塑料袋的瞬间,姐姐王和平发现孩子的手脚在动,肚子一
上一下,鼻孔里有气泡冒出。
她立即喊医生施救,此时离孩子出生已过了半个
多小时。
经过一周的治疗,目前孩子的情况良好,没有呕吐等不适症状,只是CT检查显示脑部发育不良,但是孩子的家属十分担心孩子会留下后遗症,毕竟孩子出生
时窒息,又在冰冷的地板上呆了半个多小时才得到施救。
该事件致该医院对产
科主任、当班医生、护士做出停职处理,接受调查。
点评:医院是救死扶伤之地,但在这所医院发生了早产儿“被死亡”事件。
医
院不仅违规助产,而且轻率判断新生儿为“死婴”而将其弃于厕所。
若非家属
坚持要看一看孩子,后果不敢想象。
这样的医院还是医院吗?这样的医生还配当医生?在卫生局通报中指出,南海红会医院发生的这起严重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暴露出该院存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医务人员责任心缺失等等严重
问题。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从这起事件中认真吸取深刻教训,并引以为戒,切实做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卫生部强调,医疗机构及
其医务人员要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健全医患沟通制度,完善医患沟通内容,提高医务人员沟通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六、浙江医药“回扣门”事件
事件回放:今年8月1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黄卫东上吊自杀而引发众多媒体争相报道。
事件的起因为一名自称杭州海疆医药科技有限
公司业务员的网友,发帖曝光了该公司代理的依达拉奉注射液回扣问题。
这家
名为“海疆”的医药代理公司,代理销售的是依达拉奉注射液,各大医院的医生,每开一支,返还给医生的回扣高达20元至25元。
同时还曝光了1月份公
司统计发给医生的回扣详细清单,其中涉及浙医一院、浙医二院、淅江省人民
医院、杭州市中医院、宁波市二医院等共200多名医生,其中不少还是名医、
科主任和医院骨干,甚至宁波一名医生1月份的回扣统计数字高达32040元。
鉴于医药回扣的危害,浙江省卫生厅着手对事件进行调查,浙江省卫生厅厅长
杨敬说:“从目前查处的几起医药回扣案件来看,收受回扣人员手段多变,性
质恶劣,涉及面广,数额巨大,确实让我们震惊。
”
随着浙江省卫生系统开展医药回扣专项治理活动,1482家医疗单位实施了廉洁
从医承诺制,18.3万余名医务人员签订了廉洁从医承诺书,通过自查自纠主动
上交款项2800余万元。
该事件导致超百名医生被约谈,浙医一院急诊科主任涉
嫌药品回扣,“羞耻感对内心的冲击非常大”而导致自杀。
浙医二院副院长徐
少文因涉及金额巨大而被“带走”,正式被相关部门起诉。
点评:在国内,药品回扣从就没间断过。
回扣腐败现象蔓延不止,造成药价虚高,严重影响医务人员形象。
医药界业内人士提到更多的则是“以药养医”的
体制。
“只要这种体制不变,收取回扣就没法从根源上消失。
”一位在浙江从
事医疗工作十余年、深谙行业状况的医生告诉记者,加强医风医德教育、督促
医务人员自律固然重要,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应该从历史根源入手,解
决体制弊病。
财政对公共医疗的投入需要大幅度增加,提高医生的收入,打破
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局面等,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七、深圳北大医院天价药利润高达9137.5%
事件回放:11月1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播出了《招出来的高药价》,关注了一些地方的常用药品医院零售价和出厂价之间的巨大差价,记者
随机选取了20种药品,对它们的出厂价、中标价和医院的零售价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这些药品从出厂价到医院零售价之间的中间利润都超过了500%,最高
的一种名为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药品从出厂到医院中间利润甚至高达201X%以上。
而这些药品之所以能在医院卖出高价,中间环节形成这么高的利润,一
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药品招投标得过程中标价定的很离谱,指出最离谱的二种药,一个是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公司生产的2ML4毫克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出厂价为0.52元,中标价为16元,医院零售价为18.4元,中间利润超过3438%,另一种药品是山东方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2毫升20毫克
的盐酸奈福泮注射液,出厂价为0.32元,中标价为18.49元,医院零售价为21.26元,中间利润竟达6543%。
另外,记者携带央视曝光的天价药名单走访了包括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第
二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南山医院等数家知名三甲医院,以及三家社
区医院。
在三甲医院,记者发现了包括“注射用辅酶A”、“葡醛酸钠注射液”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在内的三种的药品,同一厂家同一规格之下,其价格
与央视曝光相比差距不大。
其中山东圣鲁制药生产的葡醛酸钠注射液,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