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实验室集约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O I :10.16791/j .c n k i .s j g
.2019.02.063㊀金融工程实验室集约化建设和可持续
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王加祥1,黄㊀刚2
(1.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㊀210023;
2.南京邮电大学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建设处,江苏南京㊀210023
)摘㊀要:金融工程实验室是培养金融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平台,是信息文科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在建设信息文科的背景下,建设一个符合金融人才培养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室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国内高校金融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现状,对实验室基础建设㊁人才队伍建设㊁高效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实践建议.
关键词:金融工程实验室;实验室建设;集约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 48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G4956(2019)02G0265G04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i n t e n s i v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f i n a n c i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l a b o r a t o r y
WA N GJ i a x i a n g 1,HU A N G G a n g
2
(1.S c h o o l o fE c o n o m i c s ,N a n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P o s t s a n dT e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N a n j i n g 2
10023,C h i n a ;2.O f f i c e o fA s s e t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L a b o r a t o r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N a n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P o s t s a n dT e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N a n j i n g 2
1002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f i n a n c i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l a b o r a t o r y i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p r a c t i c a l t e a c h i n gp l a t f o r mf o r t r a i n i n g f
i n a n c i a l t a l e n t s a n da ni m p o r t a n tb a s ef o r p r a c t i c a lt e a c h i n g o fi n f o r m a t i o nl i b e r a la r t s .U n d e r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 l i b e r a l a r t s ,i t i s p a r t i c u l a r l y i m p o r t a n t t ob u i l da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l a b o r a t o r y t h a tm e e t s t h en e e d so f f i n a n c i a l 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 .T h r o u g ht h ea n a l y s i so f t h e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f i n a n c i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l a b o r a t o r i e s i nd o m e s t i cc o l l e g e s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 ,t h i s p a p
e r p r o b e s i n t o t h e a s p e c t s o
f l a b o r a t o r y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a l e n t t e a m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e f f i c i e n t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 p u t s f o r w a r d s o m e p r a c t i c a l s u g g
e s t i o n s .K e y w o r d s :
f i n a n c i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l a b o r a t o r y ;l a b o r a t o r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t e n s i f i c a t i o n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收稿日期:2018G08G03㊀修改日期:2018G12G06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教教改课题(2017J S J G 444)
;教育部高教司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20160234023);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工作研究课题(2017X S G 04
)作者简介:王加祥(1980 ),男,江苏盐城,硕士,经济学院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及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
E Gm a i l :w j x @n j u p
t .e d u .c n ㊀㊀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以及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金融行业人才需求也随之增长,行业整体薪酬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对人才有很大的吸引力.金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的同时,对金融人才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复合型㊁创新型人才更受欢迎,各高校也开始注
重此类人才的培养,在金融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合计算
机㊁大数据等知识,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G2]
.金融工程是一个涉及金融理论㊁工程方法㊁数学工
具和编程实践的多学科领域[
3
].金融工程实验室作为金融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金融分析研究平台,是培养高质量金融人才和开展学科科研的重要基地.
金融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既要符合现代实验室规范,考虑实验室运行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可扩展性,也要注重与教学需求相结合,逐步完善.美国等金融强国的金融实验室建设较早,并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我国金融工程实验室建设起
I S S N1002G4956C N 11G2034/T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实㊀验㊀技㊀术㊀与㊀管㊀理E x p e r i m e n t a l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㊀㊀㊀㊀㊀㊀第36卷㊀第2期㊀2019年2月
V o l .36㊀N o .2㊀F e b .2019
步较晚,虽然部分高校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实验室硬件建设上的差距并不大,但在教学资源和高级金融人才队伍方面依然存在很大差距.
1㊀国内金融工程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金融人才需求的增长,国内许多高校开始设置金融工程专业,并配套建设金融实验室㊁金融工程实验室或金融统计实验室,但一些实验室的建设效果与其建设初衷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匹配,同其他文科类实验室一样,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4G5].
(1)建设定位不准确,缺乏科学论证.部分高校重视在金融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但由于缺乏经验,未从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需求角度充分考虑实验室建设需求,缺少充分的科学论证,也未考虑实验室的发展定位和可扩展性,直接照搬模仿知名高校的建设方案,但经费方面往往无法匹配,无法达到预期,或为了达到效果,盲目投入,甚至变成形象工程.
(2)受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教学资源匮乏.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与转型,以及 互联网+金融 时代的到来,培养与计算机技术㊁大数据分析技术相融合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势在必行.在部分以工科为主,文理科兼收的多学科共同发展的高校,也开设了金融工程专业,但学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往往会偏向于理工科类学科实验室,对于文经管类学科的实验室投入较少或者建议复用其他实验室.专业金融软件㊁金融数据库资源以及行业应用案例等资源的匮乏,对金融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和实验教学带来很大影响,不利于其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研发展,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3)师资队伍不强,缺乏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
部分高校在金融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完成后,仅用于专业课书本的教学大纲内容,忽视实验室管理和专业教师队伍的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导致实验室缺乏内涵,脱离初衷,缺乏科研核心团队,科研气氛不浓,导致其功能在实际教学和研究中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难以发挥实验室的整体优势,往往沦为摆设.没有稳定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再高级的实验室也只能是摆设.
(4)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效率不高.实验室发展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缺少专职实验室管理员,高水平的实验技术人员更少,且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往往没有严格的界限,容易造成工作职责不清,不利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是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不高,带来管理人力资源成本增加,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无法做到常态化开放.
2㊀金融工程实验室建设实践
2.1㊀实验室硬件基础建设
(1)优化设计,空间利用最大化.在金融工程实验室建设工作开始前,我们首先考虑实验室的空间布局设计,合理的空间布局能够最大化利用实验室空间.国内外高校的金融实验室在空间规模方面,一般设置40~70个座位,面积100~200m2.我校金融工程实验室的使用面积约为71m2,且接近正方形,我们设计了三种实验室空间布局,如图1所示,从左到右依次为格子间型㊁多边形㊁以及弧形设计,最终我们选择了多边形的空间布局方式,这种布局所具备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实验室空间,且不感觉拥挤,有利于人员疏散,可方便进行分组教学,也可用于翻转课堂使用.图2为实验室建成后的实景图.
图1㊀金融工程实验室空间布局
㊀㊀(2)合理安排,稳步推进建设进度.充分做好调研和询价工作,控制好建设时间和经费.摸底每个阶段的建设周期㊁设备招标及货期情况,使用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合理安排建设进度,稳步推进,对实验室
662实㊀验㊀技㊀术㊀与㊀管㊀理
图2㊀实验室实景图
建设的各项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了实验室的基础建设工作.
(3)智能化改造,提升管理水平.考虑到实验室的高效管理,我们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实验室建设中,尝试对金融实验室进行智能化改造,主要目的是将实验室安防监控㊁门禁㊁温湿度㊁空气质量㊁照明控制等进行统一管理,实时监控,尽可能减少安全隐患,提升实验室的安防和环境管理水平,尤其是对现场无人的时间段进行监控,一旦有异常情况,管理人员能第一时间通过手机远程了解实验室的实时状态,并作出判断,实现24h全天候监控.
2.2㊀实验室教学资源建设
金融实验室教学资源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教学大纲所安排的实验项目仅能满足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验证分析,与实际行业应用仍有很大差距.要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还需要有丰富的行业实践案例资源供学生实践训练,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行业前沿应用[6].
(1)与时俱进,紧跟行业发展前沿.金融工程实验室的实践教学及科研离不开金融仿真交易系统㊁量化交易系统等软件系统,以及用来分析研究的金融行业数据平台.国外众多大学和金融机构所采用的研究数据主要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开发的基于互联网的综合数据管理系统WR D S(W h a r t o nR e s e a r c h D a t aS e r v i c e s),该平台现已被学术界㊁政府机构㊁非营利性组织以及公司的用户广泛使用,平台可以整合C o m p u s t a t(标准普尔)㊁C R S P(芝加哥大学)㊁T F N(汤姆森金融数据库)㊁T A Q(纽约交易所)等多个著名数据库产品,同时还提供包括C B O E在内的10个公开数据库,其数据服务费也很高.近几年我国的部分重点高校和金融机构也逐步开始采用该数据平台作为研究对象.目前国内高校和机构使用的金融数据平台还有万得W i n d金融数据㊁国泰安C S MA R经济金融数据库等[7],我院金融工程实验室所采用的是国泰安的C S MA R数据库资源.
目前金融行业的业务发展已经离不开大数据技术,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对数据的分析挖掘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工作,常见应用场景包括精准营销㊁风控以及增值业务开发等方面[8G9].基于此,我们将大数据统计分析相关资源融入金融实验室的建设中来,通过专业间的相互融合,有效促进我院金融与应用统计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但目前与金融相关的大数据的实践教学资源并不多,需要实验室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搜集整理,并设计开发相关课程,这对实验室技术人员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2)积极探索,持续改进实验教学资源.实验室教学资源的建设,需要有大量经费的投入,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一方面,实验室积极探索和自建相关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发挥前瞻性的学科建设理念,打破传统模式,向学校申请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二级学院整合资源,学习国外一流大学,通过学校㊁企业以及社会捐赠的方式进行经费筹措,丰富实验教学资源,搭建一个可以面向社会的开放型综合平台,实现实验室可持续发展.
比如在北美有很多高校采用的是学生基金投资管理模式,由学生团队用真实的基金资金进行投资,并拿出部分投资盈利来奖励学生和补贴实验室的维护费用[10].显然我校目前还无法达到这一水平,因此我们需要探索一套切合实际的金融实验室的教学方法,尽可能为师生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金融实践学习环境.在不久的将来,探索成立我们自己的实验室基金项目,打造学生金融团队,利用好金融实验室平台,培养一流金融人才.
2.3㊀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
实验室发展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高水平的实验技术人员较少,且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往往没有严格的界限,造成工作职责不清㊁效率下降,不利于实验室工作发展.没有稳定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再高级的实验室也只能是摆设或者面子工程.这需要学校管理层在实验室人才队伍管理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经费配套,想方设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推动实验室人才队伍全面㊁健康㊁稳定发展[11],为推进学校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1)修内功,培养和提高现有师资队伍水平.改变惯性思维,坚决杜绝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思维,尝试推行 能进能出㊁能上能下 的用人制度,增加激励机制,从经费补助㊁奖励基金㊁岗位设置㊁岗位晋升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
762
王加祥,等:金融工程实验室集约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员定期参加专业培训,积极参与科研工作,鼓励创新,努力营造积极的科研氛围,壮大科研力量和科研实力,促进学科建设.
(2)补短板,引进社会企业高级人才.引进高级人才对学科发展和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提升作用,但高级人才的引进成本高,短期内难以实现.因此我们尝试采用与企业合作方式,聘请校外企业导师,一方面有利于弥补校内教师课堂教学短板,实现实践教学直接与社会需求接轨,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项目落地,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12G13].
3㊀探索实验室高效管理机制
实验室建设完成后,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运行管理工作,要实现金融工程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一个高效的管理机制与之配套,好的管理机制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1)安全管理.实验室管理首要任务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实验室安全一直是学校各级管理者高度重视的问题,并形成以学校㊁二级学院㊁实验室为责任主体的三级管理架构,将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具体责任人.通常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实施,首先,制定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㊁应急预案㊁实验室使用人员的操作规范及实验设备耗材管理细则等.其次,对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排查,建立严格的安全检查机制,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第三就是要做好实验室使用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防范人为因素导致的实验室安全事故.
这种模式在实验室管理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缺乏实时性,久而久之管理人员容易产生惯性管理思维,定期重复规定动作,缺乏管理创新,不利于实验室管理改革,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实验室高效管理的要求.将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引入到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利用技术手段对实验室安全和环境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已成为现代实验室管理的必然趋势[14].
(2)运维管理.文经管类实验室多数是由台式电脑㊁服务器及相关软件系统等构成,由于学科特点等因素,往往缺少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设备维护及软件更新不及时,实验室运行管理质量不高.此类实验室软硬件管理工作完全可以采用技术外包的方式,既可以解决人力资源问题,也可以得到更专业的维护效果,让现有实验室管理人员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实验室教学资源建设和科研工作.
(3)开放管理.实验室除了承担必要的课内实践教学任务,其对校内外的开放程度,充分体现实验室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信息管理平
台,整合校内外高质量实践教学资源,尤其是跨专业资
源的融合,增强内涵建设,满足学生自主实践学习需
求;开发在线预约系统,简化实验室申请流程,实现师
生远程自主预约,提高实验室利用率[15];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开展行业交流培训,打开眼界㊁寻找差距㊁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进优质企业资源,开展产学研项
目合作,打造优质金融科研平台,挖掘实验室可持续发
展的动能.
4㊀结语
金融工程实验室在培养金融应用人才以及科研创
新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是我校信息文科教学实
践的重要基地.目前金融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
作已初见成效,但仍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我们坚持
用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在实验室运行实践中不断总
结经验,求实创新,加强实验室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
寻求多元化校企合作,努力实现金融工程实验室的可
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广大师生,服务于我校教
学与科研发展,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金融应用型人才.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
[1]牛实华.根据新需求培养金融人才[N].金融时报,2017G8G14(012).
[2]史蓉晖,孙冬.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19):177G178.
[3]赵旭.地方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1):71G75.
[4]何一萍,刘希,吕立堂,等.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路径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5):15G18.
[5]闫贵荣.文科实验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信息化建设,2016(2):25,27.
[6]张双燕.高校文科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的创新探论[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3):93G95.
[7]于丽霞.金融数据库发展与评价[J].西部金融,2009(8):31G32.[8]盛瀚.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挑战[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5):117G122.
[9]赵建超.大数据背景下金融统计未来的发展方向[J].中国统计,2015(4):6G7.
[10]王晓磊,刘海宁,楚丹琪.北美高校金融实验室建设特点分析及借鉴[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3):274G277.
[11]孙强,杜冰清,江姣姣.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与人才队伍建设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3):245G247.
[12]王大星,张海永.金融工程实践环节建设和校企协同实训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5):256G259.
[13]赵卿.产学研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金融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经营与管理,2016(4):147G150.
[14]俞欢军,章薇,章兴棋,等.建立信息化平台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7):4G6,14.
[15]张宽朝,江海洋,郭宁,等.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开放运行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3):154G157.
862实㊀验㊀技㊀术㊀与㊀管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