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濡备綍镣孤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山亦似相人,点穴犹如点艾;一亳千里,一指万山。
若有生成之龙,必有生成之穴;
不拘单向双向,但看有情无情。
若有曲流之水,定有曲转之山;
何用九星八卦,只须顾内回头。
莫向无中寻有,须於有中寻无;
或前人著眼之未工,或造化留心以福善。
左掌右臂,缓急若冰炭之殊;
尊指无名,咫尺有云泥之异。
傍城借主者,取权於生气;
脱龙就局者,受制於朝迎。
大向小扦,小向大扦,不宜杂乱;
横来直受,直来横受,更看护缠。
须知移步换形,但取朝山証穴;
全凭眼力,斟酌高低;细用心机,参详向背。
内直外鉤,仅堪裁剪;内钩外直,枉费心机。
勿谓造化难明,观其动静可测;山本静,势求动处;水本动,妙在静中;静者池沼之停留,动者龙脉之退卸。
眾山止处是真穴,眾水聚处是明堂;堂中最喜聚窝,穴后须防仰瓦;更看前官后鬼,方知结实虚花。
山外拱而内逼者穴宜高,山势粗而形急者穴宜缓;高则群凶降伏,缓则四势和平。
山有恶形,当面来朝者祸速;
水如急势,登穴不见者祸迟;趋吉避凶,移湿就燥。
重重包裹红莲瓣,穴在花心;纷纷拱卫紫薇垣,尊居帝座。
前案若离杂,但求积水之池;后山若嵯峨,必作掛灯之穴。
截气脉於断未断之际,验祸福於正不正之间;若见藏牙缩爪,机不可测,妙不可言;更有异穴怪形,我之所取,人之所弃。
石骨过江河,无形无影;平地起培塿,一东一西;当如沙裡拣金,定要水来界脉。
平洋穴须斟酌,不宜掘地及泉;
峻峭山要消详,务要登高作穴。
穴裡风须迴避,莫教割耳吹胸;
面前水要之玄,最怕衝心射胁。
土山石穴,温润為奇;土穴石山,嵯峨不吉。
单山亦可取用,四面定要关拦;
若还独立无依,切忌当头下穴。
风吹水劫,是谓不知其所裁;
左旷右空,非徒以益而有损。
石骨入相,不怕崎嶇;土脉连行,何妨断绝;但嫌粗恶,贵得方圆。
过峡若值风摇,作穴定知力浅。
穴前折水,依法循绳;图上观形,随机应变。
穴太高而易发,花先发而早凋;高低得宜,福祚立见。
虽曰山好则脉好,岂知形真则穴真。
枕龙鼻者,恐伤於唇;点龟肩者,恐伤於壳。
出草蛇以耳听蛉,出峡龟以眼顾儿;举一隅而反三隅,触一类而长万类.
风水论穴,亦属譬喻:盖犹人身之穴,取义至精。
选穴方法谓穴法,须总体权衡龙法、砂法、水法,故有谓:穴者,山水相交,阴阳融凝,情之所钟处也。
就穴法而论,穴的选择,关键在于“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
即内气萌生,言穴暖而生万物也,外气成形,言山川融结而成形象也。
生气萌于内,形象成于外,实相乘也。
就是说:城市或其它建筑物选址的落脚点,应在龙、砂、水重重关拦,内敛向心的围合中。
这种格局,即今之所谓场所,一方面能倚周围山川拱抱,以阻御风砂,迎纳阳光,阴阳和合,形成良好生态小气侯,另一方面,龙、砂、水种种景观意象,皆钟情在穴中,赋予人最丰富的感受,得到游目骋怀的心性寄抱。
所谓穴不虚立,必有所倚,以龙证穴,以砂证穴,以水证穴,因形拟穴,全其天工,依其环护,务全其自然之势,期无违于环护之妙而止耳,乃至“如画工丹青妙手,须是几处浓,几处淡,彼此掩映,方成佳景”等等,皆说明穴的选择,实际应是山水的选择,即龙、砂、水选择的综合权衡。
以人身之穴比喻:穴本含点的意义,再引伸为龙脉
止聚、砂山缠护、川溆潆回,冲阳和阴,土厚水深,郁草茂林之一区,所以穴法又称此大格局“区穴”,更常以明堂、堂局诸语代称,又取义穴为区穴、明堂、堂局的核心。
即:明则取义于照临而忌塞,堂则取义中正忌偏。
风水明堂朝向,即前朱雀起舞,后有玄武垂头,左有青龙蜿蜒,右有白虎驯俯,形来势止,前亲后倚,宾主相登,左右相称的围合格局的朝向。
权衡四面山水格局,即龙、砂、水格局,择定明堂及穴位,裁成南向为正、居中为尊、四至山水环抱有情的种种意象,尚有赖风水选择“山向”,即组织明堂的纵轴线,后对来龙,前向案山。
山向选择最重朝案,尤其是秀应之山,以秀应之砂在左,则穴宜向左,秀应之砂在右,则穴宜向右,必以近案有情为主。
以前后照应的纵轴线为准并左右权衡,俾使左崇而右实,右胜而左殷。
即左右虚实相称,再组织横轴线得十字相交,谓天心十道处,乃为穴位所在。
以穴法而论,定山向及穴位后,尚须开挖验土之探井,在天十道之处或穴位上所挖者,概称金井。
相穴之土以定穴之吉凶、优劣、好坏。
地理传统所说:寻龙容易点穴难。
又说:三年寻龙十年点穴。
又说:龙若真时穴便真,龙如不真少真穴。
杨公祖师说:有龙无穴不葬,一:穴形非百物形象之形,而取四象窝,钳,乳,突之形.。
二:穴星,非九星之星,而取张子微五星;金,木,水,火,土之星.三:穴证,则致辨粗,恶,峻,拥,肿,虚,损,之堵凶.观其凶,究其形,审其证,察其忌,则山龙之性情,融结之真伪,自不能遁,.而仁者;孝子欲卜宅,与葬亲获吉兆,以定其亲者,而获其福。
龙之结穴必停聚而止,所谓止者;亭者,其砂水环绕相聚,而不欲散的,结穴必为龙之落脉处,首详行龙之气度,何龙过峡?如何挺身转翅?如何束气开顶?立于束气顶处,看四砂如何过脉缠护?砂峰折起伏,或落于三吉之位,或六秀之方,再看龙虎之左环右抱,而形成之明堂,穴必中分其局,然后细察其他,以高低左右前后适当其处而定穴。
论贵穴;必自然带有旗鼓,左印,右笔,护卫,天马,贵人,仓库,三吉六秀,青龙又护龙,白虎又护虎,明堂水归,案砂出贵人等。
水从贪狼,武曲,或巨门,辅弼水来过堂。
从破军而出,即在龙虎砂之内,小明堂之间下罗经,用线字看在外盘哪一字上,看龙从何字入首,是生,旺,死,绝龙或先天卦龙,或后天卦龙,先定了局,再参考拨砂(消砂纳水)座向。
(正穴之土色特征):依地母卦纳甲之法,判定土色之吉凶,而土色以红黄为上吉。
青白色次之,青黑色又次之,惟大吉多特具五色土而上吉。
世人以黑色土最差,依先贤考究土意全为黑色者不葬为佳。
然学者须知,土色只为是否获得正穴之特征,并不能决定龙穴之优劣,及富贵之大小,完全决定于来龙之等级。
所以不可计较于任何一种颜色,福地福人居,真龙穴的其土色均上上之选。
故不必太顾虑。
兹将在穴场测得阴或阳何种龙入首,其土之颜色以供参考:(乾来龙:穴土必黄)。
(巽来龙:穴土必黄)。
(兑来龙:穴土必白)。
(坎来龙:穴土必黑白)。
(离来龙:穴土必黑)。
(艮来龙:穴土必青)。
(震来龙:穴土必红)。
(坤来龙:穴土必青黄)。
以上之来龙,其纳甲同论,穴的土质喜细而坚,光彩鲜明而不泽,土之气带有芝兰香味者为上吉贵穴。
——(穴之五不葬)一:气以生和,‘童山不可葬’(不生草木之山)。
二;气因形来,‘断山不可葬’(崩陷凿断,则气脉不能续)。
三:气因土气:‘石山不可葬’(惟崖岩焦黑,青板顽硬者)。
四:气以形止,‘过山不可葬’,(气因势而止,穴因形而结称过山)。
五:气以龙会,‘独山不可葬’(独立之山,全无依靠,风吹气散)。
(穴之六戒)一:莫寻去水地,立见败家计!二:休寻剑背龙,杀师在其中!三:忌怕凹风吹,决定人丁绝!四:最嫌无案山,衣食必艰难!五:坐怕明堂缺,决定败家业!六:偏嫌龙虎飞,人口两分离!。
(穴有十忌)一:忌后头不来。
二:忌前面不开。
三:忌乾水反弓。
四:忌凹风扫穴。
五:忌龙虎直去。
六:忌直谢冲横。
七:忌淋头割脚。
八:忌白虎回头。
九:忌龙虎相关。
十:忌水口不关。
穴有十不向:一:不向流水直去。
二:不向万丈高山。
三:不向青黑赤石。
四:不向白虎过堂。
五:不向斜飞破碎。
六:不向外砂无案。
七:不向面前逼窄。
八:不向山凹崩缺。
九:不向大山高庄。
十:不向山飞水走。
...
夫穴造化之所秘也。
何谓秘?方丈之土,蕴神妙不测之功,匪人不授,安得不得乎。
故穴当结时,则必变焉。
突然而为高耸,陡然而为低平,方东行而俄西倾,正北去而忽南向,或闪或亥,或倚可斜,或逞奇而岩石碐磳,或示弱而岗阜拓落,或抛踪而临田,或坐立而背水,使人骇神眩目,莫测其机,穴之变而秘不可尽言也。
亦有变之不觉,平平易易,不奇不怪而福力甚大者,必其理到气足,如盛德大人,圭角不露,中含至和,又穴之至高也。
虽曰变矣,
然贯乎一脉之来,而处乎至中之地,乃其常而不变者焉。
何以言贯?山之支脉绉然,而个之一贯顶而行,顶如珠,脉如贯,顶非脉,贯则乱,贯不于顶,非贯也。
何以言中,如人之心岂非人身至中之处,山穴,即人之心也,亦必居中。
盖心具精气神,即穴中之生气也。
观其出脉,如菜之苔,直贯乎根,其结穴如花之必,正接乎蒂,何尝因变而少偏乎,菜叶护台,花瓣护心,则生气不伤,而生生之道不穷。
苟能循其贯而求其中,则变可达而秘不能秘矣。
寻穴之法,必近观细嫩之顶,详认结咽之形,有结咽而顶方真,顶真然后察其化生之脑,审其泻脉之路,脑下三叉,混沌隐微,此个字之中,成功之所也。
毬檐天心十道、金鱼水、蝉翼砂等语,皆指此处言之,又当以窝突饥饱覆掌、仰掌之类,求其阴阳交度焉。
如窝取其突,突取其窝,饥取其饱,饱取其饥,乃阴来阳受,阳来阴受之诀,千古不可易也。
穴情万状,察识甚难,示法不易,古人论穴法最多,如刘江东《三十六穴法》,厉伯韶《万金砂》,司马陀头《达僧问答》,谢子敬《天机一寸金》,及《三宝经》、《十二倒杖》并立标准法,《二十四葬》之类,各自为法,而理则同,子敬尤为穷穴之变,但不若以顶与脉、砂与水,滚同发明,俾初学易入其书,皆当熟习,而验之于山水,善用其意,贵活法而不可泥也。
论穴补
点穴之法,如针炙焉。
当详其生气而下之,深不可伤骨,浅不可失气,高不可破圆,低不可脱脉,如人之炙病,先察脉络,后察气候,量其肥瘦而治,则病易痊矣。
反是不免伤人也。
扦地之穴亦然。
详山之形状,察其高低、饥饱,脉情缓急、入首龙气、四金之势,合而运之,不可概施,又不可失经络而自用以误人也。
凡脉有脊落者为阴,有窝出者为阳,阴结看胎如鸡心鱼泡悬乳,皆其正出顺脉也。
宜就毬檐扦之,如转皮胃囱流剑,是其侧出逆脉也,宜架折扦倚粘也。
阳结看窝,如掌心开口全角,皆其正出顺脉也,宜就毬檐扦之,如匾大皮刀转折,是其侧出逆脉也,宜架折扦倚撞也。
凑入休伤脑,拖出忌溜牙,细看小明堂虾须界水,明杨公十二倒杖、盖粘倚撞斩截钓坠之法,分大小八字,然后以手中杖放葬口之中,上对毬檐后乐,串定大小八字,下对合襟前案,便是坐向也。
善学者融会其理于形体法度之外,则得矣。
论逆势
山水之会,前人论颇详明,而逆字之义,实未透露,所谓有人识得颠倒颠,便是大罗仙。
颠倒颠者,逆也。
世之论风水者,每不以为然,有逆之论固是,而山水岂能皆逆,若拘地难求矣。
盖山与水常并行,东则俱东,西则俱西,逆何由生,是不然,山水虽并行顺矣,乃至结地,则山回水转,山东聚,水却西走,山西趋,水却东走。
此山水交相逆也。
逆则福力远,风水之逆,亦有大小之分,砂逆力轻,龙逆力重,逆则其情专一无二,逆愈深,则骨节筋脉愈有力,边顺边逆又不若两边皆与水逆力尤重也。
或曰边逆者已难,如何得两边俱逆,答曰:龙跌断过水,则两边俱逆矣。
龙来处,首也。
当在上流而反居下,节节枝脚逆流,为穴关锁把截之用。
龙去处,尾也。
当在下流而反居上,却翻身逆转为应为用。
地理之妙于逆也,不亦深乎!山水有大转旋,有小转旋,若八闽两浙省基是其概也。
一转不啻数百里,其余龙之转旋,或百十里,或十数里,有下水界送上堂,会合而去便是逆。
经云“东畔水又归东去”,是也。
人行其间,譬如磨上之蚁,磨动蚁不知,岂识转之左右。
今术士之于风水,一二十里之转旋,尚懵然不知,况百里之外乎?误人误己,可惜矣!
寻穴秘术
点穴先寻穴证,凡真龙结穴处,必有明显之佐证,在穴前者则为朝山美,明堂正水势旺,三者当推朝山为最要,穴前之山叫朝,以近案在情为主,朝山高则穴宜高,朝山低则穴宜低,朝山近恐被凌压,穴宜上聚,朝山低恐防气散,宜就下沙寻穴,明堂有小中大之别,小明堂在圆晕下,若见平正可容入倒卧者,方是真穴,中明堂在龙虎之间,要取其交会,大明堂在案山前,立穴要同融聚处水势凡有真龙结穴处,必有潮源水合聚交会,以上为穴前之佐证,在穴后者要乐山峙鬼撑,龙虎有情拱来,,在穴下者,唇齿要平正,在四旁者,要十道全,界水分明,以下为真龙的穴之佐证,苟能于此明辩而审察之,点穴必无错误矣,至于穴忌,
只在形气之间,盖看地取形势,葬者乘生气,气囿于形,故点穴必先因形察,则穴之十五忌自能晓然矣,何谓十五忌,即粗恶、峻急、单寒、臃肿,凹凸、笑露、瘦削、破面、虚耗、疙头、散漫、尖细、幽冷、荡软、顽硬、等是也,要而言之,十五忌皆就形论气,所当注意者来龙有高山平地之分,看法因之各异,十五忌泰半属诸高山推幽冷、散漫。
荡软等,平洋之地居多,总之不论高山平地,苟犯一忌,即为绝地,误用之,轻则主贫贱,重则人丁减绝。
祸患百端,可不慎乎。
点穴
刘伯温在点葬鞭山后感触地说:“我爱鞭山二十年,鞭山对我默无言,今朝始悟鞭山趣,贵穴从来不易扦。
”“三年寻龙,十年点穴,一年学得寻龙,十年学不得点穴”。
可想而知,点穴功夫是整个风水学之精华;也是最困难,最核心的科目;也是峦头功失最后验收的最佳裁判,但是只要勤用心思考,勤行山头,细心观察穴场形势,忠于和酷爱风水这门学问,点穴的功夫是可以掌握的,只要我们有决心……。
“我爱青山年复年,青山感动献真言,今朝始悟青山趣,贵穴不负有心勘”。
一、定穴法
点穴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穴场,二是穴位。
“穴”古意为土室,是人类防风避雨的地方,所以点穴的核心就是寻找藏风聚气的地方。
(一)穴场
穴场是穴位的外围。
穴是核,穴场是保护层,是肉是皮,穴位最大为2平方米,而穴场就大得多了,构成穴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来龙要生动,活泼;
2、要有峰腰鹤膝(束气的地方);
3、穴星要完美,秀丽;
4、要选择在有龙气的地方定穴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龙气到的地方,最美也是假的“穴下若无真气脉,面前空有万重山”。
5、站在穴星顶上眺望四面八方,好象一座城堡一样,层层护卫,层层关键,藏风聚气,固若金汤,古人叫回应,A初落山祖近山来,局势必须宽,B腰落余技作城郭,吉气族斯泊分落后龙擘脉去,贯穿还可取,D脉落曲曲尽是龙,气势最豪雄。
也即是初落穴的后面,环抱穴位,未落位于穴位前(龙虎砂外),分落位于穴左右,山近祖山落脉,环抱穴位,腰落环抱在末落的外围,还有认好四势;(1)详前观后,防空旷面吹胸劫背:(2)观左盼右,忌凹缺面割耳射肓。
站在穴星顶上,眺望四周,前面平整开阔,锅钳,有九曲水,玉带水流过,或水聚的地方,有龙虎砂护卫,有斜坡由穴星一直延伸到水边附近,穴位就在这一斜线上,在穴星的斜坡上,不能点在顶部(怪穴除外)。
(二)穴位
1、太极定穴法
站在外围看,发现有一个园晕,隐隐约约,仿仿佛佛,粗看有形,细看无影,远看似有近看似无,侧看则露,正看模糊。
这就是我们所寻找的真穴。
(1)太极晕的上部,有半月型的形状,有分水道向左右分流左右分水,向下部中间流去,叫做合口,而且合一般对正穴位的中线。
(2)太极动而生阳,园晕肥起为阳。
中心突起,故为动中之静,即窝中有泡,窟中突起的地就是穴位,开莹时宜浅不宜深。
(3)太极静而生阴、园晕瘦陷为`阴,中心有窟,故为静中之动,即泡中有窝,突中有窟的地方就是穴位,开莹时宜深不宜浅。
2、两仪定穴法
两仪就是阴阳,地理以山为阴,水为阳,阴阳之中又有阴阳,龙行龙的阴阳,穴有穴的阴阳。
两仪定穴的形状基本上和太极晕相似,不同的是,在太极晕中间有上半部瘦,下半部肥,或上半部肥,下半部瘦。
左半部瘦,,右半部肥,或左半部肥,右半部瘦,瘦而下陷为阴;肥而突起为阳,在点穴前先把太极晕周围的草木除去,才能分出肥瘦和凹凸;一半肥,一半瘦,一边凹,一边凸,这是阴阳二气交媾的地方,天地交媾,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即是阴阳之道,所以我们在定穴位时,一定要定在阴阳交合的合缝线的中点上,才为正确,偏左偏右,都不能化生。
3、三势定穴法
三势就根椐人的立、坐、睡三种姿势演变过来的,所以在穴场确定之后,穴星高大时,就特别注意,观察穴星的形态,是站,是坐,还是睡,观察错了就全盘皆错。
立势:山势如人站立,头俯身耸,气往上浮,这时出脉,结峻忿,左右低下,穴宜取低处而点。
6、加减定穴法
加减定穴法,主要针对左单堤和右单堤而言,而且必须有左、右水过堂,收左右砂水到堂顾穴。
如右单堤右山先到,虎抱龙,穴向右,枕左加龙减虎,水要从左来往右去,过堂,右山逆水,方合局。
7、聚散定穴法
气聚则吉,气散则凶。
所以点穴一定要选聚气的地方点,但聚散有三种,一是大局之聚散;二是穴场之聚散。
首先选取大局聚气,这样从山团聚,众水相汇,罗城周密,风气融结,不隐不跌。
其次选取穴场聚气的地方,观穴星周围,龙气所到的地方,有否窝面,或垂乳,开口,或吐后,或钳,或泡,四山拥从,有这些地方点穴,才是气聚之处。
还有真气融结,必有界水分明,上有分,下有合,前有应,后有乐,明堂之水自然来会,或湖泊,或池沼,或溪涧,或田源,不是融注,定得特朗。
但真气聚处,明堂决不宽旷,若明堂旷,局势大,必须穴前有内堂,或低田,或小水,或灵泉,或池湖注聚,才是真气融聚的地方。
如果阴堂宽阔必须有阴州关栏束住内气,而元辰之水聚于明堂,外水或远湖,或横带,如此明堂宽阔无过无妨。
8、向背定穴法
向背定穴法主要看穴位周围的山形是否对我有情,向我者为有情,有情则吉,背我为无情,无情则凶。
所以点穴时一定注意,宾主是否对我有情,向我他顾和往外之态,水城抱身无斜走,堂气归聚无倾泻,毯褥铺展无徒峻等等,这样才是气聚融结,和山水之情相向也。
所以古云“一个山头下十坟,一坟富贵九坟贫,共山共向共流水,只看穴情零点不真”就是这个道理。
9、耳角定穴法
枕龙耳角定穴法,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看有没有夹耳峰,夹耳峰在穴后的左右两旁,主要起挡风的作用,所以定穴位时,不要随便的移上、移下,就选在夹耳相对,藏风聚气最佳的地方,也就是说:安龙头枕龙耳隐而不露,两畔取用耳烁照穴,穴即在翼厚的地方安龙头、枕龙角,角耳之下,随山之大小,依十分之一比例,取其相对称。
古人云:安龙尜枕龙耳,隐而不露而不隐穴当划,左右乐山不照穴,扦之定主家消乐。
所以这种方式也是以藏风聚气不露为准则。
二、多角证穴法
证穴,就是用一定的办法和物证,来证实你所点的穴是真的还是假的。
我们平常所用的证穴方法有朝山、明堂、水势,乐山、鬼星、龙虎、缠护、唇毯等八种方法。
(一)朝山证穴
当你确定穴位的位置时,站在确定的地方:(1)看对面的案山是否符合高不过眉,低不过胸的距离;(2)取近案为准(3)案山是否有情,有情的标准是水城必美,后乐必对,四围必无缺陷,不必考虑外洋、“外洋千重,不如近一案”
(二)明堂证穴法
对明堂的要求,必须完整、开朗、窝钳、洁净、团聚,若明堂皇不正,不聚而倾泻,则真气不融结,纵有美穴亦湎弃置。
小明堂:于圆晕下最为紧要,要平正,可容人侧卧,则真穴居此,不可左右上下,如误扦则为凶穴。
中明堂:在龙虎里,立穴要使其交会否则失纳顺畅之机。
大明堂:“在案山内,立穴要向融聚处为真,否则立穴不真。
(三)水势证穴法
山属阴,水属阳,砂交水会真气才能融结,所以”得水为上“,杨公说”未看山先看水,凡有真龙和正穴,必有潮源水合聚,山随水走曲抱湾湾,有穴分明在此间“。
所以我们登山点穴一定要看水势,如水聚于左堂,或水城弓抱在左边,则穴一定在左边,若水势聚右堂,或水城弓抱右边,那穴位一定在右边。
若正中水潮,或正中溶注,或正中水城围抱有情,则穴位居中,若潮源远,明堂宽,穴宜高,或元辰长,局势顺,则穴宜低,此是水势走穴之大法。
(四)乐山证穴法
所谓乐山,就是穴星后面左右的山,他起着挡风的作用,所以有无乐山则穴真不真的说法,如果贴穴的乐山,成星体,如屏、如帐、如华盖、三合、玉枕、帘幕、覆钟、顿鼓等形状者,穴是非常贵的,但是乐山不能太高大雄耸,有欺压之势,嵯峨可怕之感,有此,当避开立穴,要切记,犯之必主凶败。
枕乐山之法如下;乐山在左,则穴在左。
乐山右,则穴居右。
乐山在中,穴居中。
如左右俱枕乐山。
可能结双穴,或结一穴居中,乐山近则依近,短则取长,少则枕多,以乐而推,一定不易。
如果乐山高大压穴,就左山压穴,则穴居右,右山压穴,则穴居左,前山压穴,则穴归后,后山压穴,则穴居前,四周山背均平,穴居中心。
(五)鬼星证穴法
其实鬼星和乐山,没有多大的区别,在形态上区别鬼星尖些,乐山园些都是穴星后面左右,与乐山相互对照,显映。
横落偏斜之穴,穴后一定要有鬼星,直来撞背结穴的,不必要论鬼,以鬼证穴的法则如下:
鬼在此止,穴在此住,鬼在此生,穴在彼处。
立穴不能有误差,否则鬼夺去气,穴不能收,则为失穴。
主败祸立至,所以鬼高,穴也高,鬼低穴也低,鬼出左,穴居左,鬼在右,穴居右,鬼不可太长,太长,则夺我之真气。
(六)龙虎证穴法
龙虎证穴法,主要是讲龙虎的护从,曲手之好坏。
强弱与美恶,龙强从龙,虎强从虎,这是定穴之大法;还有龙山逆水,则穴依龙,虎山逆水则穴依虎,左单提,则穴挨左,右单提则穴右,龙虎山高,穴亦高。
龙虎山低,穴亦低,龙山有情,穴在左,虎山有情,穴在右。
龙虎皆有情,不高不低,穴居中,龙山欺穴避其龙而依虎,虎山欺穴避其虎而依龙,龙山先到,则收龙,虎山先到,则收虎,无龙要水绕左宫,无虎要水绕右畔。
(七)缠护证穴法
缠护比喻贵人和侍卫的关系,既然是侍卫,就不可随便离开主人,也不敢近迫主人之身,所以守护在此。
穴也在此。
立缠在此,其穴在此,实质上是指护送之砂,多少和有情,无情,护送之砂多且弯抱有情,送短,穴在内,送长,穴在尽,送偏,穴亦偏,送尽穴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