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8.2 整式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案_2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8.2.3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多项式乘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多项式乘法法则;灵活运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

过程与分析目标:经历探索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与转化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与他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多项式乘法的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多项式乘法的法则,注意多项式乘法的运算中“漏项”、“符号”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 教师引导学业生复习单项式×多项式运算法则
整式的乘法实际上就是
单项式×单项式 单项式×多项式
多项式×多项式
组织讨论:如图,计算此长方形的面积有几种方法?
如何计算?小组讨论,你从计算中发现了什么?
由于(m +n )(a +b )和(ma +mb +na +nb )表示同一个量,故有
即有(m +n )(a +b )=ma +mb +na +nb
二、 探索法则与应用。

根据乘法分配律,我们也能得到下面等式:
(m +n )(a +b )=ma +mb +na +nb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并板书法则。

让学生体会法则的理论依据: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三、 例题讲解巩固练习
1、计算下列各题
(1)(x+2)(x+3) (2)(a -4)(a +1)
(3)⎪⎭⎫ ⎝⎛+⎪⎭⎫ ⎝⎛-3121y y (4)()⎪⎭⎫ ⎝
⎛-+43642x x (5)(m+3n )(m-3n) (6)()2
2+x
2、某零件如图所示,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

练习点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可选择其中几题,分析并板书示范,其余几题,可由学生独立完成。

在讲解、练习过程中,提醒学生法则的灵活、正确应用,注意符号,不要漏乘。

注意:一定要用第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依次去乘第二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计算时要注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的符号。

四、作业布置:教材80页习题14.2中第5、6、7题。

五、课堂总结
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习过程等的自我评价。

主要针对以下方面:
1、多项式×多项式
2、整式的乘法
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遍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不要漏乘。

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两个多项式相乘展开后的项数应是这两个多项式项数之积。

\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丁敏
本着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原则,现对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这既是对
过去数学教学工作的回顾、总结和评价,同时也是为了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

对失败的作法加以分析和改进,以提高今后的教学水平。

下面谈谈自己在本学期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与思考,权当教学工作总结吧。

一、端正态度,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标准》,坚定不移的实施新课
程改革,钻研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做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认真对待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教材内容、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澄清底子,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开学之初,我首先对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进行了分析,把试卷中暴露出的问题进
行归类,作好记录,并在新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重新定位,制定七年级下册的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普遍基础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我对学生按成绩的发展潜力进行分类,再按照
成绩好、中、差的方式分配互助学习小组。

要求成绩好的学生对中等生和后进生进行适当的辅导,以优带良,以优促后。

对于部分有能力但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另行造册,拟定矫正措施。

三、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营造一种
轻松的、积极的、向上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所以在课前的准备中,我都会考虑到如何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根据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生活问题、数学趣题,搜集了一些数学家的故事,通过
形式多样化的趣味情境导入,调起了学生的胃口,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听课的积极性,促进探究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知识掌握的牢固性,培养了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搞好分层指导,加强课后辅导。

俗话说,“五个手指三长两短”。

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基础都是不一样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
实。

因此在教学中我很注意给不同类型学生施加不同的压力,给他们分配不同的目标任务。

对于优等生主要是加大训练的难度,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对中等生则主要是提供不同的题型,适当增加难度,训练他们的思维,拓展他们的见识,以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技巧。

对于后进生,我主要是对他们进行基础知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五、反思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虽然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我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解
决中下学生的解题能力上突破不大;其次是在提高中等生解难题的能力上效果并没达到预期目标,结果造成期末考试的合格率进步甚微;三是少数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没有真正调动起来,造成低分率较高,影响了班级人均分;四是在对试卷分析时并没有针对部分较难的题型进行多
重练习,造成考试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丢分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