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问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1、~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南北?意义是什么?~~~
答: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经过南北朝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为统一提供了条件。
③隋文帝的文治武功使隋朝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迅速增加。
陈朝的统治腐败无能,力量衰弱。
(为什么不是陈朝灭隋朝)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大运河为什么在隋朝开通?~~~
答:1、国家的统一以及隋文帝时期奠定的物质基础,为开凿大运河创造了条件。
2、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为巩固统一,需要加强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尤其是沟通南北交通。
3、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大运河在隋朝是开通的主要原因。
3、~大运河的地位如何?有什么作用(如何评价)?~~~ ~~
答: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大运河不仅长度居世界第一,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宽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
他的修建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千百年来,大运河享誉世界。
大运河的开通,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
另外,大运河的开通,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4、~隋朝为什么要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答:科举制创立前(魏晋以来),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
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这样就扩大了选官范围,选官权力也就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5、隋文帝开皇之治出现的原因?
答:
(1)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
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价值人才;
(2)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
(3)他提倡节俭。
6、唐太宗实现贞观之治的措施?
答:(1)政治上: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改革三省六部)
(2)经济上: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农民用实物代替徭役)
(3)法律上:简法轻刑,修订法律;(《贞观律》)
(4)教育上: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国子学、太学)
(5)民族关系: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天可汗)
7、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
建立背景:都是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政权特点:都采取新的措施来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3)存在时间:都很短暂,二世而亡;
(4)灭亡原因:都因为统治者的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
(5)大型工程:都修筑了大型工程,长城和大运河;
(6)历史地位: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灭亡教训为后来的统治
者借鉴,出现封建社会的盛世。
不同点:
(1)取得政权的方式不同:秦先继承王位后统一天下;隋先是外
戚夺权,后统一南北。
(2)时代作用不同:秦统一时中国属于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
故秦的统一加强和巩固了封建制度;隋统一时,中国属于封建社会
走向繁荣时期,故隋的统一为封建社会的全盛大下了基础。
(3)开国皇帝治国重点不同:秦始皇较注重政治,巩固政权;隋
文帝较注重经济,恢复进经济发展。
(4)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不同:秦“焚书坑儒”;随时行科举制,
笼络人才。
8、唐朝采取那些方式来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答:经济文化交流、册封、联姻、直接管理
9、唐朝的开放政策:
答:原因: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具有先进的政治制度、安定的社会环境、繁荣的经济、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对周边国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表现:选官制度开放、民族政策开放、对外交往开放、文学艺术开放。
10、唐朝诗人说:“尽到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船
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课
本p3)
答:同意:其理由是大运河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
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还惠到今天。
不同意:可从开凿大运
河的耗费及隋炀帝下江都时所体现的暴政,结合隋的速亡来阐述。
11、谈谈你对“玄武门之变”的看法。
(p6)
答:一方面,要注意“玄武门之变”是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另一方面,从历史影响来看,应持肯定的态度。
李世民非凡的军
事才能和杰出的政治才干,说明他是人心所向的领袖。
他后来的政绩以
及它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说明李世民为君是历史的正确选择。
12、唐太宗轻徭薄赋的实质是什么?
答:唐太宗轻徭薄赋是在吸取隋亡教训的基础上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以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13、想一想,你还知道唐太宗用人纳谏的哪些故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答:故事:略。
启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1)是否能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是判断一个人尤其是一个领导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2)要能容人,要善于接受批评意见。
(3)应善于发现人才、任用人才。
14、据书记载,唐太宗见新进士鱼贯而出,大喜道:“天下英雄尽入吾
彀中矣!”你因为这句话反应什么事实?
答:科举制的实行为一般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的机会,扩大了选材的范
围,能得到有效笼络人才的目的。
但科举制毕竟代表了地主阶级利益的
选官制度,最终目的是为了扩大统治基础,维护自己的统治。
15、“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答:1、政治上,隋朝创建的一系列重要的制度和经济的繁荣为唐朝中
央集权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善于用人和纳谏,沿用和
发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2、唐太宗是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他个人的作用也是贞观之治
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
3、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提倡节约的思想。
是贞观
之治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
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经济发展的基础。
16、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女皇帝武则天
的作为,值得我们肯定的是什么?)
答:(1)用人。
重用有能力的人才,并开创了选拔人才的殿试、武举和
自荐求官的制度。
(2)重农。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鼓励发展农桑。
(3)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加强,为唐朝走向全盛时期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武则天基本上继承了贞观之治的措施,发展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所以历史上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17、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答:唐太宗慑于隋末农民起义的威力,吸取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
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机关
的效能,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这些开明政策和措施,促成了政治清明,
经济初步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升平的"贞观之治"――中国封建
时代最著名的"治世"。
所以说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18、唐玄宗统治前期政绩卓著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任用贤能,整顿吏治:起用一批有德有才的人,淘汰腐败无
能的官员;
(2)发展生产,社会经济空前繁荣。
(3)严格执法,对王公贵族的不法行为也不宽容。
(4)结束了武则天死后政局动荡的局面,社会走向安定。
19、“开元盛世”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开元盛世”表现在哪些方
面?
答:1、唐太宗、武则天统治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为治”,采用了正确政治和经济措
施。
前者是客观条件,后者是直接原因。
2、开元盛世表现在:,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民族关系
和睦、中外交往频繁、科技文化发展等方面全面反映出来。
唐朝进入
全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20、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用人方面有何共同之处?
答:都是励精图治,选贤任能,革新政治。
21、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
请你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答:①在西突厥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②封回纥、靺鞨、南诏的首领为王。
③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尺带珠丹结
婚。
22、想一想唐太宗为什么不杀吉利可汗,反而优待他?
答:因为这样有利于安抚和团结其部属,有利于民族之间和睦相处,事实证明,唐太宗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包括突厥在内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拥护,他们尊称唐太宗为“大可汗”,唐太宗的领袖地位得到了少数民族的认可,这正是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的结果。
23、文成公主入藏和昭君出塞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都是加强了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24、和亲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重要形式。
想一想除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外,历史上还有哪些汉族公主与少数民族首领成亲?
答:汉初,汉族公主入匈奴嫁给单于。
西汉后期,昭君出塞更是家喻户晓的史实。
25、唐朝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什么表现?
答:原因:1、唐朝的先进的经济文化有较大的吸引力。
同时,唐朝也需要吸收外国的经济文化以丰富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2、唐朝疆域辽阔,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特别是对外交通发达,为中外交往提供了条件。
表现:1、重视对外交往和贸易。
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2、与外国使节往来频繁,日本、天竺、大食、新罗等纷纷派使者到唐朝来,唐朝也派使者回访。
3、鼓励外国商人和留学生、留学僧来中国,给国外人平等待遇。
4、尊重国外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文化。
26、鉴真(玄奘)为中日友谊做出来哪些贡献?从他的事迹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答:鉴真不仅有高深的学问,而且为弘扬中国文明和佛教文化,出生入死,百折不挠,无私无畏,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7、观察赵州桥图,说一说它有哪些特点。
答:(1)低弧长跨,单拱跨河。
(2)拱上加拱,敞肩结构。
(3)美观大方,艺术价值高。
(4)风雨千年,异常坚固。
(5)领先世界,誉满中外。
28、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世界桥梁史上的杰作?
答:(1)赵州桥是宽跨度的低弧度单拱跨河石拱桥,在当时世界上
居于领先地位欧洲数百年后都没出现这种桥。
(2)这种大拱带小拱的敞肩石桥也是世界首创,欧洲到十四世纪才出现敞肩石桥。
(3)艺术价值高。
桥型轻盈美观。
桥望杼和栏板上的石狮和兽形花纹更是形象逼真,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4)异常坚固。
历经1300多年数百次洪水和多次地震,仍巍然屹立,桥基仅沉下五厘米。
29、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在哪里?
答:赵州桥采用了单孔石拱的设计方案;桥的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
桥的大拱增加了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又方便人畜通行,还节省了
石料;两个敞肩式小拱,增强了桥的泄拱能力,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和
对桥基的压力,而且造型美观。
桥两侧栏板上雕刻着龙形花纹,这些
石雕,刀法古朴苍劲,是优秀的艺术作品。
30、印刷术曾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印刷术,
我们的学习和文化生活将会有哪些困难?(P27)
答:许多人没有书读;要读书就得去抄书;不可能阅读到报纸;不可能出现知识经济时代。
31、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男生说:“印章是雕版印刷的先驱。
”
女生说:“石头书是雕版印刷的先驱。
”
答:他们说的都对。
早在战国时期印章就开始使用了。
汉朝时印章
的使用已经很普遍。
刻了一方印章,要涂上印泥,就可以无数次的使
用,很方便。
但印章一般都很小,只能刻几个字。
石头书的拓片是印
刷术的另一个渊源。
我国古代的人们,把浸湿的薄纸贴在刻了字的石
板上,轻轻拍打。
然后上墨,把纸揭下,成了黑底白字的“拓片”。
隋唐时期,人们把印章和拓片技术结合起来,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32、孙思邈的高尚医德表现在哪些方面?他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有哪些值得继承和发扬?(P29)
答:(1)生活要有规律,要依时养生。
(2)强调运动锻炼以养生。
(3)强调饮食和卫生保健。
(4)注意育儿。
第二部分
1、耶律阿保机和耶律德光对契丹族有什么贡献?
答:耶律阿保机:(1)统一契丹各部。
(2)建立契丹国。
(3)学习汉族文化。
(4)扩张势力。
耶律德光:(1)从后晋手中夺取幽云十六州。
(2)改契丹国为辽。
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有什么意义?(P42)
答: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3、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答:(1)对北宋是有政治屈辱、经济掠夺之弊,但赢得了政治安定。
(2)辽则大获其利:军事上面撤退,政治上赢得主动,经济上得到实惠。
(3)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则有利于民族和平共处、互相交流,促进了双方的发展和民族融合。
4、对澶渊之盟应该怎样评价?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
老人说:“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制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男孩说:“澶渊之盟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些都有宋朝百姓负担。
我认为是对对宋朝的侮辱。
答:他们说的都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侮辱的合约,岁币成为北宋百姓的沉重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说,澶渊之盟的订立有积极一面。
它结束了辽宋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界相对处于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界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5、怎样看待宋夏合议?
答:宋夏合议的产生,与辽宋合议一样,从本质上反映了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尽管有民族之间的战争发生,但民族之间对和平相处以及民族团结、民族交流与民族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这就为元、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建与巩固,奠定了基础。
6、宋金战争对宋金双方来说性质有何不同?
答:对金来说是一场掠夺性的非正义战争;对北宋来说抗金是反对女真贵族掠夺的战争。
7、从东京保卫战的胜利到靖康之变的发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东京保卫战的胜利充分说明北宋军民是有力量打败金军。
但北宋最后还是被金所灭,通过这两个事件的对照,说明面对不义的战争,统治者只有大胆起用抗战派将领,将强防护,依靠广大居民抗战才能取得胜利。
如果统治者采用屈辱投降政策,
8、岳家军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1)岳家军抗击金军的掠夺和屠杀,是正义的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2)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3)岳飞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在作战中指挥得当。
(4)其他抗金将领领导的军队支援和配合了岳家军的抗金斗争。
9、岳飞抗金受到人民尊敬,为什么不能说是民族英雄?
答: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的性质要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一时期的战争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正确的看待历史上上的民族关系。
所谓的民族英雄是为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或是反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
因此岳飞不是抗击外来侵略不能说是民族英雄。
10、在岳飞墓前的石柱上刻有“正邪自古同冰炭,晦益于今判伪真”这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这说明岳飞抗金符合人民反抗女真贵族掠夺的愿望,是正义的。
应该受到人民的尊敬。
秦桧的陷害忠良,损害人民的利益,是邪恶的,必然会受到人民的唾骂,岳飞的冤案终于被平反,颠倒的历史终于被扭转过来。
11、想一想宋代的手工业有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
答:(1)景德镇的陶瓷远销世界各地,成为著名的瓷都。
(2)采煤技术领先世界。
(3)造船业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船上已有指南针。
12、成吉思汗被赞誉为“一代天骄”你认为合适吗?说说理由?
答:1、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创建和完善了一系列国家制度。
结束了蒙古各部之间的长期混战,符合人们的愿望,促进了蒙古社会的发展,为蒙古摆脱金朝的压迫和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创造蒙古文字,对蒙古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加强国家管理起了重要作用。
3、成吉思汗的对外扩张,尤其是西征,极大地改变了亚欧
内陆的政治格局,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总之,成吉思汗不愧为古代蒙古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一代天骄”是合适的。
13、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内容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和
作用?
答:1、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为了的全国有效统治,元世祖促进了行省制度。
2、行省制度的内容: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中书省下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当时全国分为10个行省,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
3、意义和作用: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直到现在,我国地方一级行政机构还沿用“省”的名称。
14、说一说元朝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答:1,它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6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
2,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5,促进了蒙古历史的发展加速了其汉化和封建化.
6,加强中央对全国各地区的统一管辖,加强中央与地方,中
原与边疆联系,促进民族融合,是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15、火药的发明在军事上有什么影响?
答:在军事上由于火药的发明,出现了大量的火药武器,改变了以前大刀、长矛和弓箭作战的局面。
使整个的作战方法发生了重大改变,是世界兵器历史上的划时代的进步。
16、了解我们的课本和书籍是用什么方法印刷的?对比雕刻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体会毕昇活字印刷创新在那里?
答:1、激光照排----出照片-----胶印机印刷。
2、毕昇的活字印刷突出两个变字,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实惠。
17、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人类历史上有何意义?
答:1、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了一场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2、印刷术的出现。
加快了文明的传播,改变了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情况。
3、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旅游和发现美
洲大陆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
毁了封建统治,加速了欧洲历史的发展进程。
18、你还知道司马光的什么故事?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答:1、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2、聪明好学,顽强刻苦,治学严谨等等都
值得我们学习。
19、你还知道哪些宋代词人?和哪些作品?
答:李清照《如梦令》、苏轼《水调歌头》、·岳飞《满江红》
第三部分
1、明朝采取那些措施来加强君主权力的?
答: (1)政治上: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把进行政务分别交给六部
处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2)特务统治: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强化君权。
锦衣卫、东厂、西厂
(3)文化上:用八取士来培养和选拔皇帝忠顺的奴才,禁锢了人
们的思想;
(4)思想上: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
2、明朝加强君权的作用?
答:君权的加强在一定的程度上、一定的时间里巩固了明王
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也给明王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明朝使君主专制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而君主专制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政治表现。
3、有人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
坑四百六十余人。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谈谈理由?
答:1、很同意这个观点。
2、. 焚书坑儒和八股取士都是禁锢思想,不讲求实际学问,因为八股文对明朝读书人的思想限制很严重,考试范围就在八股文上,使人丧失了创造力。
即使做了官也是皇帝的
奴隶,而他对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比坑儒更加恶劣。
4、你以为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答: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3、造船
技术先进,指南针由于航海。
4、我国人民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
5、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超强的组织领导能力,等等。
5、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1)、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意义: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
(3)、作用: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4)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6、对比岳家军与戚家军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都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不同点:1、抗击对象不同。
岳家军对抗的是我国国内的少数民族,他们之间的矛盾是民族矛盾。
戚家军对抗的是外国人,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国家之间的矛盾。
(岳
飞不是民族英雄,而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7、想一想,戚家军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答:原因:1、戚家军是为了抗击倭寇的侵略,是正义的战争,符
合人民的利益。
2、同时作战英勇,纪律严明,不扰民。
3、打败了倭寇,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8、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
答:戚继光和他领导的戚家军同倭寇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并取得了胜利,使我国沿海地区的倭寇得以全部肃清。
9、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是偶然的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1、是必然的。
2、原因:(1)明朝统治已经腐败至极,在农
民起义和清军的双重打击下必然灭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2)李
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后,贪图享乐、迅速腐化。
(3)满洲贵族的清政
府正处于上升阶段,充满生机,努力不断发展。
因此清朝统治者入主
中原是必然的。
10、清朝的军机大臣和秦朝的丞相之职权上有什么不同?
答:秦朝的丞相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的最高行政长官,拥有
一定的权利。
清朝的军机大臣完全听从与皇帝,不能独立行使权利。
11、简述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原因?
答:清朝大兴文字狱,这不是偶然的。
首先,这是因为君主专制
的统治在清代进一步加强,为了树立其专制统治的威力,不许人们
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稍涉嫌疑,即刀斧随之,严加镇压。
其次,
是由于民族矛盾的存在。
清朝政府虽然竭力标榜“满汉一体”,实际
上为了保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对广大汉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
为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就特别注意加强思想统治,甚
至不惜采取血腥的镇压手段。
12、君主集权加强对利弊、作用?
答:清朝君主集权在政治、思想上的强化,加强了君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