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教案《葡萄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美术教案《葡萄熟了》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让幼儿学会观察葡萄的形状、颜色和纹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观察葡萄的特点,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葡萄。
2.教学难点:葡萄的形状和纹理表现。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葡萄实物、葡萄图片、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等。
2.环境准备:整洁的教室,充足的光线。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出示葡萄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葡萄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什么颜色的?它的形状像什么?”
2.观察与讨论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葡萄的细节,如葡萄的纹理、颜色变化等。
教师提问:“葡萄的纹理是什么样的?它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3.示范与讲解
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葡萄的形状和纹理。
教师讲解葡萄的绘画步骤,如先画葡萄的轮廓,再画葡萄的纹理,涂色。
4.实践操作
教师发放画纸、画笔和颜料,引导幼儿动手绘画葡萄。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错误,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教师提示幼儿注意葡萄的形状、颜色和纹理,尽量画出自己观察到的葡萄。
5.展示与评价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欣赏。
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评价,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
6.结束语
教师宣布本次美术活动结束,祝愿大家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葡萄的观察和绘画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能够积极动手操作,表现出葡萄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和纠正幼儿的错误,引导他们大胆表现。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1.幼儿作品1:该幼儿能够准确地画出葡萄的形状,颜色搭配得当,纹理表现清晰。
2.幼儿作品2:该幼儿用线条表现葡萄的纹理,画面富有动感,富有想象力。
3.幼儿作品3:该幼儿用丰富的色彩表现葡萄,画面饱满,富有童趣。
4.幼儿作品4:该幼儿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表现葡萄,画面简洁明了,充满童真。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在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方面得到了提升,为今后的美术创作打下了基础。
重难点补充:
1.教学重点补充: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葡萄的形状:“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葡萄是圆圆的还是长长的呢?它的两头是不是尖尖的?”
教师通过示范,让幼儿理解如何用线条描绘葡萄的轮廓:“现在,老师来画一个葡萄,你们仔细看,老师先画一个圆圆的大肚子,然后画上小小的蒂,就像这样。
”
教师指导幼儿如何用色彩表现葡萄:“我们已经画好了葡萄的形状,现在我们要给它穿上美丽的衣服,葡萄的颜色有紫的、绿的,还有红的,你们想给葡萄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呢?”
2.教学难点补充:
教师通过互动讨论帮助幼儿理解葡萄纹理的表现方法:“小朋友们,你们注意到葡萄皮上的花纹了吗?它们就像小溪一样,从葡萄的蒂上流下来,我们可以用点点的笔触来表现这些花纹。
”
教师通过对话引导幼儿实践:“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画家,试着用你们的小手,画出你们心中的葡萄。
如果画错了,没关系,
我们可以擦掉重新画。
”
教学过程补充:
1.导入
教师拿出葡萄实物,引发幼儿兴趣:“哇,今天老师带来的是什么呀?闻起来好香啊,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2.观察与讨论
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葡萄:“请大家仔细看看葡萄的颜色,有的葡萄是紫色的,有的是绿色的,还有的葡萄是红色的,你们能告诉老师,葡萄是什么味道的吗?”
3.示范与讲解
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好,现在老师来画一个葡萄给大家看。
我们要画一个圆圈,这是葡萄的肚子,然后我们再画上小小的蒂,就像这样,我们要给葡萄画上纹理。
”
4.实践操作
教师鼓励幼儿:“现在轮到你们自己动手了,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画葡萄,记得要画出葡萄的纹理哦,就像老师刚才示范的那样。
”
5.展示与评价
教师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作品:“让我们来看看大家的葡萄画得怎么样?每个小朋友的葡萄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现在请大家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
6.结束语
注意事项:
1.针对学生的不同绘画能力,教师应个别指导,给予每个孩子适合他们水平的任务和目标,避免一部分孩子感到挫败,另一部分孩子感到无聊。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学习反应,对于绘画技能较弱的孩子,可以适当简化任务,鼓励他们从简单图形开始,逐步提高难度。
3.对于性格内向或者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孩子,教师应该耐心引导,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自己的节奏中逐渐打开心扉。
4.教学方式上要多样化,除了教师示范,还可以通过故事引导、游戏互动等方式,让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
6.在评价孩子作品时,避免只注重结果,更多关注孩子在创作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以及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7.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让家长了解孩子在美术课上的表现,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