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农产品贸易现状与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对策

一、中日农产品贸易现状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农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农产品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低,绝大多数农活需要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不易实现资本对劳动的有效替代。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且有持续攀升的趋势,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而我国农村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劳动力成本低,发展农产品生产具有比较优势。随着wto规则逐渐发挥作用,农业贸易自由化程度得到提高,成员将按照比较优势原则组织和安排生产,我国应该增加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加大农产品出口创汇的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日本是亚洲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同时也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农产品贸易在两国经贸合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迅速,出口种类也越来越多,农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不断增加,出口市场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已覆盖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但分不却极其不均匀,对美国市场开拓潜力尚待挖掘,对大多数欧洲国家市场的开发也相对滞后,农产品出口仍都集中在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日本,近年来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从中国进口农产品总量占我国历年农产品总出口的65%左右。

中国和日本两国既是隔海相望的邻国,又互为对方最重要的贸

易伙伴。加入wto以后,发展外向型农业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日本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巩固与发展日本市场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更是至关重要。

二、影响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因素

(一)两国资源禀赋的差异

日本的自然资源十分贫乏,耕地面积仅为全国面积的141%,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趋于下降。同时农业劳动力兼业化,老龄化显著。农业所提供的产品难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每年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农产品。

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中国的耕地、林地、草地、淡水资源总量分列世界第4、8、2和6位。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也极为丰富。目前中国人口的80%为农村人口。农产品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出口额不断增加,出口品种也越来越多。

因此,由于资源禀赋上的不同,在众人贸易中形成了中国出口农产品,而日本进口农产品的格局。今年来两国的农产品贸易结构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而突出表现是畜产品、加工产品对日本出口增长较快。导致贸易结构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供给的变化,而供给的变化主要是由生产要素构成的变化引起的,当一种生产要素的增长速度快于其它要素的增长速度时,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产业将比其它产业更快地增长。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种要素积累导致经济活动由农业转向加工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金密集型产业。达到较高水平后,随着有形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进一步积累,产

业结构趋于从加工业转向技术更加密集的服务业。

(二)两国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

日本是世界上收入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从消费水平上看,日本家庭月消费支出35万日元中食品消费支出为7,8万日元,合人民币10210元,占总消费支出的2272%。而中国农村家庭年平均每人生活费支出仅为15721元,其中食品支出占6632%,相当于日本年人均食品支出的15%,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也只有39155元,食品支出占486%,相当于日本年人均食品支出的27%。

收入水平的差异导致了两国消费结构的差异。日本肉、蛋、奶、食油、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消费量大,而粮食的消费量小,并呈现下降趋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肉类、水产品、食油等农产品的消费量有所增加,但仍低于日本的消费水平。粮食消费在中国农村仍占主要地位。蔬菜消费近年来增长迅速,城市居民消费量已经超过日本。

由于日本农产品生产趋于下降,而农产品需求则随人口增长而增加,农产品进口呈扩大趋势,增长最多的是经过加工的肉类、水产品、蔬菜等收入弹性较高的食品。

(三)消费偏好、地理位置及运输成本

1消费偏好

日本与中国有着长期的文化交流,两国的消费偏好具有一定的类似性。比如中国的茶叶和某些大米品种非常适合日本人的口味,中国的大豆是日本豆告的纳豆生产的重要原料,像东北的圈粒大豆

在日本消费市场上倍受青睐,消费偏好的相似性是中日两国贸易稳定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地理位置及运输成本

距离因素在中日农产品贸易中不容忽视。中日两国在地理位置上临近,因而运输距离短,由于农产品单位价或体积的运输成本较高,因此短距离运输使中国在运输成本上占据优势。以玉米为例,从阿根廷运到日本需40-50天,从美国西海岸运到日本需30-35天,但从中国运往日本只需2-7天。运输距离短还有利于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如日本市场上的中国产玉米破碎粒较少,对于鲜活食品,运输时间短可以减少运输途中的损耗。

三、当前趋势下我国应采取的措施

(一)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增加竞争优势

由于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是对日出口的重要条件,在农产品对日出口难度与日俱增、尤其是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增强竞争优势显得尤为重要。适当地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不但会得到更多日本消费者的青睐,还能够更好地适应日本不断提高的各项标准。

1加大优势产品的投资力度

资源供给的变动对生产可能性的偏向性效应是理解资源差异如何导致国际贸易的关键。一国某种资源供给的增加会使得该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该种资源密集型产品扩张,而且由于存在经济的偏向性增长,其扩张幅度较大。资源的有效性决定了我国要提升农产品

的竞争力,就要加大对具有较大优势的产品的投资力度。

2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的发展需要进行规模生产,减少标准化成本。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使其起到一定的示范效应。对于农产品进行分类,加强市场监管,最大程度上提高标准化生产的预期效益,特别的要满足市场需求,推行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和原产地保护标志等。

3加强农产品品种的改良及培育技术的提高

要加强农产品培育技术的提高,通过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国农产品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逐步由出口未加工农产品及生鲜食品为主,转变为以加工农产品为主,加速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现代化,使农业摆脱仅仅提供原料和初级加工品的地位。

(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

中国劳动力丰富,有着相对丰富的人力资源,随着日本对经过加工的农产品需求量增加,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农产品加工科教跨越行动,解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制约瓶颈,促进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质量和附加值。

加大科技投入,增加农产品的技术含量我国农产品在对日出口中频频受阻,也是因为我国农业科技落后、产品质量与其他国家相比不高。因此,我们应增加产品的的科技投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