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日本的经贸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 中国与日本贸易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1)
2 中国贸易的特点 (3)
3中日贸易障碍 (4)
3.1贸易方面 (4)
3.2投资方面 (4)
3.3政府资金合作方面 (5)
3.4能源合作方面 (5)
4中日贸易中,中国持有的态度和对策 (6)
5 中日贸易发展前景 (7)
1中国与日本贸易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日本与中国的贸易从建交以来一直在曲折中增长。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中日两国的贸易改变了长期在比较低的水平上徘徊的局面,两国贸易开始快速的发展。1999年两国贸易额达到662亿美元,是1972年的60倍。截至2003年,日本已连续13年保持者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2006年日本与中国内地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了美国,达到2132.8亿美元,使中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截至目前,中国和日本的贸易仍处于重要地位。
中日两国从2009年到2011年的双边贸易额以及贸易商品进行了分析。2009年中日两国贸易额2321.8亿美元,同比减少12.8%。其中日本对华出口1096.6亿美元,同比减少11.6%,从中国进口1225.2亿美元,同比减少13.9%。在2010年,在中日两国贸易中,出口、进口及贸易总额等三项指标都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日本的出口总额为1490.9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6%,进口总额则为1527.5亿美元。在日本贸易总量中,对中国贸易额所占的比重,与2009年相比增加0.2%,高达20.7%。在2011年,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 )发表的统计表明,2011年中日贸易额达到3449亿美元、同比增14.3%,创历史新高。在2009年到2011年三年间,中日贸易额每年都持续增长,两国之间贸易合作越来越频繁。中日两国2009年至2011年贸易总额如下图 :
0500
1000
1500
2000
25003000
3500
200920102011贸易额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中日两国的贸易额在不断的增长。
中日两国贸易商品结构不断变化。中国对日本出口产品以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和家电等工业制成品为主,而且商品的档次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而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产品以汽车、电子产品、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运输设备等高科技产品为主,如图:
表一:日本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
表二:日本对中国产品进口主要商品构成
如图所述,中日两国贸易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态势。中国对日本出口商品中,传统贸易商品和原材料的比重有所下降。纺织、机电、光学医疗设备等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大提高。而日本对中国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占据主要地位。在日本对中国出口商品中,排在前十位的产品基本上没有变化,并且占据绝大多数比重。
中日两国贸易形势趋于多样化发展。由于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迅速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形式也呈现向多样化的方向的发展。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由于发展民族经济,把技术贸易当作提高技术水平,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积极地大规模地引进和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而日本作为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发达,科技水平先进,因此中国从日本引进了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其次,国际旅游作为第三产业,近年来不断兴旺发达。国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导致更多的中日游客来往于中国或者日本,从而促进了中日贸易合作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最后,劳动力输出进展显著。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某种程度上缺乏技术力量和其他建设条件,而且劳动力价格便宜,因此日本为了节约资本,在中国投资建厂。而中国为了快速发展经济,所制定的雄心勃勃的经济发展计划、投资计划都迫切需要借助日本以及其他外国
承包公司的力量来完成。中日两国的贸易从工业到劳动力再到科学技术,都在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发展。中日两国贸易形势越来越趋于多样化。
2 中日贸易的特点
2.1 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由“垂直互补型”向“水平竞争型”方向发展
中日贸易赖以发展的分工基础是以垂直型国际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这是由两国生产要素禀赋差异产生不同的比较优势所决定的。这一特征反映在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上,就是日本对华出口以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为主,而中国对日出口则以技术和附加值含量较低的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低端产品为主。这也意味着中日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以垂直互补型为主、水平竞争型为辅。
2.2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经历剧烈波动后稳步增长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当时投资额仅为1400万美元,一直呈增长趋势,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于1997年达到最高点,此后开始出现剧烈波动,项目数到1999年减少至1167件,合同金额减少至25.9亿美元,而实际使用金额到2000年减少至29. 2亿美元。最近几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又开始显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按照中方统计,项目数在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分别增长20.62%、7.94%和19.79%,实际使用金额分别达到50.54亿美元、54.51亿美元和65.30亿美元。
2.3 中日贸易依赖关系发生变化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日本经济停滞的背景下,中日贸易的依赖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表现为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提高和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对华贸易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1990年的3.5%扩大到2005年16.7%,而同期对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2.4%下降为13.0%。
2.4中日贸易收支向中方逆差型转变
按照中方统计口径,在中日双边贸易收支关系中早已呈现出双方在不同年份交互出现逆差的特点,而近年则形成中方逆差(日方顺差)不断扩大的特征。在2001年的中日贸易中,中方尚有顺差21.6亿美元,2002年则转为逆差50.3亿美
元,2003、2004和2005年逆差扩大,分别为147.3亿美元、208.6亿美元及164.6亿美元。据中国海关最新统计,2006年1—2月中国对日出口124.9亿美元,由日进口149.0亿美元,逆差已达24.1亿美元,同比增长27.5%。
3 中日贸易障碍
3.1 贸易方面
2006年中日贸易同比增长12.5%,这已是连续12年中日贸易增长低于中国对外贸易平均增长水平,占中国外贸比重也由1994年的高点24%降至11.8%,比高点时水平低12.2个百分点,说明两国贸易密切程度大幅下降。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出现很多问题,可以说一定程度影响到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但不能说与政治关系变化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作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重要程度在降低,但从日本角度分析,日本对中国加上香港地区的贸易额已超过对美国的规模。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表明目前两国贸易还在升温。中日两国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一是日本市场规模不如美国、欧盟大,增长空间相对较小;二是中国对日本出口占中国总出口比重下降更多,在各国普遍重视出口的情况下,日本市场对中国的重要性下降更加明显,而中国市场对日本的重要性却在迅速提高。
3.2投资方面
2006年,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合同金额和实际金额均呈增长态势,应该说目前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增长的根基还比较稳固。但从增长速度来看,日本对华投资的热度有所减弱。一是日本政府和企业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的《通商白皮书》中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存在风险,如结构性问题、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问题、城市失业人口进一步增加的问题及电力、水资源严重短缺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本政府部门发布的意见会对企业进行投资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东亚其他国家分散了日本企业对外投资的走向。此外,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国家不仅是新兴市场,而且还拥有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