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定量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阅读定量报告
学习的主要内容:
1. 定量研究报告的结构,如何评价每部分的可靠性
2. 定量研究报告涉及的核心概念及其作用,如构念、变量、常量、研究假设等
3. 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的特点和优点
4. 如何对研究中的问卷、访谈所收集的数据以及观察的程序进行评价
5. 如何对定量研究报告做笔记
一、定量研究报告的结构
大多数定量研究报告的结构是相似的,一般都遵循《美国心理学会出版手册》(2001年)
中的格式知道原则。
其大致结构如下:
摘要
引言
方法
抽样程序
测量
研究设计和程序
结果
讨论
以上所呈现的是定量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而仅了解研究报告的结构或会阅读研
究报告是不够的,更重的是知道如何评价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从研究报告的每个部分入手进行深入分析。
二、每部分的分析
摘要
凡是一篇规范的论文抑或是研究报告,其第一部分都为摘要。
摘
要是对整篇论文或研究报告的精炼总结,对研究的基本思想的客观陈述,不加任何注释和评论。
摘要是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基本思想的浓缩。
通过阅读摘要,可以了解研究者的研究的目的、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结果。
摘要大致可以分为报道性摘要、知识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有学者建议学术性期刊或论文集采用报道性摘要,认为多数科技学术期刊论文的篇幅不超过6000字,一篇学术论文的创新点通常多为1处,因此,摘要要单纯,一般250个字就能“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了。
(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73-74.)GB 6447-86《文摘编写规则》规定摘要一般以400字为宜。
此外,还规定:“报道-指示性文摘的字数以400字为宜,指示性文摘以200字为宜”(王立名.GB 6447-86文摘编写规则(3).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M].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440.)也有学者认为不应一概而论,要考虑文献本身的篇幅和信息量,建议学术期刊论文摘要选用报道性文摘,180-250字为宜;技术性期刊可选用指示性摘要以100字为宜;学位论文要根据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摘要的字数,以500-2000字为宜。
(高慧、刘小杰.关于报道性摘要字数的建议.青岛大学学报编辑部,2004(16):224.)本人同意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摘要的字数应该视情况而定。
引言
这一部分主要是阐述研究的背景或对以往研究的评论(相关文献的综述)、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假设、相关变量以及研究目标。
在这一部分,还应对研究所要涉及到的每个概念进行确定和说明。
通过这一部分的阅读,人们将会对研究报告的基本思想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一)主要概念
1.构念:从被观察的现象中推导的结构或过程。
这种定义很
抽象,我们可以借用一个很简单例子来说明:“我擅长游泳”“我会唱歌”“我喜欢被人重视”,这其实上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概念”。
前面这些都是可以被观察的现象,而“自我概念”是对前面几种现象推导出的心理结构,也就就是这里所说的“构念”。
2.变量:在定量研究中,通常用“变量”这一术语,它实际上是构念的定
量表达。
如我们可以将“自我概念”定量化为介于最积极的自我概念、中间状态的自我概念和最消极的自我概念之间的波动;也可以用分数来衡量,如智力量表;还可以以分类的形式呈现,如高水平对低水平、农村学校对城市学校等等。
3.常量:研究设计中不变的构念。
如研究“两种教学法对初中生的不同影
响”,“初中生”就是常量,因为整个研究设计过程中没有涉及到其他教育层次的学生。
但是假设研究“两种不同的教学法对初中生的影响和对小学生的影响比较”,那么教育层次就转变为变量了。
(二)研究假设、问题或目标
研究中的假设是指建立在两个及其以上变量的基础上的理性推测,这种推
测是建立在理论或以往研究基础上。
如果理论或以往研究没有为提出具体的假设提供充分的基础,那么研究者可以提出问题或者研究目标来引导自己的研究。
比如想了解课堂沉默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但却找不到关于影响情况的假设的根据。
这时,我们可以提出问题:“课堂沉默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是什么?”或者提出研究的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利用好课堂沉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不论是选择研究问题还是确定研究目标,这仅是个人偏好,都可以引导研究生设计。
但都没有表达对研究结果的预测。
而恰恰研究假设就是指在数据收集之前对研究结果的明确预测。
提出假设、问题和目标是进行定量研究的首要步骤,它们支撑着整个数据收集过程和研究过程。
因此,一份好的定量研究报告的引言部分一定会找寻到研究的假设、问题和目标。
如果没有,则要斟酌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了。
(三)文献综述
需注意的是,要引用与研究相关的关键研究并进行深入评析。
如果某一研究报告中没有引入这些关键研究。
也没有对此进行分析,那
么这一研究报告在综述方面是粗心的,不合格的;如果与研究者结果不一致的研究被遗漏了,那么说明此研究可能存有偏见。
很多学术期刊,限制了版面和篇幅,文献综述的篇幅就更加有限了,因此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但是再怎么简短,5-10个最相关的以往研究还是应被讨论到。
文献综述也不是观点的罗列,而是述评相结合,边述边评。
方法部分
(一)抽样
1.关键概念:
(1)目标总体:研究者想要从中归纳出研究结果的理想化的所有个体组成的研究对象。
(2)可获得总体:能过被世纪可行地包含在研究样本中的一批人、时间或物体构成的整体。
这种解释比较抽象,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假如研究A教学方法对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影响。
研究者不可能在所有大学里都实施这种教学法,他们必须先确定一个可获得总体,比如重庆市的大学,然后再从中选择样本进行研究。
那么,这个例子中的“所有大学”就是理想化的研究对象,“重庆市的大学”就是可获得总体。
值得注意的是,从有限的样本中归纳出适用于整个总体的结果,是否可信。
(3)随机抽样误差:样本的平均值与总体平均值的差异。
(4)抽样误差:样本统计量(eg.平均数)和总体同一统计量之间的差异。
【描述总体统计量的术语是“参数”:参数,也叫参变量,是一个变量。
我们在研究当前问题的时候,关心某几个变量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有一个或一些叫自变量,另一个或另一些叫因变量。
如果我们引入一个或一些另外的变量来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变化,引入的变量本来并不是当前问题必须研究的变量,我们把这样的变量叫做参变量或参数。
(百度百科)】
2.抽样类型
常见的有两种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
①概念: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如果通过逐个抽取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样本,且每次抽取时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则这样的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②特点:
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
A.简单随机抽样要求被抽取的样本的总体个数N是有限的。
B.简单随机样本数n小于等于样本总体的个数N。
C.简单随机样本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的。
D.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不放回的抽样。
E.简单随机抽样的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均为n/N。
③缺点:
简单随机抽样最基本的抽样方法。
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在重复抽样中,每次抽中的单位仍放回总体,样本中的单位可能不止一次被抽中。
不重复抽样中,抽中的单位不再放回总体,样本中的单位只能抽中一次。
社会调查采用不重复抽样。
④抽样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最基本的抽样方法。
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在重复抽样中,每次抽中的单位仍放回总体,样本中的单位可能不止一次被抽中。
不重复抽样中,抽中的单位不再放回总体,样本中的单位只能抽中一次。
社会调查采用不重复抽样。
A.直接抽选法
直接抽选法,即从总体中直接随机抽选样本。
如从货架商品中随机抽取若干商品进行检验;从农贸市场摊位中随意选择若干摊位进行调查或访问等。
B.抽签法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编号(号码可以从1到N),并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以用小球、卡片、纸条等制作,然后将这些号签放在同一个箱子里,进行均匀搅拌,抽签时,每次从
中抽出1个号签,连续抽取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的样本,对个体编号时,也可以利用已有的编号,例如从全班学生中抽取样本时,可以利用学生的学号、座位号等。
抽签法简便易行,当总体的个体数不多时,适宜采用这种方法。
C.随机数表法
随机数表法,即利用随机数表作为工具进行抽样。
随机数表(见样例)又称乱数表,是将0至9的10个数字随机排列成表,以备查用。
其特点是,无论横行、竖行或隔行读均无规律。
因此,利用此表进行抽样,可保证随机原则的实现,并简化抽样工作。
其步骤是:①确定总体范围,并编排单位号码;②确定样本容量;③抽选样本单位,即从随机数表中任一数码始,按一定的顺序(上下左右均可)或间隔读数,选取编号范围内的数码,超出范围的数码不选,重复的数码不再选,直至达到预定的样本容量为止;④排列中选数码,并列出相应单位名称。
⑤应用:简单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是其它抽样方法的基础,因为它在理论上最容易处理,而且当总体单位数N不太大时,实施起来并不困难。
但在实际中,若N相当大时,简单随机抽样就不是很容易办到的。
首先它要求有一个包含全部N个单位的抽样框;其次用这种抽样得到的样本单位较为分散,调查不容易实施。
因此,在实际中直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并不多。
(2)分层随机抽样
①概念:在抽样前先对母群体依某些特征分成若干层,再利用简单随机抽样,自各层中抽取样本。
类型随机抽样,又称分层随机抽样,它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成各种类型(或层);然后根据各类型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例,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数量;最后,按照随机原则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
②优点:类型随机抽样的优点是,它适用于总体单位数量较多、内部差异较大的调查对象。
与简单随机抽样和等距随机抽样相比较,在样本数量相同时,它的抽样误差较小;在抽样误差的要求相同时,它所需的样本数量较少。
类型随机抽样的缺点是,必须对总体各单位
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否则无法作出科学的分类。
而这一点在实际调查之前又往往难以做到。
(二)测量工具
1. 测量工具类型
(1)纸笔测验和量表
测验和量表都可以计分。
测验是测量一个人在某一课程领域内的知识、理
解的深度或技能。
量表测量的是一个人的态度、个性特点。
情绪状态、兴趣、价值和其他相关因素,如著名的李克特量表。
纸笔测验和量表的主要局限在于:①一般要求被测验的对象能读写;②主要依靠自陈报告提供数据,这可能会隐藏被测验人的真实态度;③多为集体施测,因此很难确定被测验者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2)问卷
关于问卷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这里主要学习了如何对研究中使用的问卷进
行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①问卷进行预先检验了吗?(应该进行)
②问卷中包含了诱导性问题了吗?(避免出现)
③问卷中含有任何具有心理威胁性的问题吗?(避免出现)
④收到问卷的人可能有研究者需要收集的信息吗?(必须有)
(3)访谈
访谈涉及到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的直接互动来收集数据的。
访谈具有灵
活性,测量的数据可能比纸笔测验和量表收集的深入得多,但是直接互动也容易变得主观和产生偏见。
那么,如何评价访谈周几的数据是否有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①访谈者是否经过良好培训?(研究报告中能找到被培训的信息,如访谈
提纲)
②信息是如何记录的?(最准确的是录音)
③研究开始前,访谈程序试用过没?(应该试用过)
④有无诱导性问题?(避免出现)
(4)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指在个体进行某种形式的行为或某一事件正在展开的时候收集
数据。
在评价研究中采用的直接观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被观察者是高推断性变量还是低推断性变量?(应是低推断性变量,多为观察所得,而非推断)
②观察者有没有经过培训以学会如何确定将要进行的观察的变量(如是否有标准的观察表格和程序)
③观察时间有多长?(是否足够长)
④观察者是否引人注目?(理想的是单向可视镜,是否影响了被观察者)
2. 测量效度的证据、测量信度(还在学习)
研究设计及程序
研究报告应该描述用于收集检验研究假设所需数据、回答研究问题或实现研
究目标的研究设计。
根据研究设计,介绍研究过程,可以简短也可以详细,根据情况来写。
描述性的研究设计比较简单,提到实时测量的人员以及测量的方法和时间就可以了,有时也需说明测验的时间间隔。
而实验研究设计则比较复杂,需详细说明。
结果
这一部分主要是呈现对数据统计(还未学,下周汇报)分析的结果。
讨论/结论
这一部分是研究报告的最后一部分,主要是说明结果的涵义和推论。
研究者表达自己对研究结果的理解,得出研究结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自己研究的评价,说明自己研究设计和实施中的不足,同时
也提出对后续研究的建议等等。
三、如何对定量研究报告笔记
1.研究目的
A.该研究的目的是什么?(一句话清晰表述)
B.研究最直接的基础是哪些基础?利用了以往的哪些研究成果?
2.研究问题、假设或目标
A.用什么形式表述研究目的的(是研究问题、研究假设还是研究目标)?
B.研究的问题、假设或目标是什么?
C.研究的为题、假设或目标与现存的理论框架有联系吗?若有,有什么样的关系?
3.研究设计
A.研究所选择的研究设计的性质是不是定量研究?
B.采用什么样的研究设计方式来避免对研究设计的内在效度造成的威胁:因果比较、相关还是实验?
C.研究结果的推广性如何?
4.抽样
A.抽样单位
B.所采用的抽样方法
C.样本容量
5.变量
A.因变量
B.自变量
6.数据收集方法
A.采用了哪些数据收集的方法纸笔测验(自陈量表)、问卷、访谈、观察和内容分析?
B.每个测量的信效度如何?有无提供信效度的数据?
7.数据分析程序
研究使用了哪些描述和推断统计技术分析研究的问题、假设或目标?
8.结果
研究者的结果表明了什么?研究者对结果的解释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