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供给和需求原理课件

合集下载

供需理论教学课件PPT_OK

供需理论教学课件PPT_OK

价格变动百分比
0%
需求曲线:
P
水平
P2 = P1
D
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
非常敏感
弹性: 无穷大
价格变动 0%
弹性及其应用
Q
Q1
Q2
需求量变动
为任意%
45
45
注意:线性需求曲线不同点弹性变化
• 在线性需求曲线上点 的位置越高,相应的 点弹性系数值就越大;
• 相反,点的位置越低, 相应的点弹性系数值 就越小。
弹性及其应用
39
39
5)各种需求曲线
• 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密切相关 • 规则:
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平坦,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 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陡峭,需求的价格弹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越小 • 需求曲线的五种不同分类.…
弹性及其应用
40
40
“完全无弹性的需求” (一个极端例子)
需求价格弹性 = 需求量变动百分比 =
弹性及其应用
37
37
例 3:胰岛素与加勒比游轮
• 如果两种物品的价格都上涨20%,哪种物品的需求 量下降的最多?为什么?
• 对数以百万计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是必需品。胰岛素价格的上升基本上不 会引起需求的下降
• 游轮是奢侈品,如果价格上升,有些人会放弃购买
• 总结:奢侈品的需求弹性要大于必需品的需求弹性
Q Q2 Q
Q 下降
1
15%
33
弹性及其应用
33
• 3)意义: • 弹性大于1,需求量对价格越敏感 • 弹性小于1,需求量对价格就不敏感 • 弹性等于1,需求量与价格同比例变动
34
34
•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 必需品与奢侈品 • 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 • 物品的范畴 • 物品使用时间的长短

经济学-供求原理

经济学-供求原理
(7)政府的经济政策
例如,偏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抑制消费需求, 而鼓励消费的消费信贷制度会增加需求。
需求由什么因素决定?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相关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对将来商品的价格预期。 (6)人口数量与结构。 (7)政府的经济政策。
需求定理
1.需求定理的内容 需求定理又称需求规律,其主要内容是:在影响商
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与其价格之间成反比,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 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为什么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变动?
2.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是指在消费者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 商品价格变化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变化进而对其需求 量的影响。 替代效应,是指商品价格变化使消费者在替代品中间的 选择方向发生变动,此时居民收入没有发生变化。
§需求量(Demand quantity)
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一特定时期内,按 照某种给定的价格人们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 品数量。
例如:2007年10月,假定收入、分配、政策、人口、预期等 一系列非价格因素不变,某汽车价格为5万元时,该汽车需求 量为50万辆。
需求量具备三个条件:购买欲望、购买能力、特定的时间。
供给函数
用函数关系来表达商品供给量与影响此供给量的各种因 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这种函数就称为供给函数,记作
Qs = (a1,a2,a3,…,an) 其中,Qs代表某种商品的供给量,a1,a2,a3,…,an
分别代表商品自身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相关商品价 格,生产技术水平,厂商对未来的预期等等。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商品价格的影响,以P表示

《经济学原理》课件

《经济学原理》课件
分析市场中存在大量卖方和买方 的情况。
垄断市场
讨论一家企业垄断市场的情况下 的定价和产量决策。
寡头垄断市场
探讨少数几家企业控制市场的情 况下的竞争和合作。
第五章:资源市场与收入分配
劳动力市场
解释劳动市场中工资的决定 因素。
租金市场
讨论土地和资本等资源的收 入分配。
收入不平等
分析不同收入组群间的差距 和所导致的社会经济问题。
目录
第一章:供给与需求
探讨市场中商品供给和需求 的关系,以及价格和数量的 决定。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
研究个人消费者在购买决策 中的偏好和限制。
第三章:生产与成本
讨论企业生产决策和成本结 构对产量和价格的影响。
第四章:市场结构
介绍市场的类型和特征,及其对企业行为和市 场效率的影响。
第五章:资源市场与收入分配
总结
通过本次课件演示,我们深入探讨了经济学原理中的关键概念和理论模型,希望对大家的经济学学习有所帮助。
《经济学原理》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关于《经济学原理》的PPT课件演示。
作者简介
Adam Smith
被公认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
John Maynard Keynes
对宏观经济学做出了重要贡 献,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作 用。
Milton Friedman
代表自由市场经济学派,主 张个人自由和经济自由。
探讨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在市场中的价格和 分配。
第一章:供给与需求
1
供给曲线

2
揭示企业在不同价格下提供商品和服务
的情况。
3
需求曲线
解释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决策和需求的变 化。

经济学原理.ppt

经济学原理.ppt
欲望是人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的 一种释放形式
作为一种本能性质的欲望,无论是生理性或心理性的, 其有效性与必要性是有限度的,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 节制
基本概念
需要
是指人们缺乏某东西而产生的一种“想得到”的心理 状态,通常以对某种客体的意愿或兴趣等形式表现出 来
需要总是指向某种东西或活动的结果,具有周期性, 并随着满足需要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的改变而变化
互补品及其价格变动
是指共同满足同一种欲望的商品,比如汽车和汽油、 家用电器和电、汽油和汽车
互补品的使用价值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 要的商品。在互补商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 升,需求量降低,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随之降低
互补品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互补品价格下降,需求 增加
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需求的因素
消费者的预期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 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人会在价格上升 以前购买产品
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预期需求量。同样的,当 消费者预期未来的收入将上升时,将增加对商品的现 期需求,反之则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
两种类型的需求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 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需求 曲线上随价格变动的需求变动
经பைடு நூலகம்学原理-2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讲义大纲
需求、需求曲线和需求法则 供给、供给曲线和供给法则 市场均衡 弹性理论
需求、需求曲线与供给法则
基本概念
欲望(desire) 需要(wants) 需求量 需求(demand)
基本概念
欲望
愿望,希望,心愿盼望,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 目的的要求。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1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ppt课件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1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ppt课件

• 需求的变动
– 需求增加
需求的变动: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消费者 在每一个可能的价格下所对应的需求量的 变动。这种变动是需求曲线的移动。
– 需求减少
ppt课件
17
四、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 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变化。
P
D3
D1
D2
D1表示月收入为4000元时的需求 D2表示月收入为5000元时的需求 D3表示月收入为3000元时的需求
• 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
• 如果S>D,那么供过于求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 如果S<D,那么供不应求导致产品价格上升。
ppt课件 36
二、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P
P1 PE P2
S
E
当价格大于均衡价格时,市场供 给大于市场需求,出现超额供给; 当价格小于均衡价格时,市场需 求大于市场供给,出现超额需求; 只有当价格等于市场价格时,市 场供给数量与需求数量相等,即 市场达到均衡。
ppt课件 35
二、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 均衡价格、均衡数量
• 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 •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某种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价格和数 量。
• 不均衡状态
– 超额需求S<D – 超额供给S>D
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超额 需求或者超额供给的不均衡状态。 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供求随价格变动而自动趋 向均衡的情形。
ppt课件 24
一、供给的概念
• 供给规律的含义
• 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越 高,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反之,商品的价格 越低,供给量就越小。
• 供给曲线的特例

经济学原理-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经济学原理-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
(四)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供求曲线
的移动) 1.需求曲线的移动 ①区别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 价格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 其他因素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D S
P
E
P1
0
Q1
Q Q2
过剩需求:0Q2-0Q1=Q1Q2
2.限制价格的作用
• 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 ★消极后果: 造成短缺; 造成过剩需求; 出现黑市和寻租。最终也导致数量管制。
●市场配置商品和要素的过程
产品市场
供给
产品价格
厂商
要素价格
需求
要素市场
需求
居民
供给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需求和供给?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是什 么?
四、政府对价格的干预
(一)支持价格
1.定义:政府为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商品 的最低价格。支持价格是高于均衡价格的价格。实施结 果会带来供给的增加。 S
D
P1
P
0
Q1 Q Q2
过剩的供给:OQ2-OQ1=Q1Q2
2.支持价格的运用
许多国家的政府为稳定农业生产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的作用:
130
e 20
50
150
P
过剩供给
S
16
E
过剩需求
D
Q
当市场竞争使市场上 某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 一致时就形成了供求 均衡,处于供求均衡点 上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 此时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相等即称为均衡数量。

西方经济学课件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西方经济学课件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西方经济学课件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
西方经济学课件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2章 5
2.微观经济学要论证的核心思想
微观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进一步证明完全 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的状态是可以存 在的。福利经济学则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进 而论述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这 样,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实现了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这就是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核心思想。
Qd = f(P) P为商品的价格;Qd为商品的需求量。
西方经济学课件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
4.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价格—数量组合 A B C D E F G
价格(元)
12 3 4 5 6 7
需求量(单位数)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西方经济学课件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
西方经济学课件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
3、需求函数 Demand Function
需求函数:商品需求数量和各种影响因素间的相 互关系。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 数量是因变量。
需求的数学表达式:D=f(a,b,c,d,n) a,b,c,d,…n代表上述影响需求的因素。
将问题简化,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价格对该 商品需求量的影响,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市场出清:市场上的供 求均衡,无资源闲置
Clearing market 商品价格 具有充分的灵活性,能使需求和 供给迅速达到均衡的市场。
完全理性:个体的最优 力图以自己最小的经济代价去
化行为Economic Man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

15、使总供给曲线上移的原因是(



) A、工资提高; B、价格提高; C、需求增加; D、技术进步。 16、在长期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力 量是( A ) A、需求; B、供给; C、工资; D、技术。
A
17、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时,单位原材料
的实际成本增加总供给曲线移向( D ) 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P0
AD1
AD0
AD2 O Y2 Y0 Y1 Y
12.3 宏观经济均衡
在宏观经济均衡中,我们以总需求总供给
模型来说明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
在这一模型中,我们要综合分析总供给、总需
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回顾前 面所讲知识点)
12.4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应用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是分析宏观经济情况
与政策的一种很有用的工具。 这里我们以这一模型来分析应对通货膨胀 的不同政策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模型在通货膨胀政策上的应用
P AD0 AD1 P0 E1 P1 E0
AS
政策目标是抑制 通货膨胀,使价 格水平下降,采 取抑制需求的紧 缩政策。 使总需求曲线从 AD0降到AD1。价 格水平下降,但 国民收入也随之 减少,从而引起 经济衰退。因此 这一政策并不可 取。
C
24. 下列各项应计入GDP的是( D )。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 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25.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B )。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PPT∶《西方经济学》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PPT∶《西方经济学》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可下图展示:
①需求富有弹性,价格下降,收益增加
P P1 P2 C F E A中点 D O Q1 Q2 Q
②需求缺乏弹性弹性,价格提高,收益增

P
C
P1 P2 O
A中点 F E Q1 Q2 D Q
2、需求的收入弹性
(1)概念 Em=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 (收入变动的 百分比) (2)正常品与劣等品 正常品( normal goods )是指需求的收入弹 性大于0 的商品,而劣等品(inferior goods) 则是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0 的商品。即 正常品:Em﹥0
(四)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 1、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称为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在需求曲线 图上表现为在需求曲线上位置的移动。 2、当商品自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影响需求变 动的其他因素变化造成需求发生变化,这种变 化称为需求的变化。 这种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 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
3、消费者的收入——I
4、其他商品(替代商品或互补商品的价格—— Pi 5、人们的预期——E
6、其他因素
所以,需求函数可表示为:
Qd=f(P,T,I,Pi,E……)
为了分析商品自身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通常假定除商品自身的价格(P)以外,其他的 因素保持不变,则需求函数可表示为: Qd=f(P) 通常,线性函数表示为Qd=a-bp,或P=a-bQd。
l 需求缺乏弹性,需求弹性﹤1;
l 需求富有弹性,需求弹性>1
P
D
P D
O
Q 需求完全无弹性
O 需求弹性无穷大
Q
(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迫切程度 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西方经济学-市场供求原理.ppt

西方经济学-市场供求原理.ppt

S
E’1 E1
E2
Q2 Q‘1
Q1 Q
例3: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供给有何影响?其供给曲线如何
变动? (1)生产X的技术有重大革新; (2)在产品X的行业内,企业数目减少了; (3)生产X的人工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了; (4)预计产品X的价格会下降。
解:(1)供给增加,曲线右移; (2)供给减少,曲线左移; (3)供给减少,曲线左移; (4)供给增加,曲线右移。
(左移;右移;右移;不变)
(二)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
P
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
件不变时,由某种产品的价 格变动所引起的该产品的供 P1
给数量的变动。从图形上看,
就是沿着一条既定的供给曲
线变动。
P2
E‘2
供给的变动:某产品价
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
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产品供
给数量的变动。
0 Q’2
S‘
2、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商品需求数量和各种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
需求的数学表达式 qd=f(T,I,P,PY,Pe) 将问题简化,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价格对 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qd=f(P) P为商品的价格;qd为商品的需求量。
1、从需求、供给表求得
鸡蛋价格 /元/Kg 3 4 5 6 7 8 9 10
市场需求量 /t 56 49 42 35 28 21 14 7
市场供给量 供求相比
/t
/t
4
-52
10
-39
16
-26
22
-13
28
0
34
+13

经济学原理第二章需求和供给理论

经济学原理第二章需求和供给理论
9
第二节 供给:一、供给与供给定理
1、供给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厂商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 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2、供给量 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对应于一个特定的价格厂
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10
供给:一、供给与供给定理
3、供给定理(供给法则、供给规律) 关于一般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同向变动关系
P
土豆的市场供给曲线
20 16 12 8 4 0
0 200 400 600 800 Q
14
供给:三、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 函数
3、供给函数
表示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和影响供给量的诸因素 之间的关系。
一般形式:Qs= f ( P, A , Pf , Pr , Pe ······)
简化形式: Qs= f ( P)
E 20
0
6
······
100
5
需求:三、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 函数
2、需求曲线
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就 是表示消费者在一系列价格 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 该商品的数量的几何图形。
P
土豆市场需求曲线
20 16 12 8 4 0
0 200 400 600 800 Q
6
需求:三、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 函数
的理论。
边际成本递增(短期) 原因 企业的生产转向价格上升的盈利更多的产品(短期)
新生产者的加入(长期)
11
供给:二、决定供给(供给量)的因素
1、商品自身价格 2、生产技术水平 3、生产要素价格 4、相关商品价格 5、生产者价格预期等
12
供给:三、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 函数

西方经济学课件:第十一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西方经济学课件:第十一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 物价水平与净出口:汇率效应—物价水平 下降,利率下降,实际汇率贬值,刺激了 净出口的需求,从而增大了商品与劳务的 需求量。
❖ 但在价格水平固定的情况下,任何影响总 需求发生变化的因素变动,都将导致AD 曲线的移动:引起总需求增加的因素变动 使A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引起总需求减 少的因素变动使AD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 物价水平与消费: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使消 费都更为富裕,又可鼓励他们更多的支出,刺激 了消费品的需求,从而增大了商品与劳务的需求 量。
❖ 物价水平与投资:利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家 庭购买商品和劳务所需的货币就越少,于是家庭 会去进行股票、债券投资,或者储蓄,导致利率 下降。鼓励了更多的投资品支出,刺激了投资品 的需求,从而增大了商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第十一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一、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概念
➢(一)总供给: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 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从实物形态计量,总供给等于一定时期内消 费品总量、投资品总量、商品库存增加量、 商品净进口量以及劳务总量之和。
➢从价值形态计量,总供给等于社会成果经过 社会分配后所形成的总消费、总储蓄和政府 净税收之和。
❖价 ❖格
❖ 水 P3 ❖平
❖P

P2
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
D C
涨价了,生 产多多,更
多。。。


P1
A
B
Y0
Y1
Y2 Y3 YF
产出Y
❖ 总供给曲线表示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一般物价水平和厂商总产量之间 的关系。
❖ 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说明在高的 价格上,设工资不变,每一厂商愿意供 给更多的一些产品,从而总供给更大。 根据厂商在价格水平上升时愿意供给的 数量,可以划出所有厂商愿意供给的产 量水平的轨迹,得到一条总供给曲线。

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

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

案例
消费者今年收入为2万,今年的物价比去年同 期上涨了10%,物价指数是多少?消费者实 际收入为多少?实际购买力下降了还是上升 了?下降了或者上升了多少?
第一节 需求
五、需求与需求量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既影响需求 量,也影响需求。但在经济分析中为了方便起见, 我们要区分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互补品
上升
下降
替代品
下降 上升
上升 上升
下降
下降
影响需求的因素
4.消费者偏好: F
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爱好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到需 求量的变化。 (成正向变动)
5.商品预期未来的价格: Pe
当你预期某商品在近期会涨价时,为了避免未来支 付更高的价格你会增加现行需求量(成正向变动)
6.人口: PO
当市场中的人口增加时,对大多数商品的需求量会 有所增加。 (成正向变动)
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自身价格: P 成正向变动
2.相关商品价格: Pr
替代品 成反向变动 互补品 成正向变动 3.生产成本: C
如果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意味着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企
业便会减少供给量;反之,企业会增加供给量。 (成反向 变动)
影响供给的因素
4.生产技术水平: T
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即效率的提高,隐含着生 产一定产量所需成本的下降,或者在给定成本时产 量会有所增加。这样企业就会在相同价格情况下增 加供给量。 (成正向变动)
因素变动
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变动
自身价格的下降 自身价格的上升 收入增加 替代品价格上升 互补品价格下降 消费者偏好增强 预期价格上涨 人口的增加 收入减少 替代品价格下降 互补品价格上升 消费者偏好减弱 预期价格下降 人口的减少

经济学原理课件-第8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经济学原理课件-第8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AS
Yf
Y
古典总供给曲线
8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取决于充分 就业的产出水平。
任何改变充分就业产出水平的因素 都会引起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 人均资本 ➢ 劳动人口 ➢ 技术进步 ➢ 自然资源
经济增长就是长期总供给曲线不断 向右移动的过程。
P
Y
长期总供给LAS的移动
9
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5
二、总供给(AS)曲线
1.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一定时期内,在各个价格水平上整个社会提供的 商品和劳务的总量。
通常情况下,总供给=总收入=GDP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 社会拥有的资源——土地、资本、劳动力、企业家等生 产要素;资源越多,各个价格水平上总供给量就越大;
➢ 要素所有者是否愿意将这些要素投入经济,如工人多参 加劳动(延长劳动时间)、多储蓄——这主要由要素的 价格决定,比如工资水平(劳动的价格)、利率(资本 的价格)、租金(土地的价格);
AS2 AS1
E2 E1 AD1
Y2 Yf
Y
18
思考
1.简述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2.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形状及其成因。 3.运用AD-AS模型分析“滞涨” 现象。
13
总供给曲线的三阶段
P AS
阶段3 :资源已经充分利用, 不管价格水平如何上升,总 产出不能增加(古典区间)
阶段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 产出增加使要素价格上升 (中间区间)
Y0
Yf
Y
阶段1:资源未充分利用,产出
增加要素的价格不变(凯恩斯区
间)
14
影响总供给变动的因素

总需求与总供给-经济学原理-课件-22

总需求与总供给-经济学原理-课件-22

31
3、错觉理论

错觉理论(新古典经济学派):物价总水平的 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对自己出售产品的个别 市场发生的变动的看法,从而对物价水平变动 做出了反应,这种反应引起了总供给曲线向右 上方倾斜。
如果P超过PE,企业在认识到所有物价都上升之前 先看到了自己产品价格的上升,误认为是自己产品 的相对价格上升,因此反应是增加产出和就业。 所以较高的P引起较高的Y,SRAS正斜率。
人们手中的货币只能买到较以前少的物品和劳务。 所以真实财富下降。 人们感到更贫穷。

结果:C下降
13
利率效应(P和I)

假设P上升
购买物品和劳务需要更多的货币 为了获得这些货币,人们出售债券或其他资产 这使得利率提高

结果:I下降
14
汇率效应(P和NX)

假设P上升
本国利率提高(利率效应) 外国投资者希望持有更多的本国债券 外汇市场上对本国货币需求增加 本国货币汇率上升 本国的出口相对外国人更贵,进口相对本国人更便 宜

为了解释短期波动,我们要用到一个新的模型。
9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大多数经济学家用来 解释经济活动围绕其长期趋势的短期波动模型。
物价水平
P
短期总供给
SRAS
模型决定的均 衡物价水平
P1
总需求
AD Y1 Y
和均衡产出 (真实GDP)
真实GDP,产出量
10
总需求(AD)曲线
P
AD曲线表明 在任何一种 既定的物价 水平时经济 中所需求的 所有物品与 劳务量。
P SRAS P2 P1
里,P的上升 会引起物品和劳 务供给量的增加
Y1 Y2 Y

供给与需求的经济学原理

供给与需求的经济学原理

供给与需求的经济学原理供给与需求是现代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其中供给关系着重于生产方面,需求关系则关注消费者方面。

这两个概念之间的交互作用有助于解释价格的形成、市场的运作和资源的分配,这对于了解现代经济学中的各种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供给的概念供给是指厂商、生产者或产业提供定量的商品或服务。

如何优化供给以达到生产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一直是经济学中的重点问题之一。

供给量和价格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当供给量增加时,价格可能会下降;反过来,供给量下降时,价格可能会上涨。

对此,主要原因在于生产商想要在最小的成本下生产出最大的产量,同时也必须考虑市场价格。

供给的数量,不仅受到制造商的因素影响,而且受到政府政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政府的政策可能会影响主要的供给者,例如大企业或农民等生产一个特定的产品或服务。

此外,供给也受到成本的影响。

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出一定量的产品或服务所需支付的所有成本,包括固定和变动成本。

当成本增加时,生产者可能会减少生产量,这可能会导致供给量减少,同时可能会导致价格上涨。

需求的概念需求是指消费者对特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

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是相反的。

当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能会降低其需求量。

反之,当价格下跌时,消费者可能会增加其需求量。

对于消费者而言,需求量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价格。

但这并不是唯一因素。

需求量还可能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消费者的收入、品牌、市场水平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产品的需求量反应相对较为复杂的特征。

例如,当价格上涨时,对于某些必需品而言,价格上涨可能只会导致需求量略微下降。

而对于一些显著的奢侈品而言,价格上涨可能会望而却步。

市场均衡和数量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些附加因素实际上是市场决定价格和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

当供给和需求量处于同一水平时,被称为市场均衡点。

在市场均衡点处,向消费者供给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与消费者的需求量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