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资源评价

合集下载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第一节草地等级评价的原则、标准和方法一、草地等级评价的原则草地资源具有一切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的基本特性,根据用途来确定资源数、质量评价指标。

草地资源是用于供给家畜能量和物质的源泉,草群的饲用品质和产草量就是评定草地资源质与量的首要指标。

因此,《中国草地资源评价原则及标准》[10]规定:“等”表示草地草群的品质优劣;“级”表示草地草群地上部分的产量高低。

二、草地等级评价标准和方法(一)草地等依据草群中各类牧草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和采食率为指标进行评价从目前实际出发采用描述性定性的方法,首先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向有实践生产经验的牧民群众访问,以及各地多年科学研究成果,对各种饲用植物进行综合评价。

划分出优、良、中、低、劣五类;然后以草地型为评价基本单元,再根据型内五类品质牧草在草群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例划分为优、良、中、低、劣五个等草地。

各“等”草地划分标准如下:Ⅰ等(优等)草地:优类牧草占60%以上;Ⅱ等(良等)草地:良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Ⅲ等(中等)草地:中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Ⅳ等(低等)草地:低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Ⅴ等(劣等)草地:劣类牧草占40%以上。

(二)草地级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用草地草群产量为指标,根据《草场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规定[10],以年内草地产量最高月份的测定值代表草地草群的自然生产力水平,并按鲜草产量将全国草地划分为8级。

在编制全国百万分之一草地资源图时、规定按每年产干草划分级,各级标准如下[11]:1级草地:>4000kg;2级草地:3000~4000kg;3级草地:2000~3000kg;4级草地:1500~2000kg;5级草地:1000~1500kg;6级草地:500~1000kg;7级草地:250~500kg;8级草地:<250kg。

(三)草地等和级的综合评价标准和方法在对草地资源等和级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草地等级综合评价,才能综合地揭示草地质量的优劣和反映草地生产力的高低,这样综合评价在生产实践中更有意义。

草地资源评价第三章

草地资源评价第三章

四草地载畜量的评价法
❖ 美国草地管理学会(1974)制定以牛为标 准家畜单位,
❖ 一个家畜单位(AU)的含义为:一头成年 体重为454kg的母牛约等于平均牧草消耗 量为每天12kg干物质(DM)的当量。其常 用的数量单位是家畜单位天(AUD)、家 畜单位月(AUM)和家畜单位年(AUY), 这些单位各自代表的牧草需求量为: lAUD是12kgDM,1AUM是360kgDM, 1AUY是4380kgDM。
四草地载畜量的评价法
❖ 4、确定草地载畜量评价系统 ❖ 国内外多用草地载畜量单指标评价
系统。当前全国草地资源调查所用 的单指标评价系统有两种方式。 ❖ ①以平年最高月产量为基础的年载 畜量评价方式 国内多数省(区)用 此种方式。
四草地载畜量的评价法
❖ ②以冷、暖季载畜为基础的年载 畜量评价方式 国内少数省(区) 采用此种方式。
冷季一个羊单位需草地面积
四草地载畜量的评价法
❖ 某类型今年载畜量=某类型暖季 载畜量+某类型冷季载畜量
❖ 冷、暖季草地面积是按冷、暖季 放牧天数比例推算出来的。也可 按实际季节营地调查统计出来。
❖ 各行政单位(地、县)的总载畜 量是其范围内草地类型载畜量之 和。
四草地载畜量的评价法
❖ 载畜量评价方法表述所需要素多,
四草地载畜量的评价法
❖ 1、制定草地载畜量评价目标 ❖ 以草地类型为基本评价单元,根据不同
类型可利用产量和营养物质及能量计算 其载率量,用载畜量表示和比较草地的 生产能力。
四草地载畜量的评价法
❖ 2.确定载畜量指标 ❖ 草地承载牲畜数量是评定草地载畜量
的基本指标,统一牲畜数量指标,常采 用家畜单位(animal unit)也叫家畜当量 (animal equivalent),或家畜指数(animal index),它是依据家畜对饲料需求量将各 种家畜折合成一种标准家畜,便于描述 家畜—草地系统的生产能力。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六章草地植物资源评价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六章草地植物资源评价

(五)凋落物量的测定 五 凋落物量的测定
凋落物收集器
(六)动物采食量的估算 家畜的放牧采食量可以根据放牧家畜的头数、放牧时间、 家畜的放牧采食量可以根据放牧家畜的头数、放牧时间、 家畜的增重和产品的数量, 家畜的增重和产品的数量,按照家畜营养物质需要表逆算为牧 草干物质量。 草干物质量。 (七)一年生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生长季末可以得到下列各个成分的植物量的话,那么 生长季末可以得到下列各个成分的植物量的话, Pn=P花序十P绿色部分+P枯死部位+P根 (八)草地生物学产量与经济产量的区别
• 简便的方法通常把粗蛋白质、粗纤维与维生素 简便的方法通常把粗蛋白质、 以胡萝卜素为代表) (以胡萝卜素为代表)作为饲用植物评价营养价值 的指标。当分析项目不全时, 的指标。当分析项目不全时,也可以以其中的一种 或两种成分作出评价,但其中必须包含蛋白质。 或两种成分作出评价,但其中必须包含蛋白质。
一、草原基况的评价
• 草原基况是指草原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对草 草原基况是指草原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
原基况的评价就是对草原进行的生态学鉴定, 原基况的评价就是对草原进行的生态学鉴定,以 说明和比较草原实际和潜在生态- 说明和比较草原实际和潜在生态-生产能力的差 异。
• 根据原生或顶极植被成分的多少对其基况进行评价,共划分为4个等级 4个等级: • 优良: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75%-100%由群落中减少的种或增多 优良: 的种所构成,或总盖度的0%-25%是由侵入的种和增多的种构成; • 良好: 良好: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50%-75%由原生或顶极植被构成; • 中等: 中等: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25%-50%由原生或顶极植被构成; • 低劣: 低劣: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0%-25%由原生或顶极植被构成。

草地资源评估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草地资源评估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草地资源评估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在全球范围内,草地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进行草地资源评估与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草地资源评估的意义草地是陆地上最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之一,其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草地能够保持土壤的肥沃度,减少水土流失,提供人类和动物的粮食、饮水和草料等生产资料。

对草地资源进行评估可以了解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草地资源评估的方法1. 土地利用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采集,了解草地的面积、分布、类型和利用状况等基本信息。

2. 植被指标分析:通过监测植被盖度、物种多样性等指标,评估草地的生态环境状况。

3. 土壤质量评价:通过采集土壤样本,分析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酸碱度等指标,判断草地土壤的肥力和适宜程度。

4. 经济效益评估:考虑到草地的经济价值,可以通过调查农牧民的草地利用收益情况,评估草地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程度。

三、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1. 合理利用:根据草地的生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确定合理的放牧制度和草地利用方式,避免过度利用和过度放牧的现象发生。

2. 种草改良:在草地资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土壤质量较差或植被退化的区域进行适当的种草改良,提高草地的产草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3. 建立保护区:在一些重要的草地生态系统中,可以设立自然保护区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加强对草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4. 科学管理: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完善草地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法规,提高人们对草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意识。

结论草地资源评估与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了解草地资源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通过评估和管理草地资源,我们可以确保草地的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草地是自然界最为广泛分布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动物饲养以及地表脆弱性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草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为了科学评价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必须进行对其等级评价。

本文将对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进行探讨。

在评价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时,可以从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草地植被的覆盖率、草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土壤肥力和水资源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首先,物种组成是评价草地资源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草地物种的多样性可以反映草地的生态完整性和稳定性。

一个等级较高的草地资源应该具有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特点,拥有多种适应能力强的草本植物和耐旱的灌木。

而等级较低的草地则物种数量较少,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其次,草地植被的覆盖率也是评价草地资源等级的重要标准。

覆盖度高的草地资源具有良好的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但覆盖度低的草地有可能会因为植被稀疏而造成土壤侵蚀和水资源的浪费,对于防风、减少灾害、维护生态平衡都无法起到良好的作用。

此外,草地的植物群落结构也是评价草地资源等级的重要考量。

一个等级较高的草地资源应该具有完善的植物群落结构,包括高大的草本植物、耐旱的灌木和一些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植物物种。

而等级较低的草地资源则往往植被单一、植物高度较低,生态功能相对较弱。

另外,土壤肥力也是评价草地资源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优质的草地资源应该拥有肥沃的土壤,以便支持草地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而土壤肥力较低的草地资源则无法满足草地植物的生长需要,对草地资源利用和保护造成一定的限制。

最后,水资源也是评价草地资源等级的重要考虑因素。

具有良好水资源的草地资源可以为动物提供足够的饮水和饲草,使得草地资源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而水资源匮乏的草地则可能导致动物饲草不足,影响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评价中国草地资源等级需要考虑物种组成、草地植被的覆盖率、草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土壤肥力和水资源等多个方面。

草地资源属性及评价

草地资源属性及评价

草地资源的分布与特点
草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主 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美和南美等地 区。
不同地区的草地资源具有不同的特点 ,如草原的草本植物茂盛,草甸的草 本植物多样,灌丛和疏林草地的树木 和灌木丛等。
草地资源的重要性
草地资源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为人类提供肉类、奶制品和纤维制品 等。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草地资源保护与 管理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 先进理念和技术,提高我国草 地资源保护与管理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是对草地资源进行全面 评估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自然 条件、生态状况和社会经济等方 面的因素,得出草地资源的综合
评价结果。
04
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与原则
概念
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对草地资 源的需求和利用,实现草地资源的长期、稳定和高效利用。
,提高土壤肥力。
草地资源的经济属性
牧业发展
草地是畜牧业发展的重 要基础,提供牲畜所需
的饲料和放牧场所。
生态旅游
草地景观的独特性和自 然美吸引游客,促进生
态旅游发展。
药用植物资源
物质生产
草地中生长着许多具有 药用价值的植物,可开
发利用。
部分草地植物具有经济 价值,如草籽、草药等。
草地资源的景观属性
加强草地植被恢复与建设
采取植草种草、天然恢复等措施,加强草地植被恢复与建设,提高草 地覆盖率和生产能力。
强化草地资源监测与评估
建立草地资源监测与评估体系,定期对草地资源进行调查、监测和评 估,及时掌握草地资源动态变化。
推进草地资源科技创新

草地资源评价第四章

草地资源评价第四章

草地利用单元与草地基况
• Pipeper和Beck认为,Dykterhuis对草地基 况的生态学评价方法,只能对当前的情况 给予描述性的评判,而不能对草地的发展 趋势和综合生产潜力进行预测。因此提出 用定量性质的生态术语顶极、演替后期、 演替中期和演替前期来代替优良、良好、 中等和低劣这些术语,并用模型图来说明 草地不同的演替阶段与生态条件和产品的 关系
草地利用单元与草地基况
• ①演替顶极或原始植物群落中优势植物种 的差异。 • ②顶级植物群落中优势种所占比例的差异。 • ③顶级植物群落每年总产量的差异。
草地利用单元与草地基况
• 二、草地基况评价 • 草地基况是指草地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 对草地基况的评价就是对草地进行生态学 鉴定,以说明和比较地实际和潜在生态-生 产能力的差异。它不是直接和普遍的生产 能力指标,而是对群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的评定,以间接和相对地表明生产能力。
草地利用单元与草地基况
• ④应考虑草会经营与发展方向的一 致性,划分的草地利用单元应满足 草地调查与规划的需要,满足草地 基况评价和草地健康评价的要求, 从而实现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既要使草地生产出高产、优质、高 效的产品,又要维系各草地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 递的总体稳定。
草地利用单元与草地基况
• 草地利用单元概念: • 草地利用单元就是存在于一定空 间的具有特定自然和经济特征的具 体草地地段,即不同的草地利用类 型,是草地的组成单元,它在一定 气候区域的草地上具有相同或相似 的土壤、植被和地形特征,是进行 草地研究、评价和经营的生态亚类。
草地利用单元与草地基况
• 2、草地利用单元的划分 •
草地利用单元与草地基况
• ③中等 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25%~50%由 原生顶极植被构成。 • ④低劣 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0~25%由原 生或顶极植被构成。

牧草种质资源田间评价技术规程

牧草种质资源田间评价技术规程

牧草种质资源田间评价技术规程本技术规程旨在规范牧草种质资源田间评价工作,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为牧草育种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二、适用范围本技术规程适用于牧草种质资源田间评价工作,包括草地调查、草丛性状测定、草坪质量评价等。

三、评价指标及方法1.草地调查(1)草地地形特征:采用实地观察和测量的方法,记录草地地形特征,包括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

(2)草地土壤性质:采用土壤样品分析法,分析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

(3)草地植被特征:采用样方法,记录植物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等。

2.草丛性状测定(1)草丛高度:采用直尺或卷尺测量草丛高度。

(2)草丛密度:采用样方法,记录单位面积内草丛数量。

(3)草丛覆盖度:采用目视估算法,记录草丛覆盖面积所占比例。

(4)草丛颜色:采用目视比较法,将草丛颜色与参照颜色进行比较。

3.草坪质量评价(1)草坪外观:采用目视比较法,记录草坪整体外观、色泽、密度等。

(2)草坪质地:采用手感法,记录草坪质地的柔软度、弹性、厚度等。

(3)草坪病虫害情况:采用目视观察法,记录草坪上的病虫害情况。

四、评价结果处理与分析1.草地调查(1)综合分析草地地形、土壤和植被特征,确定适宜物种和草地改良方案。

(2)草地土壤性质、养分含量等指标分析,为草地施肥提供依据。

(3)草地植被特征分析,为草地调整提供依据。

2.草丛性状测定(1)草丛高度、密度和覆盖度综合评价,确定草丛的生长情况。

(2)草丛颜色分析,为草坪管理提供依据。

3.草坪质量评价(1)草坪外观和质地综合评价,确定草坪的整体质量。

(2)草坪病虫害情况分析,为草坪防治提供依据。

五、质量控制1.保证评价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2.确保评价工作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进行。

3.抽样过程中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随机性。

4.保证评价工作的记录准确可靠。

六、实施步骤1.准备工作:确定评价指标、评价工具和人员。

2.评价前的调查:对草地地形、土壤和植被特征进行调查。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六章草地植物资源评价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六章草地植物资源评价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六章草地植物资源评价草地植物资源评价是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重要环节之一,对草地的植物群落结构、植物物种特征和生长状况进行科学评价,从而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草地植物群落的评价方法、草地植物物种特征和生长状况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草地植物群落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逐株调查法、方格法和样方法等。

逐株调查法是在草地中选择一定数量的样地,对每个样地内的草本植物逐株调查并记录其数量和物种信息。

方格法是通过在草地中设置一定数量的方格样方,对每个样方内的草本植物进行调查和统计。

样方法是在草地中设置若干个样点,通过对样点进行调查和研究,从而推断出整个草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

通过这些评价方法,可以对草地植物群落进行综合评价,了解草地植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和物种组成,为后续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草地植物物种特征的评价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评价和功能特征评价。

物种多样性评价是通过对草地中的植物物种进行调查和统计,确定草地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度分布等指标,从而评价草地的物种多样性程度。

功能特征评价是通过对草地植物的生理特性、形态特征和生态特征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草地植物的生长速度、营养状况、抗逆能力等功能特征,从而评价草地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功能。

通过这些评价指标,可以全面了解草地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功能特征,为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草地植物生长状况的评价主要包括生产力评价和植被盖度评价。

生产力评价是通过调查和统计草地中的植物产量和生物量,确定草地的生产能力和草地植物的生长状况。

植被盖度评价是通过调查和测量草地中植物的盖度和覆盖度,确定草地植物的覆盖程度和生长情况。

通过这些评价指标,可以了解草地植物的生长状况和草地的生产潜力,为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草地植物资源评价是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特征和生长状况的评价,可以全面了解草地植物资源的分布规律、组成特征和生态功能,为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草地资源评价第一章

草地资源评价第一章

草地生态环境
评价草地的土壤、水文、气候 等生态环境因素。
评价方法
地面调查法
通过实地观测、测量和采样, 获取草地资源相关信息。
遥感技术法
利用卫星遥感、航空摄影等技 术手段,获取大范围、高精度 的草地资源信息。
统计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揭示草地资源的数量、质量 和空间分布规律。
专家评估法
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草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评 价草地资源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3
推动草地畜牧业的发展
草地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评价草地资 源可以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评价原则
科学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评价应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方 法和手段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 性和准确性。
草地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方 法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评价内容
草地生产力
评估草地的初级生产力和次级 生产力,包括生物量、载畜量 等。
草地健康状况
评估草地的病虫害、杂草、有 毒有害植物等积、 分布及其特点。
草地质量
评价草地的营养成分、适口性、 消化率等质量指标。
巨大挑战。
发展趋势与展望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未来可以实现更加快速、准确、全面的草地资 源数据获取和处理,为草地资源评价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多学科融合与综合评价
未来草地资源评价将更加注重多学科融合和综合评价,综合考虑草地资源的生态、经济、 社会等多个方面,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草地资源评价还可以为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和旅游安全提供保障。

草地植物资源评价

草地植物资源评价
加强草地植物资源保护
在保护现有草地植物资源的同时,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过度开发和 人为破坏,确保草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探索草地植物资源的生态价值
草地植物资源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进一步探索其生态价 值,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推广草地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
为了实现草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积极推广相关技术和管理措 施,提高草地植物资源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
草地植物的经济价值
提供食物和饲料
草地植物是一些家畜的重要食物来源, 如牛、羊等。此外,一些草地植物也 可以作为人类的食物来源,如野菜、 野果等。
药用价值
生态旅游价值
草地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了大量游客 前来观赏和探险。因此,草地植物资 源也具有生态旅游价值。
许多草地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可以用 于治疗各种疾病。例如,一些草本植 物可以用于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等。
资源循环利用
推行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将采挖后的 植物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实现再利用 和减量化。
草地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
制定协调发展规划
加强部门协作
在制定草地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时, 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协 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 合力,共同推进草地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的协调发展。
评价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综合评价
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得出草地植物资源的整体 状况。
比较分析
将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种 类或生态区的评价结果进 行比较分析。
解释说明
根据评价结果,对草地植 物资源的优劣、限制因素 等进行解释说明。
05
草地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简述草地资源评价的一般工作流程

简述草地资源评价的一般工作流程

简述草地资源评价的一般工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草地资源评价的一般工作流程。

1. 调查目标和范围确定。

草地资源管理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

草地资源管理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

草地资源管理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草地资源管理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摘要:草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保持生态平衡、提供畜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有效管理和维护草地资源,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势在必行。

本文通过对草地资源管理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进行探讨,旨在为草地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一、引言草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不同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

草地资源在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环境、提供畜牧业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在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背景下,草地资源的破坏、过度利用和生态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建立科学的草地资源管理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草地资源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1. 生态指标生态指标主要从物种多样性、植被群落结构、生态功能及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等方面评价草地资源的生态状况。

物种多样性指数、植被覆盖度、植物群落数量和测定草地脆弱度等指标,可用于评价和监测草地资源的生态环境状况。

2. 经济指标经济指标主要从草原畜牧业的产值、质量、效益和经济活力等方面评价草地资源的经济价值。

畜牧业收入、折旧费用、集约化指数等指标可用于评价草地资源的经济效益,为政府制定农牧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3. 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主要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人类社会的直接影响进行评价。

旅游业收入、就业岗位数量、草地资源利用的社会认可度等指标可作为草地资源管理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三、草地资源管理评价方法1.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可通过构建判断矩阵和通过一致性指标计算各指标权重,以定量的方法评价草地资源及其管理效果。

2.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可通过实地调查和大量数据统计,分析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趋势,以定量的方法评估草地资源的管理效果。

3. 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可通过将多个指标综合起来构建新的主成分,以简化多指标评价体系,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价草地资源的管理效果。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第一节草地等级评价‎的原则、标准和方法一、草地等级评价‎的原则草地资源具有‎一切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的基‎本特性,根据用途来确‎定资源数、质量评价指标‎。

草地资源是用‎于供给家畜能‎量和物质的源‎泉,草群的饲用品‎质和产草量就‎是评定草地资‎源质与量的首‎要指标。

因此,《中国草地资源‎评价原则及标‎准》[10]规定:“等”表示草地草群‎的品质优劣;“级”表示草地草群‎地上部分的产‎量高低。

二、草地等级评价‎标准和方法(一)草地等依据草‎群中各类牧草‎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和采食‎率为指标进行‎评价从目前实际出‎发采用描述性‎定性的方法,首先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向有实践生产‎经验的牧民群‎众访问,以及各地多年‎科学研究成果‎,对各种饲用植‎物进行综合评‎价。

划分出优、良、中、低、劣五类;然后以草地型‎为评价基本单‎元,再根据型内五‎类品质牧草在‎草群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例‎划分为优、良、中、低、劣五个等草地‎。

各“等”草地划分标准‎如下:Ⅰ等(优等)草地:优类牧草占6‎0%以上;Ⅱ等(良等)草地:良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Ⅲ等(中等)草地:中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Ⅳ等(低等)草地:低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Ⅴ等(劣等)草地:劣类牧草占4‎0%以上。

(二)草地级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用草地草群产‎量为指标,根据《草场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规定[10],以年内草地产‎量最高月份的‎测定值代表草‎地草群的自然‎生产力水平,并按鲜草产量‎将全国草地划‎分为8级。

在编制全国百‎万分之一草地‎资源图时、规定按每年产‎干草划分级,各级标准如下‎[11]:1级草地:>4000kg‎;2级草地:3000~4000kg‎;3级草地:2000~3000kg‎;4级草地:1500~2000kg‎;5级草地:1000~1500kg‎;6级草地:500~1000kg‎;7级草地:250~500kg;8级草地:<250kg。

《草地植物资源评价》PPT课件

《草地植物资源评价》PPT课件
➢ 可获知营养物质净积累动态和最大积累量 时期
三、草地植被的生态学评价
草地基况评价 草地健康评价 草地退化及退化程度判别 E.J.Dykterhuis(1949):根据原生或顶级植被
成分多少 优良;良好;中等;低劣(P92) R.D.Pipeper 和 R.P.Beck(1990):定量 顶级;演替后期;演替中期;演替前期
2.2 草地牧草营养物质产量 GEy=Y×EC
OMy=Y×(1-CAC) CPy=Y×CPC
2.3 草地植物生物学产量
植物量 总初级生产力和净初级生产力 现存量 立枯物量 凋落物量 动物采食量
植物量
也称植物生物量,生态系统中生物量 的三个组分之一,是生态系统某一时 刻单位面积全部植物有机物的量,既 包括活的部分,也包括死的部分。
43-45 61-65 50-49
>45
>65
48
计算值 DDM DMI RFV
(% BW) >65 >3.0 >151 62-65 3.0-2.6 151-125 58-61 2.5-2.3 124-103 56-57 2.2-2.0 102-87 53-55 1.9-1.8 86-75 <53 <1.8 <75
产及草地最终产品(肉、奶、皮、毛)的一 般影响 对其评价,可了解各时期草地草层组成及其 生活力状况,判断不同利用条件对草层、土 壤、生态的影响
草地植物资源评价
草地饲用植物营养成分评价 草地植物产量评价 草地植被生态学评价 草地等级评价 草地地面条件评价 草地植物生产的力能学评价
一、草地饲用植物营养成分评价 及草地营养类型
《草地植物资源评价》PPT课件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草地资源评价

草地资源评价

第一节草地面积与分布1面积变化草地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它不仅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而且是人类重要的生态屏障。

草地在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不断的发展变化,从生产角度看这种变化有的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

草地的这种不利的变化就是草原退化。

草原退化实质上是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干扰超过了草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导致草地生态结构的弱化、功能下降过程。

草地退化过程包括土壤退化和植被退化两个方面。

土壤是植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伴随着草地土壤的退化,草地植被野也发生退化,植被的退化又作用于土壤,形成强烈的负反馈机制,加速草地地退化进程。

草地退化过程中,土壤裸露面积增加,土壤逐渐变的干旱、贫瘠、紧实,具体白现在在土壤颗粒粗化、容重增加、空隙度变小、通透性和保水性差,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化程度加重。

随着土壤的退化草地植被逐渐退化,草地的产草量和植被盖度明显下降、草地五中多样性呈下降趋势、草群众类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原来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逐渐减少或消失,一年生或多年生杂草和病、虫、鼠等有害生物相继侵入,草层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受阻,可食牧草产量降低,有害有毒植物增多。

草地的持续退化造成面积的大量减少。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侧,介于东经104°57′~105°38′、北纬34°55′~35°29′之间。

属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壑区,多黄土梁、峁和河谷阶地。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600米~2200米。

为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6℃,冬季最低气温一般在-20℃左右,夏季最高气温一般在30℃左右,年温差较大。

无霜期147天,无霜期120~170天,年降水量380mm左右,日照时数2100~2430小时,年蒸发量1500mm以上。

自然环境决定了通渭草原的多样性与特殊性,通渭草原类型包括温性草原草甸、温性草原。

通渭草原面积变化如下:造成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一、输入少、输出多,"竭泽而渔",使得草原生态经济系统难以维系良性运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草地面积与分布1 面积变化草地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它不仅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而且是人类重要的生态屏障。

草地在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不断的发展变化,从生产角度看这种变化有的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

草地的这种不利的变化就是草原退化。

草原退化实质上是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干扰超过了草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导致草地生态结构的弱化、功能下降过程。

草地退化过程包括土壤退化和植被退化两个方面。

土壤是植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伴随着草地土壤的退化,草地植被野也发生退化,植被的退化又作用于土壤,形成强烈的负反馈机制,加速草地地退化进程。

草地退化过程中,土壤裸露面积增加,土壤逐渐变的干旱、贫瘠、紧实,具体白现在在土壤颗粒粗化、容重增加、空隙度变小、通透性和保水性差,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化程度加重。

随着土壤的退化草地植被逐渐退化,草地的产草量和植被盖度明显下降、草地五中多样性呈下降趋势、草群众类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原来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逐渐减少或消失,一年生或多年生杂草和病、虫、鼠等有害生物相继侵入,草层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受阻,可食牧草产量降低,有害有毒植物增多。

草地的持续退化造成面积的大量减少。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侧,介于东经104°57′~105°38′、北纬34°55′~35°29′之间。

属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壑区,多黄土梁、峁和河谷阶地。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600米~2200米。

为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6℃,冬季最低气温一般在-20℃左右,夏季最高气温一般在30℃左右,年温差较大。

无霜期147天,无霜期120~170天,年降水量380mm左右,日照时数2100~2430小时,年蒸发量1500mm以上。

自然环境决定了通渭草原的多样性与特殊性,通渭草原类型包括温性草原草甸、温性草原。

通渭草原面积变化如下:造成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一、输入少、输出多,"竭泽而渔",使得草原生态经济系统难以维系良性运转。

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经济物质、经济能量的输入严重缺乏,从而使系统的社会经济结构与自然生态结构不相协调,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不相适应,社会需要系统有更多的输出,特别是市场对畜产品等的需求以及维护生态安全对系统生态效用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又主要依赖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输入使系统运转,这样行为短期化、掠夺式的系统操作,使得系统的自然生态组成结构遭受严重破坏,且衰败、萎缩,系统总体功能不断下降。

如内蒙古白音锡勒牧场草原生态经济系统, 1953~1980年间由于出售牲畜及其产品和燃烧牲畜粪便共输出氮素15 72819 吨,要维持该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氮素平衡,每年至少要输入560吨的纯氮,而实际上根本没有经济性氮肥的输入。

①不但系统输入主要是经济输入不足,输入结构也不尽合理。

经济输入的绝大部分用在草的转化即牲畜的饲养和畜产品的加工上,而用在草的恢复保护、生产加工上的却较少,这样系统物质能量的正金字塔效用与经济输入的倒金字塔作用矛盾激烈,影响系统整体的长远的功能。

(二)人口压力的不断增大,是草原退化加剧的基础性原因之一。

近现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口压力不断增大,应该说是现实草原退化加剧的基础性原因之一。

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规模过大,主要体现在人口增长超过了自然资源尤其是草原资源的增值即资源的可承载能力,超过了环境容量与生态阈限。

自然资源的增量已远不能满足供养如此之多的人口的需求,于是自然资源的存量也被一部分一部分地利用、蚕食,这样就使自然资源的恢复、更新能力下降,资源的数量减少、质量变劣,从而导致资源生态环境的总体恶化。

由于我国内地的人口密度要比西北部边远地区大,于是便出现了一次又一次机械式的大量移民,使草原牧区人口也超过其生态环境资源的承纳量,大片的垦草种粮及大量的毁林开荒等,使得中国西北部特别是草原牧区的荒漠化面积以惊人的速度扩展。

草原牧区既是生态脆弱地带、敏感地带,也是生态屏障带,其人口的承纳能力比内地和沿海低得多;过高的估计草原地区的环境容量、资源承载量,采取大量移民的政策,也不能不说是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草原牧区的人口承载力很低,而且随着草原退化、沙化的加剧,草原环境的人口容纳能力还有降低的趋势。

据有关专家的估计,我国森林草原能容纳10~13人/平方公里,典型草原可容纳5~7人/平方公里,荒漠草原可容纳2~215人/平方公里。

按照此标准衡量内蒙古的33个牧区旗县,目前已有23个旗县的人口超过其环境容量,占内蒙古全部牧区旗县的70%。

(三)草原牧区的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仍然单一、低层次。

草原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特别是草原畜牧业占有较大的比重。

草原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下,表现为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工业化程度不高、教育不发达等;加之人口过快增长、人口压力不断增大,人们为了生存和生活必然要开发利用更多的自然资源。

因为工业化水平低,产业结构及收入来源结构等单一、低层次,绝大部分人口的生产生活还主要依赖草原及其畜牧业,这就决定了人们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是草原及土地、森林等农业资源;而资金短缺、技术不足,决定了人们对资源的利用必然是劳动密集型的;教育、科技的落后,又决定了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素质的低下。

这样素质低下的劳动力密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其开发利用方式往往就是粗放的、落后的、掠夺式的,对自然资源环境主要是草原资源环境的破坏也就难以避免。

(四)"公地悲剧"与"狭地制约"。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自然资源是天然生成的,没有凝结人类的劳动,所以没有价值,即坚持所谓的"资源无价论";也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即坚持所谓的"资源无限论"。

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对自然资源尤其是草原资源的不珍视,无节制的耗损、浪费,使得大量资源遭受破坏、部分资源出现枯竭,生态环境随之恶化。

其实草原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当然也是有效用的,所以无疑具有价值。

草原资源有价值,也就应该有相应的体现其价值的价格。

近年来也采取草原资源有偿使用费等形式代表资源的价格,然而这样的草原资源价格是很低的,根本谈不上等价交换,离资源的生产成本(人工生产同量、同质、同效的草原资源或其替代品所需费用)相差很远;不利于可再生的草原资源的恢复、扩展,使得资源资本的存量递减,生态失衡,环境恶化。

不仅草原资源价格太低(其实还谈不上真正的价格,因为草原资源的商品化、市场化程度很低,即使收取一点低廉的使用费,根本不能反映其价值及市场供求) ,草原地区的畜产品、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也较低,而加工品即中、高级产品的价格偏高,比价关系不合理。

这样使得草原畜牧业及原材料等主要的自然资源耗损和环境污染的部门及其企业,利润水平偏低、甚至出现亏损,没有足够的积累、投资用于生态建设、环境治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明晰、交易成本低,是外部性或外部成本可能实现内部化,也即其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得到自觉的、有效的治理的前提。

我国的自然资源产权模糊,生态环境资产(包括资产存量与增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产权主体的缺位,这就使"公地悲剧"有了滋生的条件。

中国的自然资源属国有(全民所有)或集体所有,而不同种类、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资源存在着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的界定不清和混乱。

如草原资源作为国土资源和生态生物资源的一部分总体上是国有的,而草场有的省(区)为国家所有、有的省(区)为集体所有,或边远的条件差的草场为国有、其他是集体所有,存在着所有权的不清晰;草场的使用权,有的地区通过草场家庭承包经营落实到了牧户,但存在界线不清,有的地区还是谁有牲畜、谁就使用草场,使用权混乱。

草原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的模糊,也表现在产权主体的缺位。

大部分地区的"集体"已成"空壳",集体经济组织名存实亡,根本没有具有法人资格的集体所有者来行使草原的所有权。

草原资源所有权主体的缺位,使其像没有了父母的孩子,没有谁真正关心其消长、好坏,破坏、浪费似乎也成了必然。

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草场公有承包,牲畜私有户养"的改革,主要是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草场由牧户承包经营,集体所有、经营的牲畜通过作价归户等形式变为牧户所有、饲养,草场的所有权与使用经营权发生了分离,草原的产权有所明晰。

草原牧区基本经营制度的变革,调动了广大牧民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然而,由于牲畜是自己的、草场归根结底还不是自己的等,人们就更加珍视牲畜,更加关注牲畜牧养量的增加、自有财富的积累;这也是草原畜牧业承包经营制度建立以来,牲畜头数大幅度增加、超载过牧日趋严重、草原退化沙化不断加剧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还出现了围栏外的草场比围栏内的草场破坏严重,无畜或少畜户的草场比养畜大户的草场破坏严重,通过租赁等形式发生了流转的草场比没有发生的破坏严重现象,主要是围栏外的草场牲畜可以随便啃食、踩踏,无畜或少畜户管理经营自身承包草场的能力弱、有的甚至被一些大户任意牧用,租赁来的草场不是使用者承包的草场、只要交清租赁费便可无节制的利用等,归根结底还是"公地悲剧"问题。

而这样的问题,需要草原产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完善来解决。

经营规模狭小是生产效率低下、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而竞争力较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几十公顷草场的家庭经营,与发达国家的上万公顷的大牧场竞争,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同时单家独户的牧民,势单力弱,在市场交易谈判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是被动的价格接受者与利益受损者。

由于规模狭小的制约,使得轮牧不能进行,牧户对一块固定的、不大的草场长期的重复利用、高强度利用,草原退化沙化岂能避免。

(五)大规模地开垦草原,造成大片丰美的草原变成了贫瘠的、极易沙化的农田(大部分已变成了荒漠) ;而草原农耕化、牧区农村化的最终结果就是沙漠化。

盲目地开垦草原,使得贫瘠、极易沙化的耕地无节制地增加,大片丰美草原的原生植被与土壤遭受破坏;而开出的耕地往往几年后就撂荒变成沙地或沙漠,于是再去开垦新的草原,这样周而复始,草原面积愈来愈小,沙地、沙漠的面积愈来愈大,草原退化沙化不断加剧,草原资源及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草原生态经济系统恶性循环、逆行演替。

(六)严重的超载过牧,粗放的掠夺式利用草原,导致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加速走向衰退。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于草原牧区的不良影响也较严重。

一是中上游用水太多,致使河水断流,下游的湖泊与绿洲等消失,草原荒漠化。

如新疆的塔里木河,因中上游消耗水量过大,到达下游的水很少甚至没有,使得阿拉干以下草原地区的荒漠化不断加剧;由于中上游用水量过多,黑河水流不到阿拉善,使得居延海干涸,绿洲开始消失、胡杨林大片干枯,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