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双向细目表
高考地理知识双向细目表
2
4
易
产业转移
3
4
易
产业转移
4
4
中
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规划
城市地域
20世纪50年代以来,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的空间规划(文字信息)
能够从文字材料获取有用地理信息,分析荷兰兰斯塔德地区城市空间规划所起作用
5
4
易
城市体系
6
4
易
城市空间结构
7
4
易
堆积地貌形成条件和过程
贝壳堤
√
7Hale Waihona Puke 大气受热过程√8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
9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
10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
11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2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
13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52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
选考一
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53
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
54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
55
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56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
57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
22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
2023高中地理命题双向细目表
2023高中地理命题双向细目表在教育领域,高中地理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地球文化、环境、经济、政治、历史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而针对高中地理的命题双向细目表,更是考生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2023高中地理命题双向细目表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我们来看2023高中地理命题双向细目表的深度。
这份细目表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涵盖了地球与地图、宇宙与地球、生物环境与人类生存、经济与区域发展等多个主题。
在这些主题下,都有相应的知识点和要求,考生需要对这些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细目表,考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个主题下具体的考点和考查要求,有利于他们有针对性地备考。
我们来看2023高中地理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广度。
该细目表不仅涉及到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还涵盖了地理学的前沿领域和实践应用。
在地球与地图这一主题下,就包括了地球的基本参数、地球的运动与地球的形状等基础知识,同时也包括了GPS技术在导航和定位上的应用。
这样的设计能够帮助考生建立全面的地理知识体系,同时培养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实际应用能力。
2023高中地理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份涵盖深度和广度的知识参考资料。
通过对这份细目表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的要求和范围,为备考提供有力支持。
这也反映了地理学科的多样性和发展前景,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个人观点上,我认为2023高中地理命题双向细目表的设计是非常合理和有益的。
它不仅有助于考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和考试模式,高中生们将更好地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回顾一下,2023高中地理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有利于考生深入理解地理学科的要求和范围。
通过对这份细目表进行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为高中地理的学习和备考提供支持。
个人观点认为这样的设计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023地理全国卷双向细目表
2023年地理全国卷双向细目表1. 2023年地理全国卷双向细目表的重要性2023年地理全国卷双向细目表作为地理科目的考试大纲和指导教材,是考生备考的重要辅助工具。
它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考察重点不仅影响着考生的复习方向,也反映了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研究重点。
深入理解和掌握2023年地理全国卷双向细目表对于考生和地理教师来说都至关重要。
2. 对2023年地理全国卷双向细目表的深度评估我们从2023年地理全国卷双向细目表所涉及的知识点和内容进行深度评估。
该细目表所包含的地理概念、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要点,都需要进行逐一分析和理解。
我们还需对细目表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比对和梳理,以确保全面掌握考试重点和难点。
3. 对2023年地理全国卷双向细目表的广度评估除了深度评估,对2023年地理全国卷双向细目表的广度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了对地理学科的整体格局和发展趋势的理解,以及对与细目表相关的实际应用和案例的探讨。
只有确保了对地理学科整体和具体细目表的广度理解,才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和实际问题。
4. 对2023年地理全国卷双向细目表的总结与回顾总结和回顾是深入理解2023年地理全国卷双向细目表的关键环节。
在文章的我们将对前文提及的知识点和内容进行概括性的总结,以便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主题。
通过总结与回顾,我们可以更好地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2023年地理全国卷双向细目表,个人认为需要兼顾深度和广度的理解。
在深度上,要对每一个知识点和内容进行透彻的分析和理解;在广度上,要将知识点与地理学科的整体发展趋势及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
只有通过深度和广度的结合,才能够真正掌握2023年地理全国卷双向细目表所包含的知识和内涵。
以上是对2023年地理全国卷双向细目表的全面评估和理解,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2023年地理全国卷双向细目表是地理科目的考试大纲和指导教材,它的编制和更新经过了严格的审定和评估,是对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梳理和归纳。
地理高考双向细目表
地理高考双向细目表一、背景与目的地理高考是高中生进入高等学府的重要考试之一,其考察内容的设计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
为了确保考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部门提出了“双向细目表”的概念。
这是一种评估考试内容结构和难度的工具,有助于确保考试的设计符合教育目标,提高考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细目表的设计原则1、科学性:细目表的设计应基于科学的理论依据,如学科课程目标、教学大纲等。
2、全面性:细目表应涵盖地理学科的所有重要方面,确保考试内容的全面性。
3、公平性:细目表应确保对所有考生都公平,避免偏见和歧视。
4、可操作性:细目表应易于理解和操作,以确保考试的顺利进行。
三、双向细目表的实施1、确定考试目标:明确地理高考的目标,如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等。
2、制定双向细目表:根据教育目标,制定双向细目表,明确各部分内容的比例和难度。
3、制定命题计划:根据双向细目表,制定详细的命题计划,包括题目类型、数量、难度等。
4、命题与审题:按照命题计划进行命题,并由专家进行审题,确保题目的质量和符合细目表的要求。
5、考试与评分:组织考试,并按照细目表进行评分,确保评分的公正和客观。
四、结论地理高考双向细目表是一种有效的考试评估工具,有助于确保考试的设计符合教育目标,提高考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通过科学、全面、公平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可以确保考试的有效实施,为高中生进入高等学府提供公正、客观的评价依据。
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双向细目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详细的表格,它能够将复杂的地理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和组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一、地理双向细目表的重要性1、增强记忆效果地理学是一门涉及大量地理信息、数据和概念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记住大量的地名、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等信息。
使用双向细目表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组织,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这些信息。
2、提高学习效率双向细目表能够将复杂的地理信息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分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清晰地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和区别。
河北卷地理双向细目表
河北卷地理双向细目表摘要:1.河北卷地理双向细目表的概述2.河北卷地理双向细目表的内容3.河北卷地理双向细目表的应用4.河北卷地理双向细目表的优缺点正文:一、河北卷地理双向细目表的概述河北卷地理双向细目表是一种针对高考地理科目的复习资料,它详细地列出了高考地理所涵盖的知识点,并且以双向细目表的形式呈现,方便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复习。
二、河北卷地理双向细目表的内容河北卷地理双向细目表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1.自然地理:这部分主要包括了地球与地图、大气、水文、地质地貌、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等内容。
2.人文地理:这部分主要包括了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农村、工业与交通、旅游地理、区域发展与规划等内容。
3.区域地理:这部分主要包括了我国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区域发展与规划等内容。
三、河北卷地理双向细目表的应用河北卷地理双向细目表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学生梳理高考地理的知识点,使学生对高考地理的考试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3.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提高复习效果。
四、河北卷地理双向细目表的优缺点优点:1.系统性强:河北卷地理双向细目表以双向细目表的形式呈现,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高考地理的知识点。
2.针对性强:河北卷地理双向细目表针对高考地理的考试内容进行梳理,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3.实用性强:河北卷地理双向细目表的内容贴近高考地理的考试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果。
缺点:1.缺乏深度:河北卷地理双向细目表对高考地理的知识点进行的是梳理,缺乏深度,对于一些复杂的知识点可能无法进行有效的解析。
地理近几年考点双向细目表(横版
72分
生产活动的影响
36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8分)
12分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
2题:运送鲜切玫瑰花采用的交通方式(4分)
5题:铁路修建的目的(4分)
4题:甘德机场的形成(4分)5题:甘德机场衰落的原因(4分)
16分
总计
38
30
20
30
156分
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环境问题
36(3)攀枝花大气污染的成因(8分)
37(3两地工业污染危害的对比分析(6分)
14分
可持续发展
37(3)干旱区芦笋种植。(8分)
8分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小计
8
8
6
22分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含义(包括空间定位)
7题:中国空间(流域)定位(汉水谷地,黄淮平原)(4分)
36(1)盛产卤虫原因。(6分)36(2规模较小的原因。(4分)36(3)发展的原因及影响。(8分)
34分
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7(1)(2)(3)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不利地理条件,污染危害对比分析(8+8+6)
22分
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问题及措施
2题: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对太湖平原商品粮基地的影响(4分)
8分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总计
8
8
16分
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化
城市空间结构及成因
6题: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4分)
高考地理知识双向细目表
32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
33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
34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35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
36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37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
38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
39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文字与区域分布图)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文信息,解读与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外力作用
8
4
难
9
4
易
10
4
难
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土壤中磷累积量
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文字与坐标统计图)
准确读取图文信息,分析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1
4
易
36(1)
√
58
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59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
√
60
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
61
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
旅游与区域发展
62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
63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64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
22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
23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近五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双向细目表
近五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双向细目表以下是2014-2018年地理学科全国I、II卷的课标卷高考题分析表,包括知识体系和考点频率。
1、地图基础知识1-1、等值线图类1-2、统计图类1-3、统计表类1-4、变式图表类2、地球运动2-1、时间计算及日期变更2-2、日出日落方位的应用2-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应用2-4、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3、地球上的大气3-1、大气的热力过程原理3-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3-3、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3-4、天气特征——温、高水的影响因素3-5、锋面天气系统3-6、高、低气压系统3-7、气候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3-8、气候对其他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3-9、气候变化对其他要素的影响3-10、气候类型、气候特征4、地球上的水4-1、水循环的环节及意义4-2、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4-3、河流的水文特征4-4、影响水文特征的因素4-5、流水地貌4-6、流域的综合开发、治理及评价4-7、河流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5、地表形态5-1、外力作用与地貌5-2、内、外力共同作用与地貌5-3、地形特征5-4、地形类型及对其他要素的影响6、地理环境的整理性与差异性6-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6-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6-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6-4、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以上是各年份的试题年份及考试题号。
请注意,文章中的格式错误已经被删除,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也被剔除了。
另外,每段话也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以使其更加流畅和易于理解。
问题与治理、保护12-4、区域水资源问题与治理、保护12-5、区域土地资源问题与治理、保护12-6、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12-7、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高高高高高高高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地球表面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它研究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如何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如何影响地球的表面和人类社会。
以下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动物和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最新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双向细目表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文信息,解读与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外力作用
8
4
难
9
4
易
10
4
难
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土壤中磷累积量
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文字与坐标统计图)
准确读取图文信息,分析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1
4
易
36(1)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
34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35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
36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37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
38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
39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必修Ⅲ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40
6
易
农业区位条件
茉莉花种植与茉莉花茶产业
广西横县茉莉花种植与茉莉花茶生产(文字与区域分布图)
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广西地理环境特征,归纳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36(2)
8
易
农业区位条件
36(3)
6
易
工业集聚
36(4)
4
易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37(1)
6
易
气候影响因素
勘察加半岛自然地理环境
勘察加半岛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特点(文字与区域等高线分布图)
区域的含义
√
41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双向细目表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2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
13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14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5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
16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17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
18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中心问题
主题
能力要求
2016年全国乙卷Ⅰ
1
4
易
工业区位
陶瓷产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与广东佛山陶瓷产业变化(文字信息)
获取有效文字信息和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
2
4
易
产业转移
3
4
易
产业转移
4
4
中
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规划
城市地域
20世纪50年代以来,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的空间规划(文字信息)
能够从文字材料获取有用地理信息,分析荷兰兰斯塔德地区城市空间规划所起作用
√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56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
57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
58
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59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
√
60
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
61
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
旅游与区域发展
62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高考地理知识双向细目表
高考地理知识双向细目表高考地理知识双向细目表(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没有理解,就难以应用。
)分类序号能力层次知识点内容识理解应记用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宇宙中的地球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4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必修5地壳物质循环√I自然环境中的6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物质运7大气受热过程√动和能量交换8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9√统的特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1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0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1 地理环境的影响1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 √2 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3 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41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 √5 分布的影响1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6 影响1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 √√的影响7 的意义1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8 危害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9 点及地区分布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与城市2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 的区别2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2 因√2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3 差异必修II24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2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6 影响生产活 2动7农业区位因素√与地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8及其形成条件√域联29工业区位因素√系3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0展特点√3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1理环境的影响3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2要性和主要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3 3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4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人类与地理环35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境的协3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活动2√调发展6题3 7 3 8 3 94 0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区域的含义√必修Ⅲ4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区域地√1动的差异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与人类4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4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3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4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4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区域可持续发展4546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4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7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48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4数字地球的含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95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0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5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1导航中的应用5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2管理中的功能5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旅游资3的多样性源的类5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型与分4资源的区别√选考一旅游地理布5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5产”名录的重要意义√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5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6特点及其形成原因5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7基本内容√5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8旅游规5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划与旅9影响游活动6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的设计0服务设施进行规划√3及危害√题7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6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1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6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旅游与2济、文化的作用√区域发6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展3境的影响6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4护措施√√7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环境与环境问√4境问题选考二环境保护资源问7题与资5源的利7用和保6护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生态环7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7形成的一般过程7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8及其作用√环境污染与防治7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9及危害8√8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环境管1要手段理8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2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附2016年全国卷1双项细目表年题分难相关份号值度知识中心问题主题能力要求20 16年全1234易工业区位4易产业转移4易产业转移20世纪80年代陶瓷以来景德镇与广产业东佛山陶瓷产业变化(文字信息)获取有效文字信息和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国乙卷4城市空间4中结构和城市规划城市地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的空能够从文字材料获取有用地理信息,分析荷兰兰斯塔德地区城市空间规划所起作用的整体性 岛自Ⅰ 5 4 易 城市体系间规划(文字信67 894 易4 易 4 难4 易 城市空间结构堆积地貌形成条件和过程息)渤海湾沿岸某地贝壳 区贝壳堤的分布堤 (文字与区域分布图)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文信息,解读与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外力作用104难山地垂直 11 4 易地带性分异规律366易农业区位(1 条件)土壤中磷 累积量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 积量的垂直变化 (文字与坐标统计图)准确读取图文信息,分析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56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
57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
58
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59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
√
60
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
61
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
旅游与区域发展
62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
必修
II
人口与城市
19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
20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
21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
22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
23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
24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
25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26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27
农业区位因素
5
4
易
城市体系
6
4
易
城市空间结构
7
4
易
堆积地貌形成条件和过程
贝壳堤
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文字与区域分布图)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文信息,解读与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外力作用
8
4
难
9
4
易
10
4
难
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土壤中磷累积量
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文字与坐标统计图)
√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49
数字地球的含义
√
50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
51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
52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
选考一
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53
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
54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
55
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35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
36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37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
38协调人Leabharlann 关系的主要途径√39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必修Ⅲ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40
区域的含义
√
41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
42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
43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
区域可持续发展
44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
45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
46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
47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48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准确读取图文信息,分析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1
4
易
36(1)
6
易
农业区位条件
茉莉花种植与茉莉花茶产业
广西横县茉莉花种植与茉莉花茶生产(文字与区域分布图)
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广西地理环境特征,归纳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36(2)
8
易
农业区位条件
36(3)
6
易
工业集聚
36(4)
4
易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37(1)
6
易
气候影响因素
勘察加半岛自然地理环境
勘察加半岛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特点(文字与区域等高线分布图)
对地理图象和文字的信息加工能力;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它对气候差异的影响、选择拍摄熊出没地的理由。区域地理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特点,地形对气候影响,动物数量多少的成因,选择拍摄地点的理由。
√
63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64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
选考二
环境保护
环境与环境问题
73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
74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75
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
76
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2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
13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14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5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
16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17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
18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
28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
29
工业区位因素
√
30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
31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32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
33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
34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37(2)
10
难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7(3)
6
易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42
10
易
区域旅游发展条件
莫干山民宿旅游
莫干山近年来的“民宿”开发(文字与区域分布图)
对地理图象和文字信息加工能力;分析莫干山民宿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最新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双向细目表
(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没有理解,就难以应用。)
分类
序号
知识点内容
能力层次
识记
理解
应用
必修
I
宇宙中的地球
1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2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中心问题
主题
能力要求
2016年全国乙卷Ⅰ
1
4
易
工业区位
陶瓷产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与广东佛山陶瓷产业变化(文字信息)
获取有效文字信息和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
2
4
易
产业转移
3
4
易
产业转移
4
4
中
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规划
城市地域
20世纪50年代以来,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的空间规划(文字信息)
能够从文字材料获取有用地理信息,分析荷兰兰斯塔德地区城市空间规划所起作用
77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
78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
环境污染与防治
79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
80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
环境管理
81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
82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
附2016年全国卷1双项细目表
年份
题号
分值
难度
相关知识
√
3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4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5
地壳物质循环
√
6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
7
大气受热过程
√
8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
9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
10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
11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