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
(温州)
空调室外机排 机器工作散热 热
饭店炉灶燃 烧散热
……
4、城市里的自然下垫面减少
城市化的发展,建筑、广场、道路等等大量 增加,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相应减少,放 热的多了,吸热的少了 。
建筑物密集了,空气流通不畅(风速一般减 少20-30%)
怎样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研究表明:城市绿化覆盖率与热岛强度成反 比。当覆盖率大于30%后,热岛 效应得到明显削弱;覆盖率大于 50%,绿地对热岛的削弱作用 极其明显。
什么原因导致了城市热岛效应?
1、城市下垫 面(大气底部 与地表的接触 面)特性的影 响。
人工构筑物
下垫面热属性 吸收更多太阳辐射 升温
32℃
30℃
63℃
2、城市大气污染
氮氧化 物
二氧化碳
大量人群活动 工业生产 机动车辆
粉尘
大量地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引起大 气的进一步升温。
3、人工热源的影响
具体措施:
1、增加自然下垫面的比例
吸
增
污
湿
滞
降
尘
温
2、保护城市水体
水的热容量大,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表 现出比其他下垫面的温度低 。
水体蒸发吸热,可以带走周围的热量。
3、城市建筑物建设要便于空气流通
结合当地的风向,不要把楼房全部建设成为东 西走向的,要建设成为便于空气流通的模式 。
你认为可能是…… 造成“秋老虎”这 么频繁光顾?
造成罕见高温天气的除了受西太平 洋副热带高压南移又北抬影响外, 越来越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也是主 要原因。
大家可能有过 这样的体验: 在城市里的时 候,你会感到 酷暑难当;但 是当我们来到 邻近乡村却能 够感受到迎面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规划
从城市气象规划设计出发应考虑: 热岛效应1、要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因为城区的水体、绿地对减弱夏季城市热岛效应起着十 分可观的作用。 2、城市热岛强度随着城市发展而加强,因此在控制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 因为人口高密度区也是建筑物高密度区和能量高消耗区,常形成气温的高值区。 3、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热量的反射。 4、此外,“透水性公路铺设计划”,即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公路,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 5、形成环市水系,调节市区气候。因为水的比热大于混凝土的比热,所以在吸收相同的热量的条件下,两 者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形成温差,这就必然加大热力环流的循环速度,而在大气的循环过程中,环市水系又起到了 二次降温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使城区温度不致过高,就达到了防止城市热岛效应的目的。 6、提高人工水蒸发补给,例如喷泉、喷雾、细水雾浇灌。 7、市区人口稠密也是热岛效应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今后的新城市规划时,可以考虑,在市中心 只保留中央政府和市政府、旅游、金融等部门,其余部门应迁往卫星城,再通过环城地铁连接各卫星城。
绿化环境
城市规划
绿化环境
研究表明:城市绿化覆盖率与热岛强度成反比,绿化覆盖率越高,则热岛强度越低,当覆盖率大于30%后, 热岛效应得到明显的削弱;覆盖率大于50%,绿地对热岛的削减作用极其明显。规模大于3公顷且绿化覆盖率达到 60%以上的集中绿地,基本上与郊区自然下垫面的温度相当,即消除了热岛现象,在城市中形成了以绿地为中心 的低温区域,成为人们户外游憩活动的优良环境。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人工发热等造成城市高温化的现象
01
03 基本特征
目录
02 形成因素 04 影响因素
05 主要危害
07 防止措施
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及缓解措施
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及缓解措施
城市和郊区相比,城市的建筑物多,水少,而郊区绿地多,水多,水的比热容大,等质量的水和沙石相比,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沙石温度升的高,所以就出现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建人工湖,植树,种草等增大水的面积,利用水的比热容最大,即水温度变化慢的特点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同时在上述方法中也加大了水的表面积,促进了水的蒸发,由于蒸发是吸热的,所以从蒸发的角度也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分析】
(1)引起热岛效应的原因:城市多水泥、沙石,郊区多水,沙石比水的比热容小,吸收相
同的热量,沙石的温度升高多;水少,蒸发吸热少;另外,城市中机动车比较多,热机散发的热量也比较多.
(2)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只有增大地面水的面积,绿地面积等措施,才可以吸收热量,减弱“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1 城市热岛效应1.1 城市热岛效应的概念所谓城市热岛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这种现象。
在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能比郊区高6℃甚至更高,形成高强度的热岛。
1.2 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城市工业的高度集中,工厂排放的煤灰、粉尘、二氧化碳,工业锅炉产生的热量、废气,汽车尾气以及居民消耗的能源气体覆盖在城市上空,它们善于吸收长波辐射,增加温度。
随着现代工业城市规模扩大,高楼林立,马路纵横,池塘被填平,植被被破坏,而水泥建筑、马路热容量小,吸热能力强,这些都使得城区温度居高不下。
在夏季烈日照射下,马路上的温度要比土地上的温度高,水泥屋顶的温度比草地上的温度高。
由于白天大量吸热,夜晚持续散发热量,造成市区温度降不下来。
加上现代城市人口密集,家庭中大量使用电冰箱、微波炉、空调等家电,对城市热岛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2 形成上海市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2.1 太阳辐射的影响随着空气的污染,大气中日益增多的悬浮颗粒物吸收热量后形成了一道“屏障”,阻碍了热量向外层大气散发,使地面空气温度积聚,形成“热岛效应”。
在上海这个特大城市,虽然多年来坚持防治大气污染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主要由建筑业带来的二次扬尘,工业污染源排放的烟尘和粉尘,以及数量激增的机动牟排放的尾气,使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居高不下。
有关资料表明,上海市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高于国家二级标准,城区年平均浓度高于郊区1758个百分点,在炎热的夏季,城区更比郊区疡26.25个百分点。
2.2 大气流动的影响十多年来上海出现了2000多幢高层建筑,而这些建筑物使人流、物流过于密集,使人远离自然,加上这些高层建筑布局时从未考虑过气象因素,或横亘在主导风向上,或过于密集,因而阻碍了空气流动,形成局部地区的小风甚至静风,影响了散热,目前高层建筑集中的静安寺、徐家汇、浦东陆家嘴等地区,也正在或必将成为“热岛”。
2.3 地表形态的影响上海是个冲积平原,平坦的地势和地处沿海是非常有利于散热的。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相对于周围农田和森林等自然环境而言,热量积聚、温度升高的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热岛效应也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因素、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因素1. 建筑密度和高度:高密度建筑群和高层建筑群在城市中的集中分布,使得周围的建筑、道路等吸收和储存了大量的太阳能,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
2. 硬质表面:城市中大量的水泥、沥青等硬质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量较大,产生更多的热量,进而增加了城市热岛效应。
3. 植被覆盖率:城市中的绿地面积相对较小,植被覆盖率低,导致蒸发散热能力降低,进一步加大了城市热岛效应。
4. 城市人口密度:人口密集度较大的城市,人们的活动和生活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增加城市区域的温度。
二、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1. 气温升高: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气温较乡村地区明显升高。
高温环境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增加中暑和热应激的风险,加剧城市空气污染等。
2. 能源消耗增加:高温环境下,人们对空调、电扇等降温设备的需求增加,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
3. 水资源利用紧张: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地表水面蒸发加快,水资源利用压力增大,加剧了城市的干旱化问题。
4. 生态系统破坏:城市热岛效应对植物生长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减少了植物的栖息地,破坏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为了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城市环境。
1. 提高建筑绿化率:鼓励在建筑物上增设绿化层,种植植物,增加绿地面积,有效降低太阳辐射和地表温度。
2. 增加水体:通过人工湖泊、水系等方式增加城市内的水体面积,有效降低城市地表温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 推广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保温、隔热等技术手段,减少能量的消耗,改善室内舒适度,从而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内部温度比周边农村地区更高的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引起了广泛的研究。
一、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及机制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城市建设活动、人类活动、城市地面和气象条件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城市建设活动改变了城市热量平衡,导致城市的热量吸收、储存和释放过程发生改变。
城市地表由原来的土地、植被等转变为建筑、道路等,这些大量的硬质和黑色表面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太阳辐射能量,进而引发城市气温的升高。
其次,人类活动也是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市内的人类活动释放了大量的废热,例如工业排放的废气、交通工具的尾气等。
这些废热无法有效散发,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热量积累,形成了城市热岛效应。
再次,城市地表和气象条件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也起到重要作用。
城市地表的多样性给城市热岛效应带来了复杂性,不同材料的热导率和反射率不同,使城市地表的热量分布非均匀。
此外,城市内部的人口密集、建筑高度、地形等因素也会影响城市内部的气流运动,阻碍了热量的散发和流通,进而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
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环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内部气温上升,加剧了城市的热浪现象和热害。
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容易引发中暑、心脑血管疾病等。
同时,高温也会给城市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植被的破坏。
其次,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由于城市内部的气温较高,大气中的污染物更容易产生光化学反应,形成臭氧等有害物质。
此外,城市内的建筑和道路等硬质表面会发出挥发性有机物,进一步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
再次,城市热岛效应还对城市水资源的供给和管理产生了影响。
热岛效应导致城市内部蒸发量增加,水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城市内的混凝土和建筑物也会阻碍雨水的渗透,增加了城市的洪涝风险。
浅谈热岛效应
浅谈城市热岛效应一、城市热岛效应概述城市气温普遍比郊区高,在整个气温场中城市犹如屹立在凉爽郊区海洋中的热岛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中典型的特征之一。
城市热岛的形成一方面是在现代化大城市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所发出的热量;另一方面,城市中建筑群密集,沥青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比热容,而反射率小使得城市白天吸收储存太阳能比郊区多,夜晚城市降温缓慢仍比郊区气温高。
城市热岛是以市中心为热岛中心,有一股较强的暖气流在此上升,而郊外上空为相对冷的空气下沉,这样便形成了城郊环流,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在这种局地环流的作用下,聚集在城市上空,如果没有很强的冷空气,城市空气污染将加重,人类生存的环境被破坏,导致人类发生各种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我们知道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等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热岛强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表现为夜晚强、白天弱,最大值出现在晴朗无风的夜晚,上海观测到的最大热岛强度达6℃以上。
此外季节分布还与城市特点和气候条件有关,北京是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上海和广州热岛效应以10月最强。
年均气温的城乡差值约1℃左右,如北京为0.7~1.0℃,上海为0.5~1.4℃,洛杉矶为0.5~1.5℃。
城市热岛可影响近地层温度层结,并达到一定高度。
城市全天以不稳定层结为主,而乡村夜晚多逆温。
水平温差的存在使城市暖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向四周辐散,而附近乡村气流下沉,并沿地面向城市辐合,形成热岛环流,称为“乡村风”,这种流场在夜间尤为明显。
城市热岛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空气湿度、云量和降水。
对植物的影响则表现为提早发芽和开花、推迟落叶和休眠。
二、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有许多方面的因素,通俗的说有以下五点:1.城市内拥有大量锅炉、热容器等耗能装置以及各种机动车辆,这些机器和人类生活活动都消耗大量能量,大部分以人为热形式传给城市大气空间。
城市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英文名称: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简称UHI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等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热岛强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日变化表现为夜晚强、白天弱,最大值出现在晴朗无风的夜晚,上海观测到的最大热岛强度达6℃以上。
季节分布还与城市特点和气候条件有关,北京是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上海和广州以 10月最强。
年均气温的城乡差值约1℃左右,如北京为0.7~1.0℃,上海为0.5~1.4℃,洛杉矶为0.5~1.5℃。
城市热岛可影响近地层温度层结,并达到一定高度。
城市全天以不稳定层结为主,而乡村夜晚多逆温。
水平温差的存在使城市暖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向四周辐散,而附近乡村气流下沉,并沿地面向城市辐合,形成热岛环流,称为“乡村风”,这种流场在夜间尤为明显。
城市热岛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空气湿度、云量和降水。
对植物的影响则表现为提早发芽和开花、推迟落叶和休眠。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中典型的特征之一。
它是城市气温比郊区气温高的现象。
城市热岛的形成一方面是在现代化大城市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所发出的热量;另一方面,城市中建筑群密集,沥青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函授比热容(可吸收更多的热量),而反射率小,使得城市白天吸收储存太阳能比郊区多,夜晚城市降温缓慢仍比郊区气温高。
城市热岛是以市中心为热岛中心,有一股较强的暖气流在此上升,而郊外上空为相对冷的空气下沉,这样便形成了城郊环流,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在这种局地环流的作用下,聚集在城市上空,如果没有很强的冷空气,城市空气污染将加重,人类生存的环境被破坏,导致人类发生各种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晴朗无风的夏日,海岛上的地面气温,高于周围海上气温,并因此形成海风环流以及海岛上空的积云对流,这是海洋热岛效应的表现。
近年来,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拥塞,大气污染严重,且城市中的建筑大多为石头和混凝土建成,它的热传导率和热容量都很高,加上建筑物本身对风的阻挡或减弱作用,可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可高2摄氏度,甚至更多,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总结
城市热岛效应总结1. 简介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Effect)是指城市和其周边地区相比,城市地区温度较高的现象。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城市的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成因、影响以及缓解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
2. 成因城市热岛效应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2.1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是城市热岛效应的根本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建筑物、道路和其他人工结构不断增加。
这些人工结构的热容量较小,导致热量难以扩散,从而提高了城市内部的温度。
2.2 气象要素气象要素也是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光照、湿度、风力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会影响热岛效应的强度。
尤其是在夏季,阳光直射地面,城市表面的热量吸收增加,导致温度升高。
2.3 城市材料城市建筑和材料的选择也会对城市热岛效应产生影响。
某些建筑材料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和热导率,能够吸收并储存更多的热量。
这些材料的使用会增加城市表面的热量吸收和辐射。
3. 影响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和人类健康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3.1 气候变化城市热岛效应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城市的高温和低湿度环境会导致气温升高,进而影响城市和周边地区的气候。
3.2 能源消耗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内部温度升高,从而增加了冷却和空调需求,进一步增加能源的消耗。
这对城市的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挑战。
3.3 空气质量城市热岛效应还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高温和低湿度环境会加剧污染物的扩散和化学反应,使空气质量恶化,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4. 缓解措施为了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4.1 城市绿化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
植被可以通过蒸腾作用降低环境温度,并提供阴凉和调节空气湿度的作用。
4.2 构建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是指在建筑物屋顶种植植被,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层。
绿色屋顶能够吸收和消散热量,减少建筑物的冷却需求,同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热岛效应及其影响
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影响城市热岛效应(Urbanheat island effect)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与郊区形成了一个昼夜相反的热力环流。
一.什么是热岛效应所谓城市热岛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这种现象。
在气象学近地面大气等温线图上,郊外的广阔地区气温变化很小,如同一个平静的海面,而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着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在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能比郊区高6℃甚至更高,形成高强度的热岛。
20世纪初,英国气候学家赖克·霍德华在《伦敦的气候》一书中把这种气候特征称为“热岛效应”。
二.热岛效应的原因首先,是受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
城市内有大量的人工构筑物,如混凝土、柏油路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力属性,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工热源的影响。
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都需要燃烧各种燃料,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热量。
此外,城市里中绿地、林木和水体的减少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建筑、广场和道路等大量增加,绿地、水体等却相应减少,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被削弱。
城市中的大气污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城市中的机动车、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粉尘等排放物。
这些物质会吸收下垫面热辐射,产生温室效应,从而引起大气进一步升温。
三.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由于热岛中心区域近地面气温高,大气做上升运动,与周围地区形成气压差异,周围地区近地面大气向中心区辐合,从而在城市中心区域形成一个低压旋涡,结果就势必造成人们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运转中燃烧石化燃料而形成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物质在热岛中心区域聚集,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
城市热岛效应的原理解析
城市热岛效应的原理解析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UHI)是指城市热量明显高于其周围地区的现象。
随着人类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热岛效应变得越来越突出,对城市的环境、生态和人民的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原理进行深入解析,从城市形态、建筑热特性、热辐射和热传导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城市形态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与城市的形态密切相关。
相比较于乡村和自然环境,城市由于建筑密度高、道路宽度大等特点,阻碍了空气的自由流动。
建筑物和道路表面会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并在夜间缓慢释放,导致城市的温度升高。
高楼大厦遮挡了太阳光线,减少了受阳光直射的地面面积,使得热量难以散发。
2. 建筑热特性城市的建筑物通常由混凝土、玻璃和钢铁等材料构成,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和导热性,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热能。
特别是高密度的建筑群,这些材料在白天吸收和蓄热,并在夜间缓慢释放,导致周围环境的温度升高,形成城市热岛。
城市中大量使用的空调设备会释放大量废热,进一步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3. 热辐射和热传导城市热岛效应的另一个原因是热辐射和热传导。
城市中建筑物和道路表面吸收太阳辐射能量,通过热辐射传递给周围空气和建筑物。
由于城市内部的热量释放较少,热辐射在城市内部不易散发。
城市中的混凝土、玻璃等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热性,热能能够快速传导到周围环境,进一步升高城市的温度。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城市热岛效应的几个重要原理。
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形态密切相关,高密度建筑群和阻碍空气流动的道路使得热量难以散发。
城市的建筑热特性,如高热容量和导热性的材料,导致热量存储和释放。
热辐射和热传导使得城市内部的热量难以散发到周围环境。
在应对城市热岛效应方面,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缓其影响。
加大绿地和水体的覆盖面积,增加城市的透气性和热量散发。
应该合理规划城市形态,减少建筑密度,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益,为城市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城市热岛效应
(四)如何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改进铺路材料,建筑物淡色化 控制城市人口数量,减少人为热释放 使用清洁能源,抑制废气排放量 加强城市绿化,扩大水域面积 加强城市规划,楼房通风
高温天气下的热岛效应, 为了降低室内气温和使室 内空气流通,人们使用空 调、电扇等电器,而这些 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
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导致气候与 物候失常
据相关报道,广州近年出现的木棉早 开、芒果秋实等现象,以及日本部分 城市出现樱花早开、红叶迟红、气候 亚热带化等现象,这些都是热岛效应 所致
造成局部地区的 自然灾害
市区景观 郊区景观
对比以上两幅照片,讨论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城市景观 居民点
集中
市区景观
绿地少 自然 水面少 交通 占地多
城市建设 占地多郊区景观 源自区景观 居民点分散绿地多
自然 水面多
空地多
城市热岛效应形成原因
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 城市人工热源的影响 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 城市绿地减少的影响 城市人造屏障的影响
THANKS
(三)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城市热岛效应的地理意义——城市风
高压
城市风
冷
高压
热
低压
冷
高压
这种环流对市区大气污染的扩散产生哪些影响?
由于城市风的出现,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 气流而上升,笼罩在城市上空,并由高空流向郊区, 到郊区后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 将郊区工厂的大气污染物带到城区,加上城区污染 源多,使城市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内部相对于周围农田和郊区而言,温度更高的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城市的建筑和道路的热辐射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夜晚城市表面和建筑物、道路等物体收集了白天的太阳能后,这些物体会释放出热能,导致城市的温度普遍升高。
城市热岛效应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首先,气温的上升会导致城市内的热不适感增加,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困扰。
其次,城市热岛效应还会加剧空气污染问题。
由于热岛效应使大气稳定层变浅,污染物的扩散困难,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此外,城市热岛效应还会增加能源消耗,加剧城市的能源压力。
为了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
首先,绿化城市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种植大量树木、草坪以及建设湖泊等绿色空间,可以有效地降低城市的气温,增加空气湿度,提高空气质量。
其次,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也是重要的防治措施之一。
采用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和交通工具,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浪费,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综上所述,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对城市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通过绿化城市和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等防治措施,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城市热岛效应的相关背景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影响和防治措施。
成因方面,我们将着重讨论城市化进程和建筑、道路的热辐射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影响方面,我们将探讨气温升高和空气污染加剧对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防治措施方面,我们将提出绿化城市和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等措施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一些重要观点和建议,以便更好地理解城市热岛效应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城市的热岛效应
• 20 ·
城 市 的 热 岛 效 应
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
• 城市热岛效应(Urbanheatislandeffect)是指 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径小 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 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 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止“热岛效 应”呢?
• 从绿化城市及周边环境方面考虑 1.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街心 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 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 人的室内外环境 2.居住区的绿化管理要建立绿化与环 境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斌且建立相关的地方 性行政法规,以保证绿化用地
人工热源
• 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都需要 燃烧各种燃料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 热量。此外城市里中绿地、林木呾水体 的减少也是一个主要原因。随着城市化的 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建筑、 广场呾道路等大量增加绿地、水体等却 相应减少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被削弱。
大气污染
• 城市中的机动车、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 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呾粉 尘等排放物。这些物质会吸收下垫面热辐 射产生温室效应从而引起大气迚一步 升温。
从现有的条件上考虑
1、控制使用空调器,提高建筑物隔热材 料的质量,以减少人工热量的排放;改善 市区道路的保水性性能 2、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热量的反射 3、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 4、形成环市水系,调节市区气候
热岛效应的影响
• 由于热岛中心区域近地面 气温高大气做上升运动 不周围地区形成气压差 异周围地区近地面大气 向中心区辐合从而在城 市中心区域形成一个低压 旋涡结果就势必造成人 们生活、工业生产、交通 工具运转中燃烧石化燃料 而形成的硫氧化物、氮氧 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 合物等大气污染物质在热 岛中心区域聚集危害人 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
城市热岛效应
• 第二个主要原因是城市大气污染。城市 中的机动车辆、工业生产以及大量的人 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 化碳、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大量地吸 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众所周知 的温室效应,引起大气的进一步升温。
• 第三个主要原因是人工热源的影响。工 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燃烧各种燃
料、消耗大量能源,无数个火炉在燃烧, 都在排放热量!
施。绿地能吸收太阳辐射,而所吸收的辐射
能量又有大部分用于植物蒸腾耗热和在光合
作用中转化为化学能,用于增加环境温度的
热量大大减少。绿地中的园林植物,通过蒸
腾作用,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热量,降低环
境空气的温度。每公顷绿地平均每天可从周 围环境中吸收81.8 兆焦耳的热量,相当于189 台空调的制冷作用。园林植物光合作用,吸
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公顷绿地,每天平 均可以吸收1.8吨的二氧化碳,削弱温室效应。 此外,园林植物能够滞留空气中的粉尘,每 公顷绿地可以年滞留粉尘2.2吨,降低环境大 气含尘量50%左右,进一步抑制大气升温。
•
研究表明:城市绿化覆盖率与热岛强度
成反比,绿化覆盖率越高,则热岛强度越低,
当覆盖率大于30%后,热岛效应得到明显的削
• 第四个原因是,城市里的自然下垫面减 少了。城市的建筑、广场、道路等等大 量增加,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相应减 少,放热的多了,吸热的少了,缓解热 岛效应的能力就被削弱了。
•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的加剧,许多城市的规模迅速膨胀、人口急
剧增长、建筑物越来越密集、机动交通工具
越来越多,加上工业生产等,已经造成了严
•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城市气候中表现 最为突出。城市人口密集,高楼密集,高速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出1°C,甚至更多。
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有时甚至比郊区高出6°C以上。
此外,城市密集高大的建筑物阻碍气流通行,使城市风速减小。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与郊区形成了一个昼夜相反的热力环流。
主要原因:
1.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城市热容量大、导热率大,反射率小,保水性差)
2.建筑物密度和负荷;(建筑负荷与城市热岛效应呈正相关)
2.人工热源增加;
3.大气污染物的影响。
应对措施:
1.从大的景观格局出发,生态规划措施。
(①强化整体山格局;②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③维护和恢复河流和海岸的自然形态;④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⑤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⑥建立无汽车绿色通道;⑦开放专用绿地;⑧溶解公园,使其成为城市的生命基质;⑨溶解城市,保护和利用高产农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2.加强通道绿化建设;
3.开展立体绿化。
城市热岛效应ppt课件
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可以减少热岛效应的发生 。
详细描述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避免高密度建筑集中分布,增加绿地和 休闲空间;建筑设计应注重自然通风和采光,减少对空调的 依赖,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发展绿色交通
总结词
鼓励使用低碳排放的交通方式,减少机动车使用,降低交通排放对城市热岛效应 的影响。
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机制
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物和道路等 不透水表面增加,减少了地面对 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了地面的
吸热能力。
城市中汽车、工业和人口密集, 释放大量热量,导致城市气温升
高。
城市中绿地和水体等自然因素减 少,降低了城市区域的散热能力
。
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影响人体健康
高温环境下,人们更容易出现中暑、热射病等疾病,长期生活在热岛 效应影响下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02
城市中的绿地和水体等自然下垫 面减少,调节温度的作用减弱。
能源消耗与排放
城市中大量消耗化石燃料,产生大量 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 应加剧,城市温度升高。
城市中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产生 的废热和烟尘,也增加了城市温度。
绿化覆盖率的降低
• 城市中绿地面积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吸收太阳辐射的 能力减弱,同时调节温度的作用也减弱。
分析不同城市规划格局、建筑布局和建筑材 料对地表温度和热辐射的影响,为优化城市 设计和建筑节能提供理论支持。
探索更加有效的缓解措施
生态降温策略
推广城市绿化,增加绿地面积, 优化绿地布局,发挥绿地在调节
城市微气候中的作用。
能源结构调整
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发展可再生 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从源头 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简述城市热岛效应的概念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的气温比周围农村地区要高出较多的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城市内部的建筑物和道路等人造物质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导致城市内部的气温较高。
城市热岛效应也可以通过城市内部的热量排放,例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导致城市内部的气温升高。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变化的一种常见现象,其影响可能会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提升城市的舒适度和健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热岛效应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城市热岛效应英文名称:urban heat island定义:指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
由于城市地区水泥、沥青等所构成的下垫面导热率高,加之空气污染物多, 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围递减。
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和产业生态学(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城市热岛效应(Urbanheatislandeffect)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简介英文名称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Urbanheatislandeffect)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出1°C,甚至更多。
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有时甚至比郊区高出6°C 以上。
此外,城市密集高大的建筑物阻碍气流通行,使城市风速减小。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与郊区形成了一个昼夜相反的热力环流。
晴朗无风的夏日,海岛上的地面气温,高于周围海上气温,并因此形成海风环流以及海岛上空的积云对流,这是海洋热岛效应的表现。
近年来,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拥塞,大气污染严重,且城市中的建筑大多为石头和混凝土建成,它的热传导率和热容量都很高,加上建筑物本身对风的阻挡或减弱作用,可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可高2℃,甚至更多,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在冬季最为明显,夜间也比白天明显,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编辑本段来源与发展20世纪初,英国气候学家赖克·霍德华在《伦敦的气候》一书中把这种气候特征称为“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热岛效应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受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
城市内有大量的人工构筑物,如混凝土、柏油路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力属性,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工热源的影响。
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都需要燃烧各种燃料,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热量。
此外,城市里中绿地、林木和水体的减少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建筑、广场和道路等大量增加,绿地、水体等却相应减少,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被削弱。
当然,城市中的大气污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城市中的机动车、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粉尘等排放物。
这些物质会吸收下垫面热辐射,产生温室效应,从而引起大气进一步升温。
热岛效应原则上,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城市热岛效应。
但是,对居民生活和消费构成影响的主要是夏季高温天气下的热岛效应。
为了降低室内气温和使室内空气流通,人们使用空调、电扇等电器,而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
如目前美国1/6的电力消费用于降温目的,为此每年需付电费400亿美元。
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利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环境温度高于28°C 时,人们就会有不适感;温度再高还容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等症状;气温持续高于34°C,还可导致一系列疾病,特别是使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
此外,气温升高还会加快光化学反应速度,使近地面大气中臭氧浓度增加,影响人体健康。
编辑本段考虑事项从城市气象规划设计出发应考虑:(1)要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
因为城区的水体、绿地对减弱夏季城市热岛效应起着十分可观的作用。
(2)城市热岛强度随着城市发展而加强,因此在控制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
因为人口高密度区也是建筑物高密度区和能量高消耗区,常形成气温的高值区。
城市热岛效应(3)如北京市位于平原中部,三面环山。
由于山谷风的影响,盛行南、北转换的风向。
夜间多偏北风,白天多偏南风。
因此,在扩建新市区或改建旧城区时,应适当拓宽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加强城市通风,减小城市热岛强度。
(4)减少人为热的释放,尽量将民用煤改为液化气、天然气并扩大供热面积也是根本对策。
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effect)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出1℃,甚至更多。
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有时甚至比郊区高出6℃以上。
此外,城市密集高大的建筑物阻碍气流通行,使城市风速减小。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与郊区形成了一个昼夜相反的热力环流。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热岛效应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受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
城市内有大量的人工构筑物,如混凝土、柏油路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力属性,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工热源的影响。
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都需要燃烧各种燃料,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热量。
此外,城市里中绿地、林木和水体的减少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建筑、广场和道路等大量增加,绿地、水体等却相应减少,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被削弱。
当然,城市中的大气污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城市中的机动车、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粉尘等排放物。
这些物质会吸收下垫面热辐射,产生温室效应,从而引起大气进一步升温。
原则上,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城市热岛效应。
但是,对居民生活和消费构成影响的主要是夏季高温天气下的热岛效应。
为了降低室内气温和使室内空气流通,人们使用空调、电扇等电器,而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
如目前美国1/6的电力消费用于降温目的,为此每年需付电费400亿美元。
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利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环境温度高于28℃时,人们就会有不适感;温度再高还容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等症状;气温持续高于34℃,还可导致一系列疾病,特别是使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
此外,气温升高还会加快光化学反应速度,使近地面大气中臭氧浓度增加,影响人体健康。
编辑本段形成原因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1.城市内拥有大量锅炉、加热器等耗能装置以及各种机动车辆)。
这些机器和人类生活活动都消耗大量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传给城市大气空间。
热岛效应2.城区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构成以砖石、水泥和沥青等材料为主的下垫层:这些材料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自然界的下垫层要大得多,而对太阳光的反射率低、吸收率大;因此在白天,城市下垫层表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其中沥青路面和屋顶温度可高出气温8℃~17℃·此时下垫层的热量主要以湍流形式传导,推动周围大气上升流动,形成"涌泉风",并使城区气温升高;在夜间城市下垫面层主要通过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层温度上升。
3.由于城区下垫层保水性差,水分蒸发散耗的热量少(地面每蒸发1g水,下垫层失去2.5kJ 的潜热),所以城区潜热大,温度也高。
4.城区密集的建筑群、纵横的道路桥梁,构成较为粗糙的城市下垫层、因而对凤的阻力增大,风速减低,热量不易散失。
-在风速小于6 m/s时,可能产生明显的热岛效应,-风速大于11 m/s时,下垫层阻力不起什么作用,此时热岛效应不太明显。
5.城市大气污染使得城区空气质量下降,烟尘、S02、,N0x,C0,含量增加,这些物质都是红外辐射的良好吸收者,至使城市大气吸收较多的红外辐射而升温。
编辑本段防止措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止“热岛效应”呢?一、从绿化城市及周边环境方面1.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街心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2.居住区的绿化管理要建立绿化与环境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斌且建立相关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以保证绿化用地。
3.要统筹规划公路、高空走廊和街道这些温室气体排放较为密集的地区的绿化,营造绿色通风系统,把市外新鲜空气引进市内,以改善小气候。
4.应把消除裸地、消灭扬尘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
除建筑物、硬路面和林木之外,全部地表应为草坪所覆盖,甚至在树冠投影处草坪难以生长的地方,也应用碎玉米秸和锯木小块加以遮蔽,以提高地表的比热容。
5.建设若干条林荫大道,使其构成城区的带状绿色通道,逐步形成以绿色为隔离带的城区组团布局,减弱热岛效应;二、在现有的条件上,应考虑1、控制使用空调器,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的质量,以减少人工热量的排放;改善市区道路的保水性性能。
2、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热量的反射。
3、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
4、此外,“透水性公路铺设计划”,即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公路,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
5、形成环市水系,调节市区气候。
因为水的比热大于混凝土的比热,所以在吸收相同的热量的条件下,两者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形成温差,这就必然加大热力环流的循环速度,而在大气的循环过程中,环市水系又起到了二次降温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使城区温度不致过高,就达到了防止城市热岛效应的目的。
此外,市区人口稠密也是热岛效应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在今后的新城市规划时,可以考虑,在市中心只保留中央政府和市政府、旅游、金融等部门,其余部门应迁往卫星城,再通过环城地铁连接各卫星城。
综上所述,热岛效应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的确不小,但若能够正确的利用已有的技术,控制城市的过快发展,合理规划城市,这个问题并非不可解决。
编辑本段影响由于热岛中心区域近地面气温高,大气做上升运动,与周围地区形成气压差异,周围地区近地面大气向中心区辐合,从而在城市中心区域形成一个低压旋涡,结果就势必造成人们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运转中燃烧石化燃料而形成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物质在热岛中心区域聚集,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