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二_中药化学 第九章 第四节 强心苷类中药成分研究实例_2012年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药化学教案—第九章强心苷

(完整版)中药化学教案—第九章强心苷

(完整版)中药化学教案—第九章强⼼苷第九章强⼼苷课次:26课题:第九章强⼼苷第⼀节强⼼苷的结构与分类教学⽬的 1. 了解强⼼苷的含义、分类。

2. 掌握强⼼苷的结构类型。

教学内容 1. 强⼼苷的含义。

2. 强⼼苷的分类。

3. 强⼼苷的类型。

教学重点强⼼苷的结构类型。

第⼀节强⼼苷的结构与分类⼀、含义、结构和分类(⼀)含义强⼼苷类是指天然界存在的⼀类对⼼脏有显著⽣理活性的甾体苷类,可⽤于治疗充⾎性⼼⼒衰竭及节律障碍等⼼脏疾患,由强⼼苷元及糖缩合⽽成,其苷元是甾体衍⽣物,所连接的糖有多种类型。

(⼆)结构及分类强⼼苷的苷元是甾体衍⽣物,具有下列特征:1.苷元部分苷元部分根据在C17位上连接的不饱和内酯环不同分为两类:(1)甲型强⼼苷(强⼼甾烯类)也称甲型强⼼苷元C17位连接的是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内酯,⼤多数是β-构型,少数为α-构型(allo⼀体),其母核称强⼼甾。

在已知的强⼼苷元中,绝⼤多数属于强⼼甾烯类。

如强⼼甾烯。

(2)⼄型强⼼苷(蟾蜍甾⼆烯类)⼜称⼄型强⼼苷元或海葱甾⼆烯C17位连接的是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δ-双烯δ内酯,是β-构型,其母核称蟾蜍甾或海葱甾。

⾃然界中仅少数⼏种强⼼苷元属于这⼀类型。

如蟾蜍甾⼆烯或海葱甾⼆烯。

2.其它特征:环戊烷多氢菲的结构特点:⽥字格结构,“⼭窝窝⾥两颗树,⾼⼭顶上⼀颗葱”;碳原⼦的编号与命名。

(1)天然存在的已知强⼼苷元B/C环都是反式稠合,C/D环都是顺式稠合,A/B环则顺反两种稠合⽅式都有,但⼤多数为顺式,如为反式调合,则称异强⼼甾。

(2)在苷元母核的C3、C14位上都有羟基,C3位上的羟基⼤多数是β-构型,少数为α-构型,当C3为α-构型时,命名时冠以“表(epi-)”字。

C3羟基与糖缩合⽽成苷键。

C14位上的羟基都是β-构型。

C10位上连接的多为甲基或其氧化产物(-CH2OH,-CHO,-COOH)。

C13位上连接的均为甲基。

(3)苷元母核的其他位置可能出现羰基、羟基、双键、环氧基等。

《强心苷》ppt课件

《强心苷》ppt课件

临床应用
地高辛:慢性心衰 心衰伴房颤、房扑
去乙酰毛花苷:急性心衰 慢性心衰急性发作
不良反应(中毒症状,极其 重要)
1、胃肠道症状:强心苷中毒的信号 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腹痛
2、心血管系统: (1)心律失常(快速型、缓慢型) (2)心力衰竭 3、神经系统:意识丧失、眩晕、嗜睡、神经异常、亢奋,色觉异常(黄视、绿视)
洋地黄 不良反应(口诀)
不良反应洋地黄 胃肠反应心失常 红绿不分成色盲 神经亢奋睡得香
洋地黄中毒的治疗
1.停药:停洋地黄类药物、停排钾利尿药 2.药物治疗:
(1)补钾,严重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用苯妥英钠 (2)室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 (3)窦缓和房室传导阻滞:阿托品,不宜补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注意事项
1、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指数窄,易发生中毒。
治疗量约为中毒量的一半最小中毒量为最小致死量的一半及时轻微的血药浓度变化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2药物相互作用与各种药物合用几乎都增加洋地黄药物毒性3中毒诱因
第九章 第四节 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教学目的
1 掌握强心苷的药理作用、临床应 用、不良反应及防治。
2 熟悉其他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 物
3 了解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 改变及治疗药物的分类。
荷量的维持量法,可减少中毒发生率。
• 地高辛每日0.25mg(0.125-0.375mg),经6-7d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本节课重要知识
1、常用强心苷类药物,及其抗心衰作用 机制
2、临床应用 3、不良反应表现,预防和治疗不良反应
1、地高辛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理作用是: A.减轻心脏前负荷 B.扩张冠状动脉 C.增强心肌收缩力 D.降低心脏的传导性 E.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中药化学 第九章 强心苷课件

中药化学 第九章 强心苷课件

第九章强心苷考点精要:1.强心苷苷元部分的结构特点和分类;2.强心苷糖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与苷元的连接方式;3.强心苷的理化性质(显色反应、水解);4.强心苷的提取与分离;5.强心苷的UV光谱特征;6.去乙酰毛花苷、地高辛的化学结构特点和提取分离方法。

一、大纲:二、分值本章占历年考试4分左右。

第一节概述强心苷是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类对心脏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

一、强心苷元部分的结构与分类(一)结构特征天然存在的强心苷元是C-17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的甾体化合物。

其结构特点如下:(1)甾体母核A、B、C、D四个环的稠合方式为A/B环有顺、反两种形式,但多为顺式;B/C环均为反式;C/D环多为顺式。

(2)甾体母核C-10、C-13、C-17的取代基均为β型。

C-10多有甲基或醛基、羟甲基、羧基等含氧基团取代,C-13为甲基取代,C-17为不饱和内酯环取代。

C-3、C-14位有羟基取代,C-3羟基多数是β构型,少数是α构型,强心苷中的糖常与C-3羟基缩合形成苷。

C-14羟基均为β构型。

有的母核含有双键,双键常在C-4、C-5位或C-5、C-6位。

(二)分类根据C-17不饱和内酯环的不同,将强心苷元分为两类。

1.甲型强心苷元(强心甾烯类)甾体母核的C-17侧链为五元不饱和内酯环(△αβ-γ-内酯),基本母核称为强心甾,由23个碳原子构成。

在已知的强心苷元中,大多数属于此类。

2.乙型强心苷元(海葱甾二烯或蟾蜍甾二烯类)甾体母核的C-17侧链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αβ,γδ-δ-内酯),基本母核为海葱甾或蟾蜍甾。

自然界中仅少数苷元属此类,如中药蟾蜍中的强心成分蟾毒配基类。

二、糖部分的结构特征及其与苷元的连接方式(一)结构特征根据它们C-2位上有无羟基可以分成α-羟基糖(2-羟基糖)和α-去氧糖(2-去氧糖)两类。

α-去氧糖常见于强心苷类,是区别于其他苷类成分的一个重要特征。

1.α-羟基糖组成强心苷的α-羟基糖,除常见的D-葡萄糖、L-鼠李糖外,还有L-呋糖、D-鸡纳糖、D-弩箭子糖、D-6-去氧阿洛糖等6-去氧糖和L-黄花夹竹桃糖、D-洋地黄糖等6-去氧糖甲醚。

第9章 强心苷

第9章  强心苷

学前导语
临床上强心苷类药物大多来源于天然界中“有毒”植物中。 本章我们将学习有关强心苷类化合物的概念、分类、性质、提取、 分离等基本知识。


一、分布与生物活性: 1、含义:是存在于植物体中的具 有强心作用的一类甾体苷类化合 物。 2、分布:分布于十几个科的“有 毒”植物中,以玄参科、夹竹桃科 、植物最为常见,百合科、十字 花科、萝摩科、卫矛科、 桑科、 毛茛科等科属中也有分布。 3、功效:增强心肌收缩力,减 慢心率,治疗心力衰竭、心律失 常等心脏疾病。
LOGO
第九章 强心苷
第九章 强心苷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结构类型 理化性质 提取与分离 鉴定
基本要求
掌握 强心苷的概念、苷元的结构与分类、苷元的结
构特点、强心苷的水解性质。
熟悉 强心苷的糖和苷元的连接方式。
了解 强心苷的分布及存在形式、性状及生物活性。
知识链接
临床上强心苷类药物的来源
目前临床上的强心苷类药物有近30种,多是从植物中提取、 分离得到,如从玄参科植物毛花洋地黄中得到毛花洋地黄苷丙 和地高辛;从夹竹桃科植物黄花夹竹桃果仁中提取得到的黄夹苷; 从夹竹桃植物绿毒毛旋花的干燥成熟种子中得到K-毒毛旋花子苷; 从百合科植物铃兰的叶和花中提得铃兰毒苷等。 临床上的强心苷类药物多为原生苷水解失去乙酰基和部分糖 而得到的次生苷,其使用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临床使用容易引起 中毒。
4.冰醋酸-乙酰氯反应 试样溶于冰醋酸中,加乙酰氯数滴 及氯化锌结晶数粒,稍加热,呈现淡红色或紫色。 5.磷酸反应 试样少量置于白瓷板上,滴加85%的磷酸 溶于一滴,如有羟基洋地黄毒苷元存在,在可见光下显黄 色,紫外光下呈强黄色荧光。 6.三氯化锑(五氯化锑)反应 将强心苷的醇溶液点在滤 纸或薄层上,喷以20%三氯化锑氯仿溶液(不含乙醇和 水),于100℃加热数分钟,在可见光或紫外光下可观察 到黄色、灰蓝色或灰紫色不同颜色的斑点。

天然药物讲义化学第九章 强心苷

天然药物讲义化学第九章 强心苷
C9,11、C16,17可能有双键。
天然存在的强心苷元
O
O
O
O
O
O
OH
HO
洋地黄毒苷元
OH
HO
H
乌沙苷元
O
O
O
OH
O
HO
夹竹桃苷元
O O
CHO
OH HO
绿海葱苷元
O CH2CH3
OH HO
蟾毒素
2.结构类型
根据C17位侧链的不饱和内酯环不同分为: 甲型:C17位侧链为五元环的△-内酯 乙型:C17位侧链为六元环的△- -内酯 这两类大都是β-构型,个别为α-构型,α-型无
(2)取代基
苷元母核上的C3,C14位上都有羟基: C3位-OH多为β-型---洋地黄毒苷元,少数为 α-型(命名时冠以“表”字)——3-表洋地黄 毒苷元(3-epidigitoxigenin)。C14位-OH都是 β-型(C/D环顺式)。
C10,C13,C 17位有侧链,C10,C13多为β-CH3。 C 17位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 C11,C12和C19位可能连羰基;C4,5、C5,6、
(scillanolide)或蟾蜍甾(bufanolide)为母核命名。
22 23
20
24
r
O
21
O
R
r
O
O
OH
HO
H
乙型
OH
HO
海葱苷元
3¦Â,14¦-二羟基海葱甾4,20,22-三烯
二、糖部分
构成强心苷的糖有20多种,根据C2位上有无-OH 分为α-OH (2-OH)糖及α-去氧糖(2-去氧糖) 两类。后者主要见于强心苷。
二. 溶解性
强心苷的溶解性与所连糖的种类和数目有关, 一般可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极性溶 剂;难溶于乙醚、苯、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 弱亲脂性苷微溶于氯仿-乙醇(2:1),亲脂性 苷微溶于乙酸乙酯、含水氯仿、氯仿-乙醇 (3:1)。

天然药物化学-第九章-强心苷

天然药物化学-第九章-强心苷

和乙型强心苷。
(1)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Kedde反应): 取样品的醇溶液,加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如产生
红色或深红色,表示可能含有强心苷。 (2)碱性苦味酸试剂(Baljet反应):橙色或橙红色, 《中国药典》测定强心苷类药物含量。 (3)间二硝基苯试剂(Raymond反应):紫红色或蓝紫色 (4)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Legal反应):深红色
天然药物化学
第九章 强心苷
第一节 结构类型
第二节 理化性质
第三节 提取与分离
课 堂 目 标
1. 掌握强心苷的结构类型。
2. 掌握强心苷的溶解性和水解性
3. 掌握强心苷的显色反应
重 要 知 识 点
1.甲型强心苷元
2.乙型强心苷元
3.酸催化水解 4.碱催化水解
5.酶催化水解
6.显色反应
第一节 结构类型
一、基本概念 强心苷类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类对心脏具有显著生物活 性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由强心苷元和糖缩合而产生的一类苷。
强心苷是治疗室率过快心房颤动的首选药和慢性心功能 不全的主要药物。 毒性:强心苷类能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而引起恶心、 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且有剧毒,若超过安全剂量时,可
Ⅰ型:苷元 C3-O-(2,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Ⅱ型:苷元 C3-O-(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Ⅲ型:苷元 C3-O-(D-葡萄糖)Y X=1-3; Y=1-2
一般初生苷其末端多为葡萄糖。 天然存在的强心苷多数属于Ⅰ型和Ⅱ型,Ⅲ型较少。
第一节 结构类型
甲型强心苷
Ⅰ型:苷元-(2,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Ⅱ型: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Ⅲ型:苷元-(D-葡萄糖)Y

天然药物化学-第九章-强心苷

天然药物化学-第九章-强心苷
第九章 强心苷类
2021/4/9
1
甾体化合物:
天然存在的甾体类成分种类很多,包括动植 物甾醇(也称固醇)、植物强心苷、蟾酥毒素、 甾体生物碱、甾体药物、昆虫激素等,它们的结
构中都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甾核。
这类成分涉及到生理、保健、节育、医药、 农业、畜牧业等多方面,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 着重要的作用。
22 23
O
20
O
21
4. C3和C14都有羟基取代。C3-OH 大多是β-构型,少数是α-构型; H O
OH
H 毛地黄毒苷元
C14-OH都是β-构型。
3β,14β-dihydroxy-5β-card -20 (22)-enolide
5 .C10、C13、C17有取代基。C10位上大多是甲基,也可能是醛基、
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 目前临床应用的有二、三十种,用于治疗充血性 心力衰竭及节律障碍等心脏疾病,如西地兰、地 高辛、毛地黄毒苷等。
• 但强心苷类能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而引起恶 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且有剧毒,若超过安全 剂量时,可使心脏中毒而停止跳动。
2021/4/9
9
• 1785年,W.Withering 使用洋地黄叶治疗水肿,到现 在已从十几个科一百多种植物中发现强心苷类,主 要有夹竹桃科、玄参科、萝摩科、卫矛科、百合科、 大戟科等等。
KHCO3水解,得酮醇化合物,最后用过碘酸氧化,可 得17-羰基化合物。
22
O
20
O
21
O3
O
22
H
O
O 20
O
21
KHCO3
O
CH2OH
C
HIO4
COOH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化学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知识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化学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特别是一些较为先进且应用较广的方法
2.各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分类
3.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常用的提取分离与鉴别方法
4.常用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方法
5.常用中药材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分离、结构测定方法和重要生物活性
6.常用中药材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质量控制成分。

中药化学《苷类》重点总结及习题

中药化学《苷类》重点总结及习题

中药化学《苷类》重点总结及习题本章复习要点:1.了解糖和苷类化合物的含义、结构分类及分布。

2.掌握苷的一般性质:溶解性、旋光性、显色反应和色谱检识。

3.掌握苷的常用提取、分离方法。

4.熟悉糖和苷的结构研究程序和方法。

第一节苷的结构和分类【苷的含义】糖和糖的衍生物如氨基糖、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结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结构类型】1.糖的结构类型单糖:为最小糖单位,如葡萄糖、鼠李糖等糖的类型低聚糖:2-9分子单糖聚合而成,如蔗糖、芸香糖、龙胆二糖等多糖:10分子以上单糖聚合而成,如人参多糖、黄芪多糖等★糖的绝对构型:在糖的哈沃斯式中,用六碳吡喃糖上5位(五碳呋喃糖上4位)取代基取向来判定糖的D-型或L-型,向上为D-型,向下为L-型;端基碳原子的相对构型α或β是指:用端基C的绝对构型(R或S)和离端基最远端的手性碳原子的绝对构型(R或S)比较,一致就是β构型,不同就是α构型。

2.苷的结构分类(1)按苷键原子分醇苷:红景天苷氧苷酚苷:天麻苷、白藜芦醇苷酯苷:山慈姑苷A、B苷氰苷:苦杏仁苷硫苷:萝卜苷氮苷:腺苷碳苷:牡荆素、芦荟苷按苷元类型:黄酮苷、蒽醌苷、香豆素苷按植物体内存在状态:原生苷、次生苷按苷特殊性:皂苷(2)其他分类方法按生理作用:强心苷按糖的种类和名称:木糖苷、葡萄糖苷按单糖基的数目:单糖苷、双糖苷按糖链的数目:单糖链苷、双糖链苷、三糖链苷第二节苷的性质【性状】1.形态苷类均为固体,其中含糖基少的苷类可能形成完好晶形的结晶,而含糖基多的苷多是无定型粉末,有引湿性。

2.颜色苷类是否有颜色取决于苷元(共轭系统的大小及助色团的有无)。

3.气味苷类一般是无味的;个别有苦味或对黏膜有刺激性(如皂苷、强心苷)。

【旋光性】苷都有旋光性(糖和/或苷元),且多呈左旋。

糖为右旋。

【溶解性】溶解性:水甲(乙)醇乙醚(苯)石油醚苷元(亲脂性): - + + +(-)苷(亲水性): + + - - 【苷键的裂解】1.目的:有助于了解苷元的结构、糖的种类和组成,确定苷元与糖、糖与糖之间的连接方式等。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化学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化学

第二章 生物碱
第二章 生物碱
二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1.生物碱的性状、味道和旋光性 小分子生物碱和液态生物碱(如:烟碱、槟榔碱)有挥发性。 个别具有升华性(咖啡因、川芎嗪)。
2.游离生物碱和生物碱盐的溶解性 亲水性生物碱————季铵型生物碱(厚朴碱);具有半极性的NO配位
键的生物碱(氧化苦参碱);小分子生物碱(麻黄碱、烟碱);酰胺碱 (秋水仙碱、咖啡碱);易溶于水和酸水,醇。
苷的提取分离 结构测定 NMR,分子旋光差法
苦杏仁苷
第三章 糖和苷
单选题 1.下列化合物最容易被酸水解的苷是 A.2-氨基六碳糖 B.六碳糖 C.七碳糖 D.甲基五碳糖 E.糖醛酸 2.确定苷键构型可采用 A.乙酰解反应 B.分子旋光差(Klyne法) C.弱酸水解 D.碱水解 E.强酸水解
第四章 醌类
第十一章 其他成分
一、鞣质 分类、除去鞣质的方法、还原性
二、桂皮酸 分类及举例
三、有机酸 金银花——绿原酸(极性大)
第十一章 其他成分
配伍选择题 A.冷热处理法 B.石灰法 C.铅盐法 D.明胶法 E.溶剂法 1.使鞣质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的除鞣质方法是 2.使鞣质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水不溶物的除鞣质方法是 3.利用鞣质与碱成盐后难溶于醇这一性质的除鞣质方法是
显色剂: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显色(呈橘红色斑点)
纸色谱常用于水溶性生物碱、生物碱盐和亲脂性生物碱的分离检识。
气相色谱主要适用于挥发性生物碱的分析,如麻黄生物碱、烟碱等
第二章 生物碱
四 实例 1.苦参
极性: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苦参碱。(均属于双稠哌啶类) 生物活性总碱消肿利尿、抗肿瘤、抗病原体、抗心律失常等。 2.麻黄 有机胺类,以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主 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不易和多数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麻黄碱的 碱性<伪麻黄碱;草酸麻黄碱难溶于水,草酸伪麻黄碱易溶于水。盐酸麻 黄碱难溶于氯仿,盐酸伪麻黄碱易溶于氯仿。 显色

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

水 解 性
(1)甾体母核的颜色反应
甾类成分在无水条件下,遇酸能产生不同的颜色变化,可用于检识 甾体母核。 1)醋酐-浓硫酸(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将试样溶于氯仿, 加浓硫酸-醋酐(1:20)试剂,反应液呈黄→红→蓝→紫→绿等变化,
4. 显 色 反 应
最后褪色。 2)三氯醋酸(Rosenheim)反应:将试样溶于氯仿,加25%的三氯
葡萄糖)y , 如黄夹苷甲
(thevetin A) Ⅲ型:苷元-(D-葡萄糖)y 如绿 海葱苷(scilliglaucoside) 紫花洋地黄苷A
K-毒毛旋花子苷
(1)酸水解
1)温和酸水解:水解对象为Ⅰ型强心苷,水解条件是用稀酸 (0.02~0.05mol/L的盐酸或硫酸)在含水醇中短时间加热回流(半小时 至数小时),特点是能使苷元与α-去氧糖之间、α-去氧糖与α-去氧糖 之间的苷键水解断裂,但α-去氧糖与α-羟基糖之间、α-羟基糖与α羟基糖之间的苷键在此条件下不易水解断裂。故水解产物为苷元和糖 (α-去氧糖、双糖或叁糖等)。 例如: 紫花洋地黄苷A 稀酸 洋地黄毒苷元+2洋地黄毒糖+D洋地黄双糖 洋地黄毒苷元-O-(D洋地黄毒糖)3-D-葡萄糖 K-毒毛旋花子苷 稀酸 毒毛旋花子苷元 + D-洋地黄毒糖-D-葡萄糖 毒毛旋花子叁糖
强心苷
分 定 义 布
强心苷主要存在 于一些有毒植物 中,在夹竹桃科、 玄参科、百合科、 萝摩科、毛莨科 等植物中较为普 遍 常见含强心苷类 成分的植物有: 毛花洋地黄、紫 花洋地黄、黄花 夹竹桃、毒毛旋 花子、铃兰、海 葱、羊角拗等。
生物活性
强心苷化合物对 心脏有显著生物 活性,能使心肌 收缩作用增强, 可用于治疗心力 衰竭及心律失常 等心脏疾病。但 剂量要适当,稍 过量即导致中毒 。

中药化学-第九章 强心苷

中药化学-第九章 强心苷

第九章强心苷考点精要:1.强心苷苷元部分的结构特点和分类;2.强心苷糖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与苷元的连接方式;3.强心苷的理化性质(显色反应、水解);4.强心苷的提取与分离;5.强心苷的UV光谱特征;6.去乙酰毛花苷、地高辛的化学结构特点和提取分离方法。

第一节概述强心苷是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类对心脏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

一、强心苷元部分的结构与分类(一)结构特征天然存在的强心苷元是C-17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的甾体化合物。

其结构特点如下:(1)甾体母核A、B、C、D四个环的稠合方式为A/B环有顺、反两种形式,但多为顺式;B/C环均为反式;C/D环多为顺式。

(2)甾体母核C-10、C-13、C-17的取代基均为β型。

C-10多有甲基或醛基、羟甲基、羧基等含氧基团取代,C-13为甲基取代,C-17为不饱和内酯环取代。

C-3、C-14位有羟基取代,C-3羟基多数是β构型,少数是α构型,强心苷中的糖常与C-3羟基缩合形成苷。

C-14羟基均为β构型。

有的母核含有双键,双键常在C-4、C-5位或C-5、C-6位。

(二)分类根据C-17不饱和内酯环的不同,将强心苷元分为两类。

1.甲型强心苷元(强心甾烯类)甾体母核的C-17侧链为五元不饱和内酯环(△αβ-γ-内酯),基本母核称为强心甾,由23个碳原子构成。

在已知的强心苷元中,大多数属于此类。

2.乙型强心苷元(海葱甾二烯或蟾蜍甾二烯类)甾体母核的C-17侧链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αβ,γδ-δ-内酯),基本母核为海葱甾或蟾蜍甾。

自然界中仅少数苷元属此类,如中药蟾蜍中的强心成分蟾毒配基类。

练习题最佳选择题强心苷的甾体母核特点是()A.A/B环多为反式稠合B/C环为顺式稠合C/D环多为顺式稠合B.A/B环多为反式稠合B/C环为反式稠合C/D环多为反式稠合C.A/B环多为顺式稠合B/C环为顺式稠合C/D环多为反式稠合D.A/B环多为反式稠合B/C环为反式稠合C/D环多为反式稠合E.A/B环多为顺式稠合B/C环为反式稠合C/D环多为顺式稠合[答疑编号5630090101]【正确答案】E名称A/B B/C C/D C17-取代基强心苷顺、反反顺不饱和内酯环甾体皂苷顺、反反反含氧螺杂环胆汁酸顺、反反反戊酸二、糖部分的结构特征及其与苷元的连接方式(一)结构特征根据它们C-2位上有无羟基可以分成α-羟基糖(2-羟基糖)和α-去氧糖(2-去氧糖)两类。

强心苷大学ppt课件

强心苷大学ppt课件

O OH
O
OH
OH
D-digitoxose
OH
digitox4ose_digi4toxose_diOgitoxose H
Digoxin
异羟基毛地黄毒苷(狄高辛)C12位引入羟基,亲 脂性降低,可制成注射剂用于急性病例。
水溶性: 次级苷 < 一级苷 毛地黄毒苷 C (一级苷): 亲水性强, 注射剂; 毛地黄毒苷(次级苷): 亲脂性, 口服; 去乙酰毛地黄毒苷C : 亲水性, 注射剂.
强心苷在植物体中主要存于花、叶、种 子、鳞茎、树皮和木质部等组织器官中。
3、强心苷的生物活性
①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房纤颤、 心房扑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心脏疾病,尤 其是室上性心律失常。
②强心苷还有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的作用, 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并能使动物 产生眩晕、头痛等症状。
第九章 强心苷
第九章 强心苷
一、概述 二、 C21甾类化合物 三、强心苷类化合物 四、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五、强心苷的提取与分离 六、强心苷的波谱特征
甾体化合物种类很多,包括动植物甾醇 (也称固醇)、胆酸、维生素D、动物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植物强心苷、蟾酥毒素、 甾体生物碱、甾体药物、昆虫激素等。虽然 这些成分生理活性不同,但它们的化学结构 中都具有甾体母核——环戊烷骈多氢菲。这 类成分涉及到生理、保健、节育、医药、农 业、畜牧业等多方面,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 起着重要的作用。
O O
CH3
O
OH
OH
OH
CH3 O O
H
0.02MHCl
苷元 +
O O OH OH
OH O O OH
OH
OH OH
OH OH

广东医科大学中药学专业大二《中药化学》试题

广东医科大学中药学专业大二《中药化学》试题

广东医科大学中药学专业大二《中药化学》试题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1、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是 [单选题]A、生物碱盐B、苷元(正确答案)C、鞣质D、蛋白质答案解析:无2、与水不相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 [单选题]A、乙醇B、乙醚C、正丁醇(正确答案)D、氯仿答案解析:无3、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单选题]A、乙醇B、乙醚(正确答案)C、丙酮D、甲醇答案解析:无4、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单选题]A、苯B、乙醚C、氯仿D、丙酮(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5、亲脂性最弱的溶剂是 [单选题]A、乙酸乙酯B、乙醇C、水(正确答案)D、甲醇答案解析:无6、不能采用乙醇沉淀法除去的是中药水提取液中的 [单选题]A、树脂(正确答案)B、蛋白质C、淀粉D、树胶答案解析:无7、从中药水提取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不常用的溶剂是 [单选题]A、苯B、氯仿C、正丁醇(正确答案)D、乙醚答案解析:无8、属于二次代谢产物的是 [单选题]A、叶绿素B、蛋白质C、黄酮类(正确答案)D、脂类答案解析:无9、中药成分最节省的提取方法是 [单选题]A、回流法B、渗漉法C、连续回流法(正确答案)D、浸渍法答案解析:无10、有效成分是指 [单选题]A、需要提纯的成分B、含量高的成分C、一种单体化合物D、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11、全部为亲水性溶剂的是 [单选题]A、甲醇、丙酮、乙醇(正确答案)B、正丁醇、乙醚、乙醇C、正丁醇、甲醇、乙醚D、乙酸乙酯、甲醇、乙醇答案解析:无12、在醇提取浓缩液中加入水,可沉淀 [单选题]A、树胶B、蛋白质C、树脂(正确答案)D、鞣质答案解析:无13、从中药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用 [单选题]A、回流法B、渗漉法(正确答案)C、蒸馏法D、煎煮法答案解析:无14、水蒸气蒸馏法主要用于提取 [单选题]A、强心苷B、黄酮苷C、生物碱D、挥发油(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15、连续回流提取法与回流提取法相比,其优越性是 [单选题]A、节省时间且效率高B、节省溶剂且效率高(正确答案)C、受热时间短D、提取装置简单答案解析:无16、溶剂分配法的原理为 [单选题]A、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正确答案)B、根据物质的溶点不同C、根据物质的溶点不同D、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E根据物质的颜色不同答案解析:无17、结晶法的原理是 [单选题]A、相似相溶B、溶解度差异(正确答案)C、分配系数差异D、温度差异答案解析:无18、煎煮法不宜使用的器皿是 [单选题]A、不锈钢器B、陶器C、瓷器D、铁器(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19、提取原生苷类成分,为抑制酶常用方法之一是加入适量 [单选题]A、H2SO4B、NaOHC、CaCO3(正确答案)D、Na2CO3答案解析:无20、研究苷中糖的种类宜采用哪种水解方法 [单选题]A、强烈酸水解(正确答案)B、Smith降解法C、乙酸解D、全甲基化甲醇解答案解析:无21、下列物质中水解产生糖与非糖两部分的是 [单选题]A、二萜B、黄酮苷(正确答案)C、双糖D、二蒽酮答案解析:无22、根据苷原子分类,属于醇-苷的是 [单选题]A、山慈菇苷B、黑芥子苷C、巴豆苷D、毛茛苷(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23、根据苷原子分类,属于S-苷的是 [单选题]A、山慈菇苷B、黑芥子苷(正确答案)C、巴豆苷D、毛茛苷答案解析:无24、提取原生苷时,首先要设法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为保持原生苷的完整性,常用的提取溶剂是 [单选题]A、乙醇(正确答案)B、酸性乙醇C、水D、酸水答案解析:无25、Molisch反应的阳性特征是 [单选题]A、上层显红色,下层有绿色荧光B、上层绿色荧光,下层显红色C、两液层交界面呈紫色环(正确答案)D、有红色沉淀产生答案解析:无26、芦荟苷按苷的结构应属于 [单选题]A、碳苷(正确答案)B、氮苷C、酚苷D、硫苷答案解析:无27、根据苷原子分类,属于氰苷的是 [单选题]A、苦杏仁苷(正确答案)B、红景天苷C、巴豆苷D、天麻苷答案解析:无28、苷原子是指 [单选题]A、苷中的原子B、苷元中的原子C、单糖中的原子D、苷元与糖之间连接的原子(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29、胡桃醌结构类型属于 [单选题]A、对苯醌B、邻苯醌C、α萘醌(正确答案)D、β萘醌答案解析:无30、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 [单选题]A、在一个苯环的β位B、在两个苯环的β位C、在一个苯环的α位或β位D、在两个苯环的α位或β位(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31、下列化合物均具有升华性,除了 [单选题]A、番泻苷(正确答案)B、大黄素C、茜草素D、大黄酚答案解析:无32、下列反应中用于鉴别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是 [单选题]A、无色亚甲蓝反应B、碱液呈色反应(正确答案)C、活性次甲基试剂反应D、Molish反应答案解析:无33、无色亚甲蓝反应用于检识 [单选题]A、蒽醌B、香豆素C、黄酮类D、萘醌(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34、属于二蒽酮苷的是 [单选题]A、芦荟苷B、番泻苷(正确答案)C、紫草素D、二氢丹参醌答案解析:无35、若用5%碳酸钠从含游离蒽醌的乙醚溶液中萃取,萃取液中不可能含有下列成分 [单选题]A、含两个以上β-OH蒽醌B、含一个β-OH蒽醌C、含两个以上α-OH蒽醌(正确答案)D、含羧基蒽醌答案解析:无36、以下不是醌类化合物理化性质的为 [单选题]A、无色结晶(正确答案)B、多为有色结晶C、游离醌类多有升华性D、小分子苯醌和萘醌具有挥发性答案解析:无37、不属于蒽醌类化合物的是 [单选题]A、紫草素(正确答案)B、大黄素C、芦荟大黄素D、茜草素答案解析:无38、判断香豆素6 - 位是否有取代基团可用的反应是 [单选题]A、异羟肟酸铁反应B、Gibb’s反应(正确答案)C、三氯化铁反应D、盐酸- 镁粉反应答案解析:无39、游离木脂素不能溶于 [单选题]A、水(正确答案)B、乙醇C、氯仿D、乙醚答案解析:无40、与2‘–羟基查耳酮互为异构体的是 [单选题]A、二氢黄酮(正确答案)B、花色素C、黄酮醇D、黄酮答案解析:无41、水溶性最大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单选题]A、黄酮B、花色素(正确答案)C、二氢黄酮D、查耳酮答案解析:无42、酸性最强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单选题]A、5 –羟基黄酮B、4‘–羟基黄酮(正确答案)C、 3 –羟基黄酮D、3’–羟基黄酮答案解析:无43、一般不发生盐酸–镁粉反应的是 [单选题]A、二氢黄酮B、二氢黄酮醇C、黄酮醇D、异黄酮(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44、在碱液中能很快产生红或紫红色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单选题]A、二氢黄酮B、查耳黄酮(正确答案)C、黄酮醇D、黄酮答案解析:无45、将总黄酮溶于乙醚,用5%NaHCO3萃取可得到 [单选题]A、5,7 –二羟基黄酮B、5 –羟基黄酮C、3‘,4’–二羟基黄酮D、7,4‘–二羟基黄酮(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46、当药材中含有较多粘液质、果胶时,如用碱液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时宜选用 [单选题]A、5%Na2CO3B、1%NaOHC、5%NaOHD、饱和石灰水(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47、在聚酰胺柱上洗脱能力最弱的溶剂是 [单选题]A、水(正确答案)B、30%乙醇C、70%乙醇D、尿素水溶液答案解析:无48、不同类型黄酮进行PC,以2% ~ 6%乙酸水溶液展开时,几乎停留在原点的是[单选题]A、黄酮(正确答案)B、二氢黄酮醇C、二氢黄酮D、异黄酮答案解析:无49、黄芩苷可溶于 [单选题]A、水B、乙醇C、甲醇D、热乙醇(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50、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依据不包括 [单选题]A、三碳链是否成环B、三碳链的氧化程度C、C3-位是否有羟基(正确答案)D、B环的连接位置答案解析:无51、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的性质不包括 [单选题]A、NaBH4反应呈红色B、盐酸–镁粉反应呈红色C、水溶性大于黄酮D、显黄色(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52、不能与三氯化铝生成络合物的化合物是 [单选题]A、3‘,4‘–二羟基黄酮B、6,8–二羟基黄酮(正确答案)C、5,7–二羟基黄酮D、3,4’–二羟基黄酮答案解析:无53、在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乙醚液中,用5%Na2CO3水溶液萃取可得到 [单选题]A、7–羟基黄酮B、5 –羟基黄酮(正确答案)C、7,4‘–二羟基黄酮D、4’–羟基黄酮答案解析:无54、单萜及倍半萜与小分子简单香豆素的理化性质不同点有 [单选题]A、挥发性B、脂溶性C、水溶性D、旋光性(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55、需经适当加热,方可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的萜所具有的基团或结构是 [单选题]A、内酯(正确答案)B、醇羟基C、羧基D、糖基答案解析:无56、从中药中提取二萜类内酯可用的方法是 [单选题]A、水提取醇沉淀法B、酸水加热提取加碱沉淀法C、碱水加热提取加酸沉淀法(正确答案)D、水蒸气蒸馏法答案解析:无57、色谱法分离萜类化合物,最常用的吸附剂是 [单选题]A、硅胶(正确答案)B、酸性氧化铝C、碱性氧化铝D、葡聚糖凝胶答案解析:无58、不具有挥发性的是 [单选题]A、单萜B、倍半萜C、奥类D、二倍半萜(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59、用结晶法从总萜提取物或挥发油中分离单体化合物时,一般不要求 [单选题]A、选择合适的结晶溶剂B、所分离的单体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C、杂质的相对含量较低D、结晶时常降低温度(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60、分馏法可用于挥发油的分离,不同结构萜类化合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规律不包括 [单选题]A、倍半萜及含氧衍生物大与含氧单萜大与单萜烯B、单萜烯单环2个双键大与单萜烯无环3个双键大与单萜烯双环1个双键(正确答案)C、单萜烯无环3个双键大与单萜烯单环2个双键大与单萜烯双环1个双键D、萜酸大与萜醇大与萜醛大与萜酮大与萜醚答案解析:无61、目前对皂苷的分离效能最高的色谱是 [单选题]A、吸附色谱B、分配色谱C、大孔树脂色谱D、高效液相色谱(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62、属于四环三萜皂苷元类型的是 [单选题]A、α–香树脂烷型B、β–香树脂烷型C、达玛烷型(正确答案)D、羽扇豆烷型答案解析:无63、不属甲型强心苷特征的是 [单选题]A、具甾体母核B、C17连有六元不饱和内酯环(正确答案)C、C17连有五元不饱和内酯环D、C17上的侧链为β型答案解析:无64、水解Ⅰ型强心苷多采用 [单选题]A、强烈酸水解B、缓和酸水解(正确答案)C、酶水解D、盐酸丙酮法答案解析:无65、提取强心苷常用的溶剂为 [单选题]A、水B、乙醇C、70%-80%乙醇(正确答案)D、含水氯仿答案解析:无66、甾体皂苷元基本母核是 [单选题]A、孕甾烷B、螺甾烷(正确答案)C、羊毛脂甾烷D、α–香树脂醇答案解析:无67、自药材水提取液中萃取甾体皂苷常用的溶剂是 [单选题]A、乙醇B、丙酮C、正丁醇(正确答案)D、乙酸乙酯答案解析:无68、皂苷的分离精制不可采用 [单选题]A、胆甾醇沉淀法B、乙酸铅沉淀法C、分段沉淀法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69、强心苷类化合物特点不包括 [单选题]A、为甾体苷类B、分子中有不饱和内酯环C、易溶于氯仿中(正确答案)D、可被碱催化水解答案解析:无70、甾体皂苷元的结构特点不包括 [单选题]A、螺旋甾烷B、具27个碳原子C、C3位有羟基D、含有羧基(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71、小檗碱属于 [单选题]A、叔胺碱B、季胺碱(正确答案)C、酚性叔胺碱D、酚性季胺碱答案解析:无72、既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的是 [单选题]A、小檗碱B、轮环藤酚碱C、阿托品(正确答案)D、东莨菪碱答案解析:无73、生物碱的碱性表示方法多用 [单选题]A、kbB、pkbC、kaD、pka(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74、不含小檗碱的植物是 [单选题]A、延胡索(正确答案)B、三颗针C、黄连D、黄柏答案解析:无75、从化学结构角度分析,鞣质是天然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 [单选题]A、糖苷类B、多元酚类(正确答案)C、黄烷醇类D、酯糖苷类答案解析:无76、水解后主要产生没食子酸和葡萄糖(或多元醇)的鞣质为 [单选题]A、没食子鞣质(正确答案)B、逆没食子鞣质C、咖啡鞣质D、缩合鞣质答案解析:无77、下列几种溶剂中不能够溶解鞣质的是 [单选题]A、水B、甲醇C、丙酮D、氯仿(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78、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是 [单选题]A、生物碱盐B、苷元(正确答案)C、鞣质D、蛋白质答案解析:无79、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醇的成分是 [单选题]A、树胶(正确答案)B、苷C、鞣质D、生物碱盐答案解析:无80、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 [单选题]A、乙醇(正确答案)B、乙醚C、正丁醇D、氯仿答案解析:无81、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单选题]A、苯B、乙醚C、氯仿(正确答案)D、石油醚答案解析:无82、极性最弱的溶剂是 [单选题]A、乙酸乙酯(正确答案)B、乙醇C、水D、甲醇答案解析:无83、用水不可提取出的成分是 [单选题]A、苷B、苷元(正确答案)C、生物碱盐D、鞣质答案解析:无84、从中药水提取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一般不用 [单选题]A、苯B、氯仿C、正丁醇(正确答案)D、乙醚答案解析:无85、有效成分是指 [单选题]A、需要提取的成分B、含量高的化学成分C、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或治疗作用的成分(正确答案)D、主要成分答案解析:无86、对于含挥发油成分的药材进行水提取时,应采用的方法是 [单选题]A、回流提取法B、先进性水蒸气蒸馏再煎煮(正确答案)C、煎煮法D、浸提法答案解析:无87、不易溶于醇的成分是 [单选题]A、生物碱B、生物碱盐C、苷D、多糖(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88、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 [单选题]A、乙醇(正确答案)B、乙藤C、正丁醇D、氯仿答案解析:无89、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单选题]A、苯B、乙醚C、氯仿(正确答案)D、石油醚答案解析:无90、极性最弱的溶剂是 [单选题]A、乙酸乙酯(正确答案)B、乙醇C、水D、甲醇答案解析:无91、不能用水提取的成分是 [单选题]A、苷B、苷元(正确答案)C、生物碱盐D、皂苷答案解析:无92、硅胶作为吸附剂用于吸附色谱时其为 [单选题]A、非极性吸附剂B、极性吸附剂(正确答案)C、两性吸附剂D、化学吸附剂答案解析:无93、一定亲水性但能和水分层 [单选题]A、石油醚B、正丁醇(正确答案)C、甲醇D、乙醉答案解析:无94、和水混溶,误食会伤害眼睛 [单选题]A、石油醚B、正丁醇C、甲醇(正确答案)D、乙醇答案解析:无95、无毒性,可用于提取多数类型的中药成份的溶剂 [单选题]A、石油醚B、正丁醇C、甲醇D、乙醇(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96、在水溶液中不能被乙醇沉淀的是 [单选题]A、蛋白质B、多糖C、多肽D、鞣质(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97、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大的是 [单选题]A、乙醚B、丙酮C、甲醇(正确答案)D、氯仿答案解析:无98、连续回流法与回流法相比,其优越性是 [单选题]A、节省时间且效率高B、受热时间短C、提取装置简单D、节省溶剂且效率高(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99、可用氯仿提取的成分是 [单选题]A、生物碱盐B、游离生物碱(正确答案)C、皂苷D、鞣质答案解析:无100、液一液萃取的原理是 [单选题]A、吸附B、分配(正确答案)C、分子筛D、氢键吸附答案解析:无。

2017执业药师中药化学复习资料(第九章)

2017执业药师中药化学复习资料(第九章)

2017执业药师中药化学复习资料(第九章)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要各位考生朋友们做好复习计划,好好备考,希望大家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执业药师考试栏目为大家提供“2017执业药师中药化学复习资料(第九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九章甾体类化合物甾体类: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甾体母核(一)强心苷类化合物强心苷: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糖苷类化合物。

治疗心力衰竭1.强心苷的生物效应:临床药物:西地兰、地高辛(口服或静脉注射)。

药理作用:正性肌力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

毒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恶心、呕吐、视力模糊。

安全范围很小,治疗量与中毒量相差不大,用量掌握不当极易引起中毒乃至死亡。

2.强心苷的化学结构及分类强心苷是由强心苷元与糖缩合的一类苷,苷元是由甾体母核及其C17位不饱和内酯环侧链组成两种苷元(1)甲型强心苷元:C17侧链是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母核为强心甾。

∆αβγ内酯(∆20(22)五元内酯)⑵乙型强心苷元:C17侧链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母核称为海葱甾或蟾酥甾。

∆αβ.γδδ内酯(∆20.22六元内酯)无论甲型、乙型,侧链构型对活性有很大影响,内酯环为β构型时有活性,为α构型时活性明显减弱。

若αβ不饱和键转化为饱和键,活性大为减弱,毒性也减弱;若内酯环开裂,活性降低或消失糖的种类、连接方式强心苷元C3上OH与糖结合形成苷。

糖的种类:2, 6-二去氧糖、2, 6-二去氧糖甲醚、6-去氧糖、6-去氧糖甲醚,多为D-葡萄糖糖的连接方式:A1型(Ⅰ型):苷元(2, 6-二去氧糖)X-(葡萄糖)YA2型(Ⅱ型):苷元(6-去氧糖)X-(葡萄糖)YB 型(Ⅲ型):苷元(葡萄糖)X毒性强弱甲型强心苷:三糖苷<二糖苷<单糖苷>苷元葡萄糖苷>甲氧基糖苷>6-去氧糖苷>2,6-二去乙型强心苷>甲型强心苷3.理化性质内酯碱解开环:遇酸环合复原*当用醇性苛性碱(KOH/EtOH)溶液处理时,内酯环异构化,遇酸不能复原。

第九章 强心苷

第九章 强心苷

取代基:当C10位的角甲基被醛基或羟基取代时, 强心作用增强。当C10位的角甲基被羧基取代或无 角甲基时,强心作用明显减弱。如果在甾体母核 上引入5β、11α、12β-羟基时,强心作用增强。引 入1β、6β、16β-羟基时,活性降低;引入双键Δ4 (5),活性增强;引入双键Δ16,则活性降低或 消失。
分配色谱 一般选用硅藻土、纤维素为支持剂,甲 酰胺、二甲基甲酰胺或乙二醇作固定相。氯仿-丙 酮(4∶1)、氯仿-正丁醇(19∶1)等溶剂系统作 移动相。分配色谱分离检识强心苷类的效果要比 吸附薄层色谱好,所得斑点集中,承载分离试样 的量较大。
(三)纸色谱和薄层色谱常用的显 色剂
适用于甲型强心苷的显色剂 1%苦味酸水溶液与 10%氢氧化钠水溶液(95∶5)混合,喷后于100℃ 烘数分钟,显呈橙红色;2%3,5-二硝基苯甲酸乙 醇溶液与2mol/L氢氧化钾溶液等体积混合,喷后 显红色,数分钟后渐褪色。
Salkowski反应 将试样溶于氯仿,沿试管壁 加入浓硫酸,静置,氯仿层呈血红色或青 色,硫酸层有绿色荧光。
Kahlenberg反应 将强心苷的醇溶液点在滤 纸或薄层上,喷以20%三氯化锑氯仿溶液 (不含乙醇和水),于100℃加热数分钟, 在可见光或紫外光下可观察到不同颜色的 斑点。
三氯醋酸-氯胺T(chloramines T反应) 将试样 醇溶液点在滤纸(或薄板)上,喷以三氯 醋酸-氯胺T试剂(25%三氯醋酸乙醇溶液4 ml加3%氯胺T水溶液1ml混匀),待纸片干 后,100℃加热数分钟,于紫外光下观察。 洋地黄毒苷元衍生的苷类显黄色荧光;羟
Ⅱ型强心苷:苷元C3-O-(6-去氧糖)x(D-葡萄糖)y,如黄花夹竹桃苷A(thevetin A)和乌本苷(ouabain)。
Ⅲ型强心苷:苷元C3-O-(D-葡萄糖)x, 如绿海葱苷(scilliglaucoside)。

强心苷(中药化学技术课件)

强心苷(中药化学技术课件)

二、分离
❖(一)两相溶剂萃取法 ❖利用强心苷在二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
不同而达到分离。
❖如:毛花洋地黄总苷中苷甲、苷乙、苷丙的分 离,由于苷丙与苷甲、苷乙在三氯甲烷中溶解 度有差异,用两相溶剂萃取法可将苷丙从总苷 中分离。
❖ (二)色谱分离法 ❖ 若要分离出纯度较高的强心苷,还是需要用色谱法。对分离亲
❖因此,根据研究和生产的需要,应明确提取 对象是原生苷还是次生苷。
(一)原生苷的提取 ❖ ①提取原生苷要防止酶解作用。 ❖ ②新鲜药材采收后尽快在50~60℃通风快速烘干或晒干
。 ❖ ③药材保存期间应防潮。 ❖ ④提取时用70%-80%乙醇为溶剂,以破坏酶的活性。 ❖ ⑤用硫酸铵等无机盐使酶沉淀除去。
强心苷-检识
1
概述
2
结构类型
3
理化性质
4
提取分离
5
检识
5
检识
一、薄层色谱法
色谱方法
固定相
流动相显色剂吸附薄层来自色谱法分配薄层 色谱法
硅胶
甲酰胺、10%15%甲酰胺的丙 酮、二甲基甲酰 胺等
二氯甲烷-甲醇-甲酰胺 (80:19:1) 乙酸乙酯-甲醇-水 (80:5:5)
三氯甲烷、乙酸乙酯、 甲苯等有机溶剂与水组 成的混合溶剂
❖ 若为种子类或含脂类杂质较多时,需先用石油醚等溶剂脱酯后再进行提取; ❖ 若为叶或全草,含叶绿素杂质较多时,可用活性炭吸附法等除去后再提取。
(二)次生苷提取 ❖①酶解(加水于30~40℃进行6-12h发酵酶解 ) ❖②也可先提取原生苷,再用稀酸水解生成次生 苷后,选用合适的溶剂回流提取。 ❖有些次生苷的药理活性较高,且毒副作用低, 如临床常用的药物地高辛。
碱性3,5-二硝基苯 甲酸试剂,显紫红 色,放置后褪色; 碱性苦味酸试剂, 于100℃加热4-5分 钟,显橙红色; 25%三氯醋酸乙醇液, 于100℃加热2分钟, 显红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